原帖由 luke19821001 于 2012-3-7 10:21 发表
你的论点是第一次论剑冲突不尖锐,但是你又如何解释欧阳锋偷袭夺经,王重阳早已算计诈死呢?很明显王重阳知道欧阳锋对于九阴的重视程度。裘千仞打伤(死)段智兴的儿子(他以为是段智兴儿子)这事情离第一次 ...
第一次论剑的冲突是否尖锐,是需要和后几次比较的。在第一次论剑时这几个参与者彼此间并没有私人恩怨,一切纠缠都是从《九阴真经》和天下第一这两个出发。
欧阳锋和王重阳的冲突根源是《九阴真经》,没有这部书欧阳锋和王重阳什么关系也没有。欧阳锋上全真教发生在论剑之后很久,王重阳即将去世的时候,也就是说欧阳锋因为得到了机会激化了一直被王重阳压抑着的矛盾。至于为什么王重阳就能看出欧阳锋是个坏人这就属于作者的上帝视角了。从欧阳锋一生的履历看,说他是个小人一点不错,但说他是个有野心的大恶人……和其他几部书里的BOSS们比起来还真差了很多。
至于裘千仞“打伤”段智兴孩子的事件,更可以看出这种矛盾的隐性。裘千仞要做的只是让段智兴救子(如果那真是段智兴的孩子估计段王爷也真不会犹豫)耗费功力,以此消去自己的一个强劲对手。这两个人本身并没有什么恩怨,裘千仞也不希望留下马脚结下梁子。
这里需要注意:第一次论剑期间的矛盾,不等于这几个人一辈子发生的矛盾。我们的重点还应该放在论剑期间上。
第二次论剑的表面矛盾则是“天下第一”了。可实质上前来参与的几个人里,一灯是为了了结和周伯通、瑛姑的一段恩怨。裘千仞前前后后被人寻仇锄奸已经牵扯进去前后五绝的三个人了。欧阳锋则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和郭靖、洪七公等人结下了很深的仇怨。从对待天下第一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一灯毫无兴趣、黄药师洪七公也不是非常重视、裘千仞倒是很热心、欧阳锋依旧很执着、周伯通估计是来找架打的、郭靖则基本是被媳妇赶鸭子上架……
因此我说第二次论剑的矛盾重点不在论剑本身,而是参与者之间的恩恩怨怨。比起第一次论剑的云淡风轻(不排除有人是装的)来,这当然更尖锐。
另一个问题是眼光问题。
首先王重阳死了,全真教却顶着他的徒子徒孙的名头,丘处机推荐了郭靖基本就是全真教推荐了郭靖,这似乎没什么不妥吧。
其次是黄药师的眼光。他的眼光未必高明,但也不至于老眼昏花。他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当然按照第一次华山论剑时候五个人的水平衡量的,然而他自己也承认,没想到这么多年下来别人也没闲着,都练了一身惊人的本领,大家是齐头并进。如果看到欧阳锋和洪七公比武之后黄药师还以为自己天下第一,那他确实眼光有问题。可他看了几眼就内心感慨上了,不正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么。
至于郭靖的实力波动黄药师和洪七公看不准,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说明。郭靖从大漠到华山这一路上被欧阳锋、周伯通、裘千仞等人逼着练九阴真经练了好几个月,算上他和黄药师等人分别的时间具体没算,但也可以以年计算了吧,这要是还能让他们看的准那就闹鬼了……
其实金庸小说里面关于几个主要武学宗匠交手前后的各种环境和原因交待的还是比较细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