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公平对待黄忠
性别:男-离线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Rank: 18Rank: 18Rank: 18
护军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黄忠也不算很老。

赤壁之战之后黄忠年近六旬,刘备已经半百,也就是说黄忠和刘备的年龄差距在10岁以内,如果不是小说为了突出黄忠“老将”这一特性的话,这个年龄还真离壮年不远。加上一直处在相对安定的荆南地区,少了很多奔波和厮杀,对比同年龄段的关羽等人,黄忠还真没有很大的年龄劣势。

《三国演义》毕竟是一部小说,武评只不过是茶余饭后大家共同的消遣。就好比网上有再多的人把颜良文丑排在关羽前面,也无法掩盖这两龙套的出场仅仅是为了衬托关羽武艺高强的事实一样。

另外古人的写作手法和阅读心理和现代人也有很大差异,古人似乎觉得越是通过一定手段打败了比自己武力强的人,越能突出主角的智勇双全,也就越能说明主角的综合水平高人一筹;而现代人,或者说现代上网的年轻人则更倾向于毫不花哨完完全全的等级压制。

如果换成现代人写三国,斩颜良诛文丑肯定会被写成此二人和关羽正面大战N百回合后被关羽全方位压制直接砍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Rank: 18Rank: 18Rank: 18
护军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QUOTE:
原帖由 甲乙丙jyb 于 2011-1-7 19:18 发表


1、正是因为作者强调了黄忠的年近六旬,所以我们才更不应该忽略年老对武力的影响。而像徐晃这种经推测后期也已经50多岁的武将,由于作者未刻意交代,反而可以忽略年老对武力的影响。

2、颜良被斩的原因原 ...

我想还是先阐明我对《三国演义》的看法吧。《三国演义》里面的诸般故事,除作者编纂外,大多数都源自民间传说、坊间评话以及戏曲等,而从毛本和嘉靖本的对比上,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嘉靖本的行文风格更贴近于评书话本。既然源自此处,那么《三国演义》就不可避免的要为情节的华丽、曲折来进行一些个性化的或者是夸张的修饰,书中八十二斤的关刀、老将军黄忠等等都是这些符号中的一个。(个人猜测,戏曲《战长沙》的历史祖本或许还要远过《三国演义》)

由此,个人以为“老将”黄忠,其实只是一个吸引人的噱头,是一个看点。而作者本人全无用“老将”来点明壮年黄忠如何高强的意思。也没有必要去为了这个挖空心思。而且《三国演义》里面老将较之壮年没有较大的水平波动的例子也不是没有,赵云就是一个很鲜明的例子。

至于斩颜良诛文丑,我建议甲兄且跳出武评的圈子来看。首先作者用了这么大一段笔墨来描写这段故事,显然不是为了贬低关羽,事实上关羽正是全书力捧的人物之一。既然不是为了贬低关羽,还要这样浓墨重彩的描绘,那么作者的用意已经很明显了,是用这两个人头来衬托关羽的武艺高强。(类似的还有三英战吕布,那场争斗也显然不是为了表现吕布英勇无敌,然而却用了三打一这种轩辕武评很难接受的方式。)

于是这里就出现了一个认知的差异,在我们看来,完全不同于温酒斩华雄,这两场似乎都有取巧的嫌疑,这又怎么能够衬托出关羽呢?

这就要涉及到我所说的,古人对于描绘一个武将武艺高强的手法了。不仅《三国演义》,包括后来的说岳、隋唐诸本,都存在着主角力敌不能取胜,然后以巧或者用杀手取胜的描写,这种让武斗过程跌宕起伏的手法是评书里面惯用了的,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打斗不是平淡如水,而是惊心动魄勾人心弦。在评书版的三国里面,也有刘备暗瞩颜良的桥段(嘉靖本虽然没采用,但是留了一首赞诗做尾巴),而诛文丑,则是关羽败中取胜用了拖刀计的结果。而这些描绘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让听众觉得主角武艺高强,即使面对难以战胜的对手,也有办法击败。暗器、拖刀计、回马枪、撒手锏、甚至长坂坡不许放箭之类都是为了这个服务。这个套路,换到轩辕盛行的武评标准里面,估计肯定是不会被承认的。但事实上这又一直存在着,而且在潜意识里影响着大多数读者的认知。究其根本,书还是那套书没变,是看书的人视角变了。


PS:如果按甲兄那种想法去安排关羽斩颜良,武评倒是没有争议了,但这场打斗却平淡如水,没了半点趣味。《三国演义》的平手交锋也不是没有,如孙策对太史慈、马超对许褚、张飞对马超,正面交锋不过是“二人大战N百回合”一句带过,真正让这些较量使读者觉得印象深刻的还是下马乱打、裸衣拼杀、挑灯夜战、互放暗器这些桥段(即使如此,全书有这三场其实就已经有些多了,神亭岭和张马战就略有点雷同的意思)。小说毕竟是小说,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读者读的有趣,看的过瘾,而不是为了在一个严谨的平台体系之下再去编纂故事。

[ 本帖最后由 伤云 于 2011-1-8 10:16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Rank: 18Rank: 18Rank: 18
护军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QUOTE:
原帖由 甲乙丙jyb 于 2011-1-8 13:25 发表


回伤云兄:
1、兄以赵云为例来说明有些人“老将较之壮年没有较大的水平波动”,我想说:首先,赵云的壮年和老年战例找不到可比性,根本得不出这个结论;其次,即使极个别人老年武力与壮年武力相同,那也只 ...

回甲兄:

1、既然有战例的赵云很难或者无法进行比较,那么完全没有战例的黄忠又怎么去讨论呢?总不能是因为没有战例所以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了吧。而且整部《三国演义》,提及年老体衰对武力的负面影响,似乎只有关平担心关羽年老一处,其他武将年龄跨度在数十年的也不少,却不见有任何提及。


2、附加武力这个提法,如果将暗器、弓箭、宝刀宝剑等非常规兵器,或者无尾驹呼雷豹一类异兽列入的话,个人是很赞同的。但杀手绝招也要被排除的话,就未免有些牵强了。更何况是在《三国演义》里多次出现的大刀类普及型绝招拖刀计。

3、这属于小说情节解读的差异了。为一个作者力捧的主角人物花费大量笔墨敷衍出如此精彩的一段,调动了三个龙套和一个重要角色,其结果竟然不是为了给主角增加一些正面的肯定,这是我无法理解的。甲兄不知道从此处看到了什么?在我看来,此段用宋魏、徐晃极写颜良武艺之高强,然后通过关羽出其不意的袭斩颜良来制造一个巨大的情节波折,极大突出了关羽的与众不同,让这一段既出乎读者意料之外,细品又在情理之中,实在是很高妙的写法。

PS:再说回不同时代人对《三国演义》的解读差异。明清两朝读三国演义,无不感刘备之仁,念关羽之忠,奇孔明之智,恶曹操之奸。可到了民国,就有鲁迅先生开始批评刘备忠厚似伪。到了现代更有不少读者竟然以为曹操才是《三国演义》突出的英雄人物,罗贯中精心构造的种种奸诈之行反而被认为是足智多谋不拘小节。就连“枭雄”这个略带贬义的称呼,也已经被理解成偏向褒义。还是那句话,人心变了,视角也变了。

[ 本帖最后由 伤云 于 2011-1-9 13:34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4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8 10:1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00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