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税收最多的年份是2300两银子——黑暗的明朝的税率高吗?, 揭露满清和满遗造谣明朝苛捐杂税繁重官逼民反的谎言
性别:男-离线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Rank: 18Rank: 18Rank: 18
护军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10-11-27 10:28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对各位辩论的内容只能是旁观了,不过个人补这么一个观点。

楼主对银子折合人民币的概念我不敢妄言错误,但仅看比例的话,楼主的折合方式是有问题的。

明朝岁入2300万两,而最后明亡自官宦(简单用此词指代,未究字眼)处夺银5000万两,这个不能简单的折合成人民币多少钱,而应从比例入手。

如果对比现代的话,国家财政收入7万亿,就相当于从官宦处夺人民币15万亿有余。如果楼主以为今日商业发达,税赋当较之明朝有所不同,或其情况有异,那么且将明末的约1:2比例缩水至7:1,仍有1万亿留存。楼主当可自算若缩水至楼主心中所及数字,此比例当缩小多少倍方能满足。此和楼主所推之数百万元云云,相差岂止道里计。

而此仅仅冰山一角,由此推知,虽然明朝廷岁入或可说不算苛刻,但加上官宦贪墨,地方盘剥,其每年百姓的负担绝不仅仅是朝廷岁入那么简单,更何况火耗等等盘剥伎俩早已为人熟知,因而如果说明廷税率不高还情有可原,如果说明朝税率(我想没人在这里谈规定税率,而讨论重点都是老百姓的实际负担吧)不高,就未免自欺欺人了。



另:我在轩辕时间不算太短,一直以为轩辕炎黄区有较为强烈的民族激进情绪在,不意竟然被指摘为“满坛”,看来是我少见多怪了。

再:汉族之所以为汉族,所依仗者绝非强烈的民族意识,而是包容广纳的融合态度。蒙古、满、回、苗等等诸多少数民族于汉族历史上皆有冲突,然和平共处之时罕见汉族迫害他族之举动,最多是互不往来而已。到了现代,更多的是从文化上承认、包容,目的是最后各族溶为一体,互为兄弟,这才是中华民族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和为贵”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本特点之一,固然这个特点如果极端一些的话会成为缺点,但仅仅因为近百年的动荡便要抛弃这个特点,那和放弃自己的民族身份有何区别?皇汉之所以被人诟病,也正因为皇汉之“皇”,从言行举止上看不似“堂皇、帝皇”之“皇”,而更似百年前东方岛国激进极端的“皇军”之“皇”。

历史教训、民族耻辱绝不可忘,这是一个民族立身之本。然而自强绝不等于记仇,对于一个历史长达千年的民族来说,更不应该把延续民族仇恨放在民族关系之中。

[ 本帖最后由 伤云 于 2010-11-27 10:4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Rank: 18Rank: 18Rank: 18
护军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10-11-29 12:1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我本人间惆怅客 于 2010-11-27 19:15 发表
明朝亡于土地兼并,不是宦官。。。。。。。

“明亡自官宦(简单用此词指代,未究字眼)处夺银5000万两”=明亡,自官宦处夺银5000万两。少点个标点和括号插入造成歧义是我一时疏忽。

另外,官宦和宦官不是一个意思……

[ 本帖最后由 伤云 于 2010-11-29 12:1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Rank: 18Rank: 18Rank: 18
护军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10-11-30 10:5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我本人间惆怅客 于 2010-11-29 18:39 发表
。。。。。。我记得你在没编辑前贴的时候是“宦官”了的。。。。。

我最后一次编辑的时间是在你回帖时间前

————————这是咨询楼主的分割线————————————

其一……重量和体积可不是一个概念,按眀制3700万两银子大约是1350吨多(眀制16两一斤,据剑桥中国史,明代一斤大约1.3磅),银的密度10.5吨一立方米,折成体积1350吨才128立方。考虑到银子不是纯银而是合金,姑且算200立方米罢(这个姑且就够宽泛了),也不到两个火车皮的体积。再考虑银子不是成块而是成锭存放,再扩大一倍到400立方米,也就是三个P63火车皮的体积而已,崇祯能找得到才怪。不论这条支持的是什么论点,这点常识……

其二、平均一个官员3000两银子,您真的觉得不多么?!没记错明朝正一品俸禄石数是一千零点一年吧,米价有波动,但算平年也就是在四石一两到一石一两之间波动,也就是说就算是一品大员不吃不喝的积蓄,3000两最少也得三年,明朝一共才几个一品大员?特别要注意,是现银,可不是土地房产折价。

其三、作为一个财务行业的从业人员,我得说您对税法的理解是错误的。而且税收只是一个比例,您明朝1.65%(取最低),本朝40%(取你的错误想法),相差不过24倍,把七万亿除以24是为2916亿,乘以二是5800亿,和您推及的几百万元仍然差之千里。

其实我想说的是,单论明朝的税赋而言,并不能说明朝税赋沉重。但如果提及老百姓的税“负”,则不可谓之轻。

又及,个人只是一个爱好者而已,不能说相关专业有多精通,所提问题也仅仅是就您的看法提出疑问。我很好奇的是恨地无环提出的问题为啥都被无视了。

[ 本帖最后由 伤云 于 2010-11-30 12:11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Rank: 18Rank: 18Rank: 18
护军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10-11-30 12:0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楼主说满清治史偏颇,内中多有毁誉伪造。

那么楼主谈明史,就应该持公平心,还历史真相,好者不溢美,恶者不掩饰。

可观楼主言语,不是为了还原历史真相而涉及历史,而是为了打击某某而谈历史,这种行为和楼主心里的“满清鞑虏”又有什么区别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Rank: 18Rank: 18Rank: 18
护军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我只想说一句,对您观点无用的论据,不看倒也能说得过去,但是对您观点起反作用的论据,不看就未免自欺欺人了。就连清朝编写《四库全书》还知道把不利于己的材料黑掉呢。

说实话我真的懒得看下去了,历史是今人的镜子,不是今人的奖章。擦亮这面镜子,为的是明得失,而不是翻旧账。就算全中国人都承认满清罪大恶极十恶不赦应该下十八层地狱又如何?难道还要因为百年前的恩怨而把全体满族兄弟赶出中国甚至屠戮殆尽?

当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他国民族矛盾极端尖锐时,究竟是应该敬佩,还是应该警惕?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2 01:3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44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