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我本人间惆怅客 于 2010-11-29 18:39 发表
。。。。。。我记得你在没编辑前贴的时候是“宦官”了的。。。。。
我最后一次编辑的时间是在你回帖时间前
————————这是咨询楼主的分割线————————————
其一……重量和体积可不是一个概念,按眀制3700万两银子大约是1350吨多(眀制16两一斤,据剑桥中国史,明代一斤大约1.3磅),银的密度10.5吨一立方米,折成体积1350吨才128立方。考虑到银子不是纯银而是合金,姑且算200立方米罢(这个姑且就够宽泛了),也不到两个火车皮的体积。再考虑银子不是成块而是成锭存放,再扩大一倍到400立方米,也就是三个P63火车皮的体积而已,崇祯能找得到才怪。不论这条支持的是什么论点,这点常识……
其二、平均一个官员3000两银子,您真的觉得不多么?!没记错明朝正一品俸禄石数是一千零点一年吧,米价有波动,但算平年也就是在四石一两到一石一两之间波动,也就是说就算是一品大员不吃不喝的积蓄,3000两最少也得三年,明朝一共才几个一品大员?特别要注意,是现银,可不是土地房产折价。
其三、作为一个财务行业的从业人员,我得说您对税法的理解是错误的。而且税收只是一个比例,您明朝1.65%(取最低),本朝40%(取你的错误想法),相差不过24倍,把七万亿除以24是为2916亿,乘以二是5800亿,和您推及的几百万元仍然差之千里。
其实我想说的是,单论明朝的税赋而言,并不能说明朝税赋沉重。但如果提及老百姓的税“负”,则不可谓之轻。
又及,个人只是一个爱好者而已,不能说相关专业有多精通,所提问题也仅仅是就您的看法提出疑问。我很好奇的是恨地无环提出的问题为啥都被无视了。
[ 本帖最后由 伤云 于 2010-11-30 12:1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