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1-4 08:57 发表
用这个思路会有极大的争议,因为武将是否玩命全由人来主观判断。
许褚说,颜良表现不比我好,徐晃对我是拼了命,对颜良没尽力。
关羽说,我要是拼了命,早把黄忠和庞德砍了。
所以我说对于时势的主观因素太多,难以做出大众普遍认同的结论来。
张合徐晃这两人,如果后面有人接手,或者有其他选择的条件下都不会在对自己情势不利时选择力战。
以下为毛本,手头没有嘉靖本,置顶开起来太卡。
张合的鏖战有两个,一个是对张辽的四五十,那是作为袁绍军的头阵,两军本部对垒,再加上高览等也未必比他强。这和徐晃对许褚何其相似,徐晃那时也无人能够接替。
之后还有一场在嘉靖本有,毛本只有一个删的不干净的尾巴,就是被困时和张飞的百十合。这也是无法可想下的举动。巧的是嘉靖本里还有徐晃为了保张辽和文丑拼了三十合的内容在。
其它战例张合对赵云三十合就退走,却是领兵堵隘口去了。对马超二十合退走,也是因为曹营大将都在。徐晃对颜良在此处又是何其类似。
当然,这不是说张合和赵云、马超在一个级别上,而仅是说张合的实力不至于二三十合就抵敌不住。在用张合作为参照物的时候不能简单的通过回合数判断差距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