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从蜀魏六次战役看诸葛亮
性别:男-离线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Rank: 18Rank: 18Rank: 18
护军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汉晋春秋》是私史,的确是以蜀汉为正统所写。其文辞较之《三国志》详甚,历来被认为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说三国史,仍主要以《三国志》为准。

然晋朝受禅于魏,魏受禅于东汉,东晋无论如何不可能在官方层面上支持把蜀汉作为正统的说法。也没有任何需要把蜀汉作为正统的理由。东晋二字是史家说法,其国号仍为晋,在时人看来仍是晋朝的延续。如果尊蜀汉为正统,则晋朝的合法性得不到保障。

至于《晋书》,虽有多家著本,但最终成书于唐朝。历来看法是《晋书》取舍不精,更有颇多神异糟粕。《晋书帝纪第一》所记载,与《三国志》《魏略》等冲突颇多(参见《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志辛毗传》及裴注即可)。曹营诸将之谋略多归于司马懿(参见《三国志郭淮传》),而司马败绩则不见闻(参见《三国志张合传》)。更为西晋开国做诸多灵异之记。因此风评多有异词者。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Rank: 18Rank: 18Rank: 18
护军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汉晋春秋》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是研究三国史,则《三国志》相对来说权威性较大。

《汉晋春秋》里面反映出了以蜀为正统的观念,但《汉晋春秋》不是官史,因此他不能代表官方态度。因为在《汉晋春秋》里面,就存在晋朝国统不正的意识。这是不可能被东晋官方所承认的。事实上习凿齿著《汉晋春秋》时,其家在襄阳,彼时襄阳属于前秦,不属于东晋,如果非要说说代表了官方,也只能说是前秦官方的态度。和东晋偏安更是不搭边。

最近网络太差了,上面这段昨天就打好了,今天才发出来。。。。

关于晋书和三国志冲突的地方,您可以自行参阅三国志几个相关章节如诸葛亮传、郭淮传、张合传等等,裴注在这些章节处还注引了一些其他的史料。我这网络时断时续,不敢多打字了。

再及,张合当时是魏国大将,诸葛官复原职靠的就是杀他(看蜀国内部评价,此次北伐不但无过,反而有功,胜败之势可见一斑)。而张合追击则是司马懿下的命令。晋书竟然一句不提。。。。。

最后补一句:军事家不等于胜利者,打了胜仗未必是军事家,打了败仗也未必不是军事家。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Rank: 18Rank: 18Rank: 18
护军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在发下面的话之前,先要纠正自己之前的一个错误。诸葛亮官复原职,有一部分是依靠斩杀王双,而不是张合。

原文如下,文字内容出自《三国志》:

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诏策亮曰:“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前年燿师,馘斩王双;今岁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镇凶暴,功勋显然。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幹国之重,而久自挹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接下来回答楼上人中吕,鬼中羽同志对于几部史书差别的争议,我替您把相关资料都引上来。


引的是百度国学的《晋书-帝纪一》,没有晋书其他内容。


明年,诸葛亮寇天水,围将军贾嗣、魏平于祁山。天子曰:“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乃使帝西屯长安,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统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讨亮。张郃劝帝分军往雍、郿为后镇,帝曰:“料前军独能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遂进军隃麋。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芟麦。吾得二日兼行足矣。”于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尘而遁。帝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进次汉阳,与亮相遇,帝列阵以待之。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晋书》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诸葛亮传》

诸葛亮复出祁山,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魏略曰: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张合传及注》



以上是《三国志》《魏略》和《晋书》的区别。如此明显,我想不必我多说了吧。




二年,亮又率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郿之渭水南原。天子忧之,遣征蜀护军秦朗督步骑二万,受帝节度。诸将欲住渭北以待之,帝曰:“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遂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亮果上原,将北渡渭,帝遣将军周当屯阳遂以饵之。数日,亮不动。帝曰:“亮欲争原而不向阳遂,此意可知也。”遣将军胡遵、雍州刺史郭淮共备阳遂,与亮会于积石,临原而战,亮不得进,还于五丈原。----《晋书》

插句嘴:“会有长星坠亮之垒,帝知其必败”------此句紧接上文,史书有如此言,我无话可说。

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斜谷,并田于兰坑。是时司马宣王屯渭南;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堑垒未成,蜀兵大至,淮逆击之。后数日,亮盛兵西行,诸将皆谓欲攻西围,淮独以为此见形於西,欲使官兵重应之,必攻阳遂耳。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得上。------《三国志郭淮传》


这段对比我想也足够明显了,不必我多说。


注:三国志多为合传,此处所注某某传,仅仅是为了图省事而已。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Rank: 18Rank: 18Rank: 18
护军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至于国统一事,我必须阐明以下几点:

1、“东晋”仅仅是个历史称呼,在当时仍然是“晋”的延续。如果承认蜀为正统,哪么“晋”立身不牢,国统不正。因此这种观点在东晋的官方是不可能存在的。古人对于名分一类的东西比我们要重视的多,否则也不会有李世民、朱棣辈篡改史书,赵匡胤黄袍受禅了。

2、习凿齿,字彦威,襄阳人。家为襄阳豪族。少有志气,博学通达,以文章著称于世。初为荆州刺史桓温从事,甚受桓温器重。迁为荥阳(今河南郑州市)太守,颇有政绩。但他的重要成就在史学著述。桓温有非分之望,企图称帝,他著《汉晋春秋》,以古喻时而制之。此书上起汉光武帝,下止晋愍帝,用曹操、司马炎先后篡夺汉室社稷终为天下耻笑的例子,以古讽喻而匡桓温。
以上引网上资料,说明其著书目的。我之前所言习凿齿著书属前秦看来是有误。

考虑到习凿齿居住在襄阳,对诸葛亮乃至对蜀汉有偏爱也是正常的。因此研究三国史,不能以他为主,而只能为辅。三国史的权威还是《三国志》。

[ 本帖最后由 伤云 于 2008-7-7 02:0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Rank: 18Rank: 18Rank: 18
护军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关于几段史料:

“追击,破之,俘斩万计。”这句话说的,并不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从时间上记载,是太和四年的“明年”也就是太和五年。这一年是蜀国章武九年,诸葛亮木牛流马北进,距离第一次北伐已经过去了六年。

《三国志》记载,此次北伐诸葛亮退军杀张合。《魏略》(此为魏国史料)记载张合奉命追退军被杀,两书均无诸葛亮军大败的记载。只有《晋书》此处记载“追击,破之,俘斩万计。”此为矛盾。另张合当时为车骑将军,这个将军我要是没有记错在西北司马懿没来的时候是第一高度。他的死亡绝对不是可以含糊而过的。

研究历史有一条似乎是叫“孤证不证”。说的是当同样的事情存在不同的记载的时候,信多数而弃唯一。


至于神异之事,史书多有记载。然而想这种观星知成败的记载,最多也就是在方技一类的杂传里,人物正传中纵有表述,也不会有如此明确的当事人态度。且《晋书》成书于唐朝,更是不用像太史公一样刻意去神化某些人,因此此处让我实在是无话可说。只能说司马懿在军事政治以外,还兼职算命....


后面的那段说不矛盾也未尝不可,奈何几个“帝曰”就把郭淮的想法都揽到司马懿身上去了,曲笔也太明显了。这也是让我十分想不通的事情,《晋书》作为隔了两朝的作品,为什么还会对司马懿如此偏爱。联想到前几篇后某人的评述,我只能说这帮子编书的人似乎在投某人所好。

[ 本帖最后由 伤云 于 2008-7-12 12:4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Rank: 18Rank: 18Rank: 18
护军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回复 #112 人中吕,鬼中羽 的帖子

《三国志》里的确不常见战俘多少的记载,然而像街亭败马谡这样的胜利,《三国志》用的是“大破之”。而在最后张合的追击战里,不要说“大破”,就连“破”“败”“走”这样的字眼都没有。

论功行赏是必然的。因为不管诸葛亮有什么样的表现,军事目的没有达到,也就是失败了。而成功防守的曹魏众将则是胜利者。而且这两次行赏的说法也有区别。前一次明确在《明帝纪》说明是大破,讨亮功。而第二次则仅仅是“退亮”。

至于《晋书》和《三国志》的矛盾,我想您还是没有明白我的意思。《三国志》里可以明确的看出诸葛亮军事失利,但不能看出最后的追击战有太大的损失,甚至还伏兵射杀了对方的高级军事将领。《晋书》里面则是单纯在强调最后追击获得了如何如何的战果,而对己方损失了西北军区第二号人物只字不提。

如果真的要说这两者不矛盾的话,我们只能得出这么个结果:最后的追击战蜀兵惨败,魏国也惨胜。然而这样的结果是这两本史书都看不出来的。

郭淮的问题,《三国志》里“善之”是司马懿同意郭淮的观点。《晋书》则是全都览在司马身上。

至于司马懿水平高于郭淮,就能想到郭淮想到的问题这种说法....我实在是不能接受。智者千虑犹有一失,集思广益。直到现代郭沫若同志还有一字之师的佳话呢。

至于《汉晋春秋》,本身的争议就很大,加上作者对老乡的抬爱,研究三国史当然只能给《三国志》做配角。这不是已经达成共识的问题了么?

之所以对《晋书》的曲笔要求的严格,是因为这是名列二十四史之一的正史,是我们考证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要求自然要比《汉晋春秋》这样的私史高。

[ 本帖最后由 伤云 于 2008-7-14 14:47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Rank: 18Rank: 18Rank: 18
护军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回复 #125 幻世え风 的帖子

诸葛亮大规模的北伐每隔三年才发动一次,这还叫穷兵黩武...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45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17 12:5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11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