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原创]我知道的中日交往史, 一些史料的整理和读后感, 一些史料的整理和读后感
性别:未知-离线 yjz99s1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39
编号 45405
注册 2005-8-12


发表于 2005-10-10 01:1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原创]我知道的中日交往史, 一些史料的整理和读后感

1,东汉以前(火种与土著)
    日本原是个岛国,可是其土著民族并不发达,居住在竖坑式草屋,以狩猎、捕捞、采集为生。在中国和朝鲜半岛和亚洲其他地方的大陆移民带来的新技术(特别是水稻种植和金属器具)影响下,日本开始农耕文明。生产力逐步发展逐渐行成小的王国和势力。传说中的徐福东渡就是这个时期,给落后的日本带去了文明的火种。 (现在看也许是把火把交给了危险的玩火者。)

注释:现在研究者把日本民族的起源归于以下几个版本:(1)来自中国东北通古司的骑马民族;(2)来自稻作文化发达的中国江南;(3)来自阿拉伯文明;(4)来自中国云南,因为历史上这两个民族都有“黑齿”的习俗;此外,还有东南亚、蒙古高原等说法。
不过我笼统称作大陆移民,由于文化和地理的关系,我更趋向于中国和朝鲜起主要作用。


2,东汉到南北朝(天朝和蛮夷)

    这一时期日本多次入朝进贡中国,请求册封,来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春正月,东汉政府与倭奴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是反映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最早记录。倭奴国是倭人奴国之意,是《汉书》中所载百余倭人国家之一。 继奴国与东汉政权建立外交关系之后约半个世纪,北九州的另一个倭人国家伊都国也派使节至洛阳,与东汉政权建立外交关系。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六月,邪马台女王国派遣赴魏使节难升米大夫一行,至带方郡,请求允许去魏都求见天子“朝献”。魏明帝立命盛礼接见,并效法汉光武帝赐奴国王金印故事,诏封邪马台女王卑弥呼为“亲魏倭王”,假授金印紫绶,并赠送削铜如泥的铁剑(对还处于青铜时代的日本,一柄铁剑自然是稀世珍宝)还有能照出人影儿的铜镜(在当时的日本人眼里简直是神奇,简直崇拜到极点了)。日本人于是把他们命名为草薙剑、八咫镜和八坂琼曲玉(简称“剑、镜、玺”)被合称为所谓“三种神器”,两千年来一直被当作日本皇室的信物,为民众所膜拜。这可见倭人对汉文化的崇拜,甚至后来有个大名秋月家,自称是汉灵帝之后,而受到尊重。

    公元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扩大到各个地方。这个时期是中国许多知识、技术传入日本的时期。4世纪,大和政权吸收了大陆的高度物质文明;到了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归化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纺织、金属工艺、土木等技术,同时已开始使用中国的汉字。6世纪我国晋朝时期,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

    而在中国南北朝时期日本也多次向中国的南朝政权请求封贡。这是统一以后的倭五王时期。这一时期倭王继续求取中国王朝的册封,借此提高自己的国内权威和国际地位,巩固在朝鲜半岛的扩张。

3,隋唐时期(老师和学生)
     
   这一时期日本却不再求取和接受册封,而是多次派遣隋(唐)使和许多留学生及留学憎,来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由于不喜欢倭这个蔑称,日本的名字就应运而生了啊。

  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大化改新”为契机,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结束将近二个半世纪的南北分裂局面,中国统一。在隋朝不到三十年期间内,倭使四至隋都,考察了隋的政治,经济状况和佛学。特别是派出许多留学生和留学憎,入隋学习。他们不仅专修佛学和儒学,而且对隋后来对唐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医药、艺术以及政府机构的设置、法制律令的颁布等各方面,广泛地进行学习。回国后都以其所学,作出相应的贡献。随着日本的国际地位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反而愈加妄自尊大,欲与中国分庭抗礼。第二次遣隋使国书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第三次遣隋使国书称“东天皇敬白西皇帝”就是这种态度的明白表示 。

    公元618年唐帝国建立,取代隋国。公元630年,倭国派出第一次遣唐使,试图与唐建立外交关系。可是由于日本对大陆领土的垂涎古来有之,借口帮助百济,日本大肆出兵入侵朝鲜。公元663年,唐倭海军于朝鲜半岛白江口进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会战,结果唐军大胜,结束了新罗与百济间的长期纠纷,同时使倭国受到严重打击,据说还永远失去了恢复在朝鲜的殖民地“任那”的机会。倭国失败的直接后果是,停止了对朝鲜半岛的扩张,大约在千余年之内,未曾向朝鲜半岛用兵。自白江口战后,唐日双方使节往返频繁。 十年间双方使团往返十次。(小日本果然欺软怕硬,不管教是不行的。)公元894年,日本派出第十一次遣唐使,即停止了遣唐使的派遣。从前期第一次遣唐使的派出至后期第十一次遣唐使的停止,中间经历近二百六十余年,在唐日两国之间进行外交、文化和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的遣唐使,终于结束了。

    公元753年,鉴真东渡成功,佛教开始在日本广泛传播。这正好是日本的奈良时代。由于国家极力保护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美术开始繁荣起来。而很多日本僧侣也纷纷随使团去中国学习,回国后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唐朝时,日本正处于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和巩固的阶段,对唐朝的这个封建社会的盛世极为推崇。因此,它向唐朝派遣的使者、留学生和学问僧达13次之多,其他官员和留学生来唐最多一次达五六百人,他们学习中国的生产技术、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制度、文学艺术、建筑技巧和生活习俗等。

    由于中日之间的交往密切,所以日本在许多方面都受中国影响很大,表现在:第一,政治经济制度方面,日本进行的"大化改新"就仿照唐制度,改革了行政制度,实行班田收授法(同于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其次,在城市建筑方面,我们学过唐都长安有朱雀大街,东市西市这一些建筑在日本京都中也同样有。(甚至连市区还命名为长安和洛阳)第三是文字方面,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书面表达的工具,后来,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日本文字,第四,日本的饮食、服装和同常的生活也受唐朝的影响很大。由于我国当时的文化先进,成功得进行了对日本的文化侵略。

4,唐末到近代以前(卫士与强盗)

    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试图重建律令体制。随着唐王朝的衰弱,而日本决定废止遣唐使,取而代之的是商船通商和倭寇入侵。而他们从中国宋以后开始就不承认中土文化的先进性和正统性,只追求经济利益。而同期中国的女真人和蒙古人也曾先后发动过对日本的侵略活动。这段时期可以说没有永远的正义,只有永远的利益。

   中国东北部的渤海国自柰良时代以来一直同日本保持亲密关系,直到公元926年为辽所灭。公元1019年(宽仁3年),在中国东北部至日本海沿岸一带居住,后来建立金国的女真人突然入侵壹歧,对马和九州北部,这称为「刀伊入寇」,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刀伊被大宰府官吏奋战击退。
  
   自唐朝灭亡后,日本将那之津的鸿胪馆作为同渤海国的官方贸易点,同时禁止私人对外贸易,在渤海国灭亡后,日本则没有再同外国建立正式邦交,与宋、高丽的贸易不仅次数稀少,且全部在日本本土进行,禁止日商过海进行商业活动。

   11世纪后半期,以瓷器与丝绸为代表的唐物在日本倍受欢迎。《中日交通史》中所载:“宋商来日,仍依前代成例,安置于鸿胪馆,供给衣粮。然来者太多,则费用浩繁,不胜应付;故一条天皇时,限定年岁,给以定期来日之护照。”宋商来日之频繁竟致日方“不胜应付”,可见宋商们对对日贸易的重视。一种新的贸易结构由此出现。其典型的例子就是太宰府安乐寺的博多庄,其率先开始利用不输不入的权利(即庄园主所辖的田地归其私有,所缴的年贡不向国家上交,且朝廷不能干预庄园德内部事务的权利)开展贸易。而高丽也因将辽国掳去的日人送归日本而加深了双方的友好关系,贸易也得以进一步展开。

   宋在12世纪受北方金的压迫而迁都杭州后,日本和南宋仍然没有邦交,但两国的贸易越见频繁。随着日宋贸易的愈加频繁,日本的对外贸易中心也由鸿胪馆转移至博多,很快该地就出现了名为“大唐街”的华人居住所,足见其发展速度之快。有些商船甚至自博多经日本海直抵越前敦贺。据记载宋船仅见于史书的就有70次之多。在日本沿海的博多、敦贺等地区有很多宋朝商人居住,仅1151年中国商人居住在博多地区的就有1600余家。宋船带来了大量的中国锦缎、药材、瓷器、香料和书籍绘画等商品。

   由于庄园的市场化(拥有不输不入权)有利于贸易的发展,宋朝商人在开展贸易前多先于各大寺社、贵族们交好。当时无论是筥崎宮、香椎宮的神域、仁和寺下辖庄园怡土庄的今津港、肥前的平户、还是法皇院领之一的神崎荘,包括九州各地沿海庄园都在进行对外贸易,这些庄园中贸易发展迅速者,还成为了聚集着东亚各国商人的贸易大都会,繁荣之景非笔墨可形容。

   平清盛时期为了尽可能大的扩大贸易交往,废除了此前日方规定的禁止日商出海至外国贸易的规定,且对出海贸易的日商给予奖励,这样的做法激起了日商的积极性,贸易度更为扩大,此时已作为国际通货标准的宋钱也大量流入日本,每次往返的宋船约能带回数百万枚宋钱。出海的日商大多前往明、泉二州进行交易,亦极受欢迎。日商所携交易之物,据宝庆四明志所载有以下数种:
  细色:金子、沙金、珠子、药珠(似乎就是珍珠?)、水银、鹿茸、茯苓
  粗色:硫磺、螺头、合蕈(即香菇)、杉板、罗板(均为建材)
  其中光黄金每年最多输出量便有四、五千两。
    为了使宋商深入自己的根据地濑户内海进行交易,清盛在1167年出家并辞去太政大臣之职,前往福原建立别庄,并修筑了适合宋朝大型船只停泊的大轮田泊,如此一来宋商便可经博多如濑户内海再直抵福原进行贸易。为了保护过往船只安全和平家的万事荣华,清盛还组织修建了严岛神社(供奉平家氏神的神社)与经岛(福原的防护堤)。其后掌握日本的源氏幕府对于对外贸易的态度同清盛相似,使得日宋贸易得以进一步的繁荣。

   在此时期禅宗僧侣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日本的入宋僧来到中国朝山拜佛,并与中国僧侣进行教义上的切磋,德高望重的僧人甚至被宋朝皇帝授予大师称号。入宋僧中稍有名气的就多达六十多人,其中以禅僧居多,也有中国僧人来到日本传教的。来到中国的日本禅僧多请求中国政府赐给书籍,或自行购买、搜集大量珍贵图书。


   13世纪初,成吉思汉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征服高丽。忽必烈对日本也多次强制要求进贡,遭到当时的执政北条时宗的拒绝。于是元和高丽联军于1274年(文永11年)首先侵犯对马和壹歧,后又大举在九州北部的博多湾登陆。幕府向九州地方的御家人下达了动员令,抵抗蒙古军的入侵。当时日本的战法是骑在马上的武士一个一个地出战,而元军是采取集团战法,而且武器较精锐,所以日本军作战及其艰苦,但因为是保卫国土,日本军拼死奋战,致使蒙古军的伤亡很大,全军暂时撤回船上。当晚遇到大暴风雨,蒙受巨大的损失,终于撤退回去。这称为「文永之役」。以后,元灭了南宋,企图乘势再次征服日本,派出了使团。但时宗斩了使者,表示了坚决抵抗的决心。1281年(弘安4年),元军分兵两路,东路军从朝鲜半岛处罚,江南军从长江出发,共14万大军分乘4400艘船进迫博多湾。这次日本军学习了元军的战法,并在博多湾筑石垒,还乘上小船袭击元的大船,拼死抵抗。这样,阻止了元军登陆。这次元军又因大暴风雨遭受巨大损失,最后败退。这称为「弘安之役」,连同「永安之役」,称为元寇或蒙古来袭。就这样日本在台风的帮助下幸存了下来。而这个“寇”字则表明,日本的气焰已经开始嚣张起来,以为即使强大如蒙古的中国军队也不过如此而已。

   蒙古来袭后,日本和元一直没有邦交,但贸易却很兴旺。元末明初,九州和濑户内海延岸的土豪们也大多从事贸易。他们是一种武装的商人集团,在贸易不顺利时往往变成海盗,骚扰中国和朝鲜的沿海地区。明代倭寇的祸根,在这时已经萌生了。

   1368年明王朝的朱元璋把元赶到北方,从第二年开始,曾数次向日本派出使者,敦促日本朝贡,要求禁止和镇压倭寇。使者在九州会见了南朝的征西将军怀良亲王,但由于当时日本还不知道元为明所代替,对元仍保持警惕戒备的态度,加上日本正处在南北朝 内乱中等原因,所以谈判没有成功。朱元璋在与日本进行交涉的同时,采取武力剿倭和禁海两项措施。

   1401年,(应永8年),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满命令九州探题禁止倭寇,同时向明派出使者,建立了邦交。于是在1404年达成了所谓的「勘合贸易」,由日本派船携带勘合符在中国的宁波接受验证,在北京交易。1551年(天文20年)几经辗转得到「勘合贸易」权的大内氏灭亡,勘合贸易也随之断绝。于是倭寇又逐渐开始活动,一直延续到16世纪末才为丰臣秀吉所禁止。

   明嘉靖时期,倭寇大规模劫掠沿海,浙江、福建告急,引起明政府的重视。公元1559年-公元1566年,戚继光,俞大猷等将领训练新军,开始了大规模的抗倭战争。中国沿海倭寇老巢被全部荡平,大股倭寇基本肃清。 秀吉在完成国内统一后,他禁止倭寇等海盗行为。战国的结束,解决了倭寇产生的内因。

   日本人对领土与霸权的追求始终如一,公元1592年,日本幕府大将军丰臣秀吉大举入侵朝鲜,妄图通过朝鲜进攻中国。在明朝政府的支援与朝鲜军民的抵抗下,中朝联军收复包括王京在内的大部分领土。由于明军将领指挥不当,没有取得进一步胜利,日本军队仍然盘踞在南部釜山等港口,双方形成持久战。公元1598年,丰田秀吉病死,日本自朝鲜全部撤出。历经长达7年之久日本战败,与朝鲜和明朝的关系破裂。此时的明朝在潜在的内忧外患之下,消耗了巨大的国力,才勉强压制了处于上升时期的日本。

   以后的德川幕府时期,九州萨摩的岛津为夺取琉球的中转贸易地位,于1609年(庆长14年)占领了琉球。但岛津形式上让琉球独立,使其同明朝继续保持朝贡关系,从而得到了当时日本国内无法获得的明朝物产,赚取了巨大的利益。家康也希望能同明朝建交,但明朝仍担心倭寇的问题,没有同意。

   清政权取代明政权的时期,正值日本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家光执政。两国由于各自的原因先后宣布锁国,互相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极小规模下进行着,因而并未建立外交关系。这种闭关锁国状况,一直延续到两国被西方殖民者的大炮敲开大门之前。

5,屈辱清朝(鱼肉和倭刀)

   当自己的利益被西方列强侵害后,为了“失之东篱,补之桑榆”,日本人用倭刀来对付体弱的老师。而在晚清政府的腐败领导下,一再出卖国家主权,中国再一次成为人家的鱼肉。中日两国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了侵略与被侵略的时期。

   19世纪在日本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形成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大名(地方领主)、武士,与要求进行制度改革的商人们结成政治性联盟,与农民共同形成“倒幕派”的实力基础。在长州、土佐、萨摩等藩和中下级武士的支持下,历经鸟羽、伏见两战,终于打败了德川幕府。随后,新政府将首都迁至江户,改称江户为东京,建立明治政府,并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经过明治维新而渐趋富强的日本,利用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而后随著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军事力量也快速强化。

   第2次鸦片战争期间,日本趁火打劫,侵略台湾不利,被迫退兵。(日本对中国台湾岛的侵略从此开始。)并借机以武力吞并琉球群岛。

   由于朝鲜内乱,中国在朝鲜国王请求下出兵平叛,因而在朝鲜牙山等地驻有军队。1894年7月25日清晨,日本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朝运兵船,战争于是爆发。中国陆军由于平壤之战失利,被迫退回国内。日本人不依不饶,继续侵略我国东北,并在1894年11月制造有名的旅顺大屠杀。(不能忘却的血债。)而在中国洋务运动的代表性产物号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在黄海大东沟海战和威海卫海战中接连失利,惨遭覆灭。日本占领中国辽东和台湾。

   虽然在列强的干预下,清朝赎回了台湾。中国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于日本,向日本开放多个中国内陆的港口城市,并在中国福州和天津领有租界。日本又获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经济迅速发展并进一步扩军备战,开始成为远东的主要战争策源地。而这次战争宣告了中国洋务运动的失败。自此两国走上不同的道路,日本加快工业化进程,成功实现脱亚入欧,跻身帝国主义列强行列。

   中国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所进行的戊戌变法,虽然对于制度层面的改革也开始稍有动作,但改革共识的凝聚力显然不足,最终仍逃不过传统守旧派的扼杀而以失败告终。

   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9月7日 英、美、法等11国代表与清政府全权代表奕新、李鸿章在北京签订《辛丑条约》。其主要内容是:中国赔款银4亿5千万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以海关税、常关税、盐税作抵押;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管理,中国人一概不准居住等12项条款。

   1904年2月6日,日本舰队突然袭击沙俄占领下的旅顺口俄国舰队,日俄战争爆发。清政府置国家主权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无耻地宣布在这场战争"严守中立",把辽河以东地区划作战场,并命令各地方官吏保护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和教堂。1905年日军占领旅顺口、沈阳、铁岭,从而取代了俄国在中国东北的支配地位。 1905年12月22日 清廷外务部总理大臣亦新与日本外相小村寿太朗在北京签署《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其内容主要有:规定俄国将旅大租借地、长春至旅顺的铁路及其相关的一切权利转让给日本,允许日本在奉天、营口等地划定租界和直接经营安奉铁路,允许日本在鸭绿江右岸采伐森林等。

6,民国初期(走狗与主子)

   在清政府垮台后,为了保证以前各种不平等条约获得的利益和加深对中国的控制,日本积极在中国寻找军阀为其利益代理人。袁世凯,段祺瑞和张作霖是三个主要代表。

   袁世凯对日本的主要贡献是21条。1915年1月18日,日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其主要内容是: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享有的一切权利,并加以扩大;延长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等。袁世凯为换取日本对其称帝的支持,派陆征祥、曹汝霖同日本代表秘密谈判。至5月9日,在日本的最后通牒之下,袁世凱被迫接受二十一条大部分条款,史上称为五九国耻。

   段祺瑞对日本的主要贡献是"西原借款"。1916年12月28日,日本首相寺内正毅的私人代表西原龟三与曹汝霖等,在北京就交通银行第一次借款500万日元达成协议。这是段祺瑞任内阁总理后,为实现"武力统一"的野心,不惜出卖国家主权,拿中国的土地、矿山、森林、铁路等资源作抵押,大量向日本借款即"西原借款"的开始。段利用日本的借款,在日本军官的帮助下,以参加一战为借口组建了三个师、四个混成旅,成了一支很有威慑力的武装力量。段祺瑞成了日系军阀的代表人物。

张作霖对日本的主要贡献是允许日军在东北驻扎。1925年郭松龄反奉攻抵新民时,张作霖为了换取日军的支持,曾同关东军参谋长斋藤签订了一个卖国的密约。
 (1)日本臣民在东三省和东部内蒙古,均享有商租权,即与当地居民一样有居住和经营工商业权利;
  (2)间岛地区行政权的移让;
  (3)吉敦铁路的延长,并与图们以东的朝鲜铁路接轨和联运;
  (4)洮昌道所属各县均准许日本开设领事馆;
  (5)以上四项的详细实施办法,另由日中外交机关共同协商决定
还有承认日本人在满洲享有土地商借权和杂居权;在东边道、洮昌道等重要城镇,设置日本领事馆等。1925 年12月15日 应张作霖的邀请对付郭松龄的东北国民军,日本政府内阁议决出兵满洲 。以斋腾义少将为总指挥官,从朝鲜龙山调步、炮、骑兵4万人开进中国东北,进攻东北国民军,干涉中国的内政。

   而国内的主要活动是工人和学生运动的蓬勃发展,以及北伐活动。

   1919年4月30日,在中国代表缺席的情况下,巴黎和会议定《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承袭。为了阻止签字,全国的学生爆发“五.四”运动,而后各地的工人和群众也纷纷响应。1925 年5月15日 上海日商内外棉七厂日本大班(厂长)率领打手枪杀中国工人(中共党员)顾正红,打伤多人,工人罢工反抗引发“五卅惨案”。

   国民政府以广东及广西为基地,以“打倒列强锄军阀”为口,第一次国共合作为政治基础,先后击败以吴佩孚,孙传芳,张宗昌为主力的北洋军阀,之后取得原属北洋军的冯玉祥、阎锡山等人的加入,最后张作霖退出山海关外,张学良在东北宣布效忠而宣布成功。国民政府的北伐,自1926年7月9日蒋中正就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誓师北伐起,至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东北易帜止,最终在形式上达成了对中国的统一。

7,抗日战争(血肉与蝗虫)
   1929年及以后数年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严重经济危机,德国、意大利法西斯势力崛起,加紧向外抑张,与英、法等国矛盾加剧。日本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更欲乘西方列强无暇东顾之机,而中国国内国共内战的时候,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妄图独占中国。日本人象蝗虫飞过一样寸草不留,剥夺一些所需的人力物力资料,妄图把中国变成他的粮仓与能源基地。中国人用自己的血肉筑起新的长城来捍卫民族独立和最后的尊严,谱写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日本的侵略行径给亚洲各国人民,乃至他们本民族都带了巨大的灾难。

   1931年(昭和6年)秋,“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我国东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军挑起“芦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发动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约30多万中国军民惨死在侵略者的屠刀之下。日本军队还对中国的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还使用毒气等生化武器来杀伤中国军民。中国平民则有900万死于战火,另有800万平民死于其他因素,9500万人成为难民。中国在战争中所承受的损失,约为3800亿美金。

   在"12.9"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国内抗战情绪高涨。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西安事变。在和平解决后,开始第2次国共合作,停止内战,结成抗日统一战线。之后在正面战场以国民党部队为主,与日軍共有22场大型会战、大型战斗1117 次、小型战斗38931次。(著名的有松沪战役,徐州战役,太原战役,武汉战役,四次长沙战役等)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由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以及新四军以及其民兵力量,进行了111,500余次各种形式的攻击。而日本方面,据日本厚生省1964年调查后统计,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死亡的人数约为44万人。(不包括印缅战场上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和美英协同歼灭的约16万日军。1940年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歼灭日伪军4万多人,其中日军伤亡2万多人;1941年薛岳指挥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歼灭日军5万多人。)

   虽然在抗战时期中国也出过汪精卫这样的汉奸和其南京伪国民政府。但是包括海外华侨在内的真正的中国人都积极投身抗战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主权。抗战期间,世界各地华人华侨为中国抗战捐款超过13亿元。许多华侨回国参加抗战,当时全国歼击机飞行员中华侨占了四分之三。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随即出兵中国东北。中国各抗日根据地军民立即发起反攻。10日,日本政府表示愿意投降,15日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签署投降协议。战后中国虽然收回了被日本占领的东北、台湾、澎湖地区。却被迫承认了苏联占领原中国领土唐努乌梁海和蒙古独立。这和日本在中国奉行的蒙独政策也有间接联系。


后语:
虽然两个在历史上有很长一段和睦友好交流的时期,可那已经成为历史;战争也已经结束了,那也成为历史;可是古代中日友好时期的美好回忆,和战争带给两国人民的伤害,成了两面很好的镜子,告诉我们今天该怎么办。可是当今的日本的政治家却好了伤疤忘了痛,没有足够的反省这场战争。无论是参拜靖国神社也好,钓鱼岛的争端也好,对台独的暧昧态度也好,都在进一步的破坏两国原本因为经贸而有所缓和的局面。而事实高诉我们中国人只有国家强盛团结了,才能够抵御外来的无论是军事政治文化方面的侵略,甚至给世界文化交流做出更多的贡献。就如歌中所唱的,我们要抱着“朋友来了,有美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是猎枪-----”态度面向未来。

参考文献:
抗日战争综述                  来源:军神在线
近代冲突                      来源:抵制日货青年联盟
日宋贸易与平氏的兴起          来源:室町幕府 作者:高桥秀元 译者:湘合枫
日本历代对外关系              来源:新战国联盟岛津家[春叶山城]作者:小山田碎羽
宛 如 梦 幻                   来源:新战国联盟赤军家[春日山城]作者:赤军、驰骋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          来源:新华网
抗日战争 (中国)                       来源:维基百科

[ 本帖最后由 风使 于 2008-6-4 13:36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jz99s1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39
编号 45405
注册 2005-8-12


发表于 2005-10-10 01:2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附录
1,民国初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渗透

1915年1月18日,日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其主要内容是: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享有的一切权利,并加以扩大;延长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等。袁世凯为换取日本对其称帝的支持,派陆征祥、曹汝霖同日本代表秘密谈判。5月9日,袁世凯政府除对一部分内容声明"容日后协商"外,均予承认。后因全国人民的反对,日本这些要求未能全部实现。

   1916年12月28日,日本首相寺内正毅的私人代表西原龟三与曹汝霖等,在北京就交通银行第一次借款500万日元达成协议。这是段祺瑞任内阁总理后,为实现"武力统一"的野心,不惜出卖国家主权,大量向日本借款即"西原借款"的开始。

   1919年4月30日,在中国代表缺席的情况下,巴黎和会议定了《凡尔赛和约》关于山东问题的条款,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承袭。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中国专使团未在和约上签字。并因此爆发“五.四”运动.

   1922年2月4日,《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签订。其主要内容是:日将原胶州德国租借地交还中国,中国将该地开为商埠;日本撤退驻青岛与沿胶济铁路及其支线的军队;青岛海关归还中国:胶济铁路及其支线归还中国,但中国应照铁路产业的现值以国库券偿还日本等项条款。3月10日 北京政府外交部分别照会日本外务省、日本驻京公使馆,声明取消1915年5月25日缔结的中日条约及换文(二十一条);并接洽收回旅顺大连两租借地。11月21日,段祺瑞通告组织临时政府。为巩固其反动统治,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准备召开与孙中山倡导的国民会议相对抗的善后会议。各省区代表资格为:各省区军民长官、非贿选议员、国民军司令代表等。12月7日 段祺瑞发表《外崇国信宣言》,向各帝国主义列强保证尊重不平等条约,以对抗孙中山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主张,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

   1925 年5月15日 上海日商内外棉七厂日本大班(厂长)率领打手枪杀中国工人(中共党员)顾正红,打伤多人,工人罢工反抗引发“五卅惨案”。

   1925 年12月15日 应张作霖的邀请对付郭松龄的东北国民军,日本政府内阁议决出兵满洲 。以斋腾义少将为总指挥官,从朝鲜龙山调步、炮、骑兵开进中国东北。1926年1月14日 在天安门举行北京国民大会。徐谦作主席,朱家骅等演说。大会议决,责成国民党外交团就日本出兵东北事对日提出严重抗议。东北日军驻扎的开始。
   
   1926年3月12日 日本军舰驶入大沽口,掩护奉军进攻天津,炮轰国民军,被国民军击退。3月16日 日本针对冯玉祥的国民军在大沽口被迫开炮反击入侵日舰一事,联合英、美等八国,向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最后通牒,要求严惩大沽口守军和赔款等。段祺瑞政府表示愿意协商解决。

   1927 年9月7日, 日本驻华大使芳泽深针对东三省反日运动的发展,要求张作霖加以制止。张令奉天省长制止预定于10日举行的对日示威大游行。11月5日,蒋介石在日本会见田中义一首相,表示保证日本在华利益,以换取日本对他的支持。

   1928 年5月3日, 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止英美势力向北发展,延缓北洋军阀统治的寿命,大举进攻山东济南。蒋介石下令不准抵抗,撤出济南。日军在济南大肆抢掠,屠杀中国军民3625人。国民党政府驻山东外交特派员蔡公时被日军割去耳鼻后,与其他16名外交人员全部被杀。此即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5月8日 日本福田师团长向蒋介石提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军队不得驻扎在济南及胶济铁路两侧20华里以内。5月17日 日驻华公使芳泽乘张作霖兵败撤回奉天之机,要求与张签订《中日合资修筑吉会铁路合同》,增筑满蒙5条新铁路。张表示回奉天再议,置之不理,日方十分不满而后在6月4日皇姑屯火车站被炸身亡。

   1930年5月6日,《中日关税协定》在南京签订。其主要内容是:日本承认中国关税自主,但日本取得某些商务保障,日本仍享有最惠国待遇,中国承认以往历届中国政府对日借款等。9月6日 日寇借口其间谍军官中村震太郎在东北"失踪",制造所谓"中村事件"对中国军队进行挑衅,酝酿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日本的独门秘籍“丢人”战术的开始上演。)

2,抗日战争的进程
1929年及以后数年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严重经济危机,德国、意大利法西斯势力崛起,加紧向外抑张,与英、法等国矛盾加剧。日本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更欲乘西方列强无暇东顾之机,发动侵华战争,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日本人象蝗虫飞过一样寸草不留,中国人用自己的血肉筑起新的长城来捍卫民族独立和最后的尊严。

a,抗战前期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事端进攻沈阳北大营。由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短段三个月内日军几乎全部占领东北三省。史称“九一八"事变。日本在东北成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使其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并计划在1935年后5年内移民300万日本人于东北,实现日本对华侵略的第一步。1933年日军向长城各口进犯。1935年策动宋哲元联合华北五省脱离国民党政府。同时日本指使内蒙德王在百灵庙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妄图实现"满蒙独立"、"以华制华"的罪恶目的。

   日本特务制造借口,日军于1933年1月28日进攻上海。第19路军在蒋光鼐、蔡廷锴等率领下,奋起抗战,打死、打伤日军一万余人,使日军四次更换指挥官。直到1936年5月5日,国民党南京政府与日本政府代表签订《淞沪停战协定》。该协定使曰本在上海许多地区获取了驻兵权利。

b,日本政策转变
    1932年5月15日,一伙狂热军人居然明火执仗地闯入首相官邸将亲华的温和派犬养首相杀害。 是为“五一五事件”,事后这些军人居然因为“爱国”而无罪释放。犬养的死使得9.18事变和平解决的可能性完全破灭。之后几个首相都积极奉行对外扩张路线,使日本失去控制而走向自爆式的军国主义道路。
   
   1936年1月21日,日本外相广田弘毅在贵族院发表对华方针的讲话,提出了三原则,即:要求中国取缔一切排日运动,树立中、日、满经济合作,中日"共同防共"。国民党政府发表谈话,未予同意。

c,国内统一战线结成
   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一二九"运动。它是在日本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关头发生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当天 ,北平学生6千余人举行示威游行,遭到国民党政府大批军警的镇压。后来,这一运动发展为全国规模的学生、市民以及各界爱国人士的抗日救国运动,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西安事变。12月23日,宋美龄、宋子文代表蒋介石与西安三方面代表会面,协助张、杨两将军说服蒋介石接受容纳各党各派共同抗日的主张,改组南京政府,联苏容共、释放政治犯等,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内战得以停止。红军主力部队与南方8省的游击队先后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正式加入抗日武装行列。   
     
D 战略防守阶段
   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向中国守军发起攻击,29军官兵奋起抵抗,史称"七七事变"。 7月28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发起总攻。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身先士卒,率部在北平南苑大红门一带英勇抗击,不幸先后壮烈牺牲。

   1937年8月13日,对中国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驻上海的中国军队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奋起抵抗,开始了长达3个多月的淞沪战役。在这次战役中,日本进攻部队大约30万人,中国抵抗部队大约50个师、70万人。8月14日,国民党政府发表《中国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实行自卫,但仍对"和平解决"抱有幻想。11月8日,日军对上海实施迂回包抄。驻守在上海的中国军队,为避免腹背受敌,奉蒋介石命令全线撤退。(淞沪会战失败。)

   在1937年9月25林聂率领的一一五师平型关战役中取得胜利;10月19日,八路军一二九师一部夜袭山西代县阳明堡日军机场,摧毁日机24架,歼敌百余人;而国民党军在太原以北的忻口战役中,在八路军敌后游击战配合下,守住阵地,拒日军于阵地前沿。至此,忻口战役结束。在付出惨重代价后,这一战役歼敌2万余人;11月8日,侵华日军攻入山西太原,负责守城的傅作义部向西突围。(太原会战失败。)

   1937年9日,由于南京受到侵华日军的威胁,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宣布迁都重庆。南京经激战失守后日军谷寿夫部队率先在雨花台一带搜杀伤兵、散兵、难民。随后,在其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的指挥下,在日本军人中开展了烧杀淫掠“大竞赛”。日军在侵占南京的最初40余天中,进行大规模集体屠杀28起,被射杀、火烧、活埋的中国人有19万余人;真它被杀害的中国人有800分起、15万人以上,合计杀害中国人民34万余人,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这些凶手真该死,就是死一万次也不能抵消他们的罪孽。)

   1938年2月14日,侵华日军向徐州发起攻击。4月4日,日第五师团坂本支队在台儿庄附近被汤恩伯、孙连仲部包围。4月6日,中国军队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的指挥下,在山东峰县台儿庄以优势兵力,包围进攻之敌日军第10师团,并击退临沂增援之敌,歼灭日军2万余人。台儿庄保卫战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取得局部胜利。)而后中国军队集中兵力于徐州附近,准备再次聚歼日军。日军改以部分兵力在正面牵制对方,主力向西迂回,从侧后包围徐州,企图歼灭第五战区主力。由于日军已形成对徐州的四面合围态势,5月16日,第五战区命令各部队分别向豫、皖边界山区突围。6月9日,蒋介石为阻止日本侵略军西进郑州,下令国民党军队在郑州花园口炸毁黄河大堤,引河水向东南泻入皖苏。因黄河水将陇海铁路拦腰截断,迫使日本侵略军受阻在豫东一角,陷入进退不得的苦境,从而打乱了日军进犯中原的计划。黄河决口虽然为保卫武汉赢得了时间,但是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徐州会战最后以失败告终。)

   1938年6月12日 武汉会战开始,10月25日结束。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正面战场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日军先后投入35万人的兵力,国民党军先后投入110万人的兵力,在长江南北千里战线上先后展开会战,进行大小战斗数百次,日军伤亡10余万人。(日军承认伤亡共2.1万余人,其中将校级军官近700人)10月25日,武汉虽然失守,但迟滞了日军行动。在此同时,日军于5月10日由海路攻占厦门。9月又以3个师团组成第21军,10月12日在广东大亚湾登陆,21日攻占广州,封锁中国南部港口,阻止援华物资入境。至此日本完成对东布中国的侵略和占领。

E战略相持阶段
   1938年10月以后,为中日双方战略相持时期,其间以太平洋战争爆发为契机,又分为两个阶段。日军经一年多作战,并未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其国小兵少、入力财力物力不足以支持大规模长期战争的根本弱点已显露出来。于是,日本政府和大本营被迫停止战略进攻,转为战略保守,暂时不再企求扩大其占领区,而力争确保其已占领区,在保持军事压力的基础上,施展政治谋略,通过中国内部的投降派、亲日派,对中国政府和军队进行诱降活动,破坏抗日统一战线,“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瓦解中国的抗战意志,迫使中国屈服。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937年12月14日与1938年3月28日,在日本指使下汉奸们先后在北平成立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了伪中华民国的“维新政府”。1937年12月18日,汪精卫叛逃。1938年10月22日,梅思平由香港到重庆和汪精卫、周佛海等人密商降日条件与办法。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宣布“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1941年底至1943年,日军在中国正面战场进行了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战役和常德会战,(而在第三次长沙会战和常德会战中正面战场军队都取得一定的战果,沉重打击了敌人。) 日军大本营为挽救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颓势,于1944年初发动“一号作战”,企图打通由朝鲜、中国直达东南亚的大陆交通线,豫湘桂战役中正面战场军队损失50多万,失去大片土地。至1944年12月,由于游击战争的开展,日军虽打通了平汉、粤汉、湘桂等铁路线路联系,但始终未能畅通。

广州、武汉失陷后,正面战场中国军队主力大多退守平汉铁路以西、长江中游南北山岳地带。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针对日军战略变化,决定在坚持持久战的方针下,在正面战场发动有限攻势,在敌占区积极开展游击战,两者互为策应,积小胜为大胜,消耗与削弱日军,使其困于守备,缩小其占领区,打破其“以华制华,以战养战”之目的,同时争取外援,加强装备,整训部队,准备反攻。据此,正面战场部队除抗击日军进攻外,还曾于1939年冬至1941年,在湖北随县、枣阳,江西南昌、上高、广西昆仑关、南宁等战役中,对进攻的日军实施反攻。

同时为了打击日本人在南亚的扩张,我国远征军还进入印度、缅甸、泰国和越南对日作战。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与英、美军协同,开始向缅北日军反攻。在云南边境沿怒江与日军对峙的中国远征军,于1944年5月强渡怒江转入反攻。1945年1月下旬,与驻印军会师于缅北芒友。

在此期间,国民党当权者的反共倾向有所增强,制造了包括晋西皖南事变在内的多次磨擦事件。这一时期是敌后游击战争的大发展时期。游击战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1940年8月,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对华北境内的主要铁路、公路实施总破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1941年底开始日军对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则实施大规模持续而残酷的扫荡,所到之处,实行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企图确保其占领区,成为其太平洋战场的可靠后方与兵站基地。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在难以言状的困苦中,坚持战斗。
     
F战略反攻阶段
   华北、华中、华南抗日根据地的游击战争,在渡过1941至1942年的极端困难后,从1943年起进入逐步恢复和再发展阶段。1944年,乘日军集中力量于打通大陆交通线之际,各根据地抗日武装普遍实施了局部反攻,并以主力一部转入外线作战。

   1945年春夏中国正面战场部队乘日军收缩之机,于4至7月进行了桂柳、湘西反攻敌后战场部队继续发展局部反攻。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随即出兵中国东北(参见远东战役)。中国各抗日根据地军民立即发起反攻。10日,日本政府表示愿意投降,15日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签署投降协议。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jz99s1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39
编号 45405
注册 2005-8-12


发表于 2005-10-10 09:0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谢谢指正,已经添加宋日贸易部分。
请大家继续指出不足啊。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jz99s1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39
编号 45405
注册 2005-8-12


发表于 2005-10-10 09:1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我是无知者于2005-10-10, 9:11:25发表
狂汗......原来日本三神器竟然是这么来的,那怎么又和八歧大蛇扯上关系的?

游戏、漫画中的日本历史
还是看
新战国联盟[春日山城]赤军、驰骋写的
《宛 如 梦 幻》
比较好啊

+++++++++++++++++++++++++++++++++++++++++++++++++++
一天,国家的公主被怪兽劫持走了。
传说中的骑士,骑上了他的白马,感受命运的召唤,踏上了拯救公主的道路。
经过千难万险,骑士终于到了怪兽的老巢——一座100层的高塔。
骑士一路奋勇杀了上去,在第99层终于击败了那只怪兽,一条龙。
当骑士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来到地100层,也就是关押公主的地方,打开公主的囚室时不禁发出了一声绝望喊叫
“啊,芙蓉姐姐......”
(待续,未完......)

这个偶接一句:芙蓉姐姐亲了你一口,终于你变成可爱的小青蛙(王子变青蛙)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jz99s1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39
编号 45405
注册 2005-8-12


发表于 2005-10-10 22:3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赢任好于2005-10-10, 21:48:25发表
所以我们要自强不息,强权政治才是唯一公理。

恩,弱国无外交
其实只要我们强大起来,比他们先进
就不用担心什么文化侵略,人家还敢拿参拜神社当政治资本吗?
如果有一天日本打不过我们,贸易也是我们占优,连文化也是我们输出
那人家还得恭恭敬劲地叫我们老师,到时候我们还要不要这个徒弟就看我们的心意了啊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jz99s1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39
编号 45405
注册 2005-8-12


发表于 2005-10-11 20:1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圆点于2005-10-11, 19:00:32发表
一直感兴趣关于日本人的起源。徐福的影响基本是站不住脚的。
美斯塔夫里阿斯的世界史说来自东北亚的蒙古与土著的高加索、虾夷以及南面的马来和波利尼亚。但不能说明为什么现在只有大和与阿依奴两个民族。

偶的意思是,日本的文明受到大陆的很多影响,有很多外来的民族来到日本,带来自己的文明,而徐福的传说只是一种代表而已啊。而其原来的民族虾夷被赶跑和逐渐同化征服。

虽然现在的研究结果还是存在多种说法

其中以江上波夫提出的“骑马民族征服说”最具说服性,震动了当时的整个日本史学界。
     “骑马民族征服说”是基于古坟文化前后期所表现出的异质性提出的,江上波夫认为:(1)前期古坟文化与后期古坟文化有本质区别;(2)其转变是骤然发生的 (3)一般来说,农耕民族(倭人)习惯于执着地固守自身的传统文化;(4)后期古坟文化中所体现出的骑马民族的特征,同北亚大陆以及朝鲜半岛上的文化属于同一系统;(5)古坟文化后期,日本列岛上的马匹突然大量增加;(6)后期古坟文化时期明显具有贵族特征;(7)后期古坟大都位于山岗等军事要地;(8)从骑马民族自身的特点来看,它们会一直将势力范围扩大到海上(如蒙古,阿拉伯,日耳曼等民族都是这样)。

连日本的传说中都有天孙降临的征服一说,虽然不能作为依据,可是却跟江上波夫的说法很吻合啊。

天照大御神派下建御雷神,击败了大国主之子言代主神和建御名方神,于是大国主服从,交出了出云地方。天津神继续向东挺进,又征服了大和地方的大物主之子孙,基本平定了日本本土。而其孙天神御子就是传说中的初代天皇。
推荐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9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9-21 03:3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253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