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青蓝于2005-09-28, 14:55:59发表
1 刘备每次兵不足抗曹就是能力的差异体现了?打不赢总会找借口。刘备都跟夏侯渊打了多久?
至于伤亡日重,看看曹操自己撤军的原因吧。
没形成官渡?曹操离官渡还很远,黄忠也没劫到粮。退兵的原因是久攻不下,损伤极大,粮食运输又远,继续守汉中(是守不是攻)没有意义,所以放弃。
胜利者不至于是新的拳王,但是你要说失败者远强于胜利者难道就正确?
2 曹操的使者是催化剂?没有麽芳傅士仁和孙权老早就弄准备好的一系列准备,就是曹操派多十次使者去也没用,还催化剂呢。这主要是由曹操帐下的谋士点破了孙权跟关羽的矛盾。这并不仅是外交的原因。
3 曹操的主力只是在汉中动用过?曹操打孙权,夏侯敦率二十六军屯于边境那一堆难道是偏师?曹操被关羽这一偏师打得想迁都,结果联合孙权后还要自己率大军出,西调徐晃,东调张辽来阻关羽,这是偏师呢?曹操是在孙刘互斗里的获益者,但是把离间的功劳归在曹操谋略上,这发明很伟大嘛。
1,我认为双方主力没有决出胜负,只是相持,原因是刘备的避战。最后相持不下退兵。
至于夺粮一事没有成功是我失误,不过蜀道运粮困难是不争的事实。史书有赵云去接应一身是胆,迫退曹军的记载。可是所谓的伤亡日重,你可以举出实际的战例吗?
我主要是在于双方主力没有决出胜负,就此论谁的军事能力更优是不合理的。
双方在曹操失去兖州,而刘备取的徐州的之后一阶段的表现就有目共睹。
2,曹操的使者,使东吴至去掉后顾之忧。而后的事前泄密,对蜀军的溃败有直接影响。
3,而我说的“偏师牵制”是指张辽7000牵制10倍与其的孙权主力,最后迫使他主动议和。曹仁军数千守樊城牵制关羽的荆州军,最后使得荆州被夺啊。这也是为了说明曹操的用人啊。特别是那个“贼来乃发”锦囊,真是对手下的了解所能做的安排啊。至于后续部队你总不至于傻到不派援军任其自生自灭的地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