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大家谈谈对曾国藩的评价
性别:未知-离线 欠揍王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31
帖子 2544
编号 4483
注册 2004-1-14


发表于 2004-1-25 17: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曾国藩儒家思想太重,如果他攻克天京后率众反清,中国也许会走上强国之路。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欠揍王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31
帖子 2544
编号 4483
注册 2004-1-14


发表于 2004-1-25 18:0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捕风捉影于2004-01-25, 17:50:40发表
不现实,虽然说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是当时全中国最有战斗力的军队,以当时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力量根本不是湘军的对手,何况淮军还被捻军牵制,但是曾国藩湘军中的主要领导人物的忠诚并不是针对曾国藩的,而是针对当时的清朝皇帝的,并且湘军是建立在“忠君”的基础上的,如果曾国藩反叛,那么湘军整体上就会瓦解。

并且,举兵的最好时期是在围困天京,而不是占领天京以后,与太平天国解成联盟,北结捻军,那才是最好的情况。

不不不,当时情况不是这样的,说来话长……(其实是书不在身边)

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太平天国亡,清算湘军的时候也到了。又是天京银库案、又是李秀成案,清廷矛头直指曾国藩,此路人皆知。
于是湘军统帅们集体到曾国藩府上,其来意曾国藩固然知道,只是双方都不点破。

曾国荃在掌心上划出一个“赵”字。毫无疑问,这指的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并且说了句:“少荃也是这个意思。”

然而,曾国藩写上一句:“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头也不回的走了。
众人有的叹息,有的咋舌,有的感动,有的木然,有的细细品味而频频颔首,有的发出冷笑而摇头不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欠揍王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31
帖子 2544
编号 4483
注册 2004-1-14


发表于 2004-1-25 18:2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歡喜遊龍于2004-01-25, 18:20:56发表

  


曾國藩也深知這個道理,所以纔會那樣說。

歷史都是如此,當然他也不會例外。

曾国藩的意思是:自己有多少实力自己清楚,就算朝廷削他的权,自己也不会做造反的事。
这就是思想的局限性了。

这是汉民族的悲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欠揍王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31
帖子 2544
编号 4483
注册 2004-1-14


发表于 2004-1-25 19:1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曾国藩对中华民族的功绩还是在于洋务,剿灭太平天国虽然赢得殊荣,却经不起时代的考验。但以洋务论,曾国藩的功绩又远比不上李、左、张。

但他是幸运的,72年就去世免受了很多国仇家恨,这也是李鸿章羡慕不来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欠揍王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31
帖子 2544
编号 4483
注册 2004-1-14


发表于 2004-1-25 19:4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如果曾国藩不死,海防塞防的李左之争就变了曾左之争。
如果曾国藩在位时,中国战败,那么签条约的也就成了曾国藩了,白白受到屈辱留下百世骂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欠揍王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31
帖子 2544
编号 4483
注册 2004-1-14


发表于 2004-1-25 20:0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歡喜遊龍于2004-01-25, 19:57:51发表
但就曾國藩的性格而言,若伊籐博文把不平等條約拿來的時候,
就我個人認為他是不可能去簽的。

呵呵,是啊。不用等到甲午战争,中法战争期间他就拔剑自刎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欠揍王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31
帖子 2544
编号 4483
注册 2004-1-14


发表于 2004-1-26 14:5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mmymm于2004-01-26, 9:56:50发表
君之言,某不敢苟同。某认为, 平洪贼之乱乃曾文正公首要之贡献也。
倘洪贼不灭,我大清国更无力抵御外侮矣。清史稿有云:“当时竭天下之力,始克平之,而元气遂已伤矣。中国危亡,实兆於此。”然文正公以匹夫数千人抵贼十余万,上进忠于朝廷,下抚慰亿兆利民。丈夫立世,姓名传于庙堂之中,图形绘于凌烟阁之内,夫复何求!

非也非也,今中国俗论家,往往以平发平捻为李鸿章功,以数次和议为李鸿章罪。吾以为此功罪两失其当者也。昔俾斯麦又尝语李曰:“我欧人以能敌异种者为功。自残同种以保一姓,欧人所不贵也。”李鸿章之于曾国藩,犹管仲之鲍叔,韩信之萧何也。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30 05:3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03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