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是这么说.
诠释本身就是一种"创作"过程.其实作者的本意倒不重要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待这个世界,事物,人,物质.
我们所有的体验都是物质反映在精神上的,所以无论是唯物还是唯心地看来,任何一样东西在不同的受体那里都是不一样的.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把血看做是一种食物角度来看,有人喜欢吃,有人不喜欢吃,从美食,营养,医学,生化,甚至是物理各学科来解释都有可能给出各自为什么喜欢或者不喜欢的答案.而作为基督徒来说,血如果作为食品,那就是生命,如果吃血就是毁灭生命,是违约的行为,(当然基督的宝血是赎罪祭,我们当饮)当有一些解释过于超越某一受体的思维模式,那受排斥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问题是,这解释有可能是正确的.当然正确不正确永远都是问题,但永远都不重要,我们在生活,就象是旅行,我们只管去看去感受景色,多角度地丰富地去想象就可以了,我们何必在乎那景色到底是怎么形成的,红为什么是红,而绿又不是绿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