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岳》宝物设定(第2版),《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精忠报国岳飞传,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标题: 《说岳》宝物设定(第2版)
性别:男-离线 cysa12345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好贴 1
功绩 103
帖子 795
编号 43873
注册 2005-7-20


发表于 2005-10-30 18:0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找到一个宋代的宝物:针灸铜人(作用:恢复正常状态,同太平清领道),相关介绍如下,如宝物满了就算了:
  公元1126年,由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国举兵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几个月就攻打到了北宋的都城汴京。金军依仗强势列出了众多的议和条件,其中特别指定要以北宋的国宝———天圣针灸铜人作为议和条件之一。

  金国如此看重的北宋针灸铜人,注定会给后人留下重重迷雾、诸多故事……

  铸成铜人

  “宋天圣铜人”是世界上最早铸成的针灸铜人,开创了针灸教学用铜人作为人体模特的先河。它被北宋朝廷视为国宝。

  针灸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的医学者认为用针来刺身体上的穴位,可以治疗不同的病症。用针灸来治疗病痛的方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春秋战国时期,神医扁鹊就曾用针灸治好虢国太子的“尸厥”,让太子死而复生,从而给后人留下了针灸治病的传奇。

  指导人们针灸治病的是《针灸经穴图》。在北宋以前,针灸医学者主要按照唐代《皇帝明堂经》里指定的人体的针灸经穴来治疗,然而,《皇帝明堂经》因唐朝末年的战乱而下落不明。

  《皇帝明堂经》的流失致使针灸在取穴中失去了标准。

  1023年,即宋天圣四年,北宋国家医学最高机构医官院突然接到一份诏令,让他们编撰一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颁布诏令的是对针灸医学颇为喜爱的宋仁宗。编撰针灸图经最主要的目的是给针灸经穴重新制定国家标准。

  北宋朝廷把重整针灸学的重任委托给了王维一。王维一,北宋著名的医学家,精于针灸医术。王维一曾历任宋仁宗、宋英宗两朝的医官。

  1026年,王维一开始组织校订古代针灸学的著作。不久,他就完成了新的针灸经穴国家标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在书中,王维一讲述了经络和部位相结合的腧位排列方法,既使人了解了经络系统,又便于针灸学者临床取穴。

  在编撰针灸图经的过程中,王维一体会到,形象的模型比仅有的文字记载效果要好得多。而对医学略有研究的宋仁宗也认为“传心岂如会目,著辞不如案形”,下令根据《针灸图经》铸造针灸铜人。

  铸造针灸铜人的工程由王维一负责设计,北宋朝廷组织全国的能工巧匠进行铸造,于1027年铸成了两具铜铸针灸铜人。针灸铜人铸成时正值宋天圣五年,所以这两具铜人又被称为“宋天圣针灸铜人”。

  据史书记载,这两具天圣铜人由青铜铸成,身高与面部都和青年男子体态相仿。铜人不是整体浇铸,而是将身体分成前后两大部分,每个部分都设有特制的插头,以利于铜人拆卸组合,铜人身上标有350多个穴位名称。

  “宋天圣针灸铜人”堪称最早的针灸铜人,它开创了世界针灸教学用针灸铜人作为人体模特的先河。铜人的体腔内为木雕的五脏六腑和骨骼,因此,针灸铜人不仅应用于针灸学,同时也可用于解剖学。

  针灸铜人铸成后,在考核医官的针灸能力时充分向人们展示了它的实用性。宋代每年都在医官院进行针灸医学考试,在考试时将针灸铜人体内注水银,外涂黄蜡,铜人外表的经脉穴位被封的严严实实。这样做的目的使学医者无法辨识穴位,只能凭着经验下针。针扎到了穴位,铜人体内的水银就会从相应的穴位中流出,如果没有扎准,针就会被挡在铜人体外,医学史书把这一奇巧的现象称之为“针入而汞出”。

  铸成后的两具铜人,一具放在宋朝医官院,用于学医者观摩、练习之用。另一具被放置在京城大相国寺的仁济殿。

  流落襄州

  天圣针灸铜人的珍稀奇妙,注定了它的命运多难,在制成百余年后,第一次劫难降临了……

  1126年,金攻破北宋的都城汴梁后,宋钦宗不仅全部答应金军提出的议和条件,还被迫派官员帮助金军在汴梁城里查抄了20多天。

  也就是在这时,两具针灸铜人的去向成了众多现代历史研究者心中的难解之谜。让研究学者们首先疑惑的是,置于高阁、名噪海外的天圣针灸铜人是否真的被掠走?

  如果两具天圣针灸铜人同时被掠走,宋代史书中为什么没有更为详细的记载呢?医学史家们开始在有关金史的史料中,查找两具针灸铜人的踪迹。

  1127年,金军带着被俘的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以及大量的金银财宝、仪仗法物、百工技艺退出汴京北归金朝,自此北宋灭亡。

  几年后,有人在湖北襄阳看到了一具针灸铜人。

  《齐东野语》是一部记述宋、金、元部分史事的史书,作者是南宋时期的周密。史书中记述的大多是他耳闻目睹的重要事件。在《齐东野语》中,周密记述了他的舅舅章叔恭在襄阳任职时曾获得过针灸铜人金像,并详细描述了针灸铜人的面貌、结构、功用等细节。

  周密在书中将“针灸铜人”视为“奇巧之器”。

  尤其重要的是,周密在书中写出了针灸铜人的最终去处———“后赵南仲归之内府,叔恭写两图,刻之以佳焉。”这段记述中的意思是,针灸铜人最后归属到了赵难仲的内府,而他的舅父章叔恭特意绘图作了记录。

  赵南仲,湖北襄阳府赵方的儿子,赵方在襄阳任职时,赵南仲负责襄阳府饮食、给养的事务,这时期赵南仲有机会见到天圣铜人。专家推测,这具铜人是金军入侵汴京前,皇室成员或其他人带出铜人南逃时留在襄阳府的。

  《齐东野语》还记载了这样一句话:“有旧都针灸铜人流落襄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北襄阳市)。至于如何流落此地,书中并没详细说明。这似乎更加论证了专家们的观点,两具针灸铜人只有第一具被金军掠走,第二具流落到了襄阳。

  下落不明

  流落襄阳府的针灸铜人最终命运如何,专家们只能从浩瀚的史籍中去找寻踪迹。

  靖康二年,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省商丘)继位,史称南宋。赵构登基不久,就遇到了一件让他颇为高兴的事:有人将北宋的国宝针灸铜人呈送给了南宋朝廷,而这个人就是湖北襄阳府的赵南仲。但铜人送回南宋政府后,只保留了很短的时期,就于1233年又转送给了蒙古政府。

  这次的转送有一个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就是蒙古使节王楫。公元1232年,蒙古军队进攻金国的都城汴京。两年后,金国被蒙古所灭,王楫原是宋朝的大臣,后来投降了蒙古。

  王楫出使南宋有5次之多。前3次的目的是为了联合南宋,攻打金国,后两次是蒙古人逐渐强大,对南宋构成了威胁,王楫去处理双方摩擦,威吓南宋为蒙古国纳贡。纳贡条款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索要回归南宋的针灸铜人。

  公元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将天圣针灸铜人由汴京移置到元大都三皇庙内,供人观赏。

  100多年后,元末农民起义军朱元璋攻占了元大都,建立了明朝,第二具针灸铜人仍放置在三皇庙内。

  到了明正统八年,宋天圣针灸铜人已存在了400多年。这时的针灸铜人已日显破旧,铜人身上的穴位名称也已模糊不清。明英宗朱祁镇决定依照宋天圣针灸铜人重新铸造一具天圣铜人。同时还仿制了宋天圣石刻《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史书记载:重新铸造的针灸铜人与宋天圣铜人“不差毫厘”。后人把新铸的针灸铜人称之为“明正统针灸铜人”。“明正统铜人”铸成后,被安置在明太医院署的药王庙内,并一直保留到了清代。

  明景帝时,北京失守,在战乱中,北京的宫署、民宅均受到了洗劫,存放在药王庙中的正统铜人被毁伤了头部,直到清顺治时期,才被修补好。但是第二具宋天圣针灸铜人却从此下落不明。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9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0-23 16:5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68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