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再论法正和诸葛亮在刘备时期的地位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启风居主人)

白衣伯爵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5
功绩 197
帖子 4681
编号 43763
注册 2005-7-19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7-7-6 19:0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刘备死前,诸葛亮的确是比较郁闷和不受信任的,这从刘备伐吴而诸葛竟无任何劝谏之言就足以表现出来(怕更遭猜忌).而刘备失败之后,诸葛亮说什么?是“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由此可见法正与刘备的关系更密切,也更受信任.

那为什么最后刘备要选择托孤诸葛亮呢?很简单,在当时来看刘备信任的法正,庞统都死了,能托大事的只有一个诸葛亮而已,况且诸葛亮还是一位长期留守后方的"老人",堪当大任.

这样看来,刘备死前的话,就可以算是最后的收买人心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启风居主人)

白衣伯爵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5
功绩 197
帖子 4681
编号 43763
注册 2005-7-19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7-7-7 17:3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可爱小马驹 于 2007-7-6 22:04 发表
诸葛亮是说法正能劝阻刘备不亲自东征,因为法正去或者刘备带着法正去就够用了,说的是法正军事能力比自己强,不是说法正比自己更红

事实上诸葛亮本人并不见得就反对东征,他反对的应该和黄权一样,是反对刘备 ...

诸葛亮的劝谏在历史并没有只言片语留于史册,这怎么解释?只能说是诸葛亮根本没有过进言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启风居主人)

白衣伯爵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5
功绩 197
帖子 4681
编号 43763
注册 2005-7-19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7-7-7 18: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可爱小马驹 于 2007-7-7 18:05 发表
首先,诸葛亮不见得反对东征,他为什么要劝谏?

其次,就算诸葛亮劝谏了,也不一定就非得留于史册,劝谏刘备东征的人不少,在史册上留下的只有赵云和秦宓,难道说“群臣多谏”里的群臣就是赵云秦宓两个?

不反对,那诸葛亮还能叫什么高明的政治家,况且诸葛亮外交上的主张我们都清楚,是联吴抗魏,他决不会去赞成打破这种同盟关系.

诸葛亮是什么人?他要有所言,能不留下?难道他还没有一个不受重用的赵云受重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启风居主人)

白衣伯爵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5
功绩 197
帖子 4681
编号 43763
注册 2005-7-19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7-7-7 18:2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东倒西歪 于 2007-7-7 18:20 发表

晕死,什么叫“打破这种同盟关系”?刘备东征的时候,孙、刘还是同盟关系?

是我用词不当,对不起

但是在刘备出征之前,同盟关系还有修复的可能,可在出征之后,这种关系算是被彻底打破了,也同样是伙上浇油.而诸葛亮也一定是在主张修复,而不是彻底打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启风居主人)

白衣伯爵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5
功绩 197
帖子 4681
编号 43763
注册 2005-7-19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7-7-7 18:3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可爱小马驹 于 2007-7-7 18:29 发表
诸葛亮为什么是主张修复?左脸挨打之后再把右脸送上去,刘备不是基督徒诸葛亮也不是

至于为什么赵云的话能留下而诸葛亮的则没有,只问一个问题,赵云有云别传诸葛亮有亮别传么?

之后的邓芝为什么使吴?谁派去的?之后的孙权称帝又是谁承认的?那诸葛亮是否主张修复呢?

野史有的是<献帝春秋><蜀记><襄阳记>等等,奈何裴松之作注,一语不言?征吴在整个三国时代可都算是不得了的大事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启风居主人)

白衣伯爵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5
功绩 197
帖子 4681
编号 43763
注册 2005-7-19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7-7-7 18:4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可爱小马驹 于 2007-7-7 18:41 发表
邓芝使吴是在东征失败,连刘备都不得不放弃对吴敌对的立场开始主动摇橄榄枝之后的事了

除了云别传哪部野史写了赵云的劝谏了?

诸葛亮比刘备强在哪里?政治远见,若然诸葛亮那么后知后觉,也就是凡人一个了

相同的材料还要引两遍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启风居主人)

白衣伯爵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5
功绩 197
帖子 4681
编号 43763
注册 2005-7-19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7-7-7 19:0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可爱小马驹 于 2007-7-7 18:46 发表
诸葛亮要能算到刘备东征惨败那他就不光是凡人,简直就是半仙了

刘备出征不论成败,隆中对中关于联吴的规划都将不复存在,这不是诸葛亮愿意做的.况且两虎相争,这最后得利的又会是谁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启风居主人)

白衣伯爵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5
功绩 197
帖子 4681
编号 43763
注册 2005-7-19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7-7-14 18:2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如果刘备信任法正甚于诸葛的话,为什么不托孤法正呢?没记错的话当时法正还没死啊

--------------

(建安)二十四年,....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卒,时年四十五。

你说刘备托孤时他还能在吗?

其实一个简单的推理就能得到结论,刘备伐吴时法正已死,不然诸葛亮哪里用事后发那感慨(“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启风居主人)

白衣伯爵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5
功绩 197
帖子 4681
编号 43763
注册 2005-7-19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7-7-14 18: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诸葛亮就是蜀丞相又怎么了? 李严要割五郡, 诸葛亮表态了么? 是不是没因为没记载诸葛亮表没表态, 就认为诸葛亮是准许了?

-------------

诸葛亮在李严提出非理要求时之所以没有过分反应,是照顾蜀汉内部的团结,这正像诸葛亮在刘备伐吴时不劝谏是觉得没用或者会受猜忌的是一样的,都是有原因

而且在后来废黜李严的时候,诸葛亮有表:“自先帝崩后,平所在治家,尚为小惠,安身求名,无忧国之事。臣当北出,欲得平兵以镇汉中,平穷难纵横,无有来意,而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汉中,平说司马懿等开府辟召。臣知平鄙情,欲因行之际偪臣取利也,是以表平子丰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时之务。平至之日,都委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也。正以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然谓平情在於荣利而已,不意平心颠倒乃尔。若事稽留,将致祸败,是臣不敏,言多增咎。”

红字是事件和安排,可见当时诸葛亮已然不满,之后蓝字则是当时不予追究的理由

[ 本帖最后由 绝世天骄 于 2007-7-14 18:33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5 01:3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20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