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化甲驽于2005-07-17, 1:17:23发表
岑兄,
这个问题以前在琅琊讨论过,帖子一时找不到,我简单说下
1,诸葛劝孙权时曾说,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碧眼儿瞄着江东已不是一天两天了,荆州情况再咋也能摸个大概,诸葛不可能太过虚报军情,拿碧眼儿耍可不是好玩的,因而水份可能是有的,但不会太多。
先主传里也有言,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如按每船可载50人的中型船只200艘,那也上万了吧。江夏重镇有个千把人,也没啥不可能。
大耳军将近两万人是比较近乎人意的数字了。
2,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
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从有关赤壁之战的记载上看,刘备处处冒头,甚至好些地方只见大耳而不见东吴。本来吗,吴军也不过3万人,将近两万的刘军又如何小视的了?可见在此战中刘军相当活跃,也是一直处于前线的。至于“侧击较多”出自何典?
至于为什么说“大耳很可能是联军名义主帅”。条件方面,上文已述,大耳实力犹存,很多记载只提刘备而不记东吴。原因方面,刘备四海转战,仁义雄豪之名遍布天下,又有皇亲国戚这面大旗,反观孙家,英名几无,寇名倒是不小,在中原士大夫眼中不过一伙水盗而已。而所谓“名义主帅”,要的就是呼声名气,大耳自然当之无愧。
3,吴军并没诈称5万,只是周愉要5万,而孙权给了3万。兵力分析如上。提句,“新野军队几乎完全损亡”,刘表拨给刘备的大本营是樊城,新野才能装几个人。 再说,大耳数十万的大队,难道骑兵一冲,就全部OVER了?想想曹操追击的骑兵才有几个人? “战士还者”可也是一重要的兵力来源。
4,恩,是在赤壁战后。
不过并不像兄台说的那样,赤壁之战一结束就直接转入了夺取四郡,先是与周朗并力攻打樊城才对。
很久沒去琅琊了……hoho~~
1,寫二千這裡……其實我也不太肯定……這個是在一本書上看到~~便以此為資料~
不過我看,軍隊的佈置,怎麽也是會有秘密的~
孫權就算知道劉備沒有這麽多軍隊,也不會當面指出~
而且諸葛亮當時是以強勢作爲辯論的態度~所以我看水分還是足的……60%到70%不是水分吧~~~
如果關羽水軍是懞沖呢?……
原本劉備軍是不是就有足夠的軍隊分出1万部隊給關羽?
江夏我不排除有大軍,但是與吳軍連番交戰~軍隊數量必定不會太多~加上後來的劉琦素與蔡氏不合~蔡氏會不會爲其加兵?……
2,三國志謂劉備軍隊在與吳軍會合后“蓋倸進退之計”。
3,既然求兵不得~詐稱是自然……寫新野是我疏忽……戰士還者……但是之後在曹軍大隊陸續上來之後~
其餘隊有沒有方向感,有沒有領隊的人,能否突破曹軍防綫,會不會見到曹軍大勢而逃脫?
4,赤壁之後是立刻進行了南郡爭奪~
由於我下面主要寫的是諸葛擔任内政官的事~所以忽略了……
看來還是有很多要修改~這裡先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