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2012亚冠讨论帖
性别:未知-离线 zhengzhen000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9
编号 42749
注册 2005-7-10


发表于 2012-3-8 09: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asky 于 2012-3-8 01:34 发表
J联赛当年射手榜还都是外国人呢,现在如何?

棒子太自大了,根本就没好好研究过恒大,去年江苏的德拉甘就看穿了恒大的命门,切断了恒大土鳖和外援之间的联系,把恒大给血洗了,比分5:2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hengzhen000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9
编号 42749
注册 2005-7-10


发表于 2012-3-22 09: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12-3-21 22:38 发表
那咱们挂个长赌,长久来看,过分金元堆砌的恒大模式必然不利于中国足球的发展

动辄给国内球员开出数百万的年薪(还不算赢球奖),绝对是对中国足球的慢性毒害。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着广州恒大的强势降临,2012年的中超正式进入了烧钱时代。国企烧钱,大家骂声一片,理由是乱花纳税人的公币,私企烧钱却为众多球迷认可,即便他们吸的同样是房奴的血汗,理由是这些反正被地产大鳄给圈走了,拿来发展足球总比存银行要好。那么,这些烧掉的金钱真的对足球的发展有益么?

我们先看看烧钱的俱乐部和不少钱的在球员转会态度上的差别。陈涛,中国足球当年的希望之星,他是怎么毁掉的,相信对中国足球稍有了解的人都能知道个大概。怀念当年世青赛辉煌的球迷痛骂金德俱乐部毁人不倦,但是在跳脚骂娘之余有没有想过,国外的俱乐部同样利益为先,自私自利,却又为啥不像金德那样宁可把球员烂在队里也不放其转会呢?这就牵涉到了普通俱乐部和烧钱俱乐部的一个标志性区别——收支平衡。

收支平衡对一支真正的职业俱乐部有多重要?只要看看利兹联的遭遇就明白了。为了避免沦落到那样的下场,那些没有阿布那样的老板做后台的俱乐部在经营时不得不量入为出,仔细算好每一笔经济账。这样的俱乐部,很难做出不拿转会费而硬把球星烂掉的行为——损人不利己,伤害的不仅是俱乐部形象,经济上的损失更让人肉痛。而金德之所以放着上百万欧元不要,硬要把当家球星烂在板凳上面,原因亦是简单——烧钱经营的中国俱乐部不需要考虑俱乐部的收支问题,能不能为老板的企业要到政策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一百万欧元的款子,对俱乐部来说或许是个大钱,但是对资本家的母公司来说不过是几个铜板的等级——浙江沿海一个小小的乡镇企业都不会把这点玩意放在眼里。 所以当我们经常在报纸或是网络上听到某某外国俱乐部看中了某个中国球星,而俱乐部狮子大开口把对方吓走的新闻也就丝毫不感意外了——人家想要的不是那几个钱! 然后,我们聊聊烧钱经营对青训的影响,在这方面,外国俱乐部和中国俱乐部有所不同,确切地说是职业俱乐部与不职业俱乐部的区别。以切尔西和曼城为例,他们钱烧的厉害,主力阵容基本上都是高价挖来的,但是在青训的投入上也很多,阿布挖来热刺的阿内森,数年投入上亿英镑,然而青训成果在哪里?除了半红不紫的斯图里奇还有谁?也许有人觉得那是车子的青训水平不行,那好,我们来看看青训在欧洲排的上号的皇马,他们的青训确实硕果累累,但是皇马这几年跻身主力阵容的有几个本队培养的新人?培养出来的人都上哪了?都拿去造福其他球队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有着烧不完的钞票可用的俱乐部,在庞大的成绩压力下,有什么理由要牺牲成绩去培养新人呢?反正钱多的没处花,为啥不去别队挖人?本队培养的后生能不能打出来又有什么关系?这还只是职业俱乐部的做法,换成了中国不职业的俱乐部,他们索性连青训都不想搞了。


当然我并不是一味否定烧钱的积极作用,事实上车子和曼城烧掉的钞票给联赛带来了明显的繁荣,一个健康的联赛里出现两到三支烧钱的俱乐部未必是坏事,大俱乐部从小球会高价挖走球星去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靠青训吃饭的小俱乐部得到资金继续培养新的球星,是一种你好我也好的良性发展模式——但是假如一个联赛里十几只球队全是靠烧钱来过日子的呢?谁去做青训?谁来培养整个国家的后备人才?

很多人对“烧钱”一词有着错误的概念,以为花的多才算烧钱,这是一个思维的误区,一个俱乐部是否烧钱的判断标准,不在于其花了多少,而是支出与收入的对比,即便一个俱乐部一年花掉了10亿,如果他们能赚进11亿,那便依然不能算是烧钱经营,只能说是投资比较大而已。可是如果你的收入只有区区10万块钱,那么哪怕你只花了50万,你也依然是在烧钱,因为80%的投入被你蒸发掉了。适度的亏损很正常,欧洲俱乐部大部分都是不赚钱的,但是亏损的比例太大,达到夸张的地步,无法自给自足,只能靠母公司输血,那你烧钱的帽子就摘不掉了。从这个角度来讲中超所有的俱乐部都在烧钱经营,哪怕是深圳这样穷到年年卖人的俱乐部,因为收入与支出完全不成比例,实质上也是在靠烧钱活命。

烧钱经营还是俱乐部建设的大敌,在极度依赖烧钱的情况下,俱乐部会产生强烈的惰性,对建立真正规范的职业俱乐部缺乏动力,永远得过且过,体制改革裹足不前——既然有钱可烧,谁还闲着没事给自己找不自在?不嫌累啊?

但是谁都明白这只是一时的兴奋剂,哪家俱乐部都不可能没完没了地烧下去,将来有一天没得烧了会怎么样?这方面中国俱乐部和外国根本没有可比性。外国的职业俱乐部本身就有一套自力更生的发展模式,即使停止烧钱(不能欠太多债),也不过是富豪变成中产阶级,日子照过,也就是没以前那么滋润而已。但是中国那些除了烧钱以外没有其他活法的俱乐部呢?好比一个一直吃奶却从来没有长大的婴儿,要是断了奶,你让他怎么活?

我们的国家常说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为只有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才会拥有长久的生命力,兴奋剂式的暂时癫狂绝非长久之计,在那样的只图一时爽快的模式之下,诞生的只是一群没有长远打算,只求捞一票就走的资本家——陕西人和要不到政策就迁居贵州便是典型例子。还有南昌衡源,他们离开支持了俱乐部数年的球迷迁至上海,在整个过程中资本的力量决定了一切,痛心疾首的球迷毫无说话的余地,俱乐部毫不在乎失去南昌球迷的感情,也不担心到了上海以后能否得到当地球迷的支持——这便是烧钱模式下中国俱乐部的现状,球迷根本不是俱乐部的衣食父母,球队只是资本家和政府官僚的玩物,哪有利益就往哪跑,谁给奶喝我就认谁做娘。

虽然抨击了那么多俱乐部烧钱经营的坏处,但是话说回来,如果不烧钱模式,中国的俱乐部是否就会加强自身的制度管理建设,老老实实搞青训了呢?很遗憾,答案恐怕是否。广州恒大横空出世以前,中超的十多个俱乐部普遍处于蛰伏状态,只见得过且过混日子,未见有卧薪尝胆者,归根结底,这是企业足球的一个死结,大家都是投机分子,有利可图就下海玩一票,没好处了立马走人不玩,俱乐部能卖就卖,不能卖就解散,球迷根本无能为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烧钱经营如同死缓,不烧钱就是即死的下场。

现在新的赛季已经快开始了,阿内尔卡来了,德罗巴也可能要来,然而花了这么多的外币砸来这些大牌球星,上海足球后备力量的萎缩,朱老板你可有看到?许老板呢?还有张老板戴老板?希望这又一次的狂欢盛宴过后,留下的不再是一地鸡毛。



原帖地址:http://tieba.baidu.com/p/1423659718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30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1 11:1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71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