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大家怎么评价李昪这个皇帝?
性别:女-离线 边城玫女
(托着腮腮发呆呆)

白衣郡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轩辕郡主
级别 安东将军
好贴 6
功绩 129
帖子 3318
编号 41540
注册 2005-6-23
来自 卡佩王室


发表于 2007-6-4 12:3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大家怎么评价李昪这个皇帝?

当今,已经有许多人,淡忘李昪了.

大家只记得中国有个开国皇帝是贫农出身,做过小和尚,名字叫朱元璋.

却不记得中国还一个和朱元璋一样的,也是贫农出身,做过小和尚的开国皇帝,名字叫李昪

大家只记得南唐有个皇帝叫李后主。

却不记得李后主的爷爷,一个伟大的人物——李先主。

小女子认为李昪实在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好皇帝__另外也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

他出身贫贱。虽然传说是李唐后裔,咱就算他是吧。但是到他父亲那代,实在没落得不行了.他父亲是在一个破落的小庙饿死的.他只好出家当了和尚——咋看都是朱元璋翻版——对不起,说错了,应该是朱元璋效仿他才对。

后来终于遇见明主——他的养父徐温,才开始发迹。

当上皇帝后,他一直以“祖上”李世民为榜样.兴利除害,休兵息戈,在比较安定的条件下,生产迅速发展,不到十年,江淮间呈现"旷土尽辟、桑柘满野"的繁盛景象。他建学馆于庐山白鹿洞,置田供给诸生,后来成为历代有名的书院。

晚唐五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乱的时期,中华文明经历着严重的危机。十国之一的南唐却在这时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推向又一个新的发展高峰。自此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再只是中国经济的重心、国家财政的支柱,而且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地,人文荟萃,精英辈出,对整个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并且与日俱增。作为南唐国的创建者李昪,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此起了重要的作用。他是一个为当时平民百姓所肯定的“好皇帝”。站在历史的高度看,李昪及其建立的南唐在挽救、继承和发展中华文明中做出了自己时代的突出贡献。 (此段摘自魏良弢教授)

可惜死得太早了,只当了7年皇帝.

不然此人很有可能统一中国.——当时中原政府软弱,而其他各国(契丹除外)的国力,又没哪国能超过南唐者。

更何况他儿子,一个并不好的皇帝,都有许多次机会入主中原,只可惜每次机会都被浪费了。

[ 本帖最后由 边城玫女 于 2007-6-4 13:57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边城玫女
(托着腮腮发呆呆)

白衣郡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轩辕郡主
级别 安东将军
好贴 6
功绩 129
帖子 3318
编号 41540
注册 2005-6-23
来自 卡佩王室


发表于 2007-6-4 13: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张建昭 于 2007-6-4 13:43 发表
文学创作:李煜>李景>李昪
治国:李昪>李景>李煜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其实南唐亡国,非李煜之主罪,主罪在李景

就如同北宋亡国,徽宗与钦宗的关系


李景这人,实际上是穷兵黩武的

纵然南唐在他执政前期,疆域达到极盛,但这只是虚有徒表。当时社会已经很不稳定了。后期与后周一战,丧失江北所有土地,完全抵消了他之前扩展的国土。加之后来向北宋称臣,也是从李景开始的吧。

李煜接手的只是个烂摊子,再碰上对手实在太强,纵有回天之力,也无法挽回亡国的命运。


所以我认为治国:李昪>李煜>李景

[ 本帖最后由 边城玫女 于 2007-6-4 13:55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边城玫女
(托着腮腮发呆呆)

白衣郡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轩辕郡主
级别 安东将军
好贴 6
功绩 129
帖子 3318
编号 41540
注册 2005-6-23
来自 卡佩王室


发表于 2007-6-4 16:3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6-4 16:12 发表
李昪比杨行密差很多,基本就是上承吴业,不思进取。
说难听点,就是一自保贼。

残忍猜忌的杨行密的能力比李昪强?

那么请问吴国建立多久,就连自家的位置都保不住了?

杨行密在位只有4年吧。他一死,他的接班人全是傀儡。天下根本就不是杨家了的。

李昪虽然也只当了7年皇帝,但是他死了,天下至少在李家手里还有许多年吧。

李昪是继承了吴业的一些,但是不代表“基本就是上承吴业”

并且吴业也有许多是李昪自己开创的!

李昪掌管吴国大权的时候,就开始造福人民了。这点大家不会忘记了吧。

所以说从这时候开始,他就在为将来的唐打根基了。

怎么能说“基本就是上承吴业”呢?

我承认杨行密是有能力。就像任何开国皇帝,都不能否认其自身的能力。所以不要动不动就说开国皇帝实际上是继承前朝的基业。

[ 本帖最后由 边城玫女 于 2007-6-4 16:40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边城玫女
(托着腮腮发呆呆)

白衣郡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轩辕郡主
级别 安东将军
好贴 6
功绩 129
帖子 3318
编号 41540
注册 2005-6-23
来自 卡佩王室


发表于 2007-6-4 16:3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7-6-4 16:23 发表
李昪貌似是冒姓李吧。

连祖宗都改,其人可知。

请问,李昪出生时,本来姓什么?

如果你能回答出来,那么就能证明他“冒”姓李




我也姓李,您不会说我也是冒姓吧

那这下完蛋了。。。。。。唐朝开国时候,赐封李姓,有不少都改成李姓

看来我八成也是“连祖宗都改,其人可知”
顶部
性别:女-离线 边城玫女
(托着腮腮发呆呆)

白衣郡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轩辕郡主
级别 安东将军
好贴 6
功绩 129
帖子 3318
编号 41540
注册 2005-6-23
来自 卡佩王室


发表于 2007-6-4 16: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6-4 16:41 发表


杨行密从未即位过,所以也没什么在位几年的说法。
如果真要算,从高骈死开始计算,也有十几年。

李昪确实不仅仅是继承了杨家的业绩,还有不少是他的养父徐温开创的。
至于他本人,基本没什么成就。

...

基本说法,都是按照902年杨行密称吴王开始。这不是4年么

徐温是协助杨行密开创了吴国。(可惜杨行密把协助他开创吴国的“三十六英雄”杀了不少啊!过河拆桥能力果然比李昪强。)

但是在日后治理吴国的建设过程中,主要是李昪的功劳。

[ 本帖最后由 边城玫女 于 2007-6-4 16:47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边城玫女
(托着腮腮发呆呆)

白衣郡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轩辕郡主
级别 安东将军
好贴 6
功绩 129
帖子 3318
编号 41540
注册 2005-6-23
来自 卡佩王室


发表于 2007-6-4 18:3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7-6-4 18:18 发表


李昪生下来姓什么,偶真不知道,敢情您知道?请教请教。
...

既然您不知道他的本姓

为什么说他冒姓“李”?

要讲证据。

你凭什么证明他本来不姓李?

当然你也可以问我“凭什么来证明他本来姓李”


好吧,打个比方

我自己写了一篇文章交给老师。老师说我抄袭。但是他没证据。我当然可以问他:“凭什么说我是抄袭!”

如果你是那个老师,你难道会说:“凭什么说你不是抄袭!”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无语。


既然他自己承认他姓李,你又找不出证据证明:推翻他原本姓李(最多也只能猜疑他不是唐皇后代)

那么,就请别说他忘祖。

[ 本帖最后由 边城玫女 于 2007-6-4 18:42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边城玫女
(托着腮腮发呆呆)

白衣郡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轩辕郡主
级别 安东将军
好贴 6
功绩 129
帖子 3318
编号 41540
注册 2005-6-23
来自 卡佩王室


发表于 2007-6-4 18: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7-6-4 18:18 发表

更为可笑的是,这位天潢贵胄的后代,起初的国名却不是“唐”,而是“齐”,直到改姓后,才改成唐,可发一笑~~~

请问:只有这一个朝代改过国号?

只有他这一个人改过姓?何况他改的是养姓。

好笑啊,拿住人家这一点,去说人家人品问题!
顶部
性别:女-离线 边城玫女
(托着腮腮发呆呆)

白衣郡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轩辕郡主
级别 安东将军
好贴 6
功绩 129
帖子 3318
编号 41540
注册 2005-6-23
来自 卡佩王室


发表于 2007-6-4 18: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7-6-4 18:18 发表
读读新旧《五代史》,对于这位老兄的身世记载都是“自云”、“自言”之类的,还真没有证据表明他真个姓李。

请问您贵姓?别人又怎么知道您姓什么?

还不是您“自云”、“自言”之类

您当然可以说是您父亲给您的.那么您父亲的姓是怎么来的?

这样往上推得几代....在今天看来,还不是您爷爷的爷爷辈分“自云”、“自言”姓来的....

除非你能找到确切的证据,证明....

名字本来就是可以自己取的.姓名自由权....在当今我等平民看来,都是很应该的

何况当时他作为九五之尊,改个名字都不行?

就是忘记祖宗?那您赶快去证明他祖宗不姓李吧

[ 本帖最后由 边城玫女 于 2007-6-4 18:41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边城玫女
(托着腮腮发呆呆)

白衣郡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轩辕郡主
级别 安东将军
好贴 6
功绩 129
帖子 3318
编号 41540
注册 2005-6-23
来自 卡佩王室


发表于 2007-6-4 19:3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自己写了一篇文章交给老师。老师说我抄袭。但是他没证据。我当然可以问他:“凭什么说我是抄袭!”

如果你是那个老师,你难道会说:“凭什么说你不是抄袭!”

==================


还是这个典例.说别人是冒姓,我没意见,因为别人本来就有姓,的确不姓这个.但是李先主本来姓什么?他既然说姓李,而你没证据证明他不姓李,那么就不能为难他.


我实在想不通,他姓什么关其余人什么事.凭什么说人家忘记祖宗,人品不好?_这才是胡搅蛮缠

历史上许多皇帝都说自己是谁谁谁的后代.这么说都是人品不好咯?

==================

再说,本文主要讨论他的治国如何

又不是说身世如何....英雄莫问出处!

你们还拘泥他的姓名


[ 本帖最后由 边城玫女 于 2007-6-4 19:48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边城玫女
(托着腮腮发呆呆)

白衣郡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轩辕郡主
级别 安东将军
好贴 6
功绩 129
帖子 3318
编号 41540
注册 2005-6-23
来自 卡佩王室


发表于 2007-6-4 20:5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张建昭 于 2007-6-4 20:41 发表
很想知道李弘冀要是不出事将来继位会怎样。...

文坛一大损失

再也不会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本帖最后由 边城玫女 于 2007-6-4 22:49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边城玫女
(托着腮腮发呆呆)

白衣郡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轩辕郡主
级别 安东将军
好贴 6
功绩 129
帖子 3318
编号 41540
注册 2005-6-23
来自 卡佩王室


发表于 2007-6-4 22:4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张建昭 于 2007-6-4 22:14 发表

是“小楼昨夜又东风”

我狂汗

我本来想着 小楼一夜听春雨.......

结果就.............

招讨能不能下次发现了先PM我,不要这样,羞死了...............
顶部
性别:女-离线 边城玫女
(托着腮腮发呆呆)

白衣郡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轩辕郡主
级别 安东将军
好贴 6
功绩 129
帖子 3318
编号 41540
注册 2005-6-23
来自 卡佩王室


发表于 2007-6-4 22: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心 于 2007-6-4 22:50 发表
说不定徐知浩就是徐世绩的后人,冒姓个李是没问题的吧。。

其实我最开始也想到了这点

不过.....徐世绩的后人,不是被剥夺了姓李的权利了么?莫非他的后人是徐温?
顶部
性别:女-离线 边城玫女
(托着腮腮发呆呆)

白衣郡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轩辕郡主
级别 安东将军
好贴 6
功绩 129
帖子 3318
编号 41540
注册 2005-6-23
来自 卡佩王室


发表于 2007-6-5 11: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庶人 于 2007-6-5 11:04 发表


没错,徐温是徐世绩的后人,李昪是李世民的后人,所以徐温要找李昪做养子,就是想把天下还给李唐,他比徐敬业干的成功,徐家一门忠烈几百年不变。

有何根据?看来我太孤陋寡闻了.......
顶部
性别:女-离线 边城玫女
(托着腮腮发呆呆)

白衣郡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轩辕郡主
级别 安东将军
好贴 6
功绩 129
帖子 3318
编号 41540
注册 2005-6-23
来自 卡佩王室


发表于 2007-6-9 12: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温柔的一刀 于 2007-6-9 00:40 发表
李景时最好的机会是晋亡时和刘知远争中原。当时李景也有进攻中原的打算,可那仅仅是打算而已。因为南唐当时正在倾举国之力围攻福州,根本没兵力北上。而围攻福州的结果是南唐大败,损失精兵最少有2万,更严重的是国库一空,从此后基本再无财力支撑大规模的战役。试想,倾举国之力围攻一残破福州尚不能下,有何能力争霸中原?

唐灭闽之战,我记得还是比较轻松吧。闽王已经很不得人心了。当地百姓把唐军都看成解放者来着。如果他不出兵伐闽,直接北上,抢在刘知远前面入中原呢?(关键就在抢刘知远出兵之前,打着“驱逐契丹异族”的旗帜,应该会得到中原人民的响应”)

后汉亡,又是一次机会。不过南唐兵又跑到湖南去玩了。。。。我认为李景军事战略上最大的失误,就是没能养精蓄锐。没事总打这些小国家干什么,放着个中原不思进取。

[ 本帖最后由 边城玫女 于 2007-6-9 12:09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边城玫女
(托着腮腮发呆呆)

白衣郡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轩辕郡主
级别 安东将军
好贴 6
功绩 129
帖子 3318
编号 41540
注册 2005-6-23
来自 卡佩王室


发表于 2007-6-11 10: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温柔的一刀 于 2007-6-11 01:55 发表
这里最主要的原因是闽发生了弑主的事情,内部争斗得很厉害,王审知的后人遭到了大规模清洗,闽王当时也被逼无奈投降了南唐(名字记不住了),

闽殷之争

弟弟王曦即闽王位,迫害亲哥哥王延政

王延政不服,在建州拥兵自重,940年自立为国,国号为殷。

福建分裂为两个国家

王曦暴政,被权臣朱文进和连重遇所杀。

朱文进掌权后大杀王氏子孙。

王延政趁此发兵讨伐权臣,顺势就把闽王位抢到手了,然后殷又被并入闽。。。

所以是殷灭闽还是闽灭殷呢?

不过王延政也是一样的暴君。最终导致亡国
顶部
性别:女-离线 边城玫女
(托着腮腮发呆呆)

白衣郡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轩辕郡主
级别 安东将军
好贴 6
功绩 129
帖子 3318
编号 41540
注册 2005-6-23
来自 卡佩王室


发表于 2007-6-15 21: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关毛 于 2007-6-15 15:03 发表
中国古代以南方为中心的政权基本不会取胜

朱元璋也是以南京为政权中心的噢~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21 03:1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641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