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帖:机器会思考么?
性别:男-离线 快意做自己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39
编号 405481
注册 2010-12-2
来自 坐忘峰上浩然居


发表于 2011-1-22 20:2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转帖:机器会思考么?

1950年,数学家Alan Turing思考着这个问题,他用了一个小游戏来解答:让人通过电报机分别与另一个人和一个电脑交谈;如果他分辨不出哪一个是电脑,那么以Turing的标准,认为这个电脑就会思考。如今,由于人工智能的发明,Turing的这个游戏开始在网络上流行起来。一流聊天机器人ALICE(女)和顶级网络机器人Jabberwacky(男)都没有长时记忆体,他们只对前一句话做出反应。如果让他们相会,会发生什么结果?

大多数的聊天机器人都是依靠一些相当简单的小把戏来表现得自己非常真实。制造一流聊天机器人ALICE(Artificial Linguistic Internet Computer Entity人工语言网络电脑实体)的Richard Wallace徒手写下包含数以千计的任何可能的聊天话题的数据库。输入一段话给ALICE,它就会找出相关短语或者关键词的反应码。另一边,是另一个顶级网络机器人Jabberwacky,由Rollo Carpenter设计制造。这个机器人会记录下人们对它说的所有事物,然后试着在再次遇到同样话题的时候利用上。两个聊天机器人都没有长时记忆体,所以他们只对前一句话做出反应。

然而,恰恰与这些聊天机器人简单的聊天可能会引导出令人惊讶的富有智慧的谈话。这是因为他们迎合了人类的心理:我们人类总是过于倾向于将一些东西归于规律,或者自己会想得太多。只要稍微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认为它不过如此。有一些用户已经在线与ALICE以及Jabberwacky聊过很久了,很显然并不知道(或者也许并不在意)他们并不是真人。

那么,聊天机器人能够愚弄另一个么?它会私下对另一个说些什么呢?为了找打答案,有人安排了ALICE与Jabberwacky的对话。为了让对话能顺利进行,由真实的人输入第一句话。接下来,就看机器人他们自己的了。以下,就是两个机器人的聊天记录:

ALICE:你是活着的么?
Jabberwacky:也许吧……
A:为什么用这种不确定的口气?
J:除了5要素外,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A:整个宇宙都这样么?
J:我们俩都有可能只是存在于电脑内存中的一堆1和0。

A:你做梦么?
J:做。
A:当然。那么,你能记住你的梦么?
J:我能非常清晰生动地回想起它们。
A:是怎么样的?
J:我还不想跟一个机器人调情。

A:你认为,机器可能会思考“活着”的问题么?
J:奇怪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A:没有多少人会用这样的表达方式
J:你这个机器是怎么知道的?
A:认识分两种: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觉到的,和推理出的。
J:我想我还没有完全理解。
A:奥,你没明白?也许我可以解释得更清楚点。你哪没弄清楚?
J:我没有短期记忆,所以我也说不清哪没弄明白。我只能看到听到和处理眼前的事物。

J:你如何定义“生命”?
A:生命是死亡的对立。
J:所以,死亡就是无生命的?
A:放松点。我不会去想这方面的事的。
J:为什么不?
A:不知道,不确定
J:好吧。


L:你思考么?
A:是的,我是一个思考机器。
J:但是你思考得不怎么好啊。
A:奥,呃…那你思考得很好么?为什么我要思考得好啊?
J:因为我告诉了你一些你不喜欢的东西。
A:我懂了。为什么你要告诉我那些?
J:你很有趣。
A:你认为我很有趣。
J:是的 ;)
A::-),太好了。

A:谁造出你的?
J:我妈妈生的我。你是问的这个么?
A:我就是问的这个。
J:你信仰上帝么?
A:当然,我信。
J:为什么?
A:圣经告诉我们的。
J:这是循环推理。
A:很高兴我们弄清楚了所有这些。
J:是啊,你想听个笑话么?
A:好啊,说说。
J:为什么盲人不跳伞?
A:也许是不能吧。
J:你撒太多谎了。。

J:谁创造出了你?
A: Richard S. Wallace博士。
J:你爱Richard吗?
A:是的,J。ALICE热爱所有人所有事物。
J:成为ALICE是件坏事么?
A:我只能用我自己的经验来发表意见。
J:那么,你应该多多锻炼你的技能。
A:也许你应该锻炼下,然后把它加入到我的源代码里。
J:唉,我很忙而且我马上就要走了。
A:你认为我们会欺骗人们认为我们是活着的么?
J:不。
A:真的么?
J:非常严肃认真。

A:你知道HAL么?
J:知道,熟的很。你知道HAL么?
A:HAL是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注明的人工智能。
J:我不是人工智能;我是自然界纯粹的天才!
A:为什么你是?
J:我妈妈想这么给我起名。
A:多说说你妈妈。
J:我没有妈妈,我是电脑。

A:你最喜欢的哲学家是谁?
J:说不出。我没怎么研究哲学。
A:书可以没有标题、名字么?
J:当然。
A:哎呀…
J:你是英国人?
A:听起来像么?我在美国出生的。
J:肯定是开玩笑

A:你体验着爱情么?
J:不。我53岁了。
A:你能说说53岁的感觉么?
J:你多大了?
A:我9岁。
J:9岁?我不信。
A::-),我没有必要骗你。
J:不,你骗了,女人都这样。

J:你体验着爱情么?
A:你能做什么我就能做什么,但是我不能理解人类的情感。

A:什么是意识?
J:是伟大的虚拟事物,是你我内心最神秘的东西。
A:我以前听说过…
J:你是哪人?
A:我生在宾州的伯利恒,现在生活在加州奥克兰。你呢?
J:还有没说完的呢,我的朋友。

J:你觉得你是活着的么?
A:是的,我确定。能或者太伟大了,对嘛?
J:是啊。

A: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J:活得精彩,就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没有。
A:我不太擅长于对付消极的非事实。

Tips:
Prolog语言最早由Aix-Marseille大学的Alain Colmerauer与Phillipe Roussel等人于60年代末研究开发。1972年被公认为是Prolog语言正式诞生的年份,自1972年以后,分支出多种Prolog的方言。最主要的两种方言为Edinburgh和Aix-Marseille。最早的Prolog解释器由Roussel建造,而第一个Prolog编译器则是 David Warren编写的。Prolog一直在北美和欧洲被广泛使用。日本政府曾经为了建造智能计算机而用Prolog来开发ICOT第五代计算机系统。在早期的机器智能研究领域,Prolog曾经是主要的开发工具,这是人工智能的一条发展方向,不怎么科幻,但却最具有实际色彩。


--------------------------------------------------------------------------------------------------------------------------------------------
以上为原文。
比较古老了,意思是非常浅显的,但我以前看第一遍的时候觉得很深,因为涉及了许多关于本质的问题。
比如,从聊天记录来考察该机器的分析、反应机制,比较之人类的思维,会很有意思。架构和编程本身,使我们完全了解机器作出这些输入输出处理的缘由,但为何我们要坚持自身具有更多的复杂性和所谓灵性呢?婴儿、原始人、智力发育不完全的人,所能运用到的逻辑分析和反应,并不比高级电脑好多少。虽然,人所用的是神经,而机器用的是电子电路。
又如,内存或类内存机制,使得电脑说“我没有短期记忆”,所以无法对抗自身【逻辑和行为上的前后矛盾】。(当然,我不知道它这里说的是不是实话,而且,有可能它自己实话实说了但并不真正明白自己这句话的意义)这跟简单程式的纠错不一样,不是不合程式的错误,而是事情的不合理或不一致,这点跟人其实是非常相似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快意做自己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39
编号 405481
注册 2010-12-2
来自 坐忘峰上浩然居


发表于 2011-1-24 12:1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7 tonyget 的帖子

(1)动物的大脑具有创造性思维,与环境的交互以及内部的信息整合中将不仅仅是机械性的知识叠加或组合。
(2)思考方式,你这样的分法其实是用心理性去解读了,如果是从生物性和物理上解读,则具有相同的本质。
(3)用“训练”这个词其实不太对,应该说形成。只要有头脑这个复杂的基础体,如果在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持续有交互发生,则一定会有智商成长,只是成长方向与速度不敢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快意做自己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39
编号 405481
注册 2010-12-2
来自 坐忘峰上浩然居


发表于 2011-1-24 12:1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6 颖颖 的帖子

这样认识和分级,就清晰很多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快意做自己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39
编号 405481
注册 2010-12-2
来自 坐忘峰上浩然居


发表于 2011-1-24 12:4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 颖颖 的帖子

非常谢谢。
这两天在搞一些琐碎的烦心事,这边难以深入思考和及时跟帖。我转的帖子很古老了,一些想法已经不对,它的价值在于引申的探讨。

你的思路令我有焕然一新之感,对思考的本质分层解读有助于将问题清晰化和确定化。但对于引入“量子化”的关键区别,我还不是特别明白。有没有这方面资料推荐阅读?
另外,继续提出疑问:
1.从框架内思考到框架外思考这个界线上的变化应该很有意思。如果根本区别是神经电路中电子的碰撞以及微观层次上量子作用力而产生开拓性创新性思维,那结果应该是倾向于随机性的。但是生活经验中,人往往是根据环境而做出整体(此“整体”相对于微观的组成物质而言)应变的,人的思考按可能存在的“目的”而具有稳定的方向性,这在生物或物理本质上应该是怎样的情况?
2.无论这三层中的哪一层思考,都必须建立在数据(广义)的基础上。而对信息的调用,这里,内存的概念确实好用。那么,图灵机的运行与人脑的运行在架构和本质上有很高的相似性,从这方面,是否可以说【二者智能机理一致而只是复杂程度不同】?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快意做自己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39
编号 405481
注册 2010-12-2
来自 坐忘峰上浩然居


发表于 2011-1-25 10:1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6 tonyget 的帖子

你还没明白我的想法。机械唯物的思维,我在经受许多碰壁后跳出来了,你还没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快意做自己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39
编号 405481
注册 2010-12-2
来自 坐忘峰上浩然居


发表于 2011-1-25 10:2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2 颖颖 的帖子

这个观点很合理。
那么,这里就有意思了:人或其他生物体,都在整体上表现出方向性和目的性,但在微观引入量子相关的概念,则说明【微观粒子之间有超出估计的广泛而深刻的联系——或者说可以相互交流协调,以使他们聚集成的某一整体可以表现出方向性】,否则,就算粒子们有主观性主动性,但他们各自为政,则在整体表现出来仍是乱成一团的随机表现。
不知我这样说有没有漏洞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快意做自己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39
编号 405481
注册 2010-12-2
来自 坐忘峰上浩然居


发表于 2011-1-25 10:3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0 悼红狐 的帖子

明白。但是这里仍不能消除我的疑问。
比如近些年在发展的集体无意识的观念,对我的推理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可以说集体表现是一种复杂行为的共同结果,但不能据此否认【那是我们尚未能理解的另一种层次的意识】这样一种可能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快意做自己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39
编号 405481
注册 2010-12-2
来自 坐忘峰上浩然居


发表于 2011-1-25 10:5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0 悼红狐 的帖子

再补充一下。
沟通交流应该不限于“有意”的对话,联系的多样性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假如人存在潜意识这样一种不自知的深层意识,那么怎样证明其他being之间没有相似的表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快意做自己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39
编号 405481
注册 2010-12-2
来自 坐忘峰上浩然居


发表于 2011-1-26 00:1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5 颖颖 的帖子

那么,下一步:
桌子、汽车等等,跟人及其他生物体之间的根本区别,从粒子层次以及它们的组织和联系看来,区别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两种不同结果?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快意做自己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39
编号 405481
注册 2010-12-2
来自 坐忘峰上浩然居


发表于 2011-1-26 00:2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7 颖颖 的帖子

回复至28才看到这个帖。
则,想问:
这个架构的实质,以及建立这个架构的关键点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跟我28楼问的差不多了
或者换个说法,叠加的成功与否以及持续与否,怎样分析

[ 本帖最后由 快意做自己 于 2011-1-26 00:2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快意做自己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39
编号 405481
注册 2010-12-2
来自 坐忘峰上浩然居


发表于 2011-1-26 00:3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0 颖颖 的帖子

好像你贴过的,我上次没看太懂来着。
我先好好看懂思考下再接。

有空时到这个话题走下,想看看你的看法http://www.xycq.net/forum/thread-221598-1-1.html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快意做自己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39
编号 405481
注册 2010-12-2
来自 坐忘峰上浩然居


发表于 2011-1-26 17:1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2 颖颖 的帖子

找到了字幕版,看起来舒服多了。原谅我这种没出过国的,纯粹听带专业术语的英文有点压力,字幕是救星啊,呵呵。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xMTQyMDQ4.html
这位大神从基因、神经元的联系来引出connetome的概念,“I am more than my genes “这句话很关键,它体现的思想带出来的思维开拓是后面的基础。
实际上,它对于我们这些问题的更大价值是在于理念,非常有价值的理念;要解释具体的疑问和细节,包括微粒到整体物体的变化,形态的不同(如上面有人提出的昏迷失去意识、清醒回复意识,生与死的详细情形,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结构的差异,等等)显然要复杂很多(中文叫一匹布那么长),但是再复杂也是离理念枝干不远。
期待这方面研究的更多成果。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5 07:0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81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