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当阳侯杜元凯 于 2012-11-22 01:28 发表
从政治经济政策而言,蔡京属于王安石新党。但这个人善钻营权变,王安石变法失败后,他地位并没有太受影响。
蔡京本人如何先不论,但杀猪哥认为他应该是个公知眼里的好官可是够有意思的。北宋大搞政府物资专卖,到了末年就是在蔡京任上把各地食盐专卖收入制定一个定额,作为考课官吏的依据,创收超过定额的可以得到升迁,不能达到的则有惩罚。结果北宋初年食盐专卖收入一千万贯左右,到了蔡京任上变成四千万贯。而同时的农业两税也才五千万左右。
谷霁光在《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中论述到:王安石主张在封建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的前提下,对于一般商人和手工业者,给予比以前较大程度的自由,反对茶盐榷酤,即其一例:“国家置榷酤之法而使民自贩,于方今实为便,于古义实为宜。……以今之势,虽未能尽罢榷酤,而能缓其一,亦所以示上之人。恤民之深而兴治之渐也。”“重告讦之利以败俗,广诛求之害,急校固之法,以失百姓之心,因国家不得已之禁,而又重之。古之君子,盖未有然者也。”“州家飞符来比栉,海中收盐今复密。.……一民之生重天下,君子忍与争秋毫?”
王安石当政,对茶盐专卖,虽未能全革其弊,暂时地局部地给予通商自由,效果也比较好.如建州腊茶,旧立榷法,商贾冒禁私贩,官茶质量恶劣;熙宁三年,积茶很多,遂听通商,茶质优良,民间便利,官府亦获得常税,并无亏损。又虔州原以盐配给民户,熙宁初食盐的人增多,不再均摊,税收反而增加①。大体上“江滩已弛禁茶之策”,而盐法多趋向于“河北通商之例”,积渐之势,由来已久,王安石旨在因势利导获有一定成效。
王安石在其他方面,也是在封建国家控制下采取一定程度的自由放任政策。以运输而言,岁漕原用官舟,后却逐渐雇用客舟。所运既多,所费往往省去大半②。以手工业而言,铜钱官铸,采铜采铁,听民于二分入官,八分自卖;农器则完全听民自铸,王安石认为官铸则价高而器恶,会“与汉同弊”③。以货币流通而言,当时出现钱荒,一向禁止铜钱出界并禁毁钱为器,王安石始罢铜禁,出界只收税钱,调节铜价以解决毁钱为器的问题④。对于农业,不主张由官府直接经营,荒地多募人佃耕,鼓励流民垦荒;原有屯田,逐渐减少,改由租种或佃种。牧地有的亦出钱购备草粮作为饲料,以地出租⑤。关于方田均税的实施,原则上不允许自由买卖,但不能欺隐,不能诡名,不能强夺;也曾放松出卖时偏向亲邻的规定,便利田土贸易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