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曹操為何不早早滅掉公孫康一族?
性别:未知-离线 孔方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10
帖子 493
编号 402321
注册 2010-11-6


发表于 2012-12-21 23: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公孙家再怎么勾结外夷他在对曹魏的态度上还是很恭敬的,至少在公孙渊以前公孙家没干过出格的事,所谓出师无名。这种情况下还去打人家不是告诉别人只要我看你不顺眼我就要灭你,那上庸的申仪、申耽还敢投降么?田余庆所谓的“青徐豪霸”还不搞得人人自危?况且虽然公孙氏处于半独立状态,但始终是接受了曹魏官职的,从法理上看人家还是你曹家的马仔,如果你这还要去灭人家那你叫张绣怎么想,你叫张鲁怎么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孔方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10
帖子 493
编号 402321
注册 2010-11-6


发表于 2012-12-22 00: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小兵1234 于 2012-12-21 23:15 发表
題目沒下好,是我的錯。
但我要說的是,應該是要讓公孫家跟張繡、劉琮跟張魯一樣要嘛解散軍隊要嘛被收編,源頭頭就是管不著,頂多讓你入京做高薪位高但無實權的閒官。

这其实主要还是曹魏的政策。在当时那种割据混战的状态下曹操对这些地方实力派采取的是羁縻的态度。比如申氏兄弟,孟达,以及田余庆所分析的“青徐豪霸”等,这些在曹操未派遣大军征讨或者暂时无力征讨的情况下即已经归顺的势力曹操都采取允许其留驻当地,容忍其半独立状态的政策。可以说这是在军阀混战时期所采取的一种权益之计。曹操不是不想消灭他们,只是曹操在孙、刘未灭的情况下,为了诱使孙、刘麾下那些具有离心倾向的的人或者势力归附的一种策略。另一方面这些势力没有一个能够威胁到曹魏统治的,而且基本上曹魏都能够将其牢牢控制。所以只要这些势力不做出格的事,曹魏可以容忍他们的存在,这既是对已经归附的势力的一种姿态,同时也是对未归附势力的一种诱降。但一旦他们不识时务,曹魏可以转瞬将其消灭。曹操一死,青徐豪霸出现骚动,结果曹丕几度假意南征便将其拿下;诸葛北伐,孟达有所异图,司马旬日便克定上庸,顺道迁走了申耽;公孙渊妄自尊大,司马也不过一载便平定辽东。所以这些半独立的势力不是不能解决,而是没有必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孔方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10
帖子 493
编号 402321
注册 2010-11-6


发表于 2012-12-23 01: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6 小兵1234 的帖子

孟达虽是降将,但在曹丕时代独立性很强,到曹睿时削其权才导致孟达造反,所以就性质来说孟达和公孙等是一样的。
至于马超的问题,看看《三国志》就知道了,他是自己对抗曹操,不是曹操跟他过不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孔方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10
帖子 493
编号 402321
注册 2010-11-6


发表于 2013-1-4 00:4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公孙家夹在乌桓、曹魏之间,需要两面防守自然难以对曹魏的边界构成严重的威胁。相反如果拿掉公孙家,曹魏就要直接面对乌桓,其防守的压力自然加大,两者哪个的成本更高一目了然。
再说马超,曹操灭掉马超之后又有进军汉中的动作,可见这是一个整体战略中的一步,绝非单个的孤立事件。换句话说灭马超是为了灭张鲁,而灭张鲁、马超则是为了平定西蜀进而消灭刘备。但是曹操的后方并不稳固,连荀彧这样的心腹在汉魏易代的问题上也跟曹操貌合神离,那么其他人曹操又如何能够充分信任。因此曹操在西进过程中无法一鼓作气,并且随着刘备占领汉中而最终放弃。这和后来刘裕北伐很像,刘裕在灭了后秦占领关中,当时割据凉州的沮渠蒙逊吓得几乎神经失常,赫连勃勃和北魏也都赶紧派遣使节交好,南朝取得了几乎是唯一一次足以统一中原的机会。可是随着刘裕留在健康掌握朝政的刘穆之去世,刘裕因为担心大权旁落而急冲冲的赶回江南准备篡位,却留了个乳臭未干的刘义真留守关中。结果北府兵精锐几乎因此尽丧。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3 15:0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88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