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假设当年山海关战役李自成获胜,会是怎样?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5 09:1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李自成成不了什么气候

他是靠欺骗老百姓起家的。他的政治口号是“吃他娘,喝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试想一个政府不让百姓纳税,他依靠什么去维持政府的运作?从古到今,世界有这样的政府吗?

明政府的税收极低,已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了,世界上没有这么低的税收的。它名义上是三十税一,六十税一,其实远远低于这个数字。当时的欧洲是二税一,仅教会对人民的税收就是十税一,剩下就是国王与各级贵族对人民的税收。

明朝万历末年,丁户已达6000万以上,因为1602年,明朝的丁户数已达5631万丁户。到明末,估计已达7000万纳税人。《明神宗实录》第379卷载:1602年,丁户数为5631万,熟土地为10亿零590万亩,人均耕地为18.8亩,还有一亿亩在开垦中的土地。丁户是纳税人,这些人没有特殊情况是不能免税的。可是它的税收一般只有几百万两,张居正之前,只有200来万两,到张居正增加到400万两,万历末年,提到900万两。崇祯年间,加上“三饷”,最高的一年为2300万两,平常也就是一千多万两。但是就是这一千多万两也收不上来,只能收上来60——70%,因为有遭灾的的地区,这个地区要免税。还有抗谁不交的。

崇祯提高税收提案,被朝廷大臣们否决了。因为税收收不上来,你就无法养兵,法有效的赈灾,无法有效的养兵,导致外敌满清强大,无法有效赈灾,导致内乱,这是明朝灭亡的关键。

最后把崇祯穷得穿粗布衣,吃粗茶淡饭,宫中乐队不要了,金银铜器都卖掉当军饷,连后宫的化妆费都扣下来当军饷了。

当时的兵也很怪,不给钱就不当兵,当兵吃饷是天经地义的,甘肃的兵在开赴前线的途中,一听说饷发不下来,一哄而散,军官阻止不了,无法交差,只好上吊自杀。

老百姓、官员也不爱国,老百姓想,谁来救市种地纳税,再换个朝廷,说不是还不纳税呢!

当官的想,谁来当皇帝,我都是靠本事吃饭,李自成来了也不能不用我。

最后责任成了皇帝一个人的,他承担不起。李自成一进北京,他只好自杀了。

李自成的“吃他娘,喝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和“打土豪,分田地”有点相似,流氓手段!老百姓不交税,政府要运作,军队要开支,你政府官员吃风屙屁?

明代的税收已经低得不能再低了,为了忽悠老百姓,他干脆干脆来个“不纳粮”,这不是骗老百姓的流氓手段是什么?

满清政府当权后,乾隆年间就把税收提到了7000——9000万两。满清后期提高到12000——14500万两。这都是小意思,关键是满清官员的贪污极其严重,可以说无官不贪,“三年清政府,十万雪花银”就是这个朝代的真实写照。仅和珅一个人就贪污了十二亿两银子,和珅当政的二十年,平均每年给老百姓增加了6000万两银子的负担,是明朝最高税收年份的三倍。

你要说当官的贪污了,李自成打下北京后,把近两千名京官都抓起来吊打、火烤、夹棍夹,很多官员被打死了

,最后连皇亲国戚都算上,逼出多少银子呢?不足1500万两。也就是说,每个官员平均不足一万两银子。折成

当今的价格,也就是每个京官家的存款300——400万元,在北京可以买一套好点的房子?这些人都是总理、副

总理、部长一级的官员。家里有么多钱算是贪污吗?

可以说,明朝是人类历史上最清廉的政府,皇帝经常穷得无钱花。嘉靖皇帝就想让臣子们给他贡献点银子,因为他养生服气需要银子的支持,手里没有钱。他就无能力像满清皇帝修圆明园,颐和园。

明代时万家争鸣,万花齐放,仅文字作品就达十亿,收进四库全书的达7——9亿字,是前3000中国文字作品总和的2——3倍。还不算被满清烧掉的文字作品。比当时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字作品的总和还要多出许多倍。

到了满清,是万马齐喑,万花凋零,个个噤若寒蝉。

明代,想说啥加说啥。可以编剧骂当朝宰相,骂当朝宰相的戏一直演到京城。

太子朱标和朱元璋争论,都是用儒家思想学说和他辩论,引得朱元璋很不痛快。

综上所述可见:即便李自成彻底推翻明王朝,再建一个政府,绝对不会好于明朝。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5 09:2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明朝是个有很多民主成分,民主基础,民主意图的王朝,但是并没有步入真正的儒家民主社会。受生产力,人们文化认识的限制,因为大多数人还是文盲。读书人只是少数。所以,只能在读书人中搞民主。

读书人民主,也是和朝廷对抗,和皇帝对抗,这点,明朝的读书人做的很出色,他们和朝廷对抗,也有错也有对。他们多次否决皇帝意见,连万历皇帝想立太子都可以否决。

明末,他们否决了崇祯加税的提案,钱收不上来,不能养兵,不能赈灾,最终导致明朝灭亡。他们得到了民主,但是他们错了。

皇帝贬的官员,到民间很吃得开,很受拥护,这说明民间也和皇帝对抗。这都是民主意识。

皇帝的诏书,需要内阁签字批准,才能生效,否则,地方官不认,这就是一种相互制约。因为制度是这样规定的。

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中国很快就能是行君主立宪,只是可惜,被闯贼和满贼破坏掉了。

到了满清你试一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5 09:3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明朝嘉靖、万历皇帝都二十多年不上朝,但是政府照样运行,这说明当时有皇帝无皇帝都可以。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君主立宪,即“虚君制”在明朝已经具备。

明末皇帝的提议被内阁否决,也说明“君主立宪”的条件也是成立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5 17:1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一场战争就能否定明王朝?

如果明朝不是内乱,满清迟早灭亡。松山之战,皇太极把所有精锐都调来了,它马上也就坚持不住了。可是明这面也是粮饷吃紧,仓促出战,中了埋伏。如果按洪承畴的计划,不出战,和满人耗经济力,再拖一两个月,满人就彻底垮台了。中间,只用小股骑兵骚扰满人就行了。可是明军的粮饷更紧张,崇祯催着出战,一战几乎全军覆灭,这也就决定了明王朝灭亡的下场。

如果这场战斗胜了,依靠这只队伍收拾李自成不成问题。

满人打完松山之战,也是精疲力尽,再无力进攻大明,也就只好退兵了。

不是满清和李自成两面夹攻,大明灭亡不了。

不是在淞山之战中把精锐丢掉,李自成怎么能成气候?

不是李自成捣乱,粮饷吃紧,淞山之战怎么能会失败?有足够的粮饷,和鞑子打持久战,鞑子必败。鞑子也马上坚持不住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5 23:4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54 黄巾军 的帖子

明朝有200万军队,你的根据在哪里?你知道200万明军一年需要多少饷银吗?一个士兵一年的饷银是18两,200万军队,仅士兵的饷银就是3600万,还不算是军官。明政府最高的税收年是2300万两,它拿什么去养200万军队?除了军饷,军队还要吃喝穿戴,还要刀枪剑戟和各种器械,马匹还需要草料,还有政府官员就不需要开支吗?

明朝的关键问题是税收太低,无法养兵,无法赈灾造成了灭亡。

明末近7000万丁户,人口伍亿左右。最多的一年2300万两,平均一个丁户给政府上缴3钱银子,折成现代的价格就是十五元钱。一斤猪肉,一斤大蒜钱。因为现在一两银子是50十元钱,3钱银子不就是15元钱吗?

明朝万历末年,丁户已达6000万以上,因为1602年,明朝的丁户数已达5631万丁户。到明末,估计已达7000万纳税人。《明神宗实录》第379卷载:1602年,丁户数为5631万,熟土地为10亿零590万亩,人均耕地为18.8亩,还有一亿亩在开垦中的土地。丁户是纳税人,这些人没有特殊情况是不能免税的。可是它的税收一般只有几百万两,张居正之前,只有200来万两,到张居正增加到400万两,万历末年,提到900万两。崇祯年间,加上“三饷”,最高的一年为2300万两,平常也就是一千多万两。但是就是这一千多万两也收不上来,只能收上来60——70%,因为有遭灾的的地区,这个地区要免税。还有抗谁不交的。


如果明朝有足够钱,养100万军队,何愁满清不灭?13万军队,就把所有老本都压上了,所以,这一仗是决定明朝存亡的大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6 09:4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黄巾军是个满人,和我们的立场是不同的,所以观点迥异。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6 10:2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明朝有多少人口?

明朝的伍亿人口数量从土地和亩产上都能算出来。10亿零590万亩土地,平均亩产174公斤,而人口只有5631万人,每一个人的口粮平均为6520斤,一个人能吃完吗?既然这么多粮食,大明的人口为啥不增长,经过二百多年的繁衍,反而从明初的6000多万人降成了5631万人?满清搞了无数次的大屠杀,人口却从5631万人,到康熙年间增长到了8000多万人,这是什么道理?很明显,满清把历史资料篡改了,把5631万丁户,篡改成了5631万人,经过这样一篡改,人口降了近十倍。我们知道,“丁”是纳税人,是20——60岁的男人,不足二十岁的人,高于二十岁的人,凡是女人都不能算“丁”,其中还要包括残疾人。一个丁最少是夫妻二人,上有父母,下有两个孩子,共六口人,人口永远不增不减,这是最小的家庭结构了。可是事实上,明朝的人口是增加的,人口从6000多万人,增加到近7000万丁。一丁按六口人算,就是4.2亿人,按七口算,就是五亿人。

明代人口二百多年不增反降,满清搞大屠杀多年,人口从不足一亿,到乾隆末年,一百来年,增加到3亿多,这不是咄咄怪事吗?过去还有人造谣说,明朝人口不增加,是因为粮食不够吃,老百姓总是饿肚子,在死亡线上挣扎,所以人口不增长,后来满清引进每周的红薯,救了中国的汉人,因为红薯产量高,让汉人填报了肚子,所以汉人在满人时,人口就大量的增加。这个观点一段时间很流行,很多汉人都相信这个观点,为此我还和很多汉人辩论过。按万历年间65631万人算,一个人平均6520斤粮食还会饿肚子?就是增加十倍的人,一个人652斤,会饿肚子吗?大人小孩,男的女人,老的少的,一个人一年652斤粮食,显然是吃不完的。既然人们不缺粮食吃,为啥人口不增长,到了满清才大增长起来了?


因为满认得人数少,为了便于控制,故意搞大屠杀,将五亿中国人杀得只剩下不足一亿人。以后满清政府对这个数字进行了多方面的篡改,以掩盖他们的罪行。老百姓觉悟不高,不支持明朝政府,认为谁当皇帝都是一样的。满人来了,他们当皇帝是一样的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7 09:1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黄巾军 于 2010-11-7 00:33 发表



是的,这个论坛上大部分都是您认定的满人,路过路过,您继续~

不是满人就是汉奸,要不然怎么没有批满清(可能我还没有看到),大都是反明朝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24 15:0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45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