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明朝末年有多少人口?, 揭露满清大屠杀极其篡改历史资料和制造各种的谎言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6 18:5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恨地无环 于 2010-11-6 18:39 发表
你顺治和万历都不分么?还是几套数据混用已经成习惯了?

顺治十八年丁数一千九百余万,你给的“比较可靠的”人口数是8490万,你自己折算下,这个数据把一丁折几口的。


明代的人口到近两亿的峰值,然后因 ...

你给的第一个表就是胡说八道,你骂骂咧咧的还挺厉害!

我为啥信你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6 19:0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如果我们查看总户籍簿,其中只登录纳税人口,而不记载妇女儿童、太监、文武教师(人数几乎无穷),共有5805万5180人人(引者注:明末中国人口至少在两亿以上,应该接近三亿。这也可以和曾德昭这里的记载相印证,5千多万的人口不包括女性,不包括儿童,也不包括文官阶层,应该还不包括一大部分的流民和商人阶层,所以接近三亿应该是保守的估计)”

————————————————————

曾德昭说的五千七百五十万是说的“丁”【我记错了,应当是5805万180人】,是纳税人。是20岁——60岁的男人,这些人要纳税,要服徭役。男女对半,但是小孩多,要多得多。所以说,明朝到末年应当接近伍亿人。

还不算残疾人。你知道,残疾人的数量也不少。

曾德昭记的是万历年间统计的数字,人口要不断增长啊。

[ 本帖最后由 中华不败吴俊善 于 2010-11-6 19:1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6 19:3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恨地无环 于 2010-11-6 19:12 发表
好吧,我无名无姓,葛剑雄等人也无名无姓,随您信不信。

让我们看一段“百度中的,那是经过多次编辑确定的”资料:

明太祖实录卷140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60,545,812(今学者估计实际人口达到65,000 ...

明太宗永乐元年 1403年 11,415,829 66,598,337 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79年)71,850,000。 明宪宗成化二十四年(1487年)75,000,000。 明孝宗弘治十五年 1502年 10,409,788 50,908,672,4.228亿亩 明孝宗实录194 明孝宗弘治十七年 1504年 10,508,935 60,105,835 明神宗万历六年 1578年 10,631,466 60,692,856 明光宗泰昌元年 1620年 9,835,426 51,655,459,7.4393亿亩。

按以上的数据,你给我解释一下,为啥200多年人口为啥不增反降?人家的粮食不够吃?苛捐杂税重吗?这在逻辑上说不过去啊!很明显,是满清篡改过的数据。他们哄人哄了几百年,你现在也来哄我来?

【明世宗嘉靖末年美洲高产作物传入后开始在明代人口最为稠密的江浙和岭南地区普及和推广,尤其是经过万历中兴过后以较快速度稳定成长】南美的人口都不增长,到明朝国土上,就能让明朝的人口增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6 19:3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恨地无环 于 2010-11-6 19:12 发表
好吧,我无名无姓,葛剑雄等人也无名无姓,随您信不信。

让我们看一段“百度中的,那是经过多次编辑确定的”资料:

明太祖实录卷140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60,545,812(今学者估计实际人口达到65,000 ...

历史上没有说明朝的粮食不够吃,人口不增长的话啊!

没有引进南美高产作物的汉唐宋的粮食的产量,平均亩产都在132——168公斤之间,明代是174公斤,没有增加多少啊!

原来有人编的的满清引进了南美的番薯,现在你有弄出了个明超后期引进南美高产作物,促进了人口增长。没有这个作物,人家的粮食也够吃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6 19:4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平均亩产174公斤,明朝一个人平均一亩多地就够吃了,你算一算,明朝人一个人平均多少亩地?

还用引进南美高产作物?

编谎你都不找地方!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6 20:0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恨地无环 于 2010-11-6 18:54 发表
《大中华志》网上的版本:
如果我们查看总户籍簿,其中只登录纳税人口,而不记载妇女儿童、太监、文武教师(人数几乎无穷),共有5805万5180人人(引者注:明末中国人口至少在两亿以上,应该接近三亿。这也可以 ...

5805万180人,这里说的是纳税人,而不是一般的人,我记得作者还特意提醒了一下。

再说,明代养两个孩子不一定成活两个,一般一家两口最少有四五个孩子,乃至六七个,十来个,这样有保险系数。

这样一丁算下来,人口绝不小六——八人。

再加上残疾人,官员、和尚、道士。说明朝末年有伍亿人不算夸张。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6 20:1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贾芸 于 2010-11-6 20:00 发表
以明初大明的人口为啥不增长,经过二百多年的繁衍,反而从明初的6000多万人降成了5631万人?满清搞了无数次的大屠杀,人口却从5631万人,
==============================

楼主以六千万开头,五千万结尾的一 ...

曾德昭的数据是5800多万,这是万历7年,1580年张居正搞一条鞭法时统计出的数据,这离明末还有65年的时间,这65年,再发展出2000——3000多万丁也是有可能的.65年才增长了3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人,这不算快啊?如果增加2000万丁,就接近8000万丁了。一家算七口,就伍亿多人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6 20:2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恨地无环 于 2010-11-6 20:14 发表
你看看万历年间的记载:
“数年以来,灾警荐至。秦晋先被之,民食土矣;河洛继之,民食雁粪矣;齐鲁继之,吴越荆楚又继之,三辅又继之。老弱填委沟壑,壮者展转就食,东西顾而不知所往。”

你看看万历四十三 ...

明代知识分子,夸大其词,危言耸听者多得是。

有很多话是经过满清篡改的,可信度不高。要抹黑明朝,那有什么办法。

同理,你满清就无灾荒,你的官员不贪污?你的税负比明朝低?你满清爱老百姓?

你的人口一百多年都能增加到4亿多,明朝近300年,为啥人口不能增加4亿多到伍亿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6 20:3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没有名姓来辩论的人怎么那么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6 20:3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有人给我发了个短信,像是提示要删除我的帖子。这个帖子有问题?我说出格话了吗?

又仔细看了一下:说我重复发帖。

就这一个主贴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6 20:5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恨地无环 于 2010-11-6 20:40 发表
这个帖子你发了两遍,有一个我已经删除了。

可能对你来说记得事实很难……

原来你是版主啊!怪不得挺厉害。

是我连续发了两遍,还是很长时间以后又发了一遍?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6 20:5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10-11-6 20:46 发表
提醒一下LZ,葛剑雄是目前中国学术界关于中国人口史问题上最权威的学者.他编的中国人口史代表了目前的最高学术水平,说他没有姓名,别人会把你当笑话看的

大家都听他的就对了?

如果他认为我说的不对,请他反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6 21:1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10-11-6 21:02 发表

你搞错了先后先后顺序,应该是如果你认为他说的不对,请你反驳

他反驳我,我就回答,我反驳他,他回答否?

如果不回答,我反驳他的意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6 21:2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恨地无环 于 2010-11-6 21:12 发表
你自己发的,怎地反来问我……

其实我还想问一个问题,就照您所说吧,明末中国有五亿人。
而满清入关的时候,满洲旗人的男丁有五六万,加上蒙汉八旗,也不过十几万。
有粮食能生养七八十来个孩子的五亿人, ...

我在其他论坛辩论这个问题,很多满人都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不难解释啊!

南京大屠杀,两个日本人搞杀人比赛,一分钟(5分钟?)就杀了一百多个中国人。可以到网上搜。这两个人最后被引渡到南京枪毙了。也不要说一分钟、5分钟杀一百多人了,一个人一天杀一百多人行了吧。杀上十几年还杀不了几千人?特别杀那些妇孺老幼,跑不动,和看瓜切菜一样,一天杀几百刃成啥问题?

再说也不是光是满人,还有汉奸啊!多尔衮进北京打的是给崇祯报仇,惩治贪官污吏的旗号,他把河北、河南、山东的政权拿到手了,在这个地方招了不少的兵。在满人的命令下,他们也杀了不少的汉人。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上百万军队这样不停的屠杀,杀几亿人有什么奇怪?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6 21:3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诸如扬州十日记,《嘉定乙酉纪事》《江变记略》这类笔记记载的满清暴行,大家或许都不陌生。

  而下面,我主要列举满清官方资料,以及第三方叙述的满清暴行。

  第一部分:满清官方屠杀文告

  首先,满清自己发布过大量屠杀文告,其中最著名的,是满清官方资料《清世祖实录》卷十七 顺治二年六月丙寅中的记录:

  “自今布告之后,京城内外,直隶各省,限旬日尽行剃完。若规避惜发,巧词争辩,决不轻贷”。并宣称:

  “所过州县地方,有能削发投顺,开城纳款,即与爵禄,世守富贵。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尽行屠戮。”(爝火录卷四)

  满清在四川1649年的另一份文告,口气也非常类似:

  “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

  满清另一份官方史料,《东华录》卷五顺治元年条,则记载:“不随本朝制度剃发易衣冠者,杀无赦。”

  镇江知府告示则是:“一人不剃发全家斩,一家不剃全村斩”! 并将反抗者的人头,集中起来恐吓人民。

  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江宁巡抚土国宝宣布:“剃发、改装是新朝第一严令,通行天下,法在必行者,不论绅士军民人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南山可移,此令不可动! ”

  在以上满清官方的宣告中,充斥了大量“屠全城”、“尽行屠戮”、“杀无赦”、“全家斩”、“全村斩”的凶恶威胁。而下面列举的资料,则证明,满清的公开威胁,绝不仅仅停留在口头。

  第二部分:满清(后金)入关前的大屠杀

  首先,满清入关前,其对辽东汉人的大屠杀,也大量见诸于原始文献,以下列举诺干:

  天命九年正月,努尔哈赤下九次汗谕,清查所谓“无谷之人”(每人有谷不及五金斗的汉人),并谕令八旗官兵“应将无谷之人视为仇敌”,“捕之送来”,最后于正月二十七日下令:“杀了从各处查出送来之无谷之尼堪(满语之谓汉人)”。这是公开的种族灭绝!

  天命十年十月初三日,努尔哈赤又指责汉民“窝藏奸细,接受札付,叛逃不绝”,命令八旗贝勒和总兵官以下备御以上官将,带领士卒对村庄的汉人, “分路去,逢村堡,即下马斩杀”。


作为第三方的朝鲜史料,《李朝实录》光海君十三年五月,也记载了辽东汉人的悲惨遭遇:

  “时奴贼既得辽阳,辽东八站军民不乐从胡者,多至江边…… 其后,贼大至,义民不肯剃头者,皆投鸭水(鸭绿江)以死。”

  第三部分:满清入后的大屠杀

  1、满清官方资料和第三方资料

  满清入关后,对自己大屠杀最赤裸裸的供认,就是顺治七年十二月清宣大山西总督佟养亮揭贴

  “大同、朔州、浑源三城,已经王师屠戮,人民不存”!

  满清档案:顺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宣大巡按金志远题本《明清档案》第十一册,A11- 20中,更是由于“城破尽屠”,只好请求释放剩下的5个“无凭究拟”的犯人。《朔州志》也承认:“城破,悉遭屠戮”。

  广州大屠杀,得到中立的第三方资料证实。意大利籍耶酥会士卫匡国(Martin Martini,1614~1661)在《鞑靼战纪》中记述:“大屠杀从11月24日一直进行到12月5日。他们不论男女老幼一律残酷地杀死,他们不说别的,只说:‘杀!杀死这些反叛的蛮子!” (杜文凯:《清代西人见闻录》5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6月版) 。

  荷兰使臣约翰纽霍夫(John Nieuhoff)在其《在联合省的东印度公司出师中国鞑靼大汗皇帝朝廷》一书记述:“鞑靼全军入城之后,全城顿时是一片凄惨景象,每个士兵开始破坏,抢走?切可以到手的东西;妇女、儿童和老人哭声震天;从11月26日到12月15日,各处街道所听到的,全是拷打、杀戮反叛蛮子的声音;全城到处是哀号、屠杀、劫掠;凡有足够财力者,都不惜代价以赎命,然后逃脱这些惨无人道的屠夫之手。”(司徒琳著,李荣庆等译《南明史》131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6 21:4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恨地无环 于 2010-11-6 21:35 发表
哦,原来满清是已经先进到近代日本的程度,有现代化的武器和军事体制了。

而且汉族的男丁听说满人是来惩治贪官污吏的,就纷纷当了汉奸,而且组成了超过八旗十倍的军队,然后杀了几十年的同胞(贪官?)。

...

日本人是用刀砍的。别装糊涂。

满人最后不是统治了整个中国吗?你是不是还应当说,满人那么十几万人,怎么能统治几亿人的中国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6 21:5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恨地无环 于 2010-11-6 21:46 发表
装糊涂?你觉得如果不是国军缴了械,日本人手里有枪有炮,就凭那两片铁,他能杀我这许多同胞?
你真当我同胞都是没有脊梁骨的怂蛋软包嚒!

你不知道有组织的军队,杀老百姓就像是砍瓜切菜一样?

五十个有组的人,可以把一千个无组织的老百姓治得得服服帖帖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6 22:0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贾芸 于 2010-11-6 21:52 发表
你要坚持一比九这个,这样吧,无环版主提到户帖这个东西,我从中国人口史上抄几个户帖实例吧!

一户   汪寄佛     微州府祁门县十四都住民应当民差计家五口,男子参口
成丁贰口
     本身年参拾陆岁
     ...

都是不正常的户。汪寄佛家,两丁只有一个孩子,不合人口发展规律。可能是他们家太穷。
第二户,有户无丁,男二十一岁还不是丁。 他们也没有生孩子,这都不正常啊?难道他们都结扎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6 22:1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10-11-6 22:02 发表

哥白尼反驳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回答否?肯定不会回答,那他反驳的意义是什么?

你码这些字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想说明传统学术观点不对,如果你不能驳倒葛剑雄,那你的观点如何说服别人 ...

他不回答问题,总是会说别人的问题没有分量。天知道他是回答不了,还是别人的问题没有分量?

你的什么问题我没有回答?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6 22:1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那个版主,还说什么“十六成丁”不说了?二十一岁还不成丁呢!

因为不连贯,看错了。二十一岁为成丁。

明代20岁为丁。

[ 本帖最后由 中华不败吴俊善 于 2010-11-6 22:1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6 22:2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贾芸 于 2010-11-6 22:16 发表



这是洪武四年的数据,确实是一个较低值,在洪武初年,很多地方的,户与口之比是2到3之间。在中国人口史里,根据地方志汇总了一些数据,通过对比,认为越接近政治中心,户口调查越准确,我截个图,洪武二十 ...

你举的例子都很特殊,男人20——60岁为成丁。20岁以下,60对以上,女人都不是丁。

一对夫妻,就一是丁,一不是丁。占50%。如果再有四五个孩子呢?就是一丁六到七人了。四五个孩子不多,因为那个时代成活率低。

你弄出来些无孩子的家庭,太不正常。如果满清时都是这样,还能发展到4亿人?也该绝了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6 22:3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那好,你先给出丁数的出处,论证一下其精确程度,然后再给出"一丁七人"是怎么来的吧.】万历年间统计的是“丁数”,曾德昭用的就是这个数字。我可能没有看到你这个问题,但是我在其他帖子都做了回答了。

一丁七人是根据。一丁夫妻二人,上有父母,下有4——六个孩子。这是正常的人口组织家庭。这在其他的帖子中也谈到了。

和我辩论的人多,有些帖子未必能看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6 22:4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粮食总产量?如果你是按耕地面积和平均亩产来计算的话,你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明代之前的人口那么少?】

1、这要靠虑到满清对数据的篡改,要掩盖些什么东西。

2、明代以前,没有像明代这么长的安定时代。事实上,只要国家安定,人口马上就会发展。汉、唐、北宋、南宋无不是这样?明代二百多年基本安定,没有靖康之乱,没有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与混战。没有满清南明、三藩、太平天国、捻军、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战乱。

象南宋,康王南渡后,很快就由四五千万人发展到8000多万(中间还有宋元战争,人大量的死亡)。北宋有两千多万发展到六千多万。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6 22:5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10-11-6 22:39 发表

他的书只有一本《大中国志》,就在我手边,记述年代大约是万历、天启、崇祯三朝。第一章有个数字,原文是“不记载妇女儿童、太监、文武教师(人数几乎无穷),共有58055180人。”

从一般社会组成角度看,男 ...

人家明朝的粮食又不是不够吃,为什么要依赖大豆和土豆呢?

你们满人一直强调这个问题。好像是明朝让老百姓饿肚子了。

如果按你们的说法(满清修史的数据),土地10亿多亩,亩产174公斤,一个人平均6520斤粮食,为啥不够吃?你一年能吃6520斤粮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6 22:5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贾芸 于 2010-11-6 22:37 发表


说我么???
你这样的推理没有用,并不合理,原因我在前一贴已经说了。应当以统计为标准,

从家庭结构上推导,为啥不合理?说出道理!

你的统计在哪里?

你给两户的数据就算是统计?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6 23:0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贾芸 于 2010-11-6 22:56 发表


你们的大本营在哪里??貌似我收藏的汉网已经打不开了。我很好奇你们天天都在看什么资料。更郁闷的是你们热衷于推理,而且不想这种推理是否适合于古代。
就算按你们这个推理来说,宋明两个的农作物产品有明 ...

满清修四库全书,就是为了掩盖大屠杀,作假当然要全面作,很多数据都要篡改。

不能光有所谓数据,还必须符合逻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6 23:0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贾芸 于 2010-11-6 23:00 发表


你的数据,十亿亩和亩产174公斤是从哪里来的???我很好奇。

我的表都给出来了,你怎么装看不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6 23:0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你那个四处引用的“《明神宗实录》第379卷载:1602年,丁户数为5631万,熟土地为10亿零590万亩,人均耕地为18.8亩,还有一亿亩在开垦中的土地”云云。也给你查到原文了:“是岁户口田赋之数户共一千三万二百四十一户口男妇共五千六百三十万五千五十口半官民田土共一千一百六十一万八千九百四十八顷八十一亩有奇。”

共一千一百六十一万八千九百四十八顷八十一亩有奇。

[ 本帖最后由 中华不败吴俊善 于 2010-11-6 23:1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6 23:1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共一千一百六十一万八千九百四十八顷八十一亩有奇。】这是连生土地都算上了,共11亿6千多万亩土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中华不败吴俊善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8
编号 402071
注册 2010-11-4


发表于 2010-11-6 23:2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大杀器呀。清代篡改了数据,所以不可信,那什么可信,你们的推理可信。明代人口特能生,一丁比九口。那其它朝代呢,你纵向比较下,只怕中国从唐代人口都两亿了。】

为什么?唐代的丁是多少?

明代的丁到了六——七——八千万,人口伍亿,一丁是多少?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6 05:4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80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