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江城子于2003-09-15, 18:14:09发表
原帖由琅琊王于2003-09-12, 12:15:36发表
个人觉得不能以是否有外戚,宦官当政作为评定为政优劣的标准,说白了他们和普通士大夫一样只是封建统治集团的一支政治力量不应该普遍加以歧视。在某些方面宦官集团的表现也明显要比士大夫们行事优秀高效得多。
这个,这个,兄台的论点也太大胆了吧?呵呵!
太监:身体有缺陷的人,一个不正常的人,心理往往是不正常的(不要说我歧视残疾人)。不能获得女人的痛苦,使得他们对获得金钱极其有兴趣,而对于治国来说这是不正常的。有清一代,对于太监的控制非常严格。除了末期有几个太监搞点小把戏意外,没有出现过太监干政的事情,从而保证了朝政不会有不正常的危险。
外戚:不用说了吧,因为自己是皇亲就跋扈的,很难有什么作为。你看看吕后那一堆猪头亲戚的功能。慈禧权倾朝野,却没有想吕老太一样,确实是慈禧的厉害之处。
君之言有点以偏概全之嫌哦!
要找外戚宦官好的例子某家也不难找到啊!
如东汉的窦家的窦固,窦宪就都颇有贤名哦!一个经营西域重用班超,一个远征匈奴使漠北不复有王庭。
龙亭侯蔡伦便是“十常侍”之一。
明朝延拓海防的郑和。还有因革弊财政制度得罪了士大夫官僚集团而颇留“恶名”的刘瑾。
外戚宦官又岂能以只存过未有功的蓼无善类来定性。怪只怪修史之人多为无良士大夫清流罢了。
(PS:太史公也是被处过“宫刑”之人,当作何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