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陈宫:“小人”与“君子”, 陈宫的背叛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2-29 09: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8-2-28 14:30 发表
《后汉书》中边让的记载。
初平中,王室大亂,讓去官還家。恃才氣,不屈曹操,多輕侮之言。建安中,其鄉人有搆讓於操,操告郡就殺之。文多遺失。

边让显然也属于没事找抽类的文士。
边让死于建安中期。

建安中是建安年间之意,跟前期中期之类的答不上边。

建安中,袁绍为中子熙纳之。熙出为幽州,后留养姑。
袁熙为幽州约在建安四年五年,纳甄氏则还要早一些。

顺帝至建安中,五六十岁,于吉是时近已百年,年在耄悼,礼不加刑。
于吉死建安五年,此时也早于建安五年。

建安五年以前无论如何都算不上中期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2-29 09: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2-29 08:53 发表


司马光当然看过《后汉书》,可他为什么不采用范晔的记载,而选择了裴注和陈文?可见司马光手头必然有能支撑这种说法的史料。

作为古人,有丰富官场经验、且具有极高史学修养的司马光比远离那个时代毫无政 ...

《太平御览》卷六百九十三引《边让别传》曰:让字文礼,孔融荐让於武帝,曰:“边让为九州衣被则不足,为单衣襜褕则有馀。”
卷七百七引《边让别传》曰:让字元礼,才辩俊逸。孔融荐於魏武曰:“边让为九州之被则不足,为单衣襜褕则有馀。”

可见《边让别传》一书宋时尚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2-29 13: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8-2-29 12:44 发表

边让别传里的记载很能说明问题。
陈宫发动叛乱是兴平元年,此时孔融还在北海任上无论如何也不会把边让“荐让於武帝”。孔融向曹操推荐人才只可能在建安年间,孔融在建安元年被袁绍赶出北海,跑到许昌任职的时 ...

在北海任上倒不见得不可能。
曹操时领兖州牧,边让是陈留人,正在曹操辖下。
孔融与边让有交,向曹操推荐也不奇怪。

不过以“九州衣被”之说来看,倒不太适合兖州牧的身份。
而与建安以后曹操录尚书事的背景似乎更接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2-29 13:3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五光 于 2008-2-29 13:23 发表

向曹操推荐之事,应是孔融在北海,若是建安中,孔融应是向献帝举荐,应是上疏,如弥衡与谢该。

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
这也算是向曹操推荐吧。
毕竟朝政决于曹操,是否重用,还是要看曹操的。

孔融那两句,若是在曹操要杀边让孔融向曹操求情时,还好理解。
向曹操推荐时这么说,确实有些难懂。
还是资料太少了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2-29 14: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五光 于 2008-2-29 13:46 发表

所以我说孔融当时应该在北海时,向曹操推荐,如果是献帝都许时,他就该象推荐谢该与弥衡那样,正式上书,《全三国文》所记载,谢该与弥衡都是上书,而边让却是《与曹公书荐边让》。

以《太平御览》所引的《边让别传》文字,看不出其性质。
说是类似于祢衡的“数称述于曹操”,而另有给皇帝的上疏也不是没有可能。

《全三国文》的分类篇名是严可望自己的总结,作为证据似有不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2-29 15:3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五光 于 2008-2-29 14:12 发表

是严可均吧,他是文献学家、藏书家,精考据学,他的分类应该是有所依据的。

写错了

不过全三国文的分类作为证据,确实单薄了点。
清人所见的资料,比今人已经多不了多少。
全三国文里,就把诸葛亮写给李严的书信当成给诸葛瑾的。
这同样是猜测错误。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2-29 16:5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五光 于 2008-2-29 16:22 发表

诸葛亮写给李严的书信当成给诸葛瑾的。
-------------------------------
我实不知,请赐教。

《全三国文·卷五十九》
“与兄瑾书”条下
兄嫌白帝兵非精练,到所督则先主帐下白眊,西方上兵也。嫌其少也,当复部分江州兵以广益之。(《御览》三百四十一)
蜀汉白帝驻军是防范东吴而设。此条只可能是李严而非诸葛瑾,这个问题应该说比较明显。
虽然《太平御览》原作《与瑾书》,但严可均显然失考了。

事实上对于另外两条出自水经注的《与兄瑾书》,都是涉及蜀汉地理军事问题。
俺觉得跟诸葛瑾研究这些问题都不是很正常,如果是李严可能更合适。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2 21:4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04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