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民族英雄12人赞, 我最敬佩的12位民族英雄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1-8 15: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langy8393 于 2008-1-8 13:51 发表

这个我看见当年明月说过,但不是他发明的,我上历史课的老师(当时是90年代)就说过朱元璋改名的事,他当时是拿了本史书说的,我推测应该是明史

黄忠,字升。

文天祥,字瑞。

朱国瑞,名璋。


具体就不评价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1-9 12: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边城玫女 于 2008-1-9 12:51 发表

我看到一种解释,璋是玉做的利器,元璋就是用利器对元

回帖不看贴啊
前面几个帖子就是在说你看到的说法呢。

名字相应,这是最直观的
朱元璋的国家叫元,国瑞与元璋的关系再清楚也不过了
如果元璋就是用利器对元,那国瑞又是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1-9 14:2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langy8393 于 2008-1-9 14:15 发表

八八改名是起义以后的事了,我想他国瑞什么意思不用我说了吧,不知道哪个开国皇帝脑子会进水进到想要让被自己打倒的前朝国瑞的

朱元璋起义后改名,出何记载?

ps.朱元璋本名重八,称八八是错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1-9 14: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langy8393 于 2008-1-9 14:37 发表

说实话,我不知道出处,是根据他的经历和事迹推测的,不过你能拿出朱八八改名是在起义之前的证据和出处我就信服你
PS:写八八是为了打字方便,没看见我前面的帖子直接就叫他朱了吗

朱元璋以字国瑞应名元璋,国之瑞就是元之璋。跟文天祥字宋瑞是一码事。
除非当时除了蒙元以外还有一个元国。

朱元璋刚加入郭子兴军时,红巾军并未立国,要贺国瑞,只能是元国之瑞。

红巾建国在至正十五年,国号为宋,但朱元璋对其态度是——太祖慨然曰:「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遂不受。
如果说他会在这时要庆祝立国之瑞,恐怕没人会信。

其后到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称吴王,这时算是有了自己的吴国。
但要说朱元璋在这时候才改名,未免晚了点吧。

况且朱元璋虽然驱逐蒙元,但后来对蒙元并没有特别的反感。
辛卯,将还应天,谕达等曰:「中原之民,久为群雄所苦,流离相望,故命将北征,拯民水火。元祖宗功德在人,其子孙罔恤民隐,天厌弃之。君则有罪,民复何辜。前代革命之际,肆行屠戮,违天虐民,朕实不忍。诸将克城,毋肆焚掠妄杀人,元之宗戚,咸俾保全。庶几上答天心,下慰人望,以副朕伐罪安民之意。不恭命者,罚无赦。」
癸酉,买的里八剌至京师,群臣请献俘。帝曰:「武王伐殷用之乎?」省臣以唐太宗尝行之对。帝曰:「太宗是待王世充耳。若遇隋之子孙,恐不尔也。」遂不许。又以捷奏多侈辞,谓宰相曰:「元主中国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奈何为此浮薄之言?亟改之。」

自己当了皇帝之后何须避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1-9 15: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附带再说一句,通常说朱元璋曾有一名为兴宗。
俺觉得比较可疑,朱元璋之子朱标曾立庙称兴宗。
虽然只是曾用名,但孙子直接用爷爷的名字作为儿子的称呼,也忒奇怪了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1-9 15: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langy8393 于 2008-1-9 15:33 发表
朱院长改名是为了元朝具体出处,原因,不然光靠时间上推测毫无意义,毕竟他要贺元国之瑞是太滑稽了,没造反之前,是元朝三等贱民中混的最惨的乞丐,无论站在民族和阶级立场上都不会喜欢元朝喜欢的为它改名,造反后居然要自己的造反对象国家祥瑞,感情改了这名字,造反失败就不杀头了?所以如果没有正式的官方史书做证据,很难令人信服。朱院长建立明朝的民族政策是汉民族政权一直贯彻的民族平等,不仅仅是对蒙古,对中华境内各族都是一样,如果他对蒙古人赶尽杀绝的话我们是不会承认他作为汉民族的民族英雄的,因为这样做了,他就和蒙古人没什么两样,也说明了汉文明都被蒙古同化了,还谈什么民族复兴和民族英雄

从时间推测本来就没什么意义。
最明显的就是国瑞与元璋的对应关系,除非能说明当时还有一个国家叫元,否则此元只能是蒙元。

朱元璋为什么反元,后来说的很明白——元祖宗功德在人,其子孙罔恤民隐,天厌弃之
朱元璋称自己代蒙元为革命,比之殷周交替,并非为民族问题,而且是认可元的统治的。
若有得选择,恐怕他会选择禅让。

朱元璋客观上驱逐了蒙元统治没错,但如果就此认为他主观上为了民族而起兵,那显然是给他脸上抹粉。

朱元璋为什么改名,因为原先的名字叫重八不雅,所以改个好听的名字,就这么简单。
至于是什么时候改名,应该是自皇觉寺还俗后,打算有一番作为时所改。
蒙元统治已近百年,实际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了,朱元璋自己也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
在还没有反心,而仅仅打算做一番事业的时,效力国家,因此改名元璋、国瑞,俺觉得是再正常不过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1-9 16:2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langy8393 于 2008-1-9 16:19 发表

那“驱除鞑奴,恢复中华”的口号作何解释
客观的历史功绩好象也是历史功绩,不管他是怎么想的,他的事业让汉族和其他受压迫民族都不用做下等人,也不用再担心哪天蒙古人把他们杀了在他们地上放羊,他们老婆女 ...

朱元璋虽提出过“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以夷狄指责蒙元,但更多时候则是承认元的正统地位的。
即使在他提出该口号的檄文中,照样认为元之得国“此岂人力,实乃天授”。
朱元璋驱除蒙元,当然是民族英雄,但也没必要太过美化。
同样,蒙元虽然暴虐,但也没必要妖魔化,像初夜权之类的基本属于附会。

事实上对于是否民族英雄之类的话题,俺不是很感兴趣。
俺只是想说朱元璋这个名字表明是诛杀元人的武器这类言论很荒谬而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1-10 11: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langy8393 于 2008-1-10 10:42 发表
朱院长承认元正统地位很正常,我们现在也承认其正统地位,但是,不是正统就代表正义,我并没有妖魔化蒙古的意思,初夜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民族不平等的政策是蒙古人自己订的,其实初夜权与蒙古人别的罪恶比起来 ...

之所以说妖魔化,就是说初夜权而言。
在蒙人部落中行使初夜权,作为比较原始的民族,俺不否认有这种可能。
但是否对汉人行使,这个基本没有证据可以说明这点。
初夜权是周作人根据元时童谣与民俗所推断的,其推理过程要绕好几个弯才能到,其可信度颇令人怀疑。

朱元璋名字的用意,从名字本身就能看出来,找其他证据都多余了。
前面就列举了。
黄忠,字升。
文天祥,字瑞。
朱国瑞,名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1-10 14:1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langy8393 于 2008-1-10 14:07 发表
蒙古部落中的初夜权扩大到下等人是很正常的啊,这点没什么妖魔化的,毕竟以现在人的眼光看生命比贞操重要,所以蒙古的大屠杀才是他们真正的罪行,楼上举的三个人是无法并列的,首先前面两个没有改名,生下来就这 ...

你既然要说初夜权被广泛推行,就应该拿出证据啊。

文天祥本名云孙,改字宋瑞是中状元以后的事。
朱元璋打算灭元是生来就有的么?
你不会想说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的时候就已经打算推翻秦朝了吧?

[ 本帖最后由 冒牌 于 2008-1-10 14:2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1-10 16: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langy8393 于 2008-1-10 15:18 发表
文和朱的事迹好象是背道而驰吧,一个一心保宋,宋灭了也不投降,一个手灭了元朝,两个改名有什么可比性呢,而朱改名肯定是他家破人亡,当乞丐之后,于情于理是不可能为元朝的,而且我相信他改名的时候是打定主意要造反的那段时间左右,如果他改名是为了元朝,那么他在起义者中是相当不好混的,除非他脑子真的进水了,因为这个时候就算他真的喜欢元朝也不可能做到这种程度,毕竟对元朝的感情和小命相比还是命重要。

现在家破人亡的人不是没有,你问问他们是否一定都打算推翻本朝。
俺前面就说了,刘邦开始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后来也确实当了皇帝,这能说明他在说话时就已经立志推翻秦朝?

朱元璋从和尚庙里出来,朱元璋自皇觉寺出来还俗的时候,生活无落,正常人都是会想怎么生活,怎么过好点的生活。
所谓过好点的生活,一般也就是高官厚禄,既然想当官,只能是当元朝的官。
这种时候鼓吹一下国瑞、元璋,再正常不过了。
说到底,当时的“起义”也不过是匪徒之流,为了自己生活好点罢了。
说他们一开始意图驱逐鞑虏,未免把他们想得太高尚了点。

正如你所说,如果他改名是为了元朝,那么他在起义者中是相当不好混的,除非他脑子真的进水了
那就很明显,他改名的时间不会是投奔郭子兴之后。
毕竟在造元朝反的同时,又打出国瑞、元璋之类的鼓吹元人的旗号,是要很大勇气的。

QUOTE:
原帖由 langy8393 于 2008-1-10 15:18 发表
我可没说初夜权是广泛推行的,而是说其推广到蒙古统治下的各族人民,但不代表每个女人的初夜都被蒙古人夺取,毕竟有些难看的女人想把初夜给蒙古人,人家还不一定要,另外蒙古人不是很多,他们就是想广泛推行也是有这个心也没这个力。我的意思是说蒙古人有相关政策而不是每个女人他们都实行,但是在他们治下的女子因为这项政策受到屈辱是肯定的

前面就说了,蒙古人推行的证据呢?

QUOTE:
原帖由 langy8393 于 2008-1-10 15:27 发表
由于屈辱的初夜权,所以当时的汉人结婚后都是把第一胎摔死,这就是摔死第一胎的来历
周作人说:“又浙中有闹房之俗,新婚的首两夜,夫属的亲族男子群集新房,对于新妇得尽情调笑,无所禁忌,虽云在赚新人一笑,盖系后来饰词、实为蛮风之遗留,即初夜权之—变相。(《谈龙集.《初夜权》序言)”。周作人还引录了《越谚》卷上的一首元初童谣:“低叭低叭(唢呐声),新人留歹(歹读如da,语助词),安歹过夜,明朝还俉乃(”俉乃“系”乃“——你们之缓读)。”反映了元朝时蒙古贵族曾对汉人施行过初夜权之事。周氏的看法颇有见地。闹房确实留有古代蛮风的痕迹。  
被你说的查了下,感觉我的推测太保守了,如果没个村设置一个蒙古保长的确覆盖面广多了,不过像这样蒙古人就会分散,实力下降,难怪汉人后来打蒙古这么顺利的

周作人的推断相当牵强。
闹房因何而起,现在并不是很明确。
退一步说,就算属于蛮风遗留,能否说明这是蒙人所留下的,又是一码事。
至于对于童谣的理解,俺是没看明白“安歹过夜”怎么就等于蒙古贵族曾对汉人施行过初夜权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1-10 17: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langy8393 于 2008-1-10 16:33 发表
不要老是找我要证据啊,你拿出你的观点的证据一切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根据明史,朱出了皇觉寺是去化缘的,实际就是当乞丐,其实他一直就是个打杂的,应该没有度帖,所以他在起义前一直就是混寺庙的,但不是正常编制的和尚,而且以他乞丐的身份改名是不可能引起任何人关注的,他改名的时机应该是觉的自己是个人物,不能再叫八八那么土的名字的时候,而且作为一个乞丐你认为有改名的必要吗,元朝人会知道一个乞丐改名为他们祈祷吗,如果八八是这么认为的那真是太有才了,要知道八八自家破人亡后基本上是越混越惨,不要告诉我当时他就有命苦不能怪政府的觉悟啊

谁主张地球上有外星人,就应该谁找出外星人的证据。
谁提出元人曾经推行初夜权,就谁找初夜权的证据。
这就是谁主张谁举证。

朱元璋本身的名字就已经是铁证。
按照当年明月那种说法,根本没法解释元璋跟国瑞的关系。

根据明史,朱出了皇觉寺是去化缘的,实际就是当乞丐,其实他一直就是个打杂的,应该没有度帖,所以他在起义前一直就是混寺庙的,但不是正常编制的和尚
这是哪国的明史?

恰恰相反,一般人是不会随便改名的。乞丐改名才更普遍
因为他们相信改个好名字会改变他们的命运。
朱重八之类的名字去当官是会被人笑话的,但朱元璋听起来就好得多。
所以这时候改名,这跟现代人求职之前准备一番一样。

命苦不能怪政府的觉悟很常见,要不然你以为宿命论为什么那么有市场?
就算是现代,命苦不能怪政府的觉悟绝对比打算推翻政府的要多得多。

[ 本帖最后由 冒牌 于 2008-1-10 17:0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1-11 13: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langy8393 于 2008-1-11 09:52 发表
呵呵,楼上这样说就是强辞夺理了,明知道我不可能为了辩论去翻史书,在网上查查资料也算认真的了,既然谁主张没有外星人就要找出没有外星人的证据,谁提出元人没推行过初夜权,谁就该找出没推行过初夜权的证据,我在网上找到的你觉的不真实,那你就找点真实的好了,我反正不可能为了这事去图书馆翻书.

既然作为初夜权存在的证据——周作人的说法不过硬,那就不能当作初夜权被实行的证据。
在找不出新证据说明此事存在之前,俺只能认为初夜权是假的。

就像镇坪有虎的唯一证据——周正龙的照片基本被认定是假的,在镇坪县拿不出其他证据说明当地有虎之前,俺只能认定当地没有老虎。

对于初夜权,俺不是没查过书。目前所看到的记载就是周作人的独家。

QUOTE:
原帖由 langy8393 于 2008-1-11 09:52 发表
是清朝写的明史,写八八的确是先家破人亡,再去当和尚,再去当乞丐,再去造反,大致就这个顺序,中间没看他有当过正常的良民,

其实他一直就是个打杂的,应该没有度帖——这是哪国的明史写的?

QUOTE:
原帖由 langy8393 于 2008-1-11 09:52 发表
从头到尾没有记载他想去元朝任职,他改名国瑞很可能是为了自己以后能建国啊,

有那本书会写某人怎么想??除非是自传或者小说。
想要升官发财,人之常情。
如果阁下淡薄名利,或许是例外。但朱元璋绝对不像淡泊名利之人。

至于改名,改名国瑞很可能是为了自己以后能建国?
一个乞丐,居然会梦想自己日后建国,然后为此预先改了名字,看来要么是朱元璋没睡醒,要么是俺没睡醒。

QUOTE:
原帖由 langy8393 于 2008-1-11 09:52 发表
再说如果他就算在当乞丐起了个为元朝的名字,到他造反后也只能选择再改一次名字了,毕竟在一帮反元的人中间有个挺元的名字是很危险的,对他的威望,人身安全,发展前途都是不好的,所以他流传下来的名字是不可能是挺元的,既然你坚持说朱改名是为了去元朝作官.



QUOTE:
原帖由 langy8393 于 2008-1-11 09:52 发表
对于朱来说,我认为其打倒政府肯定要比不怪政府要多一些,不然干嘛造反造的那么起劲,还把他不怪的政府推翻了

朱元璋是处在一帮反元的人中间么?应该说,他是在一帮造反的人当中。
反元是为了赶走蒙人而反,造反则是为自己。
套用一句老话,这帮人属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到后来成了皇帝,那是形势变化罢了。
俺前面就说了,刘邦开始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后来也确实当了皇帝,这能说明他在说话时就已经立志推翻秦朝?

QUOTE:
原帖由 langy8393 于 2008-1-11 09:52 发表
楼上说乞丐改名很普遍,还笑的很开心,心里一定有很多人选了,不妨说来听听,不需要是史实的,这太难为你了,知名小说传记,民间传奇,口头流传都可以拿来说说啊

知道姓名学么?稍微想想就能明白,为什么乞丐更愿意改名了。或者换个说法,
如果阁下得意之时,有人告诉你,是名字起得好,你会不会改名?
如果阁下落魄之时,有人告诉你,是名字起坏了,你会不会改名?

常言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命运由爹娘生定改不了。风水要找好的龙穴墓葬,花费也绝对少不了。
穷人也读不起书,比较容易选的就是积功德,所以寺院香火旺盛。
再就是方便之极的改名了。
这种人改名前不出名,改名后照样不出名,俺举例也没什么意义。
如果你们那里有风水先生、算命瞎子之类的,你倒是可以问问看,毕竟那是你们附近的,不会是俺造出来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1-15 11: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langy8393 于 2008-1-15 10:59 发表

这位虽然把我说的话一条条反驳,但没有一句有真实史料支持,大多数是想当然,我也难得逐条反驳了,大概就两个意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找史料,别人找的又不可信,那的确是没有什么可以证明了,还有初夜权是清人 ...

难道初夜权有真实史料支持了?
周作人是元人还是明人?他的推断属于史料?
他也不过是自己的猜测而已。
他所提出的史料也只有元人童谣而已,但童谣并未记载有初夜权。

谁主张谁举证,既然你主张有初夜权,那就要你由来举证。
俺要对此进行怀疑,在你举的资料上进行质疑,这是很正常的讨论方式。
就像张三说地球上有外星人,李四说没有。
那就应该由张三提出有外星人的证据,而不是李四去找没有外星人的证据。
如果李四能说明张三提出的证据不可信,那张三就必须像办法证明自己证据的真实性,或者另找证据。

至于朱元璋的名字。
朱元璋从皇觉寺里出来时,就已经跟元人结仇?未免想当然了点。
对于多年以后还说出“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你觉得他跟元人有深仇大恨么?

你既然要认为朱元璋字国瑞,是为了预示自己会建国,那就说说可能起这个名字的时间吧。
俺是很好奇朱元璋在当乞丐或者还是个小头目的时候,是如何预示到自己日后会成立国家的?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敢把自己的野心公然表示出来。活腻了么?

对了,顺便说说看元璋跟国瑞有什么关系。
假如朱元璋是诛杀元人,国瑞又是预示自己建国,那朱国瑞又是啥意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1-15 13:1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langy8393 于 2008-1-15 12:35 发表
我主张了有初夜权,我就去找资料了,你不信是你的事,但是你主张没初夜权,你的主张你自己找,找的好不好是一回事,找都不找下,还一个劲去要求别人找,然后一直找为自己不找资料找理由,这样的态度本身就对辩论 ...

貌似在这里提出初夜权之说源出周作人的是俺,怎么说俺没找资料?
引用史料是俺多还是你多,自己可以翻翻前面的帖子。
网上是有很多,可惜每条都是引用周作人的说法,算什么证据?
周作人的说法并无确信证据,这是事实。
如果你那么确信该说法为实,想必对那条民谣很清楚了,给俺解释一下如何?

要证明世上有鬼,可以抓个鬼出来。
要证明没鬼,你让俺去抓个“没有鬼”出来?
没有确信的世上有鬼的证据,这点已经可以推出世上没鬼。
初夜权也是一样。

谁规定造反一定目的是为了反元的?
张士诚,小字九四,泰州白驹场亭人。有弟三人,并以操舟运盐为业,缘私作奸利。颇轻财好施,得群辈心。常鬻盐诸富家,富家多陵侮之,或负其直不酬。而弓手丘义尤窘辱士诚甚。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这位起兵是因为私怨杀人放火,犯了重罪所以造反。

方国珍,黄岩人。长身黑面,体白如瓠,力逐奔马。世以贩盐浮海为业。元至正八年,有蔡乱头者,行剽海上,有司发兵捕之。国珍怨家告其通寇。国珍杀怨家,遂与兄国璋、弟国瑛、国珉亡入海,聚众数千人,劫运艘,梗海道。行省参政朵儿只班讨之,兵败,为所执,胁使请于朝,授定海尉。寻叛,寇温州。
跟张士诚一样,是犯罪之后造反,而且起兵之后专门打劫船只,明显就是个水贼。

明玉珍,随州人。身长八尺余,目重瞳子。徐寿辉起,玉珍与里中父老团结千余人,屯青山。及寿辉称帝,使人招玉珍曰:「来则共富贵,不来举兵屠之。」玉珍引众降,以元帅守沔阳。
很明显,徐寿辉(这就是红巾早期首领之一)起兵的目的是为了“富贵”,而不是什么推翻暴政之类的。
而明玉珍是受胁迫。

张士诚受元封为太尉,方国珍受封浙江行省参政,这两位算不算混不下去?
比起有个名字,直接当元人官职的程度,恐怕差得不是一点两点。

朱元璋还在公开讨元的檄文里说元人得国“此岂人力,实乃天授”,你不会认为这等于他否认蒙元的统治吧?
既然开始承认蒙元的统治,起个支持蒙元的名字有什么奇怪的?
就像现代起名叫卫东、向东的,不见得个个都得支持太祖吧?
何以见得有个祝贺蒙元的名字就混不下去?莫非当时已经兴盛文字狱?——这个就要你来证明了。

就名字来说,属于表示效忠祝贺蒙元之意的,何止朱元璋?
方国珍就跟朱国瑞是同类。还有熊天瑞、冯国胜、冯国用、廖永忠、胡美(初名廷瑞)、吴良(初名国兴)、吴祯(初名国宝)、何真(字邦佐)、金朝兴等等,不见得个个都是后来改的名字吧?若非后来所改,那就是效忠元廷了,又当如何?

如果你对这些名字不清楚,俺还可以举个更明显的例子。
明末反叛首推李自成、张献忠。
照你的说法,张献忠既然反明,那献忠的对象肯定不是明,会是谁呢?
献忠是对明朝而言,照你的说法,他肯定混不下去。
悖论啊

[ 本帖最后由 冒牌 于 2008-1-15 13:1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1-15 14:0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langy8393 于 2008-1-15 13:43 发表
初夜权和鬼这种虚无的东西有可比性吗,两个相比的东西至少得有一些共同点,动辄就鬼啊,外星人啊,你举的史料有说明初夜权没有过吗,举的史料有多吗.我怎么看不出来啊,为富贵而造元的反和反元有直接的冲突吗,他们要取 ...

俺查找的结论是史书、元明笔记都不记载有初夜权,所以初夜权不存在。
你觉得俺引用没有初夜权记载的资料有意义么?
如果你一定要的话,俺可以贴一段,就拿常见的《元史》好了。
三年春正月癸亥,修宣圣庙成。庚午,罢高丽互市。诸王塔察兒请置铁冶,从之;请立互市,不从。忽剌忽兒所部民饥,罢上供羊。命银冶户七百、河南屯田户百四十,赋税输之州县。命匠户为军者仍为军,其军官当考第富贫,存恤无力者。耶律铸诣北京饷诸王军,仍遣宣抚使柴祯等增价籴米三万石益之。赐高丽国历。辛未,禁诸道戍兵及势家纵畜牧犯桑枣禾稼者。癸酉,以军兴人民劳苦,敕停公私逋负毋征。癸未,赐广宁王爪都驼钮金镀银印,及诸王合必赤行军印。宋制置使贾似道以书诱总管张元等,李璮获其书上之。丙戌,命江汉大都督史权、亳州万户张弘彦将兵八千赴燕。备宫悬钟磬、乐舞、籥翟,凡用三百六十二人。高丽遣使奉表来谢,优诏答之。李璮质子彦简逃归。

五月戊午,蕲县陷,权万户李义、千户张好古死之。庚申,筑环城围济南,璮不复得出。诏撒吉思安抚益都路百姓,各务农功,仍禁蒙古、汉军剽掠。癸亥,史权妄奏徐、邳总管李杲哥完复邳州城,诏由杲哥以下并原其罪。时宋将夏贵攻邳州,杲哥出降,贵既去,杲哥自陈能保全州城,史权以闻,故有是命。甲子,宋兵攻利津县。蠲滨棣今岁田租之半,东平蠲十之三。自燕至开平立牛驿,给钞市车牛。戊辰,以左丞相忽鲁不花兼中书省都断事官,赐虎符。真定、顺天、邢州蝗。以平章政事赛典赤兼领工部及诸路工作,以孟烈所献蹶张弩藏于中都。丙子,缙山至望云立海青驿。丁丑,李杲哥等伏诛,命史天泽选考徐、邳总管。甲申,真定路不眼里海牙擅杀造伪钞者三人,诏诘其违制之罪。西京、宣德、威宁、龙门霜,顺天、平阳、河南、真定雨雹,东平、滨棣旱。诏核实逃户、输纳丝银税租户,口增者赏之,隐匿者罪之,逃民苟免差税重加之罪。大司农姚枢辞赴省议事,帝勉留之,命枢与左三部尚书刘肃依前商议中书省事。
都无初夜权记载,内容比那条童谣多了吧?
如果还不够的话,俺可以把全本元史贴出来,里面没有任何地方提到初夜权,这个够不够多?

既然大家都是为富贵,谁管你是不是一定要反元到底?谁管你名字有没有忌讳?
造反是为了富贵,起名叫元璋、国珍、国胜也不过是图富贵,有什么冲突么?

再者说了,朱有什么特殊么?
既然别人“有一个歌颂元廷的名字”不会有什么问题,为啥朱元璋“有一个歌颂元廷的名字”就肯定会出问题?
或者当时有特别审查制度?
针对国瑞、永忠之类的名字必须仔细询问,看看是啥时候改的?

比起个名字更严重的多得是,张士诚、方国珍公然受元廷高官。
起名字只是曾经想当元人的官而已,这些可是实际行动出来了。
照你说来,他们应该会因此而混不下去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1-15 16:2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langy8393 于 2008-1-15 16:12 发表
呵呵,元史没有不代表初夜权没有啊,如果真的没有,为何清人笔记里,民间流传里都会出现呢,难道是凭空想出来的,那时候又不可能有什么勇敢的心的.再说明朝难道会把崖山之后的情况写下来吗,谁接受到了呢?史记把汉武写 ...

哪本清人笔记?原文呢?
元人明人笔记不记载,清人笔记倒来记载这个?
哪个民间流传?别告诉俺就是哪个元童谣啊,那个要翻译出初夜权还真是有些难。
初夜权之说俺看到最早的记载就是周作人的推断,哪个还真跟凭空想出来差不多,关键就是缺乏证据。
若史书都不可信,难道近代人根据史书的推断会更可信么?
汉武帝除了表现的像个神棍以外,还有其他事迹。
若你完全忽略其他,而只认为是个神棍,那是个人理解的问题,跟史书无关。

你所谓的特殊不就是说改名么?
除非当时有名字审查制度,否则谁管你是什么时候改名的?为啥改名?
你前面是怎么说的?
毕竟在一帮反元的人中间有个挺元的名字是很危险的,对他的威望,人身安全,发展前途都是不好的
事实说明其他有挺元的名字照样混的开,照样没危险。
假如你说的是在一帮反元的人中间个挺元的名字是很危险的,那还勉强说得过去。
那这只会说明朱元璋改名在此之前。

张士诚、方国珍确实没混下去。不过跟你说的有关么?
毕竟在一帮反元的人中间有个挺元的名字是很危险的——按这个意思,应该就是会被群起攻之才对。
那么受元廷高官的张士诚、方国珍被群起而攻之了么?

[ 本帖最后由 冒牌 于 2008-1-15 16:2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1-15 16: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恨地无环 于 2008-1-15 16:36 发表


这个明显是原始社会族婚制度的遗存,一人之妇为一族男子之妇,干蒙古人虾仁事情。

俺也是这个看法,其实那个童谣应该也是闹洞房。

低叭低叭,新人留歹,安歹过夜,明朝还俉乃
俺不知道古今越音差别是否很大。
“安歹”一词在俺家那边是我们的意思。
那这个童谣意思应该就是新娘留下来,跟我们过夜,明天再还给你(新郎)。
实在看不出与蒙古人有什么关系。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1-2 04:0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283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