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论“炎帝八代”说的荒谬性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论“炎帝八代”说的荒谬性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1
发表于 2007-7-25 09: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曲辰
于 2007-7-25 01:14 发表
中国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的重要历史人物,特别是帝王,其姓、氏、名、号,都各有由来,绝非随便所称。如:黄帝依其生母附宝之姓而得姓“姬”,依其封爵“公孙”而为“氏”,“轩辕”是其“名”,死后按其发展农业生产之功,依土地之色,上谥号曰“黄”,因其君主之职得称“帝”,故“黄帝”之称,既非其“姓”,也非其“氏”,更非其生前之“名”,而是其死后受祭祀的一个“庙号”。同样,炎帝从其羌族生母女登而得姓“姜”,依其受封“缙云”之官而为“氏”,“榆罔”是其“名”,死后按其生前在龙门山焚林垦荒之功,依火色之赤,其性“炎上”,谥之曰“炎”,称其“炎帝”是与黄帝类比之所谓。
皇甫谧对于炎帝的称谓有许多谬误。称其“神农氏”,是将历史时代之称错戴在具体历史人物头上之谬;将炎帝之名“榆罔”与炎帝切割为两半,为凑“八帝”,是为无端宰割历史人物之谬;其所谓“八代”之“六”中的“承”、“临”、“明”、“直”、“来”、“哀”,是毫无历史根据的,而且,除“明”、“直”、“哀”三字外,又不合古代谥法,实为从自家肚肠中往出搜刮,以充历史之谬。尚如斯说,其自相矛盾、不能自圆之处便比比皆是。诸如:皇甫谧言,少典之妃女登生炎帝,其“帝承、帝临、帝明、帝直、帝来、帝哀”是否亦都该称作“炎帝”?若非此,其“帝承、帝临、帝明、帝直、帝来、帝哀”又各是何人所生?各自业绩如何?各自都于何地?葬于何处?为什么都写进炎帝的传记之中?这些,都是无法解释的!
谥法世传起于周公,起码商王未见有谥号之说。比夏商更古的炎黄二帝何来的谥号?
最早把黄字解释为谥号的是蔡邕《独断》。
靖民则法曰黄。翼善传圣曰尧。仁圣盛明曰舜。残人多垒曰桀。残义损害曰纣。
但“靖民则法”跟你说的什么
发展农业生产之功,依土地之色
也扯不上关系。
皇甫谧固然有造作之疑。但帝承、帝临、帝明、帝直、帝来、帝哀之说何必也要合谥法?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帝喾、帝挚又合哪条谥法了?
最后再说一句,
从自家肚肠中往出搜刮,以充历史之谬
何止是皇甫谧,您老这两篇文章不也是么?最奇怪的是居然还被判定为精华。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2
发表于 2007-7-25 12: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fengxv
于 2007-7-25 11:47 发表
转炎黄了。
关于老子的思想的帖子,还是发在我思我在版为好。
人非圣贤,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加精华主要看得是论述的过程而非结论。
对于炎帝八代虚构这个结论,俺倒没什么意见,皇甫谧《帝王世纪》本来就多有造作。
俺有意见的恰恰是其论述过程。
在很多问题上,这位老先生都是单凭揣测,而没什么根据的。
像所谓“帝”“后”共同执政的两头政治,就是凭空想象而来。
再比如对皇甫谧生平,推断
其所能读到的,唯有“帝送一车书”
,对于
就乡人席坦受书,……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等记载就刻意无视了。
说句题外话,觉得版上出现过的几位老先生思考问题的方式,都颇有相似之处,比如菜九段,再比如也是写老子的陈光柱。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3
发表于 2007-7-28 08:1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曲辰
于 2007-7-27 18:20 发表
看起来这位先生连最起码的史料《逸周书》也没看过。
莫非是说悼红狐兄?他不常来这个版,俺替他回答了吧。
最起码的史料《逸周书·谥法解第五十四》:
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
。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民无能名曰神。称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德象天地曰帝。静民则法曰皇。仁义所在曰王。赏庆刑威曰君,从之成群曰君。立制及众曰公。执应八方曰侯。壹德不解曰简。平易不疵曰简。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刚强理直曰武,威强澼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敬事供上曰恭,尊贤贵义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贤让善曰恭,渊源流通曰恭。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
威仪悉备曰钦。大虑静民曰定,安民大虑曰定,安民法古曰定,纯行不二曰定。谏争不威曰德。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有伐而还曰厘,质渊受谏曰厘。博闻多能曰宪。聪明澼哲曰献。温柔圣善曰懿。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协时肇享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大虑行节曰考。执心克庄曰齐,资辅供就曰齐。丰年好乐曰康,安乐抚民曰康,令民安乐曰康。安民立政曰成。布德执以曰穆,中情见貌曰穆。敏以敬顺曰顷。
昭德有劳曰昭,容仪恭美听昭,圣闻周达曰昭。保民耆艾曰胡,弥年寿考曰胡。强毅果敢曰刚,追补前过曰刚。柔德考众曰静,恭己鲜言曰静,宽乐令终曰静。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由义而济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耆意大虑曰景。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毅信正曰威。辟屠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柔质受谏曰慧。能思辩众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
兵甲亟作曰庄,澼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克杀秉政曰夷,安心好静曰夷。执义扬善曰怀,慈仁短折曰怀。夙夜警戒曰敬,夙夜恭事曰敬,象方益平曰敬,善合法典曰敬。述义不克曰丁,迷而不悌曰丁。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刚克为伐曰翼,思虑深远曰翼。执心决断曰肃。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忄寒曰戴。
死而志成曰灵,乱而不损曰灵,极知鬼神曰灵,不勤成名曰灵,死见神能曰灵,好祭鬼神曰灵。短折不成曰殇,未家短折曰殇。不显尸国曰隐,隐拂不成曰隐。年中早夭曰悼,肆行劳祀曰悼,恐惧从处曰悼。不思忘爱曰刺,愎狠遂过曰刺。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在国逢难曰愍,使民折伤曰愍,在国连忧曰愍,祸乱方作曰愍。蚤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蚤孤铺位曰幽,壅遏不通曰幽,动祭乱常曰幽。克威捷行曰魏,克威惠礼曰魏。去礼远众曰炀,好内远礼曰炀,好内怠政曰炀。
甄心动惧曰顷。威德刚武曰圉。圣善周闻曰宣。治民克尽曰使。行见中外曰悫。胜敌壮志曰勇。昭功宁民曰商。状古述今曰誉。心能制义曰度,好和不争曰安。外内贞复曰白。不生其国曰声。杀戮无辜曰厉。官人应实曰知。凶年无谷曰糠。名实不爽曰质。不悔前过曰戾。温良好乐曰良。怙威肆行曰丑。德正应和曰莫。勤施无私曰类。好变动民曰躁。慈和便服曰顺。满志多穷曰感。危身奉上曰忠。果虑果远曰趕。息政外交曰携。疏远继位曰绍。彰义掩过曰坚。肇敏行成曰直。内外宾服曰正。华言无实曰夸。教诲不倦曰长。爱民在刑曰克。逆天虐民曰抗。好廉自克曰节。择善而从曰比。好更改旧曰易。名与实爽曰缪。思厚不爽曰愿。贞心大度曰匡。
隐哀之方,景武之方也,施为文也,除为武也,辟地为襄,服远为桓,刚克为发,柔克为懿,履正为庄,有过为僖,施而不成为宣,惠无内德为平。失志无转,则以其明,余皆象也。和,会也;勤,劳也。遵,循也;爽,伤也;肇,始也;憹,治也;康,安也;怙,恃也。享,祀也;胡,大也;服,败也。秉,顺也;就,会也;忄寒,过也;锡,与也;典,常也;肆,放也;穅,虚也;澼圣也;惠,爱也;绥,安也;坚,长也;耆,强也;考,成也;周,至也;怀,思也;式,法也;布,施也;敏,疾也;捷,克也;载,事也;弥,久也。
莫非其中有黄为谥号的说法??
倒是开始说得明明白白,
周公旦、太公望,……终将葬,乃制谥
,最早享受谥号的就是这两位。
按这个的说法,连商代都没有谥号,何况比商更古的炎黄?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4
发表于 2007-7-28 15: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曲辰
于 2007-7-28 12:46 发表
人人都有自己信仰什么、相信什么的权力与自由,“绝世天骄”先生既然崇信顾先生之说,顾先生说“东周以上无史”,而先生确说“谥号自然是源于西周无疑”,这就是说先生相信历史上是有西周历史的了。须知先生之言 ...
“东周以上无史”,是指没有东周以前的史籍传世,你却理解成没有东周以前的历史,这种读书法真是让人屋檐
换句话说,顾颉刚的意思是现有的记载,最早也就是成型于东周,但不代表这个记载以前没有更原始的记载。
再者,就算相信顾颉刚的一些观点,不等于对他的观点全盘接受。
就像你,反对顾颉刚的一些观点,也不等于你就不可以拾其牙慧。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5
发表于 2007-7-30 08: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曲辰
于 2007-7-28 21:55 发表
第一,谥号都是人死之后,依其生前之功的主要特点,议而所上。也就是说,谥号一律都是后者谥前者,时间上无定数。难道唐朝追封李耳要依周朝的法律么?
第二,每个朝代都有自的法律,谥法只是众多法律中的一种,你不能说西周以前就没有法律,没有法律如何治国?你敢断定西周以前就没有法律吗?
第一、《逸周书》既然明确记载了
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
那谥法就是从西周开始,你要说炎黄时有谥法,那就请拿出证据。
第二、古时的法律是称为律而不是法,谥法根本不是现在意义上的法律。再者,西周以前有法律,也不等于西周以前就有谥法。
就像现在有法律,古代也有法律。难道现在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就能说明古时也有?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6
发表于 2007-7-30 12: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icelee
于 2007-7-30 12:17 发表
谥法至迟发轫于商代。甲骨文中,对当时的帝王均称王,对先王则以“日名”称,如大甲、小甲,而日名则是帝王死后通过占卜而定的祭日(如前面的“甲”),再加上区别字(大、小……)用以区分,后来逐渐把一些溢美之词用作区别字,这就是谥法的开始。
那你就该说,谥法最早发轫于商代,而且是商代后期了。
QUOTE:
原帖由
icelee
于 2007-7-30 12:18 发表
占卜之术始于伏羲,黄帝时有谥法,是非常合理的事.
伏羲是否早于黄帝还不得而知。
至于占卜跟谥法有必然联系么?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6 16:4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08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