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dicksan 于 2007-7-13 12:11 发表
拜托,自己对比一下在下给的例子“郝昭、马谡”传的规模、篇幅好不好?若薛悌担任过这么有“权”的一个职位,又曾作为这么重要地方的一个领导----期间还发生了一场如此影响的战斗,结果连个传都没有,是陈寿和他有仇还是裴氏和他有怨----冒先生是否又要整出那个“失传论”?敢情凡是冒先生观点中无记载的,就碰巧都是“失传”了……
PS:在下还怕您误解,所以后面给了两个例子,可惜……
三国志没传的何止薛悌一个?
程喜,为征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比起只管合肥的薛悌,何止更有“权”?
秦朗,为骁骑将军,曾经出征鲜卑,后来又被列为顾命之选。
有传否?跟陈寿有仇乎?
原帖由 dicksan 于 2007-7-13 12:11 发表
冒先生可以自己考证考证,看看大将军起于何时,录尚书事又是何时产生的。然后在琢磨琢磨是否录尚书事以前的大将军全是聋子的耳朵……
黄龙元年,拜上大将军、右都护……并掌荆州及豫章三郡事,总督军国----不见可爱的“录尚书事”却可以总督军国。
一开始说的就是后汉的大将军,扯上孙吴的大将军、录尚书事以前的大将军干啥?
原帖由 dicksan 于 2007-7-13 12:11 发表
不过冒先生间接也说明了问题,即----即使大将军也不是必然能够掌握到军权。而握有实权的,后面一般都有注明。兵者尚且诡道,权谋就更加风口浪尖,何况还是重中之重的兵权。对待历史,尤其是军权,又岂能用天真的教条主义来衡量作准?
否定三国志,是说您否定三国志记载的合肥之战,既然您后面已经承认指挥者张、李(实际主要是张),那在下也就不提了。
原帖由 dicksan 于 2007-7-13 12:11 发表
拜托自己瞧瞧前面陆逊总督军国时是否东吴正和哪边掐的紧?
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权遣吕范等督五军,以舟军拒休等,诸葛瑾、潘璋、杨粲救南郡,硃桓以濡须督拒仁。
二年春正月,曹真分军据江陵中州
三月,曹仁遣将军常彫等,以兵五千,乘油船,晨渡濡须中州。仁子泰因引军急攻硃桓,桓兵拒之,遣将军严圭等击破彫等。是月,魏军皆退。
五月,曲阿言甘露降。先是戏口守将晋宗杀将王直,以众叛如魏,魏以为蕲春太守,数犯边境。六月,权令将军贺齐督糜芳、刘邵等袭蕲春,邵等生虏宗。
----您可别告我此时咱们大丞相孙邵还未在职?亦或是魏吴双方在过家家。
“没有记载其权力的不一定没有权,有权的不一定要明确记载”----这话看起来合理,但却不适用于实用性、威胁性都极大的军权。否则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为了避免这样死板、不实的教条主义框框。
如前面吕范的例子,督徐盛、全琮、孙韶时仅仅是建威将军,在以舟师拒休等於洞口后,才迁前将军,假节。以此看,在军权方面,授权是重于或先于实权(实际权责)的。更何况,护军,有派遣安排诸将、调节各将领的关系、掌军职的选用等等各种解释,并没有护军就一定要有实际军权的解释,更不用说什么“护军必督将”,更是8竿子打不着……
在军权方面,授权是重于或先于实权(实际权责)的,这个不假啊。
但护军跟将军不同,护军像都督诸军事一样,本来就是临时授权的一种职务。
比如夏侯渊,曹操授权给他督西线诸将的权限,而标志就是征西护军,后来的护军将军、征西将军都是此类。
夏侯渊在行征西护军,之前是领军,跟护军职能差别不算太大,但为征西护军之后,负责西线就比较明确。
如果观察早期的将军,就可以发现跟护军也很相似。
原帖由 dicksan 于 2007-7-13 12:11 发表
一,是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但三国志没写,所以在下认为没有。而要找出书中没有的东西,是不是应该提出这个观点的人来找?
二,那您的意思乐进其实也是合肥指挥?
三,这就怪了,怀疑可以疑,不明白同样可以疑。疑问中不就一定程度的包含不明白?至于你认为“疑”即一定明白,在下觉得不仅搞笑,还莫名其妙。
EG一下,您都能把“疑”解释成“吃饭”,可见您解析“疑”和“不明白”时已经算是超水平发挥了……这样在下也就不要求您什么了。
四,资治通鉴记载薛悌为合肥护军在下早就说了,但资治通鉴没记载如妙才般“留悌守合肥”、或“薛悌督三将”。又见“薛悌传”……资治通鉴总不是张辽传吧?
合肥一战,指挥是张辽、李典。这点俺从来没否认过----早这么说在下就不和您争了。至于合肥平时的指挥,在下不做任何猜测,因为书中并没有描写。但可能性多了,并非只有老薛领导一种可能.
一、俺认为两种可能都存在。你认为肯定没有,也就是否认了其中的一种可能。现在立论的是你,谁主张谁举证,怎么应该由俺来证明呢?
二、合肥全局来说,起码有四人。单是出战来说,是张、李二人。乐进是守城的指挥。
三、直接把“疑”翻译成不明白的是你,俺只是否认你的观点而已,俺啥时候认为“疑”即一定明白了?
不同意“疑”=不明白,不等于俺就主张“疑”=明白。这应该是个简单的逻辑问题啊。
俺举“疑”跟吃饭的原因,不就是这么一回事么?
假如俺主张“疑”=吃饭,你有异议,是否就说明你的观点是“疑”=不吃饭?
原帖由 dicksan 于 2007-7-13 12:11 发表
时间精力是自己的,资格却也是自我的一种体现,虽说不于学识、能力等全等,但至少也是一个衡量。所以,待公有了资格,再拽成个二五八万也不急。
吹牛用不着上税,风凉话亦不被罚钱,大家共勉吧。
你的这种说法,已经很老了。
用常用的说法就是,俺不会生鸡蛋,俺照样能吃出鸡蛋是坏的。
俺们的分歧实在比较大,就扯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