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凉拌三国』立功反被降职?, ——董卓奇怪的升迁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6-6 18:0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残刀破卷 于 2007-6-5 11:21 发表
    首先:羽林骑有三个级别,羽林郎中、羽林中郎、羽林中郎将,董卓最初担任的羽林郎本身就是最低的郎中一级,秩比三百石,之后他又被任命为军司马,至于军司马的品秩,据《后汉书》中所记,大将军下面的司马是比千石,度辽将军手下的司马是六百石,而董卓的上司张奂当时的品秩简直高得吓人——(延熹九年)拜奂为护匈奴中郎将,以九卿秩督幽﹑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桓二营,兼察刺史﹑二千石能否,赏赐甚厚。这样一算下来,董卓为军司马的时候,品秩多半是不止比三百石了,难道立功受赏,品秩反而要下降不成?这叫受的哪门子赏嘛!从升迁这个角度看,以军功受赏而拜为郎中,是很难说得过去的。

五官、左、右三署郎有郎中、侍郎、中郎三级,而虎贲郎有虎贲中郎、虎贲侍郎、虎贲郎中、节从虎贲四级。
但羽林郎只有比三百石一级,并无郎中、中郎之分。
郎中与羽林郎虽然同为比三百石,但三署在羽林府之前。
羽林郎地位次于郎中,也可以算是升迁。
而且三署郎中多为孝廉、计吏所为,出补官员一般略胜于羽林郎。

护匈奴中郎将比二千石,地位还是低于度辽将军。
张奂本人虽然以九卿秩出守,但并不意味着护匈奴中郎将下属司马的品秩随之提高。

使匈奴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护南单于。置从事二人,有事随事增之,掾随事为员。护羌、乌桓校尉所置亦然。
应劭汉官曰:“拥节,屯中步南,设官府掾史。单于岁遣侍子来朝,谒者常送迎焉,得赂弓马毡罽他物百余万。谒者事讫,还具表付帑藏,诏书□自受。”

应劭于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均明确记载长史、司马,而于使匈奴中郎将不载,可见张奂未必有军司马之设。
董卓武人出身,此时并未崭露头角,而司马乃是幕僚之长,仅次于长史,张奂不至于提拔一个新人来担当此任。
而将军诸营有司马,别部有别部司马,为领军之中下级官员。董卓以骁勇而被任此职倒不无可能。
而董卓此战“手斩购募羌酋”,可见亲临战事,而非在后方。
若为别部司马之类,其品秩未必超过比三百石。

《三国志》《后汉书》记载董卓为郎中当不误。
楼主举西汉例子与东汉末相比,也不太妥当。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6-7 18:2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长史、司马皆一人,千石。本注曰:司马主兵,如太尉。从事中郎二人,六百石。本注曰:职参谋议,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属三十一人。本注曰:此皆府员职也。又赐官骑三十人及鼓吹。

其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比六百石。曲下有屯,屯长一人,比二百石。其不置校尉部,但军司马一人。又有军假司马、假候,皆为副贰。其别营领属为别部司马,其兵多少各随时宜。门有门侯。其余将军,置以征伐,无员职,亦有部曲、司马、军候以领兵。其职吏部集各一人,总知营事。兵曹掾史主兵事器械。禀假掾史主禀假禁司。又置外刺、刺奸,主罪法。


可知司马有两种,一种为次于长史的幕僚,一种是参与作战的中级军官。
个人认为董卓为司马是后一种。

《三国志》《后汉书》均记载董卓为郎中,两本书同时出错的可能性应该说并不高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6-8 09:1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残刀破卷 于 2007-6-7 19:04 发表
其实不论董卓属于哪种司马,至少比他先前的比三百石的羽林郎要强吧,以功拜郎中,赏赐何其薄哉!羽林郎以军功迁郎中,系前朝故事,引以为例,有何不妥呢。

怎么见得司马比羽林郎要强???
《夏侯尚传》:太祖定冀州,尚为军司马,将骑从征伐,后为五官将文学。
三公掾属中,东西曹掾比四百石,余掾比三百石,属比二百石,一说通为百石。
五官中郎将不过比二千石,虽有副丞相之名,到底不比三公,那五官将文学掾最多也不过比三百石吧?
而夏侯尚由军司马迁五官将文学,军司马应不高于五官将文学,则也不多于比三百石。

再看与董卓有类似经历的孙坚。
《孙坚传》:坚以郡司马募召精勇,得千馀人,与州郡合讨破之。是岁,熹平元年也。刺史臧旻列上功状,诏书除坚盐渎丞,数岁徙盱眙丞,又徙下邳丞。
郡也可署司马,此司马以功不过迁县丞而已。

《孙坚传》:俊表请坚为佐军司马,乡里少年随在下邳者皆原从。坚又募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许人,与俊并力奋击,所向无前。汝、颍贼困迫,走保宛城。坚身当一面,登城先入,众乃蚁附,遂大破之。俊具以状闻上,拜坚别部司马。
孙坚由佐军司马迁别部司马,可知佐军司马低于别部司马。

《黄盖传》: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坚薨,盖随策及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诸山越不宾,有寇难之县,辄用盖为守长。
《周泰传》:策入会稽,署别部司马,授兵。权爱其为人,请以自给。策讨六县山贼,权住宣城,使士自卫,不能千人,意尚忽略,不治围落,而山贼数千人卒至。权始得上马,而贼锋刃已交於左右,或斫中马鞍,众莫能自定。惟泰奋激,投身卫权,胆气倍人,左右由泰并能就战。贼既解散,身被十二创,良久乃苏。是日无泰,权几危殆。策深德之,补春谷长。
《徐盛传》:孙权统事,以为别部司马,授兵五百人,守柴桑长,拒黄祖。
《潘璋传》:讨山贼有功,署别部司马。后为吴大巿刺奸,盗贼断绝,由是知名,迁豫章西安长。

由此可知别部司马又低于县长。
《蒋钦传》:及策东渡,拜别部司马,授兵。与策周旋,平定三郡,又从定豫章。调授葛阳尉,历三县长,讨平盗贼,迁西部都尉。
则别部司马不过与小县县尉相当,或有所不如。

这么比较就比较明显,司马也可能是三百石左右。
由羽林郎迁军司马,再迁郎中完全可以实现。

董卓赐缣九千匹,怎么能说赏赐薄呢?应该说相当丰厚才是。

QUOTE:
原帖由 残刀破卷 于 2007-6-7 19:04 发表
后汉书成书较晚,关于董卓的记载,几乎不出三国志及裴注范围,照抄前书大有可能。三国志及后汉书,多处注引卓别传,可见著书之时,卓别传未引起重视。就象那个明显有问题的赐缣九千匹,三国志和后汉书都作九千,而董卓别传却是九十,哪个更准确呢?

《三国志·董卓传》:为军司马,从中郎将张奂征并州有功,拜郎中,赐缣九千匹,卓悉以分与吏士。
《后汉书·董卓传》: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从中郎将张奂为军司马,共击汉阳叛羌,破之,拜郎中,赐缣九千匹。卓曰:“为者则己,有者则士。”乃悉分与吏兵,无所留。

若要悉分与吏兵,当然是九千更适合。除非董卓手下只有几十人,否则怎么够分?

原帖由 残刀破卷 于 2007-6-7 19:04 发表
个人觉得董卓虽是新人,但与张奂皆为凉州人,可谓有乡党之谊,提携一下非常正常。[/quote]
孙坚与朱儁也是乡里,朱儁也仅仅提携孙坚为低于别部司马的佐军司马而已。
推荐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3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4 17:2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04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