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长弓 于 2007-9-10 09:08 发表
粮食只一个月,只能说明诸葛轻敌,自以为用兵高明所致。
诸葛亮自己都说了“今使前军斫治此道,以东向陈仓,足以扳连贼势,使不得分兵东行者也”,
这次战争仅仅是牵制性的作用,从哪里看出是自以为用兵高明了?
原帖由 长弓 于 2007-9-10 09:08 发表
全身而退,也只是说明诸葛精于防守,有一套保命的好办法,所以我认为他的用
兵高明只是体现在防御和撤退上,如果真的长于进攻的话,则不会寸功未得。
你错了,高明的将领,善于为对手创造错误,也善于捕捉对手的漏洞和错误。
自己看孙子怎么说的吧。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原帖由 长弓 于 2007-9-10 09:08 发表
刘备最信任诸葛,我觉得可以商榷;即使这样,也只能说明可靠,而不是会打仗。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若不是看重诸葛亮有军事才能,又何来的必能安国,终定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