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bluehi 于 2007-4-27 15:20 发表
改革是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新法从本生来说,有利民之处,这点我想谁也不能否定.不然神宗一开始就不会同意这场社会性的变革.
新法本生在
理财:如均输法、市易法和免行法。
农业生产: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
稳定封建秩序:将兵法,保甲法
改革教育制度 :科举制,王安石亲自撰写《周礼义》、《书义》、《诗义》,即所谓的《三经新义》
等各方面实有利国利民之处.
而就当时而言,特别是理财,农业生产方面是很需要有所改革的.
不同的观点在于,
新法本意利民,而因没能落实到实处,为贪婪小人利用,反害其民.属执行问题.
我到是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神宗,作为执政的决策者.他没有把改革一路走下去.
当然影响神宗不光是司马,苏轼二派.其很大的阻力来于宗室.
改革总会触犯一些利益,就看决策者的决心有多大.
有利民的意图,不等于有利民的结果。
就像教育产业化,据说原先是想获得更多的经费,让更多人能上大学。
结果咋样,谁都知道。
至于说神宗没把改革一路走下去,那是阁下自己没注意吧?
王安石下台了,吕惠卿、韩绛照样在推行新法。
怎么叫没继续坚持???
神宗实际是把新法坚持到了最后。
否则也轮不到司马光来废除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