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laocui00 于 2007-8-28 10:38 发表
从战略上讲,马谡采取攻势似乎是正确的,只有击溃曹魏援军主力(守军主力被赵云牵制),才能确保“三郡响应”的胜果,否则也只能是“粮尽退军”。而马谡非宿将,在众议之外(众议魏延、吴懿),并非久抚士众者,得众人死力者也。当此时,须入我之死地,敌之散地,我败则众不得生还,士各殊死战,与韩信破赵的情况极其相似,只是不知什么原因(个人推测张颌兵威甚盛,士有胜势之骄,而无必亡之勇,没能在第一时间接战,水道被阻,求战不得,以致军心散乱,最终败亡),从这点看,马谡的整体思路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在技术操作层面对敌我估计不足。
而南安果将蜀兵,就攻陇西。楚闻贼到,乃遣长史马颙出门设陈,而自於城上晓谓蜀帅,言:“卿能断陇,使东兵不上,一月之中,则陇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虚自疲弊耳。”使颙鸣鼓击之,蜀人乃去。
马谡只要坚守街亭,就可以达到“断陇使东兵不上”,就能令“陇西吏人不攻自服”,诸葛亮的战果就会进一步扩大。
何需击溃曹魏援军主力?
至于自入绝地居然被解释成背水一战,这个想象力……确实让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