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再谈“借荆州”, 继续炒冷饭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1-2 20: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先主传》: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稽颡。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

明明是先平四郡,后刘琦病死被推为荆州牧,何为仅有公安?

《吴主传》:十四年,瑜、仁相守岁馀,所杀伤甚众。仁委城走。权以瑜为南郡太守。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备领荆州牧,屯公安。
此处夺取江陵与刘备领荆州牧同书于建安十四年。而《资治通鉴》系刘备平四郡在建安十三年,周瑜取南郡在建安十四年,是平四郡在取南郡之先,何谓江陵打下来之后借荆州之前,刘备几无立锥之地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1-2 20: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张昭是专职留守的?证据呢??阁下说的是这段?

吴书曰:是时天下分裂,擅命者众。孙策莅事日浅,恩泽未洽,一旦倾陨,士民狼狈,颇有同异。及昭辅权,绥抚百姓,诸侯宾旅寄寓之士,得用自安。权每出征,留昭镇守,领幕府事。后黄巾贼起,昭讨平之。权征合肥,命昭别讨匡琦,又督领诸将,攻破豫章贼率周凤等於南城。自此希复将帅,常在左右,为谋谟臣。权以昭旧臣,待遇尤重。

莫非只看到前面的留昭镇守,看不到后头的权征合肥,命昭别讨匡琦,又督领诸将,攻破豫章贼率周凤等於南城

以此处与《吴主传》互证,孙权征合肥时张昭出征是可以确信的。至于是征匡琦或当涂,那是另一个问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1-5 14: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7-1-5 11:09 发表


道理很简单,孙权的随军长史不可能同时有2人担任。
——后权以纮为长史,从征合肥。权率轻骑将往突敌,纮谏曰……於是遂止不行。纮建计宜出都秣陵,权从之。(张纮传)
——十六年,权徙治秣陵。(吴主传 ...

果然厉害的推理啊
俺也照样推一把
张昭没有随孙权出征,必然是留守后方的。
类推周瑜没有随孙权出征,也必然是留守后方的。

九江比合肥远,留守后方的张昭不可能越过孙权攻打当涂,张昭攻打当涂是假的。
类推,赤壁比合肥远,留守后方的周瑜也不可能越过孙权攻打赤壁,周瑜赤壁之战也是假的。


另一个问题,匡琦在哪里。
陈登为广陵太守时,孙策遣军攻登于匡琦城。则匡琦在广陵郡治射阳附近,还属于后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1-7 20:4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黄盖任武陵太守,当在刘备东征之时。刘备煽动武陵蛮夷反乱是有明确记载的。

南飞就别抓马甲的小辫子了。既然马甲明说是杀关羽后,那就不是建安十九年,而是建安二十五年以后的事情了。抓这点漏洞有意思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1-7 21: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东祖长离 于 2007-1-7 21:16 发表


《三国志—孙皎传》:代程普督夏口。黄盖及兄(孙)瑜卒,又并其军。…………建安二十四年卒。

《三国志—孙瑜传》:建安二十年卒。


所以黄盖任太守不会在建安二十五年以后。

黄盖为武陵太守,卒于官。孙皎督夏口,驻江夏,与武陵并不相邻。越江陵而并其军,并不容易。
且黄盖自有子,孙权即位时还赐其子关内侯,未见失宠,未必会夺其部曲。
以《三国志》中“及”字的用法来看,多作“等到”解,作“以及”者少。
此处黄盖二字恐为衍文。

《三国志—孙皎传》:代程普督夏口。及兄瑜卒,又并其军。
如此语句更为顺畅(否则当作“及黄盖及兄瑜卒”)。
兄终弟及,才是正常现场。

[ 本帖最后由 东祖长离 于 2007-1-8 01:0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1-7 21: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从另一角度来看,黄盖与韩当资历地位都大致相当。
韩当至吕蒙袭南郡后,才迁偏将军,领永昌太守。而黄盖卒前已经加至偏将军,黄盖死于建安二十四年前的可能性也不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1-7 22: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东祖长离 于 2007-1-7 21:51 发表


发现你说话前后矛盾,前面你自己说作“以及”者少,后面又说当作及黄盖及兄瑜卒————自己后面的话已经承认了作为“以及”的用法了。


孙吴地区的军队合并与否取决于孙权,而不是地域。


孙权对部 ...

不矛盾啊。作为以及的情况少,又不等于俺否认有作为以及的用法。

孙吴地区的军队取决于孙权?若黄盖负责驻守武陵,黄盖死,孙皎就并了他的军队。那不就是放弃武陵了?

韩当与黄盖的地位不相当么?孙坚时,二人并为别部司马;至于孙策,二人都迁为校尉。迁中郎将也不过一个赤壁战前一个战后而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1-8 10: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吴录载策表曰:“臣讨黄祖,以十二月八日到祖所屯沙羡县。刘表遣将助祖,并来趣臣。臣以十一日平旦部所领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将周瑜、领桂阳太守行征虏中郎将吕范、领零陵太守行荡寇中郎将程普、行奉业校尉孙权、行先登校尉韩当、行武锋校尉黄盖等同时俱进。身跨马栎陈,手击急鼓,以齐战势。吏士奋激,踊跃百倍,心精意果,各竞用命。越渡重堑,迅疾若飞。火放上风,兵激烟下,弓弩并发,流矢雨集,日加辰时,祖乃溃烂。锋刃所截,猋火所焚,前无生寇,惟祖迸走。获其妻息男女七人,斩虎、(狼)韩晞已下二万馀级,其赴水溺者一万馀口,船六千馀艘,财物山积。虽表未禽,祖宿狡猾,为表腹心,出作爪牙,表之鸱张,以祖气息,而祖家属部曲,扫地无馀,表孤特之虏,成鬼行尸。诚皆圣朝神武远振,臣讨有罪,得效微勤。”

其他问题,俺另行开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1-9 15: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以前整理的

  《晋书·刘遐传》:值天下大乱,遐为坞主,每击贼,率壮士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张飞、关羽。

  《晋书·苻生载记》:骁勇多权略,攻必取,战必胜,关、张之流,万人之敌者,则前将军、新兴王飞,建切将军邓羌,立忠将军彭越,安远将军范俱难,建武将军徐盛……

  《晋书·李流载记》:至蜀,赵廞深器之,与论兵法,无不称善,每谓所亲曰:“李玄序盖亦一时之关、张也。”

  《晋书·秃发傉檀载记》:张昶,凉国之旧胤;张穆、边宪、文齐、杨班、梁崧、赵昌,武同飞、羽。

  《宋书·檀道济传》:薛彤、进之并道济腹心,有勇力,时以比张飞、关羽。

  《南史·薛安都传》:及鲁爽反叛,遣安都及沈庆之济江。安都望见爽,便跃马大呼,直往刺之,应手倒。左右范双斩爽首。爽世枭猛,咸云万人敌,安都单骑直入斩之而反,时人皆云关羽斩顔良不是过也。

  《南史·文惠太子传》:而武人略阳垣历生、襄阳蔡道贵,拳勇秀出,当时以比关羽、张飞。

  《魏书·杨大眼传》: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魏书·崔延伯传》:宝夤大悦,谓官属曰:“崔公,古之关张也。今年何患不制贼!”

  《陈书·萧摩柯传》:及将战,明彻谓摩诃曰:“若殪此胡,则彼军夺气,君有关、张之名,可斩颜良矣。”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1-12 20: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1-11 01:13 发表


呵呵, 南飞兄不用提示. 我知道曹操分的是什么. 我只是说明: 汉制的巴郡其中一大部分还存在刘备手上. 曹操依然照分不误. 只要知道这个就足够了. 我的意思就是说: 孙权分长沙, 跟长沙郡是否由孙权所拥有没有任 ...

个人意见,孙权分长沙为汉昌郡,正是为了表明长沙属于刘备。
长沙郡内孙刘各占部分,长沙虽然名义上属于刘备,但对孙权拥有的部分总不可能进行控制。
而孙权把属于自己的地方分离出去,成立汉昌郡。
剩下的长沙郡虽然地方小了,但这个缩小的长沙却全部是刘备的,刘备想干啥就干啥。
同样,孙权在汉昌郡内也是有绝对主权。
这应该是两家的一种默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1-12 20: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1-12 20:19 发表
----常琚《华阳国志》曰:蜀以城固为乐城县也。安阳县故隶汉中,魏分汉中立魏兴郡

什么时候是魏. 我想南飞兄应该知道.

冒牌兄: 我本意就是说武昌在孙权手上. 孙权就能分为郡了. 不需要整个长沙在手 ...

建安十四年刘备求都督荆州,应该就是孙刘初次划分荆州。

若《孙皎传》对于黄盖之死的记载可靠,那就存在一种可能,就是刘备以武陵跟江夏换了南郡。
在孙刘划分荆州时,武陵归属了孙权。
这样的话,建安十九年,孙权只求东三郡而不及武陵也可以理解。
而后孙刘画湘水为界二次划分荆州,是刘备以东三郡换了武陵。

对长沙郡,孙权是分立了汉昌郡;对于南郡,孙权就是撤离,南郡太守程普转任江夏太守。
若武陵在协议中归属刘备,至少孙权分立汉昌郡时,黄盖就不该继续呆在武陵太守任上。
而黄盖卒于武陵太守任上,只能是死在建安十五年以前了,个人感觉这个可能不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1-13 14: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sukerwl 于 2007-1-13 01:45 发表
是魏国

汉中、新兴都不属于魏国。
有处置权的当是曹丕篡汉后~~~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5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5 17:4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89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