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请教高人几个庙号谥号的含义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2-16 11: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阿巽 于 2008-2-5 12:15 发表

都是双谥了,怎么还是最高,最高是单谥——文臣得单谥者仅韩愈、王安石

各朝规矩都不同。
比如唐代谥号为文的文臣相当多:
徐坚:卒,年七十余,帝悼惜,遣使就吊,赠太子少保,谥曰文。
马怀素:会卒,帝举哀洛阳南城门,赠润州刺史,谥曰文,给舆还乡里,丧事官办。
褚无量:于是赠礼部尚书,谥曰文,葬事官给。
刘知柔:赠太子少保,谥曰文。
孙逖:上元中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

可知唐代不以单谥文为贵。

物以稀为贵,宋代单谥文的只有两个半:王安石与朱熹,欧阳修按理当谥文而未果,可以算半个。
则宋代大约以单谥文为贵。

再如满清,虽然一般都说文正最高,需要特旨。
但文正有八个,文成却只有阿桂一个,则文成也是贵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2-16 12: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08-2-16 11:55 发表
我记得特旨的带“文”的谥是4个:文成、文正、文忠、文襄。文成最贵。不知记得对否?

文正跟其他谥号还是不同的,应该高于其他
令甲,得谥者礼部取旨,行知内阁典籍撰拟。至穆宗朝,大学士卓秉恬改归汉票签,唯侍读司之。大学士及翰林授职者,始得谥“文”,亦有出自特恩而获谥文者。侍读拟八字,大学士选四字,馀则拟十六字,大学士选八字,并请上裁定。武臣有谥文者,如领侍卫内大臣索尼获谥文忠,异数也。唯“文正”则不敢拟,出自特恩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2-16 13:2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吴元叹 于 2008-2-16 12:52 发表
世:承命不迁曰世;景物四方曰世;贻庥奕叶曰世
说老实话,这是什么意思我也不知道,但一般而言,得到世的谥号的多半是与前朝有较大差别,本身又有相当功业的皇帝,同时也有承前启后的意思。如果是世祖,多半是类似于开国皇帝之类的存在,由于种种原因并非第一代皇帝,于是得到这个谥号,比如光武帝、曹丕、北魏拓跋焘、忽必烈、顺治。基本都可以看作开国皇帝看待。世宗,大致就是与前朝政策有较大差别,本身又有相当功业的皇帝。比如汉武、唐代宗李豫(唐代世字犯忌讳,以代字代替)、柴荣、金世宗、明世宗、清世宗。也的确,后周、金、明清四代,世宗均非正嫡,一开始可能是偶然,到后来,不排除习惯的影响。不过,即使如此,要得到世宗的称号,没有一定功业也是不行的。

天子七庙,除去太祖之外,三昭三穆,是依次更替的,数世之后都要迁走,换上与新皇帝更亲近的位子。但对于有特殊功业的皇帝,又有不迁之庙。
如《文献通考》:朱子论古今庙制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大夫、士降杀以两。而《祭法》又有士二庙、官师一庙之文。大扌氏士无太祖而皆及其祖考也(颜师古曰:“父为昭,子为穆,孙复为昭。昭,明也。穆,美也。後以晋室讳昭,故学者改昭为韶。”)。其制皆在中门之左,外为都宫,内各有寝庙,别有门垣。太祖在北,左昭右穆,以次而南(晋博士孙毓议)。天子太祖百世不迁。一昭一穆为宗,亦百世不迁(宗,亦曰世室,亦曰祧。郑注《周礼·守祧》曰:“宗,亦曰祧,亦曰世室。”
世室就是不迁之庙。
承命不迁曰世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朱熹所说“一昭一穆为宗,亦百世不迁”,一般多为太宗与世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2-16 16: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吴元叹 于 2008-2-16 16:17 发表
这个,顺道问一句,明世宗把太宗改成成祖,就是出于这个考虑把他老爹放上去么?但他老爹又不是太宗,过了几世,不是还得被迁走么

《孝经》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明代初期郊祀以太祖配天,太宗死后则以太祖、太宗并配天。
明代前期没有明堂的宗祀。

至于嘉靖时,实际是分了两步。
先增加明堂宗祀,依据孝经之礼,郊祀太祖以配天,宗祀太宗于明堂以配上帝。
之后又升太宗为成祖,还是改成郊祀配天,朱元璋、朱棣二人的情况没多大变化。
但多出宗祀明堂一位,就给他老爹空出来了。

跟太庙里的位置关系倒不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2-16 18:1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更搞笑的是,嘉靖一死,隆庆就把大享礼给废了
这么一来,嘉靖的私心就更明显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2-18 09: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右文 于 2008-2-18 08:13 发表

太宗即位多有惭德,唐太宗玄武门之变,宋太宗烛影斧声,明太宗靖难之役

商太宗废于桐宫,清太宗逼死庶母
汉太宗么……或许黜朱虚侯算是一桩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2-18 16: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吴元叹 于 2008-2-18 16:15 发表
商的庙号是什么时候出来的?最初是由谁提出的?
一直不知道

商有太宗、中宗、高宗,不过是否与后来的庙号相同,好像也是个争议话题。
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於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伊尹嘉之,乃作太甲训三篇,襃帝太甲,称太宗。
帝太戊赞伊陟于庙,言弗臣,伊陟让,作原命。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中宗。
帝武丁崩,子帝祖庚立。祖己嘉武丁之以祥雉为德,立其庙为高宗,遂作高宗肜日及训。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4-15 22:1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28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