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贴]千古谁识马服子——为赵括声辩!, 被冤枉2000年的马服子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6-12-31 11: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大圣归来 于 2006-12-30 09:15 发表
赵括的出击既有其主观性也有可观性。从主观性来讲,赵括上任后本身就希望打开困局,赢得人身第一大仗!从客观来说:让赵括领军本身就是赵国政军集团为打破对峙的僵局而进行的人员调动,同时,当时赵国的经济已经 ...

这不是他自己的希望。
前任教练廉颇被撤换的原因是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
新教练赵括当然不可能不敢战,这是老板赵王的要求
而且还不能象前任那样打败仗,必须大胜才行

大家可以参考足球队连败后换教练的情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1-2 21: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Linkham 于 2007-1-2 16:39 发表
我无法辨别真假,倘若这通篇都是事实,那我只有一个问题: 倘若赵括当真有实学,秦国对赵使反间计时,为何指明要他?

这个帖子通篇都是作者自己编造的,没必要浪费什么精力。



至于你的问题倒是不难回答。

秦国要打破僵局,不打持久战,其目的是换下廉颇。而从赵国来看,廉颇前期被王齕痛扁,屡战屡败;后期又坚守不敢出战。赵国国力不及秦国,又没有外援,持久战也讨不了好,廉颇也是非换不可。

但如果要换帅,赵国的候选人并不多。比廉颇优秀的赵奢已经死,乐毅、田单多半也已经不在世,李牧尚未崭露头角(或者在北边没法调回)。可以确定还在的乐乘,还不如廉颇。那素有知兵之名,在理论知识上甚至超过赵奢的赵括就几乎是唯一的选择,毕竟他还有胜过廉颇的可能。

秦国要行反间换下廉颇,总不可能随便找个阿猫阿狗,就能让赵王相信这个阿猫阿狗比廉颇强吧?选中赵括也是很正常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1-3 10:2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alance1981 于 2007-1-2 22:10 发表
乐毅此时称病,田单身为齐人而初相赵,很难驾御赵军,李牧此时应当年纪比赵括还小。

从秦国选将可以看出另一个方面,那就是廉颇为赵主将之时,秦军以王齕便可与之对抗;但是一旦当赵以赵括为主将,秦军就立刻 ...

赵惠文王三十年,田单就已经为赵相。而此时已经是赵孝成王六年,已经十年了。还叫初相赵?赵奢早就评论过田单为赵是不肯尽力,在田单为将伐燕时,就已经体现出来,这才是问题。

至于乐毅称病,可有证据?赵武灵王时,乐毅就已经仕赵为将,至长平之战时已经有三十余年,则乐毅起码也有六十来岁。按古人的年纪,也差不多该到地府报到了。

若二人可用,以二人之声名还在廉颇之上,起初就该使用乐毅、田单,不至于到占了下风才想起这两人。则此二人显然已经不可用,或者已经挂掉,或者离死不远不能出力了。


廉颇为赵主将之时,秦军以王齕便可与之对抗。只能说明王齕比廉颇强。
至于赵括来后换上白起,其原因俺也不想胡乱猜测。当然,或许秦王认为王齕干不过赵括,换上白起更保险也是一种可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1-4 10: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看战国史的话,《战国策》是很重要的资料。在与《史记》相合的章节上,国策往往正确性较高。

《战国策·赵策三》赵惠文王三十年章:
  赵惠文王三十年,相都平君田单问赵奢曰:“吾非不说将军之兵法也,所以不服者,独将军之用众。用众者,使民不得耕作,粮食挽赁不可给也。此坐而自破之道也,非单之所为也。单闻之,帝王之兵,所用者不过三万,而天下服矣。今将军必负十万、二十万之众乃用之,此单之所不服也。”

  马服曰:“君非徒不达于兵也,又不明其时势。夫吴干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繭;薄之柱上而击之,则折为三,质之石上而击之,则碎为百。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是薄柱击石之类也。且夫吴干之剑材,难夫毋脊之厚,而锋不入;无脾之薄,而刃不断。兼有是两者,无钩繯镡蒙须之便,操其刃而刺,则未入而手断。君无十余、二十万之众,而为此钩繯镡蒙须之便,而徒以三万行于天下,君焉能乎?且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不过三百丈者。人虽众,不过三千家者。而以集兵三万,距此奚难哉!今取古之为万国者,分以为战国七,能具数十万之兵,旷日持久,数岁,即君之齐已。齐以二十万之众攻荆,五年乃罢。赵以二十万之众攻中山,五年乃归。今者齐韩相方,而国围攻焉,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今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也,而索以三万之众,围千丈之城,不存其一角,而野战不足用也,君将以此何之?”都平君喟然太息曰:“单不至也!”

此处已称田单为相。

《战国策·赵策四》燕封宋人荣蚠为高阳君章:
  燕封宋人荣蚠为高阳君,使将而攻赵。赵王因割济东三城令卢、高唐、平原陵地城邑市五十七,命以与齐,而以求安平君而将之。

  马服君谓平原君曰:“国奚无人甚哉!君致安平君而将之,乃割济东三城邑五十七以与齐。此夫子与敌国战,覆军杀将之所取,割地于敌国者也。今君以此与齐,而求平安君而将之,国奚无人甚也!且君奚不将奢也?奢尝抵罪居燕,燕以奢为上谷守,燕之通谷要塞,奢习知之,百日之内,天下之抹未聚,奢已举燕矣。然则君奚求安平君而为将乎?”

  平原君曰:“将军释之矣!仆已言之仆主矣。仆主幸以听仆也,将军无言已!”马服君曰:“君过矣!君之所以求安平君者,以齐之于燕也,茹肝涉血之仇耶。其于奢不然。使安平君愚,固不能当荣蚠;使安平君知,又不肯与燕人战。此两言者,安平君必处一焉。虽然,两者有一也,使安平君知,则奚以赵之强为?赵强,则齐不复霸矣。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馀子之力尽于沟垒,车甲羽毛裂敝,府库仓廪虚,两国交以习之,乃引其兵而归。夫尽两国之兵,无明此者矣。”

  夏,军也县釜而炊,得三城也。城大无能过百雉者,果如马服之言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1-4 17:3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俺引的几条并没什么不妥。
赵奢在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封马服君,赵惠文王三十年田单为赵相,则赵以三城请田单完全可以在这两年。而当时将相并未有明确分界,廉颇为相国时照样领兵出征。请田单将兵跟以田单为相完全可以同时实现。
俺其实跟兄台的观点接近,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田单是齐人。至于田单攻燕不尽力,也算是不良记录吧。在关键时刻,自然不会启用有前科的外人。俺不同意的只是田单初为赵相一说。


至于《战国策》夸大纵横家的历史作用,俺不反对。但兄台也应该注意到几点:
一、《战国策》所采用的言论,很多被《史记》照样接受。如苏秦、张仪说六国的辩词,都是拟托之词。而且《史记》在有些地方比《战国策》还夸张,比如冯谖为孟尝君游说时的辩词。
二、《战国策》是未经整理的片断,而《史记》是经过系统整理的。一般来说,前者更接近原始面貌。如齐魏争霸时的记录,因为《史记》对齐魏两国世系记载有错,所以这段的准确性实际还不如《战国策》。而《史记》在列传中要突出主要人物,也会进行修改,如解邯郸围时,田忌的计划就被戴到了孙膑的头上。在有些地方《战国策》犯了错误,《史记》发现了错误而进行修改,但并未改正错误。如鲁仲连解聊城之围,《战国策》记载是在田单复齐时,但说辞中出现了栗腹之败,当为游士所增入;《史记》见其有时间冲突,而将时间改为长平战后数十年,但这样得出的结论是长平战后又出现一次四国攻齐的大战争,只能是错上加错。
就前面两种情况来说,《史记》的可信度还不如《战国策》。
三、游士说辞中虽然有夸张因素,但照样有史料价值。如鲁仲连义不帝秦一段,通篇说辞当属虚构,因秦王意在灭赵,以帝秦能使秦退兵,犹痴人说梦。但此段仍有可取之处。说辞可能为假,但鲁仲连说服新垣衍则完全可能存在,只是其话题不在帝秦罢了。按当时魏王发兵而在城外观望,则派新垣衍前来可以是为魏国向赵王开价索取土地之类,于情理来说可以说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1-5 08: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忽然发现俺把齐襄王的卒年记错了。按齐襄王卒于赵孝成王元年,在他死前把田单打发出门倒是正常的。这样说来,《战国策·赵策三》赵惠文王三十年章中,相当指齐相而言。或者如吴师道所说,赵惠文王三十年后有缺文。
不过俺还是倾向于长平时田单已死,一是长平之战时,未见田单有什么表现;更主要的是赵国向齐国借粮被拒绝,若田单尚为赵相,当不至此。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9 06:5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19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