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承宣布政使、知府、知县的上下级关系, 向谁汇报工作?
性别:男-离线 五袋石果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712
编号 39495
注册 2005-5-24


发表于 2009-10-24 22: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承宣布政使、知府、知县的上下级关系

明清两朝。
知府是知县的上级,这个没有问题,那么知县是向知府汇报工作吗?如果知府对属下的知县不满意,想撤换他,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失败,知府还能干下去吗?
知府的上级又是哪个?是户部,还是承宣布政使?知府向哪里汇报工作?如果向布政使汇报工作,那是不是还要同时向按察使、提督汇报工作?
在清朝,知府向实际上的省级行政长官巡抚汇报工作吗?
戏剧和小说里知府似乎是小官,无足轻重,然而在明清知府却是理论上(法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他们和级别比他们高却没有行政长官权力的布政使等省级官员,是什么关系?工作上怎么相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五袋石果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712
编号 39495
注册 2005-5-24


发表于 2009-10-25 10:4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7楼伟君子所说电视剧里的情况应该是能出现的。知县、知府都是朝廷命官,所谓“朝廷命官”者,就是都是由吏部任命的,当然也只能由吏部罢免。知府要撤知县,一般来说都能做到,但是需要拜表弹劾、吏部批准,需要时间。罢免命令到达之前,知县还是知县。如果这个知县是进士出身的话,知府拜表弹劾之前要掂量掂量,不一定能搞掂。所以我才想知道一般什么情况下知府才会想去弹劾知县。
楼上两次用了“属员”这个词。是不是不应该叫属员。知府、知县是上下级关系,而不是属员。经历司、照磨所、司狱司等才应该算是知府的属员。
5楼,人事管理自然是在吏部,我问的是业务工作。布政使只管民政,毫无疑问是向户部负责的。知府、知县虽然什么都管,总的来说还是民政占的份量大。
督抚自然权力大,但他们法律上不是地方官,而是上边派下来的钦差大臣。他们无府衙,无属员,无任期,无固定职责。只因为是代替朝廷镇守地方,所以权力极大。也许督抚可以撤换知县,即时生效,那是因为他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代替朝廷有关部门做点决定把。
按2楼引用的条文,知府名义上也要向督抚汇报工作?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五袋石果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712
编号 39495
注册 2005-5-24


发表于 2009-10-25 12:3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督抚其实是省府四大员(藩台,臬台,提督,学政)的上级,是知府的上级的上级,是知县的上级的上级的上级。我想问,汇报工作不是应该给上级吗,难道还要给上级的上级,以及上级的上级的上级,汇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五袋石果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712
编号 39495
注册 2005-5-24


发表于 2009-10-27 20: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楼上,对于你的几段话,我都有不同的看法。
一  “布政使相当于省长”,没错,但不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按现代意义是,按古代(帝国时代)不是。古代的行政长官,其辖区内的所有事情都管的,包括民政、军事、司法及部分立法权(不是直接的立法权,其立法权是以“判例”的形式体现的)。知府、知县才有这种权力,布政使没有。省级四大员互相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但在府里,府级各员都受知府节制(至少是名义上),县里也是。
二  督抚是实际上的地方长官,封疆大吏,但法律上不是。法律上他们是钦差大臣。他们不能说是“向朝廷负责”,而是“代表朝廷”来的。总督的本职是“兵部尚书、右都御史”,巡抚的本职是“兵部侍郎、右都御史”,“总督”和“巡抚”这两个词不是官职,是差遣。他们实际上拥有地方行政长官的一切权力(民政、军事、司法及部分立法权),但不具备地方行政长官的名义。(清末的巡抚就完全变成地方行政长官了。)
至于督抚可以直接进京面圣,他们本来就是京官,自然可以,而且应该。地方官不是不可以面圣,而是,地方官有固定的防区,非经宣诏,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防区,文官、武官都一样。
四  都察院和给事中是言官。督抚都是“右都御史”,是都察院的头头,正是御史的大上司。巡按御史到了地方上乃是代天巡守,威风八面,可以不买任何人的帐,但是面对做为顶头上司的督抚,御史是无论如何也威风不起来的。
五 厂卫不是朝廷(政府)机构,是皇帝的私人机构。朝廷的最高机构就是六部。内阁大学士是皇帝的秘书,名义上仍是皇帝的私人机构。而且大学士只有正五品,和正二品的六部尚书相去甚远。
六  楼上这一段太难理解。没有厂卫国家就会混乱?朝廷各种机构都有,厂卫是为维护皇权而多出来的机构。东厂可是在成祖年间成立的,之前,很混乱么?

[ 本帖最后由 五袋石果 于 2009-10-27 20:16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五袋石果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712
编号 39495
注册 2005-5-24


发表于 2009-10-31 19: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楼上:
我记得三司品级是不同的。在清朝,提督从一品,是品级最高的地方官。布政使从二品,按察使从三品。
清制,总督正二品,巡抚从二品。有督有抚的省份,总督可节制巡抚。督抚皆是京官(兵部尚书、侍郎、右都御史),在明朝,尚书已经是朝廷最高职务,自然向皇帝负责。清朝有法定的宰相(大学士),是六部的上级,督抚是否名义上还需向大学士汇报工作?
厂卫的问题,锦衣卫隶属朝廷编制、由朝廷发饷,但并不受朝廷节制,是直接由皇帝管辖的。(就如某军队由纳税人供养但并不是政府军队。)不过这样算来,说锦衣卫是国家机构也似无不可。
学政的问题,受教了。这个问题我先前可能是受了小说的影响。
说知府没有兵权,这从何说起?清朝的知府的佐贰官,就专门有一个同知是管军队的。刚研究过浦东的历史,显摆下^_^上海浦东在1992年之前叫川沙县,在1911年之前叫川沙抚民厅,在1812年之前,松江清军海防同知驻扎在八团(现川沙城)。这个同知,是松江知府的同知,专门管理驻扎在川沙城的这一支军队的。
这是一个实例。职官志上应该也有。

[ 本帖最后由 五袋石果 于 2009-10-31 19:2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五袋石果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712
编号 39495
注册 2005-5-24


发表于 2009-11-1 17:4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提督和总督:提督品级虽高,却是地方官;总督虽比提督低一级,却是朝廷官员,是钦差,可以节制提督并无不妥之处。提督的品级比兵部尚书还高,可仍然由兵部任命。再者,提督是现役军官,总督却是文官。军官者,爪牙也,其最终必定要向帝国文官汇报工作。知府、知县辖下的军官,经常比知府、知县高不止一级,照样要听命于知府、知县这样的帝国文官。
清制大学士正一品,是政府品级最高的职务,乃是法律上的宰相,虽然实际上清朝的大学士从来也没有掌握过宰相职权,但法律上仍然是宰相。只有加大学士衔者才可称“中堂”。实权颇大的军机大臣才是皇帝的顾问、秘书。这与明朝相反。明朝的大学士仅有正五品,是皇帝的秘书,但实际上自张居正之后,大学士什么都管,是真正的宰相。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五袋石果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712
编号 39495
注册 2005-5-24


发表于 2009-11-1 21: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哈哈,楼上对提督和总督的解释,挺好,以前没从这方面想。不错,总督一律是兵部尚书,巡抚一律是兵部侍郎,提督级别再高,兵部侍郎和兵部尚书也是他的上级。
对于军事方面不太懂,提督是一省军事长官,和总兵是什么关系?节制总兵么?我记得参将受知府节制,把总受知县节制,不知这个总兵是怎么回事?
其实我国现在的制度很多照搬清朝的。如省委书记,虽然不是政府官员,却是实际上的一省的一把手。省军区受省委书记节制。这个似乎和总督节制提督相同。大军区和省委书记互相之间就没有隶属关系,大军区隶属中央军委节制,是中央军。清朝的军队也应该有地方军队和朝廷军队的分别吧?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5 00:1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48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