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写篇文章的想法却方才动笔。简略几个文字聊表以慰袭人之心意。大家或一笑置之,或以己见论之,在下均秉承蔡元培先生的一句话:多岐为贵,不取苟同。若得到你的支持,小弟不胜荣幸!文中若有错误之处还请不吝赐教!
一、袭人在十二钗又副册中是如何描写的?一簇鲜花。袭人的姓氏也是花,曹公把这么美妙的姓氏给了她。花代表什么?花是少女的象征,我们称小女孩为花季少女!她是什么花呢?大家都知道在群芳夜宴里,她占的是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虽不名贵,却是花的重要代表,黛玉葬的花也是桃花。这桃花说明了袭人是大观园诸多少女“花落水流红”命运的代表人物。古之赞美桃花的诗不胜枚举,在此也不举例了。如此美丽的桃花人物,大家想想会是一个告密争宠,挑拨害人的人吗?这显然不是曹公的原意。否则“堪羡优伶有福”从何谈起!这样一个另曹公艳羡戏子有福的人,如何变成了大家唾弃的对象了呢?叹!
我们研究一下,判词的画:
1、一簇鲜花,一床破席(袭)预示着袭人的命运,破席(袭)喻她也有着悲苦的命运,有人认为破席是贬义,其实我们可以看看其他人的描写,林黛玉的两株枯木,香菱的蓬枯藕败,晴雯的乌云浊雾,也都是贬义吗?显然不是,这只是曹公将这些人物的名字及命运联系到判词中去而已!说它是贬义是说不通的!
2、席子象征着命运代表命运不济,但是象征着她本人的是一簇花,这簇花是自始自终是没变的,这就是在说明她的品格从未改变过,所以才会有“有始有终”(见后文)。
3、大家都知道,席子虽然破了,但它仍然有使用价值,依然可以实现自我的价值,而不象花木,败了就都完了。这也正预示着袭人虽然最后生活贫苦,但是她的品格没有变,所以到后文中她还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依然能够“有始有终”供奉宝玉夫妇!
由上可见曹公一语多义,另人敬佩!
二、骂袭人的多有说她是个大阴谋家,不惜牺牲色相,勾引宝玉。我却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看的书!
“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一个‘强’字何其清楚!已然道明一切!何来勾引?虽然不是被强奸那么严重,但很明显是非出于本意。曹公已然写明为何大家还会误会?脂砚在这段评道“道出袭人身份”,封建社会,身为奴婢,命运已然掌握在主人手里,如何反抗?你倒教教她!幸而高鹗这厮还存着些许良心!若将这个“强”字删去,叫袭人如何做人?
三、大家指责袭人最大之过,莫过于害得晴雯被逐,这个想法的产生却是有些根源,这个误会是如何发生的呢?自然要‘感谢’高鹗之功了。
最先告晴雯的是王善保家的,因晴雯掀箱她怀恨在心,在王夫人面前提起,告了一状。在这之前王夫人知道谁是晴雯吗?显然是不知道的!为什么呢,晴雯这个机灵的丫头在王夫人面前编了一通瞎话,王夫人却信以为真了,如果以前袭人告过密,王夫人就必然对晴雯了若指掌了,如何还误信了她的瞎话呢?
各位谁暗害了晴雯,晴雯她自己自然心理有些数了,大家再看看晴雯有没有怀疑袭人呢?显然没有!为什么呢,晴雯在回王夫人时已经觉察到招了别人的算计,这里的别人自然包括院内人和外人。她竟连院内人都没有怀疑(自然包括袭人)。试想如果她怀疑内部人,那么王夫人肯定已然对怡红院一清二楚了,她如何还敢编瞎话自寻死路(别忘了她当时可是住在宝玉房里的,竟说从不进房),即使本来没事,也弄出大事来了。是不是这个道理呢?你自己玩味!
“……故迩来夜间总不与宝玉同房.宝玉夜间常醒,又极胆小,每醒必唤人.因晴雯睡卧警醒,且举动轻便,故夜晚一应茶水起坐呼唤之任皆悉委他一人……”摘自77回。如果是一个颇有心机的,整日担心晴雯会抢她位子的人,会这样悉委她一人吗?这里很明显看出,袭人是自愿与宝玉保持距离,自愿让晴雯服侍宝玉的!没有“眼中钉”的概念!
“宝玉又翻转了一个更次,至五更方睡去时,只见晴雯从外头走来,仍是往日形景, 进来笑向宝玉道:"你们好生过罢,我从此就别过了."说毕,翻身便走.”摘自77回。晴雯托梦告别,没有说“你”而说的是“你们”并且是笑着说的,有何含义?这个“你们”即使不是专指宝玉和袭人,也是指这个院子里的人,她“笑”着说,说明她作了鬼对这里的人也没有丝毫怨恨!细细咀嚼~~
“……王善保家的趁势告倒了晴雯,本处有人和园中不睦的也是随机趁便下了些话,王夫人皆记在心中,因节间有事,故忍了两日,今特来亲自阅人。……”
上面一段摘自第七十七回。这样一段描写出来,岂不是让人震惊!谁告的谁害的一目了然。本处与园中显然是两个地方。不知哪位讨厌袭人读者曾看过,玩味过!有了这一段话袭人之冤立刻昭雪!但是在通行本(即高鹗本)中却怎么找不到这样一句话呢?本人曾翻过几个不同出版社出版的通行本(即高鹗本),无论它是精装还简装都找不到,而只有在一个经过红学学会校订过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版本里加上了这句话,这才是曹公的原笔呀!而高鹗将其妄加删改,掩人耳目,完全是为了他自己的狗尾续貂服务的!高删掉了这重要的一段,而将后人引入歧途,只是为了自己私利,用心何其毒也!人耶?兽耶?有此虎狼之心!
再看那些婆子对待晴雯事件的态度,“……因笑道:‘阿弥陀佛!今日天睁了眼,把这一个祸害妖精退送了,大家清净些’……”,晴雯被逐最高兴的也是她们,公然叫好,而且何其嚣张!高鹗竟然让袭人替她们背了黑锅,更加可恶!
四、袭人为何不替晴雯求情?有人说:之前可以在宝玉面前替她求情,以博得宝玉信任,而后当王夫人要真赶时,就一声不吭了,难道这不是证据吗?荒唐可笑!试问:宝玉当时可为晴雯求情了?你就是找上一百遍还找不到!主人都没话说话,袭人身为一个奴婢,况且自身难保(别忘了王夫人是“乃从袭人起以至于极小作粗活的小丫头们,个个亲自看了一遍”),一个连自己都保不了的丫头如何去保别人?你倒教她!封建家长对子女、下人如何管教,大家读红楼有如亲历,难道要让袭人做推翻封建制度的第一人?曹公是否有这思想尚未有定论!
五、有人说她们开玩笑的话,这王夫人都了如指掌,单单没挑袭人等人毛病,这难道不能证明吗?那我倒想问,袭人等人有象四儿那样开过什么过头的玩笑吗?曹公从未写过!写的都是劝诫之词,体贴的话!从鸡蛋里真的能挑出骨头吗?如果你相信能从鸡蛋里找的出骨头,那就试一试吧!怡红院不是整天锁起门来的,各院的丫头,老妈子经常走动,而宝玉平时又不经心,被人偶尔听了去都不奇怪,何况是正景派来的探子呢?生活中时常会遇到这种百口莫辨的冤屈,跳到黄河里也洗不清,这种意境自然反映了曹公红楼梦透露出的生活的逼真度和深透度。却被高鹗之流利用讹化!写作精神方面,两人相差多少光年哪!
六、诽谤较多的自然是有人说袭人打过小报告,博得赏识,这种说法中是度君子之俯了!
她向王夫人进言是发生在什么时候?是发生在金钏事件和琪官事件之后,宝玉大承笞挞,几乎丧命之时,前又有宝玉向黛玉倾诉肺腑,很可能又一个不才之事的丑祸即将发生,这不但关系到宝玉的品行和名节,还关乎黛玉的一生品德,甚至生命。这个时刻,她不顾自己卑微的身份和微小的力量,以无限的勇力,挺身而出,防微杜渐,这是多么高贵的灵魂啊!脂砚在袭人进言这段批到:“袭卿高见动夫人”。实际上宝玉娇纵厮混,在哪个社会都谈不上是正当行为,何况是在封建社会,仕途经济的观念下呢。身为一个奴才,只有侍侯主人的份,没有规劝的义务。而袭人规劝宝玉更体现出她对宝玉未来的关切。在袭人劝宝玉答应她三件事这段,脂砚评语道:“袭人能作是语,实可爱可敬可服之至,所谓‘花解语’也。”然而宝玉改了吗?没有。而且可能即将有丑祸再次发生。袭人谏言也是迫于无奈。
在枫露茶事件中,袭人更是极力掩饰,平息是非,脂砚评其为“贤而多智之人”宝玉承笞挞事件中,王夫人向她询问,她也没有透露贾环告密之事(宝玉对她何其重要),足见她不是一个爱挑拨是非,兴风作浪的人!
七、袭人改嫁琪官更是出于无奈。群芳夜宴里,袭人占的是桃花,而首先要杏花陪饮一杯(悲),透露出袭人与探春命运的关联处,探春为拯救家族,远嫁和藩。袭人亦有类似,为救宝玉牺牲自己,把自己的送给了贾府的敌对势力—忠顺亲王,而忠顺亲王府将她嫁给戏子亦有侮辱宝玉贾府之意!有史料记载后三十回佚文中有“花袭人有始有终”回目,记宝玉家败落魄之后,袭人还和琪官供奉宝玉夫妇得同终始的情节。本人愚见金庸笔下的双儿,小昭原型均出自袭人,但却难与袭人媲美!小昭远走与袭人转嫁亦有相似之处,其中离别滋味,各自苦衷又有谁能体味?
脂砚斋将“义女!”“孝女!”“贤袭卿”“我袭卿”等等极高的评语给了花袭人,曹公笔下的花袭人实乃至善至贤之人!而曹公已经在文中提过本书不是写“小人拨乱”
“……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
更不是写假的“佳人”(贾母掰谎中提过)。
“……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
晴雯之死让人痛心,然而较之晴雯清清白白的死,袭人受世人诽谤,实则更悲。其生不如死,让人捶首痛恨!
写到此处,不禁两眼潸然。没想到会写如此多文字,是我事先所未料!如果这篇文章能让你感受到,曹公之红楼与高鹗之红楼中的两个袭人是两个天地的人,我就心满意足了。
如花美眷,贤袭卿,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啊!可叹多情公子空牵念,恨无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