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Sphynxyu于2005-05-19, 11:29:09发表
觉得各位太抬高个人的能力了,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之中,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我们今天我看到的历史英雄人物,都只是顺应了历史潮流而已。
我得意见和肃杀很相似,那就是:在嬴政死后那个时刻,秦国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是谁掌权,而是整个国家的体制已经无法驾驭天下了,就算靠武力可以多撑个几年,那也是不长久的,在世界历史上,每一中新的制度第一次建朝几乎都是短命的,这难道都是巧合吗?在历史上,每一次当一个王朝摇摇欲坠时,带头造反的第一批人也几乎都是轰轰烈烈的以失败告终的,这难道也是巧合吗?
我认为,秦国之所以必然覆灭,是因为他那个重兵独武的政策,在六国未灭的时候,暴秦还可以强掠六国为生,一旦统一,此时社会的主旋律是发展生产,这时,秦的基本国策就完全不符合需要了,试想一下,一个全民皆兵的国家无仗可打会怎么样?除了覆灭还有其他的选择吗?
至于变法,我认为成功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原因我们以前都说过了,不再赘述。
赞同您70~80%的说法!
我认为中华最大的不幸就在于秦的失败而导致了汉王朝废弃了法治的法家思想,而转入人治的儒家。
我不否认儒家本身的亲和力,是中华民族同化力的一部分,而同化力则是我中华荣辱至今的根本(而另外的根本就是我们的文化一直是优势地位,所以只有我们同化别人)。但个人认为中华民族之所以有那么强的同化性,还和他本身是农耕文化有关,即便是西北的蛮族秦最后(如果有最后)也会走上农耕者们保守的道路。秦的失败归根结底也是由於游牧民族治理农耕国家的失败。
法家没有错误,问题是千疮百孔的国家需要修养时,国家的当权者不应当是一个鹰派人物。汉之所以长久,是因为初时采用了道家的无为之策来治国,国力强大时就如何作都有理了。“每一种新的制度第一次建朝几乎都是短命的”,奴隶制-封建制,这类大的社会制度的变革才有可能出现你说的那种情况。英国法国失败了,但俄国日本成功了,是俄日的工业基础好于前两者吗?是因为他们改革的不彻底性。这虽然留下种种弊端,但是确实提高了新政权存活的几率。
更何况秦并不是试行新的制度,而是要把自己成型的东西推广出去。它所面对的主要对立政治观念是齐鲁旧地的儒。楚旧贵族与它之间的矛盾则是新统治集团同旧统治集团残余之间的矛盾,是汉依然要面对的。
转而言现在我们国家一直宣扬法治,而人治也成为了国家机器执行效率低,贪污腐败现象严重的源头。儒成为主流在带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为后世埋下了祸根。他却是适合中央集权的封建制。但这并不代表法家不适合。一个时代可以有一个时代的法治,维护一个时代的政权,罗马就是靠一个完善的法制来维护的。
以上纯个人观点,敬请斧正。
题外:坑儒坑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