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刘备联魏考辩, 延康元年未完成的亲密接触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刘备联魏考辩

俗话说: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一、夙敌:

       建安四年,曹操收留刘备于许,建安五年,衣带诏事发,刘备与曹操彻底决裂。刘备先在徐州东山再起,紧接着就被曹操奇袭,刘备只身逃往河北。官渡战后,曹操在汝南再败刘备,刘备逃往荆州。
       七年之后,曹操大军下荆州,刘备在当阳长坂丧女损兵,逃往江夏。原本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这对夙敌的命运看来要结束的时候,周瑜出来了,于是有赤壁之战。
       正所谓“时来运转”,这之后刘备以惊人的速度发展,难怪曹操把笔都丢了。
       廖立说刘备“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赵戬也说他:“拙于用兵,每战必败”。
       但在建安十六年到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却几乎战必胜,攻必取,这其中包括汉中之役。曹操族弟夏侯渊也死在刘备手中。

       所以,刘备与曹操,蜀汉与曹魏是贯穿整个三国的对头,孙吴却是左右逢源。
       但就是这样的对头,两者却有过一次未完成的亲密接触。



      二、唯一的一次接触:

       根据胡志佳的《三国外交使节之研究》总结:吴蜀之间外交记载26次;吴魏之间外交记载18次;而蜀魏的外交记载仅仅两次!其中还包括刘禅举国投降那次。(当然,这里的外交是指国家级的官方外交,类似曹操送诸葛亮鸡舌香和王朗等人劝诸葛亮投降属于私人交往)

       也就是说,在蜀汉灭亡之前,蜀魏两国仅仅有一次国家级的交往,而这唯一的一次交往在陈寿的《三国志》当中还找不到,它出自《裴注》。

      《裴注》引王沈《魏书》记载:备闻曹公薨,遣掾韩冉奉书吊,并致赙赠之礼。文帝恶其因丧求好,敕荆州刺史斩冉,绝使命。
       同时还有鱼豢的《典略》也记载了这件事情:备遣军谋掾韩冉赍书吊,并贡锦布。冉称疾,住上庸。上庸致其书,適会受终,有诏报答以引致之。备得报书,遂称制。
       这件事在卢弼的《三国志集解》曾有质疑,认为是魏方的夸大之辞。可即使如此,也仅仅是夸大,并不代表这件事是子虚乌有。

      《魏书》说:刘备听说曹操死了,派韩冉带着书信和礼物去吊丧,结果被曹丕派荆州刺史杀了。
      《典略》说:韩冉没到洛阳,而是到了上庸就称病不走了,正好此时曹丕称帝,于是韩冉马上派人报告刘备,请示下一步怎么办,刘备打消了与魏友好的念头,自立皇帝。

       这件事情如果拿来单独看确实让人难以相信。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刘备称汉中王,上汉帝表中说:“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皇后太子,鸩杀见害,剥乱天下,残毁民物”,又说:“扫灭凶逆(曹操),......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矫罪,虽死无恨”。
       可见刘备称王的口号就是:剿灭曹操。

        曹操是死于建安二十五年元月,短短半年之后,对于这个“凶逆”的死刘备不但不庆祝,反而派人慰问。诚然,古代有“不乘人之丧用兵”的讲究,但那是说打仗,与友好慰问完全是两码事。当然也不是因为蜀汉君臣多么“仁慈”,曹丕和曹睿死也没见蜀汉有什么表示,反而是曹丕一死诸葛亮马上一出陇右。

        即使翻遍以后的记载我们也找不出蜀汉与曹魏的任何亲密接触,哪怕是一点。

        刘备伐吴前,赵云说:“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不应置魏,先与吴战”。
        刘备的称帝文也明确表示与曹魏势不两立:“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杀主后,滔天泯夏,罔顾天显。操子丕,载其凶逆,窃居神器。群臣将士以为社稷堕废,备宜脩之,嗣武二祖,龚行天罚。”
        即使在几十年后,诸葛亮说起来曹丕还是深恶痛绝:“子桓淫逸,继之以篡”。
        不管是从前看还是往后看,这一记载确实有点难以让人信服。



       三、材料辨析:

       但我们仔细分析事情发生的时间和相关事件,我们会发现,《魏书》和《典略》的这个记载并没有解释不通的地方。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东吴袭荆州,关羽败亡。建安二十五年元月曹操去世,改元延康。延康元年七、八月间,孟达投降曹丕,十一月,曹丕废汉称帝,同时,命夏侯尚、孟达、徐晃进攻刘封。
         

       《典略》记载说“適会受终”,说明韩冉在十一月前已经到了上庸,古代的信息和交通十分闭塞,曹操元月去世,蜀中得到消息,再派人出发,此人再走到中原,确实需要数月的时间。
        而韩冉还没有直接去洛阳,他到了上庸就不走了,只是再让人把书信和礼物送去洛阳。于是有了疑问:韩冉自己不敢去洛阳,那么他再派人就有人敢去吗?我们联系其他记载会发现,有人敢,此人就是投降曹丕的孟达!

        根据《三国志·文帝纪》记载:(延康元年)秋七月......蜀将孟达率众降。
        也就是说:如果韩冉要让孟达来转交这个书信,是在七月之后。
        
        于是又有了疑问,既然韩冉此时可以与孟达接上头,那么魏的荆州刺史有权杀他?我们翻阅《三国志·夏侯尚传》就会发现奥妙:文帝践阼,更封(夏侯尚)平陵乡侯,迁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尚奏:“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遂勒诸军击破上庸,平三郡九县,迁征南大将军。

        又有《三国志·刘封传》记载:(曹丕)遣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与达共袭封。
        也就是说:曹丕称帝后,夏侯尚做了“荆州刺史”,然后与徐晃、孟达一同进攻蜀汉的上庸。
        这就说明,此时的曹丕根本没打算与刘备搞好关系,那么韩冉这个“友好使者”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在这种大背景下,“荆州刺史夏侯尚杀蜀汉使臣韩冉”完全成立!《魏书》的记载没有毛病。

        就算《魏书》记载有误,那也仅仅是误在韩冉有可能逃跑或归降魏国,而没有被杀。逃跑的可能很大,因为《典略》没有记载韩冉被杀的事情;归降的可能也有,比如郤正的父亲郤揖就是跟随孟达投降了魏国,但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如果是这样,《魏书》不会说把他给杀掉了。
        但不管韩冉被杀、逃跑、或归降都不重要,因为无论是哪种结果都说明曹丕根本没有打算与刘备和好!

        如果我们仔细看看曹丕称帝前后的作为,我们会发现,这个决定对于曹丕是顺理成章的。
        曹操刚死,他就改元延康;六月,治兵于东郊,杀谏臣新平;七月效仿高祖还沛,他回老家谯显摆了一番;十一月,废汉称帝;两年后就迫不及待的伐吴。
       可见曹丕雄心不小,天朝上国,怎能把小小巴蜀放在眼中。同时也是魏国这种普遍的优越感,使他们很少主动与吴蜀接触,其外交基本是强权外交(参看《三国外交使节之研究》)。
        同时,因为孙权当时称臣,魏国的压力不象前期和后期那样吃紧,自然就更不把蜀汉方面的友好当成重要的了。
        而最主要的恐怕还是因为曹丕明白自己将要废汉,刘备那时还会翻脸,不如早早给他来个“绝其使命”,这样还使孙权有安全感。




        人家曹魏如此无情,刘备就这么多情?非也!
        看看刘备示好的时间你就会明白,给曹操吊丧是假,联魏讨吴才是真。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孙吴害死关羽,想嫁祸曹操,曹操却把关羽厚葬于洛阳。当刘备听说了荆州失守,关羽败死,自然明白了东吴干的,恰好与此同时曹操去世,于是刘备就想借此机会与曹丕握握手,然后全力对付孙权。



        四、事件影响:

        其实刘备本身估计也没有报太大希望可以成功,举个例子:
        刘备病死在白帝,孙权派冯熙去吊丧,曹丕后来见到冯熙就问:“吴王若欲脩宿好,宜当厉兵江关,县旍巴蜀,而闻复遣脩好,必有变故。”冯熙回答说:“臣闻西使直报问,且以观衅,非有谋也。”孙权派使臣吊丧未必就是一下子把关系和好,最多只是看看动静。




       “刘备派韩冉吊曹操”与“孙权派冯熙吊刘备”是一个性质,但由于双方的不同的态度,导致了外交的不同发展趋势,影响很大。
        


       刘备死后,诸葛亮奉行联吴政策,对东吴使者自然不会怠慢,于是蜀吴双方关系出现转机。
       而此时曹丕根本没打算与刘备友好,“绝其使命”,而且当干脆把汉朝废了,建立了魏。这一下使刚刚有点和平迹象的蜀魏关系彻底崩盘,双方以后干脆就是“不共戴天”的仇敌。

       我们翻阅历史记载会发现:在延康元年的“韩冉事件”之后,蜀魏再也没有任何国家级的外交记录!
       难怪夏侯霸归降蜀汉后,蜀汉内部的人会有这么多的问题要问,因为双方几乎没有外交交流,全是兵戎相见!
      
        政治是政治,经济上双方还是有很多交流的,只不过多为民间而已。



        五、事件总结: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件事情会发现:

        1、如果曹丕不废汉,或再缓缓废汉,能够比较友好的接待韩冉,那么蜀汉与东吴必将两败俱伤。可惜他“志向远大”,不顾大局,难怪陈寿的《三国志》评他:“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这当中固然有夸大成分,但恰恰说明了曹丕的缺陷:急功近利,目光短浅。
         我们看他一意伐吴就可见一斑!

        2、刘备与世仇曹氏通使是战略考虑,只是因为曹丕废汉使这个打算破灭了。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曾有一个机会使魏和蜀的关系和缓,但由于曹丕的不友好表示,使“争霸”成了三国的代名词,“和平”成了近半个世纪的奢望。
        更明确的说就是:曹丕废汉太早!
        
        而实际上笔者在搜集材料时还发现,曹丕在黄初年间甚至希望通过政治攻势来使蜀汉臣服:
        后主的投降书上写:“每惟黄初中,文皇帝命虎牙将军鲜于辅,宣温密之诏,申三好之恩,开示门户,大义炳然,而否德暗弱,窃贪遗绪,俯仰累纪,未率大教”。

        而实际上这种东西只有在钟会、邓艾的大军面前才有效。
————————————————————————————————
本文参考《裴注三国志》、《三国志集解》、《三国外交使节之研究》、《曹操文集》

[ 本帖最后由 老不看三国 于 2006-5-13 18:28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QUOTE:
原帖由 东山小草 于 2006-5-13 18:06 发表
好文
不知道派谴刺客算不算一种外交

这个当然不能算外交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不错,这个问题我考虑到了。
其实对于韩冉事件我翻阅了手中有的资料,希望能有多点线索,可惜没有找到有价值的证据,更别说直接证据了。
对于这件事我是这么看的,韩冉到了上庸不走了绝非偶然,从时间上看与刘封孟达有很大关系。要不他不走汉中,也不去荆州,偏偏在最混乱的上庸一呆就是数月?
遗憾的是我没找到更多记载,只能说此时韩冉要么与刘封关系非凡,要么与孟达感情不浅,两头至少占一头,这就是他不去别处,单单跑到上庸的原因。
再想想,刘封是个外来户,关系不如孟达这个蜀中老人,韩冉名不见经传,很可能是刘备平蜀时收的人,与孟达关系好的面大。
这个记载的“上庸称疾”,应该是在七月之前,之后他或许留在上庸,或许藏匿起来,又或许他跟孟达去了洛阳,都有可能。
当然,其实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其实是与刘封关系好,所以一直留在上庸,直到夏侯尚打跑刘封把他抓住。
只是如果他与刘封关系好那就无法解释谁去送这封信了!
还是因为对于蜀魏这唯一的一次接触史料实在太匮乏了。

但是,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不影响韩冉事件的发生。
PS:或许是因为申氏兄弟与韩冉关系密切。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要打探不用这么低姿态呀。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回复 #10 气蒸云梦泽 的帖子

呵呵,气兄,着不一样呀。
孙刘是联盟呀,更何况你也知道,他去吊丧是打探刘备的动静,不是其他的,这不正与刘备的意图一样吗?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刘备不会这么婆婆妈妈的,要做当然是目标明确,只是信心不足罢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其实根据《典略》的记载,韩冉到上庸正好赶上曹丕称帝,那么他这个“称疾”很有可能就是直接去找孟达了,因为草丕封孟达为新城太守,更何况后面还有那句“上庸致其书”,更证实了这一点。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到底刘备怎么想的我们无法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刘备如果真与曹魏结盟,那么他一定要先承认魏国的合法地位,但这对刘备来说是不可能的。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所以说,如果曹丕当时暂不废汉,或许双方真的可以“握握手”,只不过即使握手也是表面文章,暗地里还是要斗的。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燕京老大认为魏蜀半个世纪的战争也是好的?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QUOTE:
原帖由 klause 于 2006-5-15 17:49 发表
刘备的理想主义外交很值得钦佩,不说别的,恢复汉室到了宗教一般的虔诚,有点圣心的意思。

圣心未必,自保绝对是真的。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你能看懂我在写什么吗?
推荐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5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5 02:4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25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