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李靖公 中国古代最成功将领
性别:男-离线 誓扫匈奴不顾身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48
编号 39192
注册 2005-5-18
来自 重庆


发表于 2005-9-27 10:4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与其喜欢李靖,还不如喜欢霍去病。这位少年英雄更得吾心!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誓扫匈奴不顾身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48
编号 39192
注册 2005-5-18
来自 重庆


发表于 2005-9-27 15:5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书者于2005-09-27, 11:50:50发表
霍去病不如李靖,这家伙扯血气之勇,论将道与李靖有差距,而且仗着皇上的宠幸,居然杀死了李广的儿子,人品绝对有问题  

什么叫将道,能带领部下打胜仗,并且是大胜仗就是将道。
人品这东西对将军来说真是好笑,历史上有几个将军真正人品好?“一将成名万骨枯”,和踏着战士的尸骨和鲜血换来功名的将军们谈人品,兄台真是高见哦!  要想博得人品好的美名就不要去去当武将,当个文官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能来救济天下苍生吧。
汉武帝时期匈奴的强悍远胜于唐太宗时期的突厥(突厥在隋王朝的分化打击下就已经分裂成两部了),而霍去病几次出征匈奴,剪断其左右两翼(分别给匈奴的左右贤王以毁灭性的打击),打通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拿回祁连山,这样的旷世奇功竟出自一个少年将军,在中国的历史上都堪称空前绝后!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誓扫匈奴不顾身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48
编号 39192
注册 2005-5-18
来自 重庆


发表于 2005-9-27 19:0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书者于2005-09-27, 18:56:14发表

QUOTE:
原帖由誓扫匈奴不顾身于2005-09-27, 15:53:05发表
什么叫将道,能带领部下打胜仗,并且是大胜仗就是将道。
人品这东西对将军来说真是好笑,历史上有几个将军真正人品好?“一将成名万骨枯”,和踏着战士的尸骨和鲜血换来功名的将军们谈人品,兄台真是高见哦!  要想博得人品好的美名就不要去去当武将,当个文官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能来救济天下苍生吧。
汉武帝时期匈奴的强悍远胜于唐太宗时期的突厥(突厥在隋王朝的分化打击下就已经分裂成两部了),而霍去病几次出征匈奴,剪断其左右两翼(分别给匈奴的左右贤王以毁灭性的打击),打通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拿回祁连山,这样的旷世奇功竟出自一个少年将军,在中国的历史上都堪称空前绝后!

搞错了罢,什么叫万骨枯啊?他杀几个俘虏我没有意见,但看他杀的可是自己人啊。而且我指的人品是:卫青和体谅士兵,而去病在士兵快饿死的情况下还题球

呵呵,霍去病去部下如此残酷,可他的部下依然喜欢跟着他去出征,因为能立功封赏,当兵谁不想升官发财,对部下爱护(看看吴起是怎么和部下同甘共苦的)和用打胜仗博取功名利禄来吸引他们其实都是一个目的,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自己卖命,只是使用的方法不一样而己。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誓扫匈奴不顾身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48
编号 39192
注册 2005-5-18
来自 重庆


发表于 2005-9-28 09:1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xh194于2005-09-27, 19:17:12发表
霍去病那是打顺风仗,如果相持或者打逆风仗,霍那么对手下,你看士兵拥不拥护他,十有八九军队要哗变.

霍去病(前145或前140—前117),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任骠骑将军,被封为冠军侯,与舅舅卫青并为大司马。
霍去病是大将军卫青姐姐卫少儿与平阳县吏霍仲孺私通所生。因与皇戚的裙带关系,十八岁就得到汉武帝宠幸,做了侍中。善于骑射。这时,西汉王朝与匈奴的斗争已达到白热化程度。匈奴屡次入侵,汉武帝一改以前的和亲政策,开始了对匈奴的反击战争。

公元前123年,汉武帝组织对匈奴一次大规模反击战,由大将军卫青指挥。霍去病主动请战,被任命他为骠姚校尉,由卫青挑选了800名骁勇矫捷的骑兵归他指挥。霍去病率领八百骑甩开大军长驱直入数百里寻歼匈奴,在夜色中袭击了匈奴的一个大军营,歼敌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和单于祖父辈贵人籍若侯产,生捕单于叔父罗姑比,功劳冠于全军,于是武帝封食邑1600户(一说2500户),并赐冠军侯。

前121年春,升任为骠骑将军,率一万骑兵出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越过乌戾山,讨伐脩濮,渡过狐奴河(今甘肃石羊河),历经五国,转战六天。在越过焉支山(今甘肃山丹东南之大黄山)一千多里后,在皋兰山(今兰州黄河西)同匈奴兵短兵相接,汉军杀折兰王、卢胡王,诛灭金甲,活捉浑邪王的儿子和相国、都尉,歼灭敌人8960人,缴获休屠王的祭天佛象,但汉军也损失十分之七。霍去病被加封二千户食邑。

同年夏,汉武帝决定乘势进一步歼灭匈奴有生力量,完全控制河西走廊,于是发动了第二次河西战役。汉武帝令霍去病与合骑将军公孙敖共出北地郡(治马领,今庆阳西北或是环县),另派李广、张骞率一万多人从右北平出发,兵分两路攻打匈奴。公孙敖由于中途迷失方向,而未能参加战斗。霍去病则率军向前深入,与公孙敖失去联络后,越过居延泽(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穿过小月氏部落,到达祁连山(今南山),俘获酋涂王,投降者2500人,斩杀30200人。捕获五位小王和五个小王的母亲、单于阏氏和王子59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63人,而汉军的损失不过十分之三。因此武帝加封5000户食邑给霍去病。
在河西之战期间,汉武帝特地从京城送来一坛美酒,霍去病没有独自享用,而是将酒倒入泉水中,让全军将士饮用,后来,此泉就称为酒泉,当地也就以泉命名。

  两次河西战役之后,汉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这对匈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匈奴人非常惧怕,他们悲伤地唱道:“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同年秋,匈奴单于由于恼怒浑邪王屡次被汉军打败,损失几万人,单于发火,打算杀掉浑邪王。浑邪王和休屠王等商量想要投降汉朝,便派人先到汉边境约期投降。大行令李息得到消息后立即报告汉武帝,武帝认为这样可以分化匈奴,减弱匈奴的力量,但是又担心他们利用诈降来偷袭,便派霍去病率一万骑兵前去迎接。霍去病还没有到达河西,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体屠王改变主要不想投降了。浑邪王率兵冲入体屠王的营帐杀死了休屠王,收编了休屠王的部队,然后列队迎接汉军的到来。霍去病领兵渡过黄河,与浑邪王远近相望。浑邪王部将看到汉军阵容严整,心存疑惧,许多人不想投降了,纷纷逃遁。霍去病当机立断,亲率几名精骑飞马驰入匈奴军营与浑邪王相见,下令斩杀想逃跑的士兵八千人,又命浑邪王乘驿车去面见武帝,接着将四万多匈奴降兵编队列阵,号称十万人,带回长安。

  汉武帝隆重地接见了浑邪王,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封其裨王呼毒尼为下摩侯,檿庛为煇渠侯,禽黎为河綦侯,大当户调虽为常乐侯。骠骑将军霍去病又因不损失军队而使匈奴十万军民倾心归服,被加封食邑1700户。从此,匈奴的军事力量大大削弱,不得不退到遥远的大沙漠以北地区。汉朝西部的威胁彻底解除,减少了这一带的驻防士兵。从此汉朝控制河西地区,打开了通向西域的通道。

  匈奴主力虽远逃漠北,但仍未放弃对汉朝边境的掠夺。公元前 120年秋,匈奴骑兵万余人又突入定襄、右北平地区,杀掠汉朝边民一千多人。汉武帝为彻底消灭匈奴主力,决定远征漠北,利用匈奴认为汉军无力越过大漠作战之错误判断,发众兵打击匈奴。
公元前 119年,汉武帝调集10万骑兵,随军战马14万匹,步兵辎重队几十万人,由卫青和霍去病各领五万骑兵,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汉军原计划全部由定襄出发北进,以霍去病攻单于主力。后从俘虏口供中得知单于在东部的错误消息,即改变原部署,卫青仍出定襄,霍去病则东出代郡(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代王城)。
卫青从定襄出塞,北进1000多里,与匈奴伊稚斜单于所率主力相遇,经过激战,大败匈奴单于,斩获 19000多人,一直追到真颜山赵信城才胜利班师。
霍去病率部出塞,穿过大漠,北进2000余里,与左贤王部遭遇。经激战,左贤王战败溃退。这次战役,活捉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以及匈奴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共俘斩7万余人。匈奴左贤王部几乎全军覆灭。霍去病封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以祭天,禅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北)以祭地,至瀚海(今俄罗斯之贝加尔湖)而还。
此役,年龄于三倍霍去病的老将也就是飞将军李广却在此次战役中屡受挫折最后引咎自刎。

霍去病此战功劳远胜于大将军卫青。汉武帝因而加封其食邑5800户,随骠骑将军之将校都因功封侯获食邑。后汉廷设大司马职,卫青、霍去病同为大司马,制定法令使骠骑将军的俸禄与大将军卫青一样。

  从此以后,匈奴向北向西迁到更偏远的地方去了,长城内外一片和平气象,人民安居乐业。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卒。天子悲悼,举国凭吊。武帝调发属国铁甲军,身着黑色的盔甲,列队从长安直到茂陵,给他修坟墓,墓的外形象祁连山。给他定谥号,合并“武”和“广地”两层意思称为景桓侯,哀荣无比。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

霍去病前后四次出击匈奴,每战皆胜,共歼敌11万多人。深得武帝信任。作战勇猛,果敢深入。平时少言寡语,但胆气内藏,敢做敢为。汉武帝曾劝他多读孙吴兵书,霍去病却说:“为将须随时运谋何必定拘古法呢?”。这样一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的军事指挥天才,竟然不信兵法?!霍去病不读兵法,可他随机应变的能力,雷击电闪般的战术,为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典型材料。武帝为他建造府第,让他去看看,他却回答:“匈奴未灭,无以家为”。此句从此流传千古,成为霍去病光辉一生的写照。

你自己看吧,都是顺风仗吗?基本上都是长途奔袭战,多是以少胜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誓扫匈奴不顾身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48
编号 39192
注册 2005-5-18
来自 重庆


发表于 2005-9-28 15:0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这家伙似乎不怎么会使计谋吧?而且他舅舅打赢的是最兴盛时期的匈奴,而他打赢的只是吃过一次大败仗的匈奴(虽然实力不见得弱多少,但是士气会差很多,没被打败前匈奴八成以为自己是天下无敌)

晕,真正灭掉匈奴锐气的不是大将军卫青,而恰恰是霍去病,你去对比一下两人的战绩就知道了。
另外,我无意贬低卫青,事实上治军上卫青远胜霍去病,谋略运用和指挥决策也丝毫不比霍去病差。但一个将军是要靠战绩来说话的,在汉朝对匈奴作战上,霍去病的战绩确实比卫青大,这是不争的事实。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誓扫匈奴不顾身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48
编号 39192
注册 2005-5-18
来自 重庆


发表于 2005-9-28 15:2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这是汉朝对匈奴决定性打击的一场战斗,霍卫各领五分骑兵远征大漠,最后得胜回朝后的封赏情况。

QUOTE:
划定五千八百户增封骠骑将军霍去病,右北平太守路博德隶属于骠骑将军,与骠骑将军在与城会师,没有错过日期,跟随骠骑将军到达梼余山,俘虏和斩杀匈奴二千七百人,划定一千六百户封路博德为符离侯。北地都尉邢山随骠骑将军捕获匈奴小王,划定一千二百户封邢山为义阳侯。从前投降汉朝的匈奴因淳王复陆支、楼专王伊即靬皆随骠骑将军攻匈奴有功,划定一千三百户封复陆支为壮侯,划定一千八百户封伊即靬为众利侯。从骠侯赵破奴、昌武侯赵安稽都跟随骠骑将军打匈奴有功,各增封三百户。校尉李敢夺取了敌军的军旗战鼓,封为关内侯,赐食邑二百户。校尉徐自为被授予大庶长的爵位。另外骠骑将军霍去病属下的小吏士卒当官和受赏的人很多。而大将军卫青没能得到加封,军中的官员和士卒没有被封侯的。

士兵和军官打仗就是为了博取功名利禄,不然谁愿意拿自己的性命去沙场拼杀。所以,一个将军不能带领属下打胜仗,对属下来说既保不住性命亦换不来封赏,这样的统率即使对部下亲如子女也不会受到爱戴。而霍去病一生无败迹,跟随他们的部下很多都得到了封赏,这就足以使属下拥戴他了。
至于你拿霍去病与李靖比之赵云与诸葛亮,实在是大谬。赵云在三国实际上多是充当禁卫军的角色,在三国时期都算不上名将,而诸葛亮却不单单是军事统率,还是蜀汉丞相(只差没将刘禅代而取之),主要负责的战略决策而指挥,这与赵云完全是两个概念,没有可比性。更谈不上拿来霍去病和李靖来对比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誓扫匈奴不顾身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48
编号 39192
注册 2005-5-18
来自 重庆


发表于 2005-9-28 19: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落花雨林于2005-09-28, 17:00:35发表

QUOTE:
原帖由誓扫匈奴不顾身于2005-09-28, 15:27:35发表
这是汉朝对匈奴决定性打击的一场战斗,霍卫各领五分骑兵远征大漠,最后得胜回朝后的封赏情况。

士兵和军官打仗就是为了博取功名利禄,不然谁愿意拿自己的性命去沙场拼杀。所以,一个将军不能带领属下打胜仗,对属下来说既保不住性命亦换不来封赏,这样的统率即使对部下亲如子女也不会受到爱戴。而霍去病一生无败迹,跟随他们的部下很多都得到了封赏,这就足以使属下拥戴他了。
至于你拿霍去病与李靖比之赵云与诸葛亮,实在是大谬。赵云在三国实际上多是充当禁卫军的角色,在三国时期都算不上名将,而诸葛亮却不单单是军事统率,还是蜀汉丞相(只差没将刘禅代而取之),主要负责的战略决策而指挥,这与赵云完全是两个概念,没有可比性。更谈不上拿来霍去病和李靖来对比了。

如果你认为所有士兵都是贪功好财之徒而毫无感情取向的话,那我就无语了  
以李广为例,所有史书皆有记载:李广治兵宽缓不苛,与士卒同甘共苦,因而士兵皆甘愿为他出死力,作战浑如一体。论战绩,李广根本比不上卫青、霍去病,因为他打的多为硬仗,因而常有战败,也因此一生不得封候,但李广自刎之时,其部下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论认识与不认识他的,无论老者青年,皆为之流泪。 时至今日,在历代边疆军民心中,李广的地位也都远远高于霍去病,何也?

我拿霍去病与李靖比之赵云(或许用张飞更合适),与诸葛亮仅仅是比之他们在战场上勇武和智谋的偏重,你怎会认为我把他们全等?

评价一个人应该综合而评,怎能仅以战绩论英雄?霍去病乃一代名将,其带兵有其特点和过人之处,但不懂体恤军民也是其显而易见的缺点。因喜欢其优点而故意掩盖其缺点是难以让人信服的。

士兵和军官贪功好财有错吗?我倒要问问你有几个士兵和军官不想立功封赏的?  
我决不是掩饰霍去病的缺点,只是对士兵关爱有加并且和士兵同甘共苦(像吴起)与带领士兵打胜仗立功去博取封赏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不存在对士兵关爱就谁的人品高尚,不关心部下但却能带领他们获得胜利以博取他们希望得到的封赏谁就是的人品就有问题。
事实上,我也不怎么喜欢霍去病对待士兵的方法(其实还是情有可原的,因为霍去病出身背景显赫,并且深得汉武帝器重,从小没受过什么磨难,一生又极为辉煌且短暂,说白了就是一个大公子哥),但这不应该成为他人品不好的证据。倒是射杀李敢一事显得其胸襟不够宽广。
不过,这样讲的是古代最成功的将领,而非论述那个将领品德高尚与否。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9 02:3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183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