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从赤壁之战看孙权!, 乱侃勿笑!
性别:男-离线 誓扫匈奴不顾身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48
编号 39192
注册 2005-5-18
来自 重庆


发表于 2005-9-15 15:5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悠悠孤鸿于2005-09-15, 15:38:39发表
谁说孙郎无才呀!

曹操,刘备的功绩被人夸大太多!
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都把吴、蜀灭亡的责任加到刘备和孙权身上!
三国归晋,是司马昭灭的吴、蜀,不应是曹操的功绩吧,吴、蜀的灭亡也不是孙权刘备的责任吧。
孙权不光守住了江东,还夺了荆州,同化了山越,安抚了今天的越南,统一了今天的台湾,他的文治武功比曹操、刘备差了什么呢?

孙权缺的就是一个政治家的长远战略眼光和政治胆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誓扫匈奴不顾身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48
编号 39192
注册 2005-5-18
来自 重庆


发表于 2005-9-15 16: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悠悠孤鸿于2005-09-15, 16:17:56发表
遣都尉赵咨使魏。魏帝问曰:“吴王何等主也?”咨对曰:“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帝问其状,咨曰:““纳鲁肃於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於行陈,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没有孙权的重用,何来鲁肃的政治眼光?

曹操的政治眼光真不错,重用了司马懿,天下是打下来了,可他不姓曹呀!
刘备的政治眼光也不错,重用了关羽,后果呢?
吴的灭亡是因为蜀国的灭亡,
蜀国的灭亡难道是吴国的责任?

呵呵,孙权对鲁肃根本就没有完全放手地重用过,而且鲁肃的意见他也很多听不进去。
曹操要不重用司马甏呢,那他的子孙又能坐急宝座几何呢?谁来和蜀国诸葛对抗呢,让儿子曹丕上吗?
刘备不重用关羽,你认为他该用谁来守荆州呢?
你也明白“吴国的灭亡是因为蜀国的灭亡”,但蜀国为什么会灭亡呢?
荆州之地,吴国即使拿下来对他也不会有实质性的帮助,后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了,只要蜀国灭亡,即使坐拥荆州的吴国灭亡也只是早晚的事。吴蜀两家只有联合抗击曹魏方能自保甚至有机会击败它,而孙权却在蜀国关羽打得曹军望风而逃之时,不是出兵助其破曹以分得战果,反而背后捅了盟友一刀,致使关羽败亡,刘备怒而兴师伐吴,并且把刘备打得含恨兵败。这一切的举动并没有加强吴蜀联盟,反而极大的消弱了吴蜀双方共同抗曹的实力,即使拿回了荆州,对吴蜀联盟来说也只是内部分配的问题,对曹魏根本没有任何打击,反而相对地提高了曹魏相对了吴蜀两家实力对比。
鲁肃正是看到了这点,才几次化解了吴蜀两家的矛盾,制止了孙权急于拿回荆州的企图。
所以,鲁肃才是孙权手中真正的政治眼光的重臣。可惜,天不与寿,孙权又不听从其言,吴蜀两家最后失败则是必然。




另外,或许你会指责刘备不该伐吴,他是自取灭亡。呵呵,别说是刘备了,就是你站在他的角度,你会忍气吞生吗?那是自取其乱之道呀!而且,刘备伐吴应该也是目的有限,并非想一举拿下吴国,因为当时蜀国还不具备那个实力,刘备也只想最大限度地捞回些损失和面子。而此时的孙权依然没有眼光,弃友投敌,看到穿刘备的真正目的,最终联盟双方都没得到便宜,倒是让曹魏捡了个意外之喜。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誓扫匈奴不顾身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48
编号 39192
注册 2005-5-18
来自 重庆


发表于 2005-9-15 16:5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那是你不懂政治,刘备打缩陆逊时,吴国提出来的谈和条件可是小气得很哦,这跟他杀关羽夺荆州获得的利益来说差远了,刘备要是连一点像样的赔偿都得不到就收兵,那才是蠢到家了。
当然,刘备也有错,一来高估孙权的战略眼光了,二来,自己又没做好彻底教训一下东吴的准备,反倒是让陆逊一把火给烧得大败。自己也有很大的失误,这是不能掩饰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誓扫匈奴不顾身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48
编号 39192
注册 2005-5-18
来自 重庆


发表于 2005-9-16 10:1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悠悠孤鸿于2005-09-15, 21:59:41发表
什么叫弃友投敌呢?
为什么认定刘备是友,
而曹魏是敌呢?
联刘抗曹不成功,为什么不联曹抗刘呢?
孙权的能力与曹操和刘备相比,那里不行呢!
所谓政治眼光又是什么呢?
取下了荆州,吴的国力消弱了么?
蜀伐吴后,魏就此灭了蜀吴了么?
曹魏捡了什么意外之喜呢?

那你说说吴国最后是被蜀灭了呢,还是被晋(魏的延续)灭了呢?到底谁是盟友,谁是敌人,这个还用我来说吗?
你凭什么说东吴联刘抗曹不成功?若真如你所言,为何赤壁之战时要与刘备联合,刘备伐吴失败后又与蜀修好结成吴蜀同盟共抗曹魏。你这种言论我倒是第一回听见哦!
孙权的能力较之曹、刘不如的最主要的就是缺乏政治远见。
取下荆州吴国的国力公是没有消弱,但是吴蜀联盟抗曹的实力却大为减弱。光凭吴国一家能独立抗击曹魏么?如果拿下荆州,吴国就能独立抗曹魏的话,那么可以说这个战略是成功的。如果依然要和蜀国联合才能击御强敌,那么这个战略就是大大的失误。事实证明东吴拿回荆州对于吴蜀联盟来说是剜肉被疮,根本于事无补,反而降低了两家抗击曹魏的实力。
反之,如果孙权暂时不急于拿回荆州,而是助关羽攻曹。即使打不下曹操,也可消弱曹魏的实力,进可以和刘备共取曹魏分得土地扩大地盘,退可以联刘自保以巩固已有的三分天下。
蜀伐吴后,曹魏虽没有一举灭倒吴蜀,但是两家都伤了元气,尤其是蜀军。而要想在陆上与曹魏一较高下的却恰好也只有蜀军。这对曹魏来说不费自己一兵一卒,而对方却自相残杀,大大消弱了他们联合起来对抗自己的实力,这不是意外之喜是什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誓扫匈奴不顾身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48
编号 39192
注册 2005-5-18
来自 重庆


发表于 2005-9-16 10: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悠悠孤鸿于2005-09-15, 22:27:54发表

QUOTE:
原帖由誓扫匈奴不顾身于2005-09-15, 16:42:16发表
[quote]原帖由悠悠孤鸿于2005-09-15, 16:17:56发表
遣都尉赵咨使魏。魏帝问曰:“吴王何等主也?”咨对曰:“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帝问其状,咨曰:““纳鲁肃於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於行陈,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没有孙权的重用,何来鲁肃的政治眼光?

曹操的政治眼光真不错,重用了司马懿,天下是打下来了,可他不姓曹呀!
刘备的政治眼光也不错,重用了关羽,后果呢?
吴的灭亡是因为蜀国的灭亡,
蜀国的灭亡难道是吴国的责任?

呵呵,孙权对鲁肃根本就没有完全放手地重用过,而且鲁肃的意见他也很多听不进去。
曹操要不重用司马甏呢,那他的子孙又能坐急宝座几何呢?谁来和蜀国诸葛对抗呢,让儿子曹丕上吗?
刘备不重用关羽,你认为他该用谁来守荆州呢?
你也明白“吴国的灭亡是因为蜀国的灭亡”,但蜀国为什么会灭亡呢?
荆州之地,吴国即使拿下来对他也不会有实质性的帮助,后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了,只要蜀国灭亡,即使坐拥荆州的吴国灭亡也只是早晚的事。吴蜀两家只有联合抗击曹魏方能自保甚至有机会击败它,而孙权却在蜀国关羽打得曹军望风而逃之时,不是出兵助其破曹以分得战果,反而背后捅了盟友一刀,致使关羽败亡,刘备怒而兴师伐吴,并且把刘备打得含恨兵败。这一切的举动并没有加强吴蜀联盟,反而极大的消弱了吴蜀双方共同抗曹的实力,即使拿回了荆州,对吴蜀联盟来说也只是内部分配的问题,对曹魏根本没有任何打击,反而相对地提高了曹魏相对了吴蜀两家实力对比。
鲁肃正是看到了这点,才几次化解了吴蜀两家的矛盾,制止了孙权急于拿回荆州的企图。
所以,鲁肃才是孙权手中真正的政治眼光的重臣。可惜,天不与寿,孙权又不听从其言,吴蜀两家最后失败则是必然。

鲁肃孙权没重用过么?
楼主所谈的赤壁战,第一个出来说战的是鲁肃,孙权不是听了他的么!
曹操重用司马!
司马在对抗诸葛的过程中,胜了几次?
关羽守荆州!
关羽的性格,诸葛提醒过刘备几次?
而孙权却在蜀国关羽打得曹军望风而逃之时,不是出兵助其破曹以分得战果!
关羽战襄阳是二十四年,而孙权于二十一年象曹操提出修好,誓重结婚,孙权伐关羽早是有想法的。
蜀灭了魏会和吴分天下,可能么?
关羽胜了,下个目标便是吴。
“吴国的灭亡是因为蜀国的灭亡”,但蜀国为什么会灭亡呢?
这个问题要问邓艾、姜维、刘禅吧! [/quote]
呵呵,孙权重用鲁肃,请问鲁肃之言,孙权听过几次,又执行过几回?
司马甏对诸葛亮并没有讨到多大的便宜,但曹魏换个其它的人,谁又是诸葛亮的对手呢?大都督曹真?曹氏并非不知道司马甏位高权重,将会有不臣之心,并且中间也削去过其兵权,但面对强敌压境,不派他上,又派谁上?
诸葛亮倒是提醒过刘备,刘备肯定也知道关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以刘备察人的眼光,连死时对马谡也是一眼望穿),但是刘备不用关羽还可用谁。当时蜀汉政权中,能既让刘备放心又具备像关羽一样能独统一军开疆拓土的非它莫属。
刘备出兵攻曹,如果孙权不出兵,当然不可能分到曹魏土地。但如果联刘出兵攻曹,即使刘备不想和其共分曹魏土地,那也是办不到的。东吴的部队当然是听孙权的指挥,他想要抢占地盘,刘备也奈何不了他,更何况东吴一来兵多二来出兵北上比刘备更为便捷。
刘备伐吴大败后,即使不死,蜀国仍由他掌控而不是刘禅,依然不可能再对曹魏形成实质的威胁了(只要魏国内部不发生内乱),最多只是延缓其灭亡的时间。蜀汉的灭亡在伐吴失利后就已经注定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16 16:4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1733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