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突厥,倒霉的狼们, 两位斑竹,给偶找个人皮面具,不然以后不敢出来啦
性别:未知-离线 凝雪幻

白衣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44
帖子 1374
编号 3870
注册 2003-12-29


发表于 2004-6-5 08:5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突厥,倒霉的狼们

赫赫,这个贴本来我都不敢发的阿——因为写得太乱了,都怪两位斑竹。。。为了仲德上台,我冒死立靶  
(XXX,你答应我的通宝阿,不许不给~~)


写这个本来的是自己看书的时候,随便记的,本想记个梗概,方便自己,不料太爱瞎闹,废话愈来愈多,所以乱七八糟的。现在想开了,反正决定戴面具,索性乱就乱,把史书当小说读,算我写加批好了。

把书当一道加了料的菜,拿来下酒,口味么,我觉顾不得了  


*******************************************************************

  看突厥历史的时候觉得有几个麻烦,
  第一、他们的名字麻烦的好像有点不像样子,人名称号官名混在一起,越弄越长,而且看起来很多不同的人名字却都差不多 :(
  第二、他们的可汗实际上分大小,但是很少有明确说出(尤其是西突厥开头的时候)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各种史料上的记载尤其是关于时间地记载很简略,还偶尔彼此抵牾,,晕!!

  为了这几个缘故,所以先做一点约定:
  所用的史料基本上是使用的《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为主,《魏书》之类的偶为参考。
  因为突厥名字大都是音译,各种书里往往不一样,所以决定人名地名以《隋书》《旧唐书》为基本,尽量使用通用的叫法。
  关于年代我尽量使用中国传统的纪年,因为我不会换算阴阳历:(。
  关于史实上各书抵牾的地方在正文中尽量选一种合理的描述(当然是以我为准啦,呵呵),同时使用“[注X]”的方式加注,最后做解释。不过有的时候也会有恶搞滴~~


(一)发家

  说到突厥不能光说他后来被隋唐两朝折腾得死去活来的时候,那样显得我们不是很厉害啦,所以先说一下他的发家史。

  在突厥强盛之前草原上的两位老大是蠕蠕、嚈哒。
  蠕蠕名气可能现在不算太大了,但是看看这段“其西则焉耆之地,东则朝鲜之地,北则渡沙漠,穷瀚海,南则临大碛。”,还是蛮吓人的。不过蠕蠕这个族似乎文化水平不会太高,他本来叫柔然,可是北魏“太武以其无知,状类于虫”[注1],就把它叫做蠕蠕了,也可以写作茹茹(但是请大家不要写成ruru,不然我听歌的时候会觉得肉麻),一个曾经像虫子的民族!
  嚈哒,这个国家原来被史书上叫做滑国,这个名字其实挺悲哀的,还记得高中时候学的崤之战么?秦国在出门公干的路上顺手就灭了一个国家,那个小不点就叫滑,我们的嚈哒刚开始也是这么个小东西,拓跋在桑干河的时候他还不算什么呢。嚈哒后来一度依靠过蠕蠕,渐渐变成了一个大国(如果它也是虫的话,大概是一只变形虫或者阿米巴虫什么的。。)。嚈哒的地盘简单点说就是新疆和中亚的一部分,西面和波斯帝国相邻,算是波斯的一个强敌。波斯王Pirouz就是没有死在西方夙敌东罗马帝国手里,却在和484年嚈哒作战的时候兵败身死。而嚈哒这个名字也似乎和这一战时的嚈哒王名字有关。到六世纪的时候,他们的势力已经到了里海,控制了吐火罗等地(还有一堆见鬼的波斯地名,我没记住,呜呜)[注2]。

  下面我们的突厥正式登场。
  这个时候突厥作为一个部族是为蠕蠕打铁的——铁工(兵工厂?看来蠕蠕是不聪明,社会分工也不能这么分啊,这不是让人家突厥掌握先进技术么),领导叫土门,姓阿史那(注意!这个是突厥的王姓,这一家结束后就没有多少好说的了)。当西魏大统十二年,铁勒——也算草原上的一个强族,不过老是比老大“差那么一点点”(大话之八戒语),以后有空的话再细说——试图攻打蠕蠕的时候,土门主动请战,大败铁勒,“尽降其众五万余落”,而后“恃其强盛”向当时的蠕蠕王阿那瑰求婚,阿那瑰大怒,还派人来骂突厥人“你不过是给我打铁的奴才,也敢说这种话!!”,突厥人大怒,当即斩掉倒霉的信使,和蠕蠕断绝往来。哼,你不肯把大虫子嫁给我,我去南方找MM,土门扭头又去向西魏求婚,这次顺利的娶到了来自南方的长乐公主(这个大概是第一个出嫁的突厥的公主了吧),“十七年六月,以魏长乐公主妻之。”,第二年,突厥人就向蠕蠕发动了进攻,蠕蠕大败,国王阿那瑰自杀,王子逃亡北齐,蠕蠕余部立阿那瑰的叔叔为王继续抵抗。

  土门战胜蠕蠕后,突厥威势看来大振,于是自立为伊利可汗。在后来的和硕柴达木碑文上他和他的弟弟被视为是突厥的祖宗——“人类子孙之上有吾辈之始祖伊利可汗和。。。”——而他们两个的老爸吐务大叶护反倒没有人提了。可是,看来土门不久就死掉了,继立的是他的儿子科罗,但是真不幸,这位也没有坚持多久,扁了蠕蠕一顿之后,很快把可汗的位子扔给弟弟,也追随乃父去了。时间上可能连半年都没有[注3]。

  这位弟弟继立之后,称木杆可汗,干了二十年,名字虽然有点搞笑,但是我觉得这位可能应该是突厥人最值得纪念的一位可汗。
关于木杆可汗的时代我说三件事,这一次只说前两件(其实这两件功绩也就够了):
  第一、        继续自己父兄未竟的事业,击败蠕蠕余部,蠕蠕君臣逃入西魏,木杆可汗派人向西魏索要这些人,宇文泰(西魏是他掌权)收之三千余人,交给突厥使者,尽斩于青门外。虽然史书上没有说西魏方面是被迫的,但是想来宇文泰心情一定不会舒服[注4]。不过在宇文泰死之前——他是十月死的——九月木杆和魏将史宁联合攻击吐谷浑,获胜,这个也许算是给黑獭(宇文泰的小名)提前上份祭品吧:(
  第二、        这件事情和波斯有关,当年被嚈哒扁死的那个Pirouz的孙子上台了之后想给祖父报仇,就和突厥和亲(娶了可汗的女儿),于是突厥出兵干掉了嚈哒,占了嚈哒的地盘。这件也发生在木杆的时间里,隋书说是他干得,不过按照波斯人的史料中提到的是另一个名字——室点密!还记得木杆的老爸土门吧,我说他和他弟弟被当作了祖宗,室点密就是那位弟弟。按照波斯人和弥南的记载,是他率兵灭了嚈哒,然后告诉了波斯人一声说嚈哒干掉了,之后就回去了。波斯人对这事情更为关注而且接近一些,我觉得动手的人应该是室点密,不过这时候毕竟木杆是最高的大可汗,这个功劳还是应该给木杆记上的。

  这两件事让突厥的势力范围前所未有的扩大,北方的大漠、西域甚至罽宾(克什米尔),以乌浒水和铁门一线与波斯为界,突厥也有一套官位之类的东西,比方叶护、俟斤、特勒(也写成特勤)、设。。。等等,而称呼一个人时候又往往是和官名连起来叫,比方考阙特勤、泥孰莫合设之类的,这些大大小小的名字就奔跑在如此广大的地域上。就我看书的感觉,我觉得突厥之前之后都没有这样强大过。(对了,突厥人还有自己的文字,属于粟特系统的,不过什么时候才有的我就不知道了,不知道那些名字们是不是会互相发发mail ,  ^_^)
  但是,第二件事却给突厥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在第二件事情里,室点密在对付嚈哒是不知道是不是跟侄子木杆可汗一起去的,不过看来主打应该是他。但战争结束之后,他的回去却不是真地会原来的东部,而是留在了西域,控制这里。他的控制疆域东与东方突厥相接,西方到雷翥海(有人说是咸海,有人说是里海,我也搞不清了,我觉得里海像一点),简单点,马马虎虎可以认为他管新疆那一片。而他所控制的西方最主要的突厥部族分为十姓,所以后来人们也把西突厥叫做十姓突厥或者干脆叫十姓(这个在唐一方的记载中最多)。十姓主要为两个大块,每块五部,分别被称做五弩失毕和五咄六部落[注5]。十姓的具体名字大概没有几个闲看书的人愿意去记,所以先不说了,以后需要再补,

  说到现在突厥就有一点长幼两支的意思了,东方是哥哥土门系后来成了东突厥,西方是弟弟室点密系,后来成了西突厥。不过这个时候呢,表面上看来大家还是团结滴!(我怎么想起后来的蒙古四大汗国了呢,呵呵)从后来的突厥文碑文来看“人类子孙之上有吾辈之祖先土门可汗、室点密可汗。。。”云云,看来大家对这种分治形式还是慢的理解的么,做个不大恰当的比喻,是分家,不是决裂,而且族长可能还是一个。但是分裂的伏笔可说埋下了,突厥组织并不严密,基本上就是众多的可汗管自己的那一片,而最大的可汗用自己本部的实力维系着最高的权威,管一群小可汗。这个样子,庞大的帝国东西两部分难免不出离心力。(后来连语言都稍异了,大家看看,推广普通话是多么的重要 ^_^)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牵强硬套一下,以突厥那种见鬼的游牧经济,那么大的疆域,五花八门的部落,政治上又几乎于一种松散的联邦制,分裂一下从现实角度来说倒是也挺合适的说,呼呼~~~~

  发家史到此为止,而木杆做的第三件事情就很难算是发家部分了。。。。



==============
[注1]、曾经见过有人说“状类于虫”是说蠕蠕人长得像虫子。我觉得鉴于古代中国人不用标点符号,句读打成“太武以其无知状、类于虫”,可能更好一些。毕竟人长得像虫子,技术上似乎比较难办(穿上甲胄甲壳虫,脱下来菜青虫?晕!!)。当然也可能是拓跋说蠕蠕人的队伍乱七八糟像虫子,毕竟他和蠕蠕打过仗,很有可能真的见过那样子,不过我觉得单从自一句话看不出来。中华书局把句读打成“太武以其无知,状类于虫”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可能比较容易发生不同的理解,是既无知又像虫子还是“无知”状像虫子一样?
[注2]、这一段都是外国人说的,在《波斯大食史》《萨珊王朝史》《希腊史残卷》中可以彼此验证,应该差不多。嘻嘻:)
[注3]资治通鉴记两人的死在553年那一卷(卷165),但是说得有点模糊,我没有找到《北齐书》和《周书》没有办法再详细查了。所能知道的就是土门击蠕蠕是魏废帝元年(552?)年阴历正月,而科罗最迟在553那年的阴历三月上台,而最晚553年阴历十月木杆就已经在台上了。那么土门最多一年多,而科罗有可能不到半年就报销了,一年之内就死父子两个可汗?悲伤过度?不会吧?!真惨,默哀三秒钟对科罗表示一下同情。。。。。。
[注4]、这个事情发生的时间有点让我发晕,我按照北史只觉得是在宇文泰死之前,而他死于魏恭帝三年十月乙亥,那就是556年,但是有人说突厥使者跑来杀人是在552年,还说是引自北史,可是我也按照北史,没看出来。
[注5]、说明一下,后面的这个五咄六部落里面的“六”是“咄六”可不是“六部落”,在汉文记载中“咄”有时候写成“都”,“六”写成“陆”,比方后来有个咄陆可汗,有的地方就写成都六可汗或者都陆可汗。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6-4 14:22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雪幻

白衣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44
帖子 1374
编号 3870
注册 2003-12-29


发表于 2004-6-5 09:3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二)裂痕

  看红楼梦的时候有一个句子记得很深,“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不仅仅是家族如是,很多时候一个帝国、民族亦如是。极盛之后就开始走向衰败,福兮祸之所倚。。。。。。

  当突厥征平西域之后,雄踞北方的高原大漠,向西通于波斯,掌控西方贸易之途,西方突厥的室点密犹尝与东罗马使节相通,向南威于中国。曾于北周联手攻击北齐,后来北周天和三年(568年),武帝宇文邕娶突厥阿史那氏为皇后(这可是皇后,不是妃子,汗!),岁给突厥缯絮锦彩十万。突厥人好像挺喜欢嫁女儿,先就嫁给波斯王一个,害的下一任的波斯王被叫做“突厥女之子”(没办法啦,他妈妈真的是那位突厥公主)。关于这次和亲本来开头说好了北周要娶的,使者都去了,可北齐听说之后十分紧张,也跑到突厥去求婚,木杆可汗还曾经一度反复,把周的使者扣了好几年。周听说后的颇为急迫,几经周折才算娶进门[注1]。哎,皇帝女儿不愁嫁,有实力的皇帝女儿更加不愁嫁。
  572年木杆可汗死后,但突厥的强势依旧,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助周灭北齐。不过突厥显然也不傻,他可不想中国人强大了反过头来折腾他,所以不久就立北齐的范阳王绍义和北周相对,这一招突厥人好像挺爱用的,隋灭亡后他们也是在定襄城立杨家子孙,不过这个时候北周可没有唐廷那样的实力和统一局面,不敢太招惹突厥(大概就像我们不敢乱动蒙古?),只好用了种种的外交手段,并在580年把千金公主嫁了过去,才算把突厥人说服,并且很快把他们立的那位高绍义送了礼——就算一份迟到的聘礼吧。注意:这次送亲的队伍中有一个叫“长孙晟”的人需要记住,尽管当时可能完全没有人意识到这个人意味着什么。
突厥此时对中国之强凌气从《隋书》上的一段话可见一斑,在木杆的弟弟佗钵可汗的时候, “控弦数十万,中国惮之,周、齐争结姻好,倾府藏以事之。佗钵益骄,每谓其下曰:‘我在南两儿常孝顺,何患贫也!’”

  可是这种强大是有裂痕的,按照传统史书的记载,它的根源就是我下面要说的木杆的第三件事——传位。
  木杆死于572年[注2],他死的时候关于继承的问题大约是这样:他的叔叔室点密在西方,但是作为幼支,似乎影响不大,东方的土门这一系中,木杆自己从哥哥科罗手里接过了权力,现在家族中有这些人可以选择——弟弟佗钵、哥哥科罗的儿子摄图、自己的儿子大逻便。木杆选择的是哥哥做过的事情,传位给弟弟佗钵。
  其实我觉得这位佗钵有点神经的,这家伙信佛,建寺、向中原求经、亲自礼佛,甚至《隋书》有这么一句——“恨不生与内地”(晕阿~~),我几乎觉得魏征是在说梦话。
佗钵面临的问题就是他死的时候没兄弟好选了,结果在581年他死的时候出现了问题。不知道是不是佛法读多了,他临死对儿子庵罗说:我听说亲爱莫过于父子,我哥哥不把位子给儿子却给了我,我死了,你一定要让你二伯的儿子(指大逻便)来继位。老实说我觉得佗钵很有问题,他二哥木杆还是从哥哥那接来的呢,按照这个逻辑那就该让大哥科罗的儿子摄图来干了。
  佗钵死后,庵罗倒是不错,一定要立木杆的儿子大逻便,但是族人不同意,说大逻便的母亲地位低贱(见鬼,切~~),然后摄图跑了恶狠狠地告诉大家,立庵罗我就支持,要是立大逻便,我就整兵开打。结果最后还是庵罗自己做了可汗。不过庵罗大概跟着爸爸佛经念多了,身为大可汗,却老是被大逻便欺负又没有办法,没有多久就让位给那位暴“凶”的摄图,然后受命跑到独洛水[注3]去当第二可汗去了(声明,这个是她的称号,可不是我调侃阿)。
  摄图继位后建号沙钵略可汗[注4],成为名义上的大可汗。而木杆可汗的儿子大逻便仅仅弄了个地方级别的阿波可汗,“自臣所部”去一边郁闷去了。当然在他郁闷的时候,摄图也不轻松,因为这位叔伯兄弟本身勇悍不驯,他怎么能放心呢。到这里不用想也知道东方突厥的矛盾已经锐化了。而西方的室点密在这些年里平定过一次铁勒大的叛乱,而后死于576年[注5],他的儿子玷厥继位,称为达头可汗,继续和东罗马写写信,吓唬吓唬西边的波斯什么的。不过名义上他还是和东边是一体的,只是显然为独立管理,害的在波斯人和东罗马人的书里光有室点密和达头,简直就不知道东边那个才是老大。

  这个时候突厥整体上,靠北的地方有薛延陀之类的铁勒部族,还不是太强,东方是奚、契丹之类的,西方比较稳定,波斯没有主动过,西域诸国也还老实,吐谷浑经过几次打击也不怎么动了,南方:581年——就在佗钵死掉,突厥弟兄开始争位的这一年——杨坚受禅,隋建立!而突厥内部除了摄图、阿波、庵罗、西边的达头叔叔这几只力量,另外还有个处罗侯,他是摄图的弟弟,官为突利设,后来自己升级成了突利可汗,管最东边一片像奚族、契丹什么的,不过势力范围在辽河西,东边就是高句丽了,虽然有时候也去打劫,但毕竟不是自己的。对于这位处罗侯要提醒一下,因为以后还有两个处罗可汗和一个突利可汗,但是那三位和这位不是一个人,我以后只用处罗侯称呼他。此时突厥的五可汗颇令人想起当年匈奴的五单于之争。就连杨坚都有这样的话,“且彼渠帅,其数凡五,昆季争长,父叔相猜,外示弥缝,内乖心腹”。而最为尖利的矛盾在摄图与阿波之间。

  (其实真是可悲,为了权力兄弟也要反目,汉文帝时“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歌来心酸,其事虽殊,其情不异。本来争斗为了生存,后来变成利益,再有了权力,也许最后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我们在争些什么了。“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其情其事,不独尔人景物,一个人很多很多地方都已经自罢不能,也许我从出生就已躺上祭坛演一场悲剧。
  我真是神经病,典型的痴儿女!!!)
  这样传位制造出来的麻烦,熟悉吴越争霸那段历史的人想必会觉得很眼熟吧?:)
  从中国方面的史书来写法来看,怨怼的渊薮似乎是兄弟相传,尽管上一代的人怎么样友爱(在这个冷酷的世界上我们还能相信么?)或者理智(比如对现实的考虑是家族需要一个强者),下一代却不会那么想的。公子光之刺杀王僚,赵德芳郁郁的一生,如果制造这个麻烦就应该使用预防措施,比如用残忍或者较为温和的方式让原有的势力瓦解。而佗钵甚至在上台伊始就让摄图为尔伏可汗,统其东面,后来摄图的获胜不能不说是基于这种权威与实力。中原古老的传位制度看来是僵化可笑的,但是当它制定出来的时候也一定是有它道理的,每一种规则都有它合理之时,僵化误事大多错在于不能因时因事的修改或放弃,把一种模糊的概念作为精确的制度。当史官们写着这些的时候会不会也在这样想着呢,呵呵

  关于本质原因想起来千头万绪,一时也没有办法全部理出头绪,组织清楚,索性不说,左右我是在玩的阿,何必让自己疲惫,既不会饮酒,何妨浅呷柔柔的水,将古人风影做一场醉梦。

  说起来呢,摄图继位的时候,突厥人有这么一句“四可汗之子,摄图最贤”,如果说“贤”哪里有啊,我只觉得他最凶,但是在突厥人的眼睛里,贤的意思也许不是仅仅得道德吧,你还有是一位强者!对于突厥人崇佛,后来东突厥复振后毗伽可汗也曾有过要修建寺院的意思,被他的岳父,老臣暾欲谷用这样的话阻止,“且寺观之法,教人仁弱,本非用武争强之道,不可置也。”虽然我现在说的这个时候和佛教其实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我始终是这个看法。(能做到象西夏那种的,我倒是挺佩服的说)



==============
[注1] 在《北史。王庆传》有这么一段“初,突厥与周和亲,许纳女为后。而齐人知之,惧成合从之势,亦遣使求婚,财馈甚厚。突厥贪其重赂,便许之。朝议以魏氏昔与蠕蠕结婚,遂为齐人离贰,今者复恐改变,欲遣使结之。遂授庆左武伯,副杨荐为使。是岁,遂兴入并之役。庆乃引突厥骑,与隋公杨忠(隋文帝杨坚的老爸)至太原而还。及齐人许送皇姑及世母,朝廷遂与通和。突厥闻之,复致疑阻,于是又遣庆往谕之。可汗感悦,结好如初。五年,复与宇文贵使突厥逆女。”这是说的北周武帝保定二年(562年),实际可汗公主是元和三年(568年)才由武帝“行亲迎之礼”娶到手,这位公主待嫁闺中好多年哦,要是换了我,等一个人这么久?没门!你以为你是谁啊,切~~~  ^_^
[注2]、这一年王庆正好赶上,他去突厥出使,突厥人说照我们的规矩,你得緌面表哀!就是用刀在脸上来一刀,要毁容的阿!我不知道女子要不要割,要的话我可不想生在那种地方。再说这个好像也有点不讲道理,我又不是你们属国,为什么要听你的(这个问题和马戛尼见乾隆有点像哦)。“庆抗辞不从。突厥见其守正,卒不敢逼”,相比之下,几年以后东罗马使节也赶上了可汗升天,也被要求割面,就没有王庆的胆子,自己在脸上。。。了。
[注3]、就是现在的外蒙土拉河,我在地图上看离乌兰巴托不远。
[注4]、以后有好几个叫沙钵罗的,不要弄混了阿。
[注5]、其实室点密什么时候死的,几本书上都没有找到,大概中原没心情关心吧,不过他死的那年正好东罗马的使节来,就是[注2]里面“毁容”的那几位,倒是他们铭记了这毁容的一刻 。 我不能肯定是576年,不过大致在575末,576初的样子。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雪幻

白衣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44
帖子 1374
编号 3870
注册 2003-12-29


发表于 2004-6-5 09:3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to 肃杀:你说的这个事情实在是很少的,阿拔斯那时候突厥帝国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偶看不大好办的说~~~  

nonononono阿,偶今天刚刚添了一个沙袋匿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雪幻

白衣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44
帖子 1374
编号 3870
注册 2003-12-29


发表于 2004-6-5 09:3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三)分裂

  突厥人在草原上酝酿矛盾,向分裂的方向走,中国却在数百年的分裂后开始走向了统一。
  公元581年,就在摄图(沙钵略可汗)上台的同一年,北周权臣杨坚从自己的女婿、宇文家族的最后一个皇帝宇文阐手中接过了皇位,史称隋文帝。隋王朝建立。与突厥众可汗并立互相猜忌不同的是,隋王朝建立之先已翦除宇文家族五王,又以韦孝宽、高颍消灭了军方最大的反对力量,国内形势稳定,对外北齐已于577年灭亡,由突厥支持的北齐残余势力,在前一年千金公主北嫁后也被消灭。对杨坚而言此时最大的敌人也许已不是偏安南方的陈,而是北方的突厥。

  突厥开始发现这个新的王朝不再对自己那么恐惧了,这一点显然引起了突厥人的不满,按照史书的说法就是“隋文帝受禅,待之甚薄,北夷大怨”。而这时的千金公主起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就在千金公主离家北嫁突厥后不到一个月,她的父亲北周赵王宇文招就被杨坚所杀,对她而言可谓国仇家恨,因此怀有灭隋之心,时常怂恿摄图。也许还有一个理由,就是突厥人试图把内部的矛盾转向外面。总之,突厥的对策是开始对中原采取敌对态度,直接使用武力向南压迫。

  隋开皇元年(582),突厥大可汗摄图扬言“我是周的婚姻之亲,现在隋代周自立我要是不能管的话,有什么脸面去见我妻子”,并以此为借口,联合叛变的隋边将高宝宁攻陷临渝镇。隋对此十分紧张,一面修筑城池,一面派重将去边镇驻守。这一年五六月间突厥多次攻击,但均被击退。也许突厥人真的有干掉隋的意思,摄图又进一步召集其他各部前来共同攻隋。
  在几百年后契丹人成功的南下灭掉了不再听话的后晋,并将其皇族悉数俘往北方,可是现在,摄图显然没有这个运气。数百年后契丹面对的是五代十国一片混乱的中原和无数首鼠的将帅,而现在的突厥正好相反,混乱和首鼠在它的内部。更加糟糕的是,有个叫长孙晟的家伙很了解这一点并在利用它。

  长孙晟,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也许不如李靖、李勣那样有名,但是我坚持认为隋唐两朝如果就突厥问题记功,长孙晟当为第一人!此人矫捷擅射,前面说过在千金公主北嫁的时候他在送亲队伍当中,就是那一次,他用我无法想象的射术(运气?)一箭双雕,名传大漠,以至于可汗把他留在突厥数年教授射术,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箭双雕这个成语[注1]。
  但是就像我们现在认为一箭双雕意味的不是勇猛而是狡智,如此武艺的长孙晟也不是一位悍将而是做情报工作的天才。进一步的,也像一箭双雕这个词往往有一点贬义一样,长孙晟的工作也可以说有一点“奸诈”,他不仅仅是情报搜集,而且频繁的对突厥各方势力实施欺骗、挑拨、分化,最终促成了突厥的分裂和衰落。他的一生都致力于此,在我眼里,他应该是“大隋帝国情报部副部长兼一局(突厥)局长及御前突厥问题顾问”——情报局机构见后面[注2]。(所以看起来《大唐》说他魔门的人还是很有点道理的哦,不过,他有个很有名的女婿——李世民,这个。。。。莫非。。。。@_@)

  (不好意思,我好像跑题了。。。下面继续)

  面对着北方突厥的威胁,隋内部看到的是下面这样一份“情报分析”。
  大可汗摄图控制的突厥帝国内部形势:
  达头可汗(名玷厥),实力强于大可汗摄图,地位却在其下,表面还维持着臣下的样子,事实上矛盾已经显露出来了。再从外部鼓动他就会使突厥间发生内战。
摄图的弟弟处罗侯,实力较弱,但是为人有谋略,又为突厥人爱戴,所以被摄图疑忌,心怀不安。
  阿波可汗(名大逻便)争位败于摄图,始终首鼠两端,并不忠于摄图,只是由于摄图的实力强才不敢妄动。
  对策:
  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与远居西方而且较强的达头、阿波联络,挑拨他们和摄图的关系,在摄图的西方制造威胁;联合势力较弱的处罗侯及他所控制的奚、契丹等部族,在摄图的西面制造威胁。让他们彼此猜忌互相攻战,等十几年后各方疲蔽混乱之际出兵一举将之击灭。

  这份报告归功于作者长孙晟在突厥数年间的情报收集工作。那几年间,他不但对突厥政治派系、部族强弱、山川形势等情况进行了调查,而且借助教授突厥“诸子弟贵人”的机会和高层人物处罗侯之辈建立了“友谊”,从而得以了解更多内部的情况。(我怎么觉得像现代的间谍小说了?)
  这份“报告”的思路可以说成为了隋唐两代针对突厥的总方针。并在它提出后的几十年中得到了完美的执行,令突厥帝国四分五裂,几乎亡灭。尽管隋末中国的混乱令突厥人重新坐大,但是往日的辉煌再也没有能够归来。唐王朝建立后这个方针被继续执行,最终将突厥帝国变成了一段历史。

  不过突厥并不知道这一点,他们的大可汗摄图在继续发动攻击。隋开皇二年,突厥在西以兰州、临洮,东至幽州的绵长战线上多处进攻。尽管这些进攻突厥都获得了胜利,但他们也发现隋军的抵抗十分顽强[注3]。更加糟糕的是,隋“情报部门”在积极活动:一方面派人往达头可汗那里献礼通好并赠狼头纛(突厥人对狼就像我们对龙),“谬为钦敬”,有达头使者来也置于摄图使者之上以让他们猜忌;另一方面长孙晟亲自出马打通了处罗侯这条渠道,“深布心腹,诱令内附”。于是,当摄图打算乘胜继续南下的时候,达头表示不愿干自行率军回西方了。(毕竟对达头而言,隋那么远又有东方的侄儿摄图在,即便胜了也没有什么意思,何况有隋的支持他可以更好地对付侄儿。)同时长孙晟又通过摄图的儿子染干传递了一条假情报——“北方的铁勒等族要叛反袭击突厥的牙帐(相当于我们的首都吧)”,摄图无奈只好悻悻的撤兵回了草原。

  第二年,隋明确提出与突厥对抗。摄图招阿波可汗从东西两面攻隋,隋分八路出塞迎击。东方卫王杨爽督四路,与摄图战于白道。白道就是当年刘邦差一点被匈奴抓住的那个地方,不过这一次倒霉的不是汉人,而是突厥——突厥人大败,堂堂的沙钵略可汗摄图扔掉了金甲,潜行草中才得以逃脱。同时另外一路幽州总管阴寿则干掉了叛将高宝宁[注4]。隋军的西路窦荣定与阿波可汗战于高越原(现在的甘肃内蒙交界的一个地方),阿波可汗战败。要说长孙晟真是个无处不在的家伙,此时他正在窦荣定军中。当阿波屡次战败后,他又开始开展工作了。
  (长孙晟)“阿波老兄啊,你看看,每次你兄弟摄图来都是大获全胜,你呢?一来就打败仗,打了败仗就逃跑,丢人啊~~~”
  (阿波)“哎…………”
  (长孙晟)“你和摄图本来实力相当,现在你老是打败仗,他老是打胜仗,大家一定会拿他当偶像的!(F4?? I faint~~@@)”
  (阿波)“啊!!……”
  (长孙晟)“那么你回去以后,要是他打倒你、批判你、斗争你。。。你有什么办法??”
  (阿波)“嗯~~这个~~~”(做瞠目状。道具,在白色背景上加闪电一道,记住!!雷声!!)
  (长孙晟)“现在你叔叔达头已经和大隋帝国结成联盟了,摄图也没有什么办法,你何不依附我们大隋帝国呢?我们可以签订一个类似美日那样的安保条约,什么?美日?哦,不懂算了,那我们大隋可以通过一个阿波保护法案。国会?!嗯~~不用害怕!参议员们我会摆平。。。”(摄像,画面转向大帐里的座钟!)
  (画面切回)
  (长孙晟)“这样怎么样?我代表我的政府承诺,当你遭到来自(XXX)攻击时,我们必须保护你们安全,你只要保证坚持住第一轮打击就可以了。对了,你还可以和达头联合么,你看,有什么好怕的呢,上帝会保佑我们的!”(答记者问:有人说我们在上帝这个词上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但是,事实上“上帝”这个词是中国本来就有的,是后来的利玛窦为了中国人更能够接受,就选择这个词来称呼。。。。好了,下一位!)
  (阿波,沉默,两腮蠕动)
  (长孙晟)“再好好想想,难道你现在就想回去被摄图批斗??被他分掉你的土地?被。。。”
  (阿波)“好!我派现在就人和你一同去华府!”(之后沮丧的吐出假牙一枚。。。)

  长孙晟活动成功,带着阿波的使者赶往帝京,而阿波在塞上等消息。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阿波的做法被刚刚打了败仗的摄图知道了(是不是被长孙出卖了?),摄图觉得很恐怖——阿波本来就不服自己,为人又十分骁勇,现在自己又打了败仗,要使阿波连隋攻打自己那不是很糟糕!于是摄图立刻出兵袭击了阿波的牙帐,大破阿波部,杀阿波之母。

  阿波在回军的途中闻讯,向西逃走投奔叔父达头。在达头的支持下率兵向东攻击摄图,阿波旧部和一些与阿波关系较好的小可汗由于受到摄图的猜忌打击,纷纷降伏。达头也开始原东部西投的各派系联合为一,开始对摄图采取敌对态度。突厥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东突厥为传统上的正统嫡系,由沙钵略可汗摄图领导;西突厥主要由原来的幼支达头可汗和西投的阿波可汗组成,不过突厥本来就没有一个严整的政治机构,所以西突厥这两者也说不上到底谁统属谁,始终自行其是,由于其游牧性,地域上也不大好分别,大体上阿波靠东一些。
  此后的突厥习惯上称为东突厥、西突厥,大体以阿尔泰山为界,在之后的几十年中频繁攻战,终为中国所趁。观其分裂之年,隋王朝建立不过三载。



==============
[注1]、我所知道射雕的有两位,都留下了著名典故,一个是北齐的斛律光,射了一只,被人称为落雕都督,留下了“射雕”这个典故,一个就是我们这位双雕的长孙晟。不过这两位际遇真是打不相同阿,斛律光被北周情报部门(韦孝宽领导)使用反间计害死,长孙晟却是个不折不扣地情报主管,专门给别人下药 :)

[注2]、大隋帝国情报部结构(纯属恶搞^_^)
部长一人,高颍(我瞎说的,弄个丞相么)下设局五、学院一、技术支持组一。
一局:针对突厥方面(含奚、契丹、铁勒等),局长长孙晟
二局:针对南陈,局长不详!(可能直接归南征领导小组控制)
三局:针对辽东、高丽(主要由原北周情报部北齐局为基础并将辽东组进一步扩建而成),局长空缺,一般由宇文家的人代管,炀帝期间曾短期受裴矩主管。
四局:针对。。。。。。这个局管得可多了,什么波斯阿,罗马阿,日本阿,朝鲜阿(什么?越南?那时候没有这国,那叫林邑,归二局!巴西??啊!无语~~~)。总之,三年五载不会有什么事情做,经费最少,外快没有,最适合不讨领导喜欢的家伙(当然啦,怀孕的女生也可能来呆上几个月)。哦,对了,以前有个近西组忙一点,但是分走了。
五局:原无,后由于突厥东西分裂,西突厥派系众多事务繁杂,故将一局西突厥组、吐谷浑组分出扩建而成,负责西域事务,后又将四局近西组(中亚地区)分出,并入本局。局长裴矩(那位同学说什么?石之轩??我倒~~~)
另:直属语言学院一所,除教学外负责外交使节语言礼仪的短期培训、外派特勤人员语言培训等,同时也作为一种高级语言人才的储备,以备不时之需(比如怪文字的情报资料、为重要人员的审讯提供高级翻译等等)。院长——不详
技术支持组一个,提供讯问(逼供?)、鉴定、行动等方面技术支持,并担负外派、特勤等人员的技术短培。组长——保密(不会是位公公吧?寒~~)
(补充说明:按照燕氏理论,近西指中亚地区,涵盖部分波斯边境,像现在那些斯坦啊,克什米尔啊什么的;中西大约波斯拜占庭一带,阿拉伯半岛土耳其巴尔干波兰匈牙利;远西,不用说了,只要你不要从地球那边跑回来就行了 ^_^)

[注3]、例如,当隋将达奚长儒引兵两千与摄图的十余万骑遭遇时,隋军在突厥的冲击下散而复聚,转战三日,武器毁坏后甚而徒手搏杀,“手皆见骨”,杀伤万人,达奚长儒“身被五创,通中者二”,士卒死伤十之八九。突厥人对这种勇气也表现出一种尊重,“明日,于战处焚尸恸哭而去”。有时我想,是役和李陵那一战其情其景颇相似(有一点不同,没有管敢那样的叛徒),李陵兵败降于匈奴尚得享大名,而达奚长儒却只有默默无藉的躺在史书的某一页,这实在是一件不公平事情。(不过达奚的结局比李陵要好得多,作为一种表彰,他被授以上柱国,馀勋回授一子。)

[注4]、这个高宝宁原来是北齐的残余势力,一度降北周,后来在隋开皇元年叛变,曾和突厥联手。这个家伙还有一个后台——高句丽!!!(真是讨厌阿)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雪幻

白衣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44
帖子 1374
编号 3870
注册 2003-12-29


发表于 2004-6-5 09:4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如果将突厥的时代做一个划分的话,那么前两个时期我觉得可以这样一个分法:
从六世纪中叶到公元583年为第一个时期,这一时期以土门可汗的兴起开始,沙钵略可汗(摄图)时期突厥东西分裂为终,此一时期内,突厥帝国处于一种统一状态,向南凭陵中国,向西毗威波斯、与东罗马声息相通。
  而从583年到七世纪三十年代则为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开始于突厥分裂,而当期结束之期,东突厥国灭可汗被俘,西突厥内乱从此也失去了统一的领导。尽管这一时期里当隋唐朝代交替的内战之机,东突厥也曾再度强盛,令中国群雄纷纷相依,甚而兵临长安,但是从长期历史来看我仍然只好说——这是突厥走向衰落的年代。

  以下对这个时期详以述之。

  其实说起来实在是让人觉得沮丧,隋王朝建立不到三年,突厥就在隋的军事打击和长孙晟以挑拨分化为基本方针的外交努力下分裂,爆发内战,而更让我觉得沮丧的是——仅仅一年时间,西突厥按照中国传统史书的说法“请降”,东突厥的沙钵略可汗摄图则干脆降伏于中国。

  西突厥的情况要好些,所谓请降不过是字面上的,并不是内附、入质甚至于让中原王朝跑去驻军,可是天平毕竟开始向中国倾斜。东突厥的情况看下面这一起外交事件就差不多了。

  隋开皇四年(584)的下半年,东突厥在近一年的内战后形势不利,而且西突厥也已经向隋请降,为了避免更加困窘的情况,摄图也向隋提出和亲,为表示诚意,原来的北周千金公主请改姓杨,为杨坚义女。(不知道这位身负家国之恨的宇文公主可有一腔悲愤,父亲死于杨坚之手,她宇文家的国为杨坚所篡,而今却要自己改姓为仇人女~~~)
  因着认亲的缘由,摄图还向杨坚写了一封国书,说您既然是我妻子的父亲了,那么我就是您儿子之例了,突厥和汉地的环境虽然不一样,但是人情却相同。愿代代如是,不分彼此[注1]。杨坚则回了一封信,说既然如此那我就要派人去看看我的女儿女婿,并且立刻派出了一个使节团。使节团配了两位高级领队,一位是尚书右仆射虞庆则(副总理?)还有一位副使就是前面提过的那位长孙晟(特务头子?^_^)。

  摄图毕竟是曾经雄踞草原的霸主,尽管迫于形势向中原服软,心中总是不甘。于是接见使节团时,一方面陈兵、列珍宝,打算镇住隋使节,另一方面,对隋廷的诏书称病不拜,还想保留一份尊严。
  可是隋使节也非易与,副使长孙晟以前介绍过,这位虞庆则同样不是寻常书生文人之辈,其人世居灵武,雄毅俶傥,少年时常披重铠携两弓,左右驰射,北地豪杰皆相敬畏,后来“读书,常慕傅介子、班仲升之为人”,为官后也曾为元帅统军与突厥作战。
这样两位人物哪里会被突厥人“陈兵列宝”吓住,何况大形势又是向隋倾斜的。虞庆则对摄图可汗不拜诏书一事毫不让步,“以往事责之”。摄图则声称自父祖以来都不曾向人下拜。估计双方争得可以,连千金公主都出来劝架了,暗地里告诉隋使节“可汗性如豺狼,争得急了,他会伤人的~~~”
  到这个地步正使已经唱罢白脸了,副使长孙晟又出来唱红脸了,
  “可汗和我们大隋皇帝都是大国天子,您说不拜,我们能说什么。可是,你的妻子是大隋皇帝之女,你怎么可以不拜岳父呢?”老实说这个表面看来实在没有多少说服力,可是大概提醒了摄图——别忘了,现在是您求我们,是您让妻子改姓杨氏,是您自己向大隋称子称婿的!!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吧,听了这番话之后,“摄图乃笑谓其达官曰:‘须拜妇公,我从之耳。’”,摄图跪拜受诏书后,“既而大惭,其群下因相聚恸哭。”

  每每睹此,先之一“笑”悲哀无奈,后之“恸哭”我竟恻然(后一“哭”《资治通鉴》中记作摄图“与”臣下相聚恸哭,悲苦似更盛)。尝与友人语及此,彼仅以狡诈论,视吾所悲大不为意。或以女儿心性,余终不能尽然之。念情所不堪,千载下人不之视,而图令女儿伤息,悲夫。。。

  拜受诏书之后,虞庆则仍不放过,又要求摄图称臣,虞庆则这个人倒是精擅外语,不过他会的是鲜卑语,所以他可能是用汉语说的,摄图不明白中原人说的臣是什么东西,于是向自己人打听“臣是个什么东东?”,我估计下面的人也有点生气,就告诉他“隋国称臣,就好像我们这儿称奴才”。摄图真是忍辱负重阿,居然对虞庆则说了这么一句,“得作大隋天子奴,虞仆射之力也”,而且外事活动后结束后,还送了虞庆则个人——马(千匹)和堂妹(一名)。
  悲哀,我要是突厥人,一定把这句话算作国耻之一~~~
  其实这件外事活动除了隋同意请和并给千金公主改了个封号之外也没有干什么,基本上就气人来啦

  (看来人和人真是不一样,官也是臣。可是对百姓而言,什么是官?蒲留仙笔下一位化外野人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中国商人给出的答案是:“出则舆马,入则高堂,上一呼而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此名为官”;到了对国对君而言的时候,做人家的官就是奴才了。哎,人譬落英,或坠茵席,或坠粪溷,真是没得说~~)


  不过东突厥对隋和亲称臣毕竟不能阻止自身的衰落,外部西突厥的威胁未曾减轻,原受突厥控制的铁勒族开始不再听话,东边的接近林地的契丹等族开皇四年五月间与隋相通,干脆开始和突厥为难。内外交困之下,东突厥在漠北的控制已经显得困难,遂于这次屈辱外交一年以后,向隋提出,度漠南,寄居在白道川。隋不但很快的予以允许,而且命晋王杨广率军给予支援——不过主要是物资支援,打仗看来还要靠自己。摄图身后无患,又拉着大隋这张虎皮作大旗,于是西破阿波可汗,解了一时之困。这其间还出了个插曲——当摄图向西作战之际,阿拔国部落居然趁虚袭击,连摄图的妻、子家眷都给抓走了,幸亏隋军出动才把人抢了回来。
  此战之后,摄图得以安居白道,而且隋军还救了他的家人,自是感激万分,因此向隋上表称:愿北面为臣,永为籓附云云,并派第七子库合真赴隋都入质。隋也客气了一下,“你也是一国之主么,我也不会那么不客气直接叫你名字的”。。。
史书是这么写,但国与国之间因为感激而投降?开玩笑啦!多半是国力不济,不得已而为之。但看那个小小的阿拔部落胆敢太岁头上动土就可见一斑[注2]。

  东突厥内附称臣事在隋开皇五年(585年)七、八月间,至此其实已经可以说隋击败了东突厥,后来隋灭陈之后,上柱国元谐奉承杨坚说过这么句话“陛下威德远被,臣前请以突厥可汗为候正,陈叔宝为令史,今可用臣言矣。”大有点前秦苻坚说破晋后以晋帝为仆射的味道。虽然是阿谀之词,不过也足可见时人已是怎样看东突厥了。
  摄图降伏之后,倒是显得对中国很恭敬,甚至于过年打个猎,亲自射杀野鹿,割鹿舌数十条贡给杨坚(可怜的鹿阿~~)。但是他毕竟不是刘禅那样难得的“人才”,连杨坚都说他“称雄漠北,多历世年,百蛮之大,莫过于此”,这样的人物,而今这样的处境。不知道是不是郁闷的,就是他亲自给杨坚抓鹿作肉干那次,回去就生病了,不久撒手人寰,身归那世去了,享年多少我不知道,只知道他死于隋开皇七年(587)四月间,也就是说降隋之后郁闷了不到两年的样子。。。。。。
  看摄图这一辈子,早年排队等位子。轮到自己这一辈的时候,以武力为后盾巧取豪夺好不容易当上了大可汗。之后的几年还算马虎平静,可是自从隋开皇二年和中国开战:
  第一年没有什么斩获;
  第二年屡战屡败,国家分裂;
  第三年内战不休,向隋称臣、自降一辈;
  第五年内附,遣子入质;
  第六年除了开始使用隋的历法,记载上什么其它的大事;
  第七年,做了一次肉干,死了!
  后面这几年过得真倒霉~~~~~


  额外提一下西方,这个时候的西突厥在东方和亲戚打仗,西边倒是挺平静的,因为波斯和东罗马从571年就开战了,这场仗断断续续没完没了的足足打了二十年。
  说起这场仗倒也还有突厥人一笔,简单提一下。
  前缘:
  尽管波斯王库萨和——不是“得胜王”,他孙子才是——娶的是突厥“公主”(我估计突厥不会叫公主的),他死后继位的是突厥人的外甥(那位“公主”的儿子),但是波斯人并不能信任这位控制着东西方路上商路而又实力强大的表亲,甚至于他们会把出使的突厥使者毒死,然后告诉突厥人波斯的水土不适合他们的生存(见鬼,这么笨的主意,我怀疑这件事情的真相~~)。这么笨的借口,突厥人当然怀疑,于是他们在东罗马的交往中开始怂恿他们和波斯人开战。
  结果:后来在开战的时候,东罗马就冒出来一条理由:“波斯人老毒死出使东罗马的突厥使者”。



====================
[注1]、从隋书摘突厥可汗和隋文帝的信四封,虽然经过汉人的翻译未必与原来全然相符,但是看看语气也可以揣度一些两方关系的变化。最初突厥还希望保留平等的地位(这与摄图初见虞、长孙时的态度也是相符的),但是到后来就不得不降了一等。

584年,突厥请求和亲时。
沙钵略遣使致书曰:“辰年九月十日,从天生大突厥天下贤圣天子伊利俱卢设莫何始波罗可汗致书大隋皇帝:使人开府徐平和至,辱告言语,具闻也。皇帝是妇父,即是翁,此是女夫,即是兒例。两境虽殊,情义是一。今重叠亲旧,子子孙孙,乃至万世不断,上天为证,终不违负。此国所有羊马,都是皇帝畜生,彼有缯彩,都是此物,彼此有何异也!”
高祖报书曰:“大隋天子贻书大突厥伊利俱卢设莫何沙钵略可汗:得书,知大有好心向此也。既是沙钵略妇翁,今日看沙钵略共兒子不异。既以亲旧厚意,常使之外,今特别遣大臣虞庆则往彼看女,复看沙钵略也。”
585年,突厥内附时。
大突厥伊利俱卢设始波罗莫何可汗臣摄图言:大使尚书右仆射虞庆则至,伏奉诏书,兼宣慈旨,仰惟恩信之著,逾久愈明,徒知负荷,不能答谢。伏惟大隋皇帝之有四海莫不委质来宾,回首面内。实万世之一圣,千年之一期,求之古昔,未始闻也。突厥自天置以来,五十余载,保有沙漠,自王蕃隅。地过万里,士马亿数,恆力兼戎夷,抗礼华夏,在于北狄,莫与为大。顷者气候清和,风云顺序,意以华夏其有大圣兴焉。况今被沾德义,仁化所及,礼让之风,自朝满野。窃以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伏惟大隋皇帝,真皇帝也。岂敢阻兵恃险,偷窃名号,今便感慕淳风,归心有道,屈膝稽颡,永为籓附。虽复南瞻魏阙,山川悠远,北面之礼,不敢废失。当今待子入朝,神马岁贡,朝夕恭承,唯命是视。至于削衽解辫,革音从律,习俗已久,未能改变。阖国同心,无不衔荷,不任下情欣慕之至。谨遣第七兒臣窟含真等奉表以闻。
  高祖下诏曰:“沙钵略称雄漠北,多历世年,百蛮之大,莫过于此。往虽与和,犹是二国,今作君臣,便成一体。情深义厚,朕甚嘉之。荷天之休,海外有截,岂朕薄德所能致此!已敕有司肃告郊庙,宜普颁天下,咸使知闻。”

[注2]、这个阿拔国部落不知道是在什么地方,其他地方也没有看到出现过,怀疑就是《隋书》长孙晟传中曾有提及的“阿拔”,这个似乎是铁勒诸姓之一种,聚居在独洛水(外蒙境内)流域。我似乎有见过什么人考证,说这个就是当年被干掉的蠕蠕残部,也就是西方人说得avares。这是个跑到西方冒充蠕蠕的家伙,印象里突厥人还曾经给波斯、东罗马写信要追杀他们,但是我不知道下文怎么样了(罗马人记得那些名字好麻烦哦~~~)。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雪幻

白衣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44
帖子 1374
编号 3870
注册 2003-12-29


发表于 2004-6-5 09:4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no4,我原来就没有起名字,那个是斑竹断章出来的,现在这个我没有想清楚就按了个发送,  

你说唐初??嗬嗬,不用70吧,我考虑了一下,决定60岁的时候保证出炉。。(如果我还活着的话~~~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雪幻

白衣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44
帖子 1374
编号 3870
注册 2003-12-29


发表于 2004-6-5 09:5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赫赫,我一直以为不能改题目的~~~

还用原来的啦,好听不好听得吧^_^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雪幻

白衣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44
帖子 1374
编号 3870
注册 2003-12-29


发表于 2004-6-5 09:5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因为以前上过一个代码类似的论坛,那个标题不能改,而且我好像看见过有人抱怨不能改标题的,没有想到~~,呵呵:)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雪幻

白衣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44
帖子 1374
编号 3870
注册 2003-12-29


发表于 2004-6-5 10:2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to 肃杀:塞柱尔他们虽然说是突厥人,但是我觉得毋宁说是突厥化,他们本身好像不是正统突厥,而是铁勒回纥一系的。再说突厥化的族系也太多啦,那样的话,贴木儿也不过是蒙古化的突厥人而已,塞柱尔人大概就要900多年了吧?那顺着这根绳子岂不是要一直找到土耳其啦,会累死人的阿~~~


萧让,我就是觉得一时半会我还到不了唐代~~,你要是不介意,我就先发过去
而且小声地告诉你,我多半不会写完的,  
我本来想把西突厥当重点,但是怀疑会没有那么多时间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雪幻

白衣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44
帖子 1374
编号 3870
注册 2003-12-29


发表于 2004-6-5 10:3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05, 9:59:48发表
MM你很会搞政治啊,巴结一下新斑主,就升郡主了,可怜我辛辛苦苦写了那么多贴子,还在低端里徘徊。呜!不公平啊……

大错阿,这里都是郡主的(仅限女生  )

我觉得nononono要熬到郡主的希望不大阿,  

不过你倒是可以拉你的mm来啊,然后再建议增加一个郡马的头衔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雪幻

白衣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44
帖子 1374
编号 3870
注册 2003-12-29


发表于 2004-6-7 09:2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一段本来是应该和上面的一节在一起的,但是上次觉得身体不舒服,所以就没有再敲,现在补上。^_^


  沙钵略可汗摄图死后,接班的人选有两位:一个是弟弟处罗侯,就是长孙晟那位好朋友,另一个是自己的儿子雍虞闾。现实上来说,处罗侯有自己的势力,而自己的儿子懦弱无能,况且现在一族托庇于隋,而处罗侯又和隋保有良好的关系(不知他是不是晓得弟弟和长孙晟联起手来给自己下药啊??)。虽然摄图活着的时候对自己的弟弟很不放心的说,但是死的时候倒是很想得开,决定传为给弟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有老朋友长孙晟在,处罗侯接班后很自然的得到的隋的褒奖——老朋友长孙晟拿着根长毛的棍子(节)来做客,并且按照朝廷的意思拜处罗侯为莫何可汗,还送了他一套军乐队、仪仗队的装备(不知道有没有带操作员)。
  处罗侯其实以前也当过可汗,他原来做过突利设,“设”对他这样的贵族而言不是什么大官,后来弟兄们内讧的时候他就升了一下级(不知道哥哥有没有批准),做了两天突利可汗。不过他那个只是小可汗而已,充其量也就是俄罗斯共和国里的车臣共和国总统,在摄图那里还是个叶护。现在自己成了正统的大可汗,又有大隋作为自己的后台老板,处罗侯倒是春风得意的紧。
  处罗侯上台之后立刻就和西突厥打了起来,是不是西方的各位要趁火打劫不知道,不过显然处罗侯是个善于利用资源的家伙,打着上次长孙送来的仪仗队去了,和他交手的是阿波可汗,阿波手下的一些部族看到隋的旗号就晕乎乎的投降了,结果倒霉的阿波被堵在山谷里抓了俘虏。为了表示对隋的恭敬,关于如何处理阿波可汗的问题,处罗侯还曾专门派人来向杨坚请示,隋总理大臣的意见是留着不杀,杨坚也同意了,但是看来突厥人没有听,因为阿波可汗的一生还是画上了完结篇。
  其实阿波可汗被俘之前,处罗侯也曾经象征性的请示过,那次隋方的议论是以长孙晟为结论的,“既然阿波目前没有威胁我们,那么不如放过他,让他和东突厥之间继续消耗”。可打仗这件事情,战机转瞬即逝,哪里有千里请战的,这顶多就是个礼貌问题而已,长孙晟的建议根本挽救不了阿波。

  阿波可汗其实叫做大逻便,而“大逻便”这个词本来是指“肥粗”的人,后来也成为了一种称号。所以我的印象里阿波是个个子不高、肥肥胖胖的人,皮肤黝黑,眼睛不大,一头卷曲的黑发贴在头上,一副蒙古摔跤手的样子。

  弯刀挥起,尖啸的风中,父亲骑在马上,头也不回一下,蛇槊尖端映着日光。
  颈下凉凉的,旋舞在漫天的血雾里,母亲的身上好多血…………
  一股酥油的香气!?摇曳的灯盏,昏暗的牙帐,这是高越原的夜。。对面的年轻人,细长的眼睛里闪动的是什么…………
  好困,沉睡吧,长生的夜。。。。。。。

  其实这个联想全都是错误的,突厥人虽然经常是一副黄种人的样子,可突厥之下实际上的突厥人其实没有多少,他们大多数是降附的铁勒系部族:不是太听话的异姓突厥——黑黄突厥,就算是很听话的核心部分也有不少是最早投降的铁勒人。而最核心真正的阿史那氏据那些人种学家的考证,他们似乎是高加索系统的,至少头发发黄,不大会长成蒙古人那样。所以我对阿波可汗样子的想象显然是有问题的。况且他母亲死的时候他还在回军的途中,至于长孙晟也并没有亲自去见他。
  额外几句,因为后来西方把凡是突厥语系的都叫突厥,闹得突厥人好像多的不得了。其实就连突厥人塞柱尔帝国,虽然自己都说自己是突厥,但是他本身却是乌古斯族的,最多是异种突厥(也称为九姓乌古斯),闹不好是属于铁勒九姓(九是数字泛称,不是真的九个),连异种都不是,根本就是整天和阿史那家打架的,至于土耳其也是同理。到现在那些整天嚷嚷复国的突厥,他们要是突厥帝国的年代,多半都没有人认。(他们应该是萨珊王朝下的波斯人吧??^_^)

  虽然处罗侯擒杀阿波让他一时风光(也让我敲了很多字),但是西突厥可没有就此结束,他们马上又弄了一个泥利可汗继续战斗。(关于泥利可汗是谁的问题,等到详细写西突厥的时候再说吧,在630年以前,偶要拿东突厥为主线,不然会晕死!)
  不过,处罗侯的风光也没有多久,第二年十二月的西征战斗被不知道哪里来的一箭射中,也找他的同辈弟兄们相聚去了。

  隋开皇七年(587年),东突厥沙钵略可汗摄图病卒,西突厥阿波可汗大逻便见俘,死。
  隋开皇八年(588年),东突厥莫何可汗处罗侯西征中流矢,殁。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雪幻

白衣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44
帖子 1374
编号 3870
注册 2003-12-29


发表于 2004-6-7 22:5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广成子于2004-06-07, 18:37:46发表
突厥,狼也……偏偏遇上了兼用胡骁汉治的唐朝……活该……真是命不好不能怪政府啊……

广成这句话说得太好啦,我心戚戚,来碰个爪~~~

QUOTE:
楼主是不是也在天涯发了一份啊

其实偶觉得这里才是老家呢,可是此间藏龙卧虎,偶不敢发啊,  
所以跑到了天涯,前两天仲德登大位(五王大怒:僭语!!  ),就让偶来拉风啦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雪幻

白衣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44
帖子 1374
编号 3870
注册 2003-12-29


发表于 2004-6-13 09:5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当年长孙晟的突厥军政形势报告白皮书里有四位老大:达头(玷厥)、阿波(大逻便)、沙钵略(摄图)、处罗侯,可是两年之间一连串死了三个,倒是辈分最高的达头活得满潇洒的,真是可怜啊,偶小小的同情一下。

  老树桩枯死啦,东突厥新的接班人是摄图的儿子雍虞闾,就是当年被老爸认为懦弱而放弃的那位,如今他顺理成章的成为领导,号都蓝可汗。虽然他老爸那么评价,但在我印象里,却没有觉得他有多懦弱,反而觉得他是个鲁莽好斗的年轻人,或者有点色厉内荏倒说不定。
  除了他之外,东突厥还有一位重要人物,就是那位姓宇文的杨氏大义公主,人家可是中国与突厥的“和平纽带”啊,我觉得要是有那么个国际机构的话,她很应该被授予个和平奖什么的。大义公主(老实说我更愿意叫她千金公主)当年嫁到突厥的时候提亲的是佗钵可汗,可是很快佗钵就死了,所以我也搞不清她是不是再嫁过,至于这次摄图死了,都蓝可汗是不是按照风俗妻其后母[注1],我也同样不知道,好在这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姓宇文,确实杨氏的大义公主,她没有办法忘记家国的仇恨。

  都蓝继位后的起初几年和中国之间挺平静的,几乎没有什么大事,与西方的亲戚也平平淡淡,乏善可言。只有一个兄弟因为部落渐渐强大,被他给咔嚓掉了,然后在史书上记了一行字。隋因着这段平静的时间,在开皇九年(589)轻轻松松的向南消灭了偏安半壁的陈国,几乎没有场像样的战斗就冲进皇宫,然后从一口井里拉出了他们的皇帝(活的)。之后的南方,乱七八糟的有过些叛乱,除了展示杨素的冷酷无情和裴矩的灵活手腕,毫无军事意义。
  陈国真是没有面子阿,在隋处理北方突厥的时候,它占着南方的半壁河山,居然连点存在感都没有。如果这是一个男人的话,建议姐妹们就都不要考虑了。嫁他N年之后的某天早上,你会打电话报警,说有某陌生男子睡在你的床上!

  陈国灭亡之后,杨坚随手把一扇南方皇宫里搬来的屏风送给了大义公主。杨坚出于什么原因这么做无从知道,不过客观上把这么个东西送给一位国破家忘,飘零大漠,甚至于不得已而认“贼”作父的女子,真亏他想得出来。

  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
  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杯酒恆无乐,弦歌讵有声!
  余本皇家子,飘流入虏庭。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古来共如此,非我独申名。唯有昭君曲,偏伤远嫁情。

  这是公主殿下睹物伤情,书在屏风上的一首诗。在我看来也没有什么不合适,家国具丧身自飘零,我又没有嚷嚷报仇,自己不开心还不可以么?不过杨坚不能和我达成共识。他对公主这首诗大为不满,从此“礼赐益薄”。哎,到底不是自己的女儿阿~~
  (偶忽然间想,要是杨坚对公主太好,他wife、姐妹们的偶像代言人——独孤皇后会不会以为杨坚有私生女??@-@~~~~~嗬嗬,偶可真够八卦滴~~~~)

  杨坚对公主礼遇见薄,可是突厥人对隋的使者渐渐的也怠慢了,而且隋还搞到了情报,大义公主和西方的泥利可汗有热线电话,经常就国际间的重大事情相互通知,比方入侵巴拿马的时候,。。。哦,错了,那是米国鬼子。。。总之,隋开始对突厥人的表现开始持不信任态度。

  隋开皇十三年(593),一件偶然的事情把公主推进了深渊。中国一个叫杨钦的“流人”,侥幸跑进了突厥,并且找到公主那里,告诉公主隋彭国公刘昶愿意为内应引突厥击隋。
  彭国公刘昶在北周时候娶的是宇文家的公主,也算有点动机,但是这个杨钦说的这件事情就未必是真的了。刘昶的儿子无非就是京城一蛊惑仔,因为种种乱七八糟真真假假的罪名被处死了,里面有一条是“引突厥南寇”,刘昶因为此事惹杨坚不悦,也被同期赐死[注2]。有没有人听说过南城的老大派人去找吕秀莲说要引导他们反攻大陆的?反正我觉得有点玄。(不过说起来,刘昶死的时候是让百官临视,这个听起来倒是和前些年传闻的间谍案有点像地说。咔咔~~)

  下面出场的又是长孙晟了,他去突厥出使的时候知道了杨钦这件事,而且他还打听出来公主和亲信胡人安遂迦就杨钦此事鼓动都蓝可汗攻隋(真的假的阿?)。长孙晟就此事报告中央之后,上面下来指示——引渡杨钦!
  最初长孙晟提出引渡杨钦的时候,都蓝可汗说没这个人。其实也对,人家是偷渡么,过境处没有记录啦~~(长孙局长身在异域,人生地不熟的,怎么就什么都知道匿?@+@)
既然是做这个工作的么,长孙晟当然熟悉各种手法,很快就用糖衣炮弹了拉拢一位突厥高级领导干部,从而知道了人犯的位置,然后趁夜急袭抓捕,把杨钦拎了出来。(就算你是警察也不好在国外执法阿,就算你是外交官,那时候好像没有豁免权吧?就算你要抓,那官方叫法也应该是叫“劝”的吧?哎~~~大国就是好,可以不讲理~~^_^)
第二天,长孙晟拿着杨钦去见都蓝可汗,不知道是不是前一天晚上长孙晟用什么方法“劝导”了杨钦,杨钦居然还把公主殿下和那个安遂迦的“。。”事给说出来了(他怎么知道的?),搞得都蓝可汗暴没有面子,当即把安遂迦抓起来给长孙晟送了礼。

  (杨钦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教训:如果你有犯法,要跑出国外寻求避难,你就说自己受到了政治迫害好了,千万不要胡吹大气,说有什么内幕消息。比方你说自己向往大草原美丽的游牧生活,组织团体宣传弃耕鼓励沙化,结果被官方通缉。那么到了大草原,人家给你两匹山羊,还是可以幸福生活的,如果你聪明还可以自己创业。但是你非说2000万人民要独立要民主要游牧的自由,然后还鼓动所在国攻击XX目标——比方幽州城、都江堰etc..,嚷嚷得凶了,人家没准就会慕名来劝你。)

  杨坚真是赶尽杀绝阿,不但废黜了大义公主,而且给长孙加授开府后,马上又打发他回突厥,杀了那女子。
  都蓝可汗也怪起哄的,这时候向隋求婚。碰巧他的兄弟,处罗侯的儿子染干[注3]也在向隋求婚。长孙晟提出,情报显示:都蓝可汗反复无常,而且和达头有联络;而染干父子和我(们)两代交好(其实那是势力弱),不如通婚染干。
杨坚表示同意,不过作为条件,派出了在偶的秘密战线高手排行榜上仅次于长孙晟的裴矩裴局长去告诉染干,设法杀了大义公主,这是对你的考验(呵呵,赶明儿我也要用这个考验某人,进偶家门?递个投名状先~~)。当然为了怕都蓝可汗不高兴,也送了四名美女过去(拿女生送礼,欠扁!)。

  不知道裴矩具体怎样劝说染干的,也不清楚染干对都蓝可汗到底说的是什么,反正公主被杀了。算起来大约有三十岁左右吧。
  公主死的时候,长孙晟到了么?
  当年他送来大漠的公主还是明媚的少女吧,凝眸艳靥,饰着珠泪如露。
  有时候,眯起眼,凝住的血渐渐的有些儿石榴光泽。

***********************************************************
[注1]、关于千金公主婚姻问题各本书都不大一样,马虎点吧。甚至连请婚的是谁都不一样,按照时间算的话,她到的时候佗钵还活着,后来嫁给了摄图则是无疑,别的偶就不知道啦~~~
[注2]、《资治通鉴》这件事排的很靠后,大约在597年,所以也不一定和大义公主的事情有关系。 但是我不知道司马光是看得什么,《隋书》上是没有具体的年份。好在大义公主怎么也是要死的,这种理由都是借口啦~~~
[注3]、染干这个名字,有的地方说是沙钵略可汗摄图的儿子,长孙晟的上奏里说是处罗侯的儿子,如果是一个人的话,那大概是长孙晟的话可靠吧。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雪幻

白衣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44
帖子 1374
编号 3870
注册 2003-12-29


发表于 2004-6-13 10:1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13, 10:09:29发表
终于等到MM又填坑了!赶紧给我的BLOG补一份啊。

到底什么时候到唐初的说?急死我了。

不是说了么,你60岁的时候啊~~      



其实是这位公主让我费精神了,实际上她没有那么重要,可以我就是忍不住要说。。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雪幻

白衣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44
帖子 1374
编号 3870
注册 2003-12-29


发表于 2004-6-21 11:3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其实公主殿下的死在历史上而言也说不上什么大的事情,只是我忽然出于同情所以敷衍了一大堆文字。如果一定说意义的话,就只好说是反映了突厥人内部的派系分歧以及他们和隋的不同关系。

  大义公主死前长孙晟就曾经提出,都蓝其人反复无常,与其支持他,让他强大之后反咬一口,不如扶植实力弱一些而且比较听话的突利可汗染干(老朋友的儿子阿,长孙倒是蛮对得起故人)。
  本着这个原则,同样是向隋请婚,结果都蓝被拒绝,染干却在害死大义公主后得到许可,隋派长孙晟去正式通知嫁安义公主给染干,结果长孙晟带着500人的庞大迎亲队伍回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公主顺利出嫁。(咳咳,是礼仪培训,不是特种技术~~)
  公主嫁掉之后,杨坚时不时就派人去看女儿女婿,女婿来了人一接待也都坐在都蓝的人上面。而且变本加厉的是,没多久长孙晟就又跑到染干那里告诉他,大隋允许他南迁。美事一桩,染干痛快地就搬到了度斤旧镇。不过世界上开心和郁闷的人大概总是差不多多少。都蓝看到染干的待遇,就十分生气,一边嚷嚷“我是老大~!!”,一边开始向隋作战,不断的扰边。

  为了南迁而嫉妒内讧在我看来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突厥人本来雄踞漠北,现在却为了人家许不许南迁而嫉妒,沦落到这样的地步,真是可怜呢。失去了自己本性,向往人类享受的欲望,然后落入陷阱。数百年后的西夏元昊面对父亲眼中的幸福说“事畜牧、衣皮毛、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王霸耳,何锦绮为”,此时的突厥却似乎没有人意识到。直到多年以后经历了亡国之痛,才把这样的教训用他们自己的文字刻在石碑上——
  “他们(指中国人)给予我们大量的金子、银子和丝绸。汉人的话语始终甜蜜,汉人的物品始终精美。利用甜蜜的话语和精美的物品进行欺骗,汉人便以这种方式令远方的民族接近他们。当一个部落如此接近他们居住之后,汉人便萌生恶意。汉人不让真正聪明的人和真正勇敢的人获得发展。如若有人犯了错误,汉人决不赦免任何他人,从其直系亲属,直到氏族、部落。你们这些突厥人啊,曾因受其甜蜜话语和精美物品之惑,大批人遭到杀害。啊,突厥人,你们将要死亡!如果你们试图移居到南方的总材山区及吐葛尔统平原,突厥人啊,你们便将死亡!”

  个人而言,我在直觉上觉得:都蓝其人性情暴躁,心计不工,色厉内荏。他曾经因为一个兄弟的部落渐强就杀了他,我总觉得是典型的对自己没有信心,恐惧未来,要不至少应该先把染干作掉才是。至于这一次他为了南迁的事情而向隋动手更是昏头,有那么染干那么大一只鼹鼠在那里不处理,偏要先和强敌动手,结果可想而知。在染干通风报信之下,每次都蓝的扰边都是失败,一点便宜没有讨到。甚至于开皇十八年(598)高丽侵辽西被守军击退后,杨坚还打算重兵攻打高丽。简直就没有把都蓝看在眼里,好失败阿~~~

  开皇十九年(599)染干通过长孙晟密报,都蓝在准备重型装备打算攻取大同城(是不是真的就不知道了)。藏匿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有罪的阿,杨坚终于烦得受不了啦,先发制人兵发三路大举出塞攻打都蓝。都蓝闻讯大惊,急忙和达头结盟(这几年他一直跟这位叔爷爷在打仗,结盟?告饶还差不多),然后起兵合击染干。
染干被人家掩击于长城下,兵败,他和长孙晟两人连夜逃走。(天啊,我都佩服了,长孙晟怎么到处都在~~不知道这次他是去干么了)
染干也不是笨人,他和长孙晟跑出来的时候身边就剩三个人了,一路收罗逃兵,才凑了几百人,这点资本投靠大隋,人家能瞧得起自己么?所以他开始和自己人商量,“要不我们去投靠达头?”这个主意其实也可以,因为投靠达头,在草原上他们总是好混一点。可是正商量着呢,就见隋的边塞关隘烽烟大起,“人家大部队追来啦~~” 长孙晟一气吆喝,吓得染干也不商量了,一口气就跑进了大隋关塞。染干进关之后,长孙晟立刻把他的部下留下,而带着他本人急赴京师。
这次实际上他被长孙晟骗了,追兵根本没来,那烽烟是长孙晟秘密派人通知边塞的人故意放的,可要是长孙不骗他,他会不会把长孙弄到达头那里送了礼呢?

  染干虽然被击败了,不过中国人可不是只会动动嘴、用用诡计什么的,要人怕还是要能动手才行。杨坚派出塞的三路是高颍、杨素、窦荣定,窦没有遇到敌人,高和杨则两场力战,从军事角度,与唐代的对突厥作战相比不遑多让甚而过之。

  高颍一路出朔州,以赵仲卿(前面长孙和染干的追兵就是他给撵跑的)率三千人为前锋与突厥人遭遇于族蠡山,交战七日,突厥人败走,赵仲卿引兵追击至乞伏泊再次将突厥人击破,俘略人千余口,畜万匹。突厥人此际再度举兵反扑(事先的设伏?),赵仲卿结方阵据战,激战五日,高颍的后续部队赶到,两军合击,突厥再败。高颍追击过秦山(内蒙古大青山)七百余里才回兵。
  杨素一路出灵州,迎面遇到的敌人是达头本人率领的部队。当时和突厥人作战一般都是设鹿角之类的工事,结阵而战,防止集群的骑兵冲击,像赵仲卿那路就是那样。可是杨素从人品到作战风格我看都可以说个狠字。他干脆下令撤掉那些东西,列出骑兵阵和突厥人对冲。这个消息传到达头那里,达头高兴得从马上一头栽了下来,一通磕头向长生天道谢。可他也不等打赢了再谢,结果两军一交战,隋军比突厥人还凶,抢先用骑兵发动攻击,后面大部队随同跟进。突厥人当即就被打晕了,达头可汗重伤逃走,所部伤亡惨重,前面那个道谢也成了笑柄了。
  顺便提一下杨素,其人多权略,应变无常法,治军严酷,违者即斩;作战的时候,先派几百人发动攻击,陷阵则跟进,不陷阵只要回来就杀掉,然后再派一批去,直到成功为至;不过他虽然严酷,也有好处,他的部队有功必赏,不像其他部队的人,文吏一笔你的功劳就没了(这个只怕大家都有体会)。只怕不是这样的人也不能用这样的前面战法吧。

  东西突厥同时败北,叛逃的染干待遇倒是很不错。这次东突厥再次内讧,加上长孙晟在那边装神弄鬼,除染干外,其他各部也有大量的人员叛逃到隋。于是同年(开皇十九年599)十月杨坚将染干册封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简称启民可汗),统领这些人。开始的时候,长孙晟率五万人在朔州筑大利城给他们住,可是都蓝不断攻击这些流亡叛逃的人,染干等人支持不住,大概是为了培养保留傀儡吧,又由长孙倡议把他们搬到了五原,而且派兵保护。此时还有件事情,前次嫁给染干惹起突厥矛盾的那个安义公主死了,长孙又送了次亲,嫁义成公主给染干。

  这一年十二月,杨坚再派杨素等人多路出兵攻打都蓝,可是都蓝却在内部兵变中被杀,我有点怀疑是都蓝这个笨蛋引狼入室,本来达头就比他实力强威望高,再借联盟之际策动兵变…………
达头继立为大可汗,称步迦可汗。这个步迦可汗看起来是东西突厥统一的一个,名义上也许可以说突厥统一啦,不过实际上却差的远。他并不能完全控制东突厥的部众,因此突厥国中一片混乱。

  达头控制突厥之后,可以认为突厥和中国的关系是敌对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双管齐下,一方面军事上针锋相对,杨素、史万岁等人多次和达头所部作战,当然啦,染干管理的伪军在长孙晟的带领下也随同行动;另一方面,在长孙晟支持下,染干也开始招降突厥各部(不然岂不是白养着他了)。
  染干这几年的作为一定很让达头生气,以至于几年间达头的军事行动主要都是指向染干的,幸好隋军一直守护在附近,保证他的安全,不然他多半让突厥人民当“突奸”处决了。
  终于到隋仁寿三年(603),持之以恒的情报战发挥了效力,染干不但招降了大量的突厥人,连原来归达头管的铁勒系十多个部族也跑了来投降中国。达头所部“大溃”,一时之间众叛亲离,出逃吐谷浑避难去了。留下的偌大势力真空,自然是由中国扶植的启民可汗染干接受了,长孙晟亲身执节把他送回了大漠。之后终染干一生,他都完美的履行了一个汪精卫的职责。只可怜在西方声名赫赫的达头可汗,转眼之间就成了流亡者,甚至于连流亡政府都没有组织一个,从此就没有下落了,实在是很惨。达头死后,东突厥和中国此消彼长,西突厥在西方自生自灭直到唐人来把他们征服,突厥再也没有人试图统一了,不知道会不会有突厥人觉得伤心呢?

  隋仁寿这个年号一共四年,这四年内部围绕太子之位阴谋权诈,外部有骑马民族为患,老皇帝头脑渐晕枉杀名将,相形之下,和康熙末年倒是颇多相似,不过康熙皇帝西域战事搞得一塌糊涂还不有人歌颂功德,杨坚在如此情势下照样亡灭突厥却没有什么人提,实在是件郁闷的事情。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雪幻

白衣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44
帖子 1374
编号 3870
注册 2003-12-29


发表于 2004-6-21 11:3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就在达头出逃吐谷浑的第二年,仁寿四年(604)隋文帝杨坚死,杨广继位。杨坚怎么死的,事有可疑,不过也不能肯定就说是被儿子杀了。但是反对者总是存在的,杨广初即位,内:匿丧不发,在杨坚灵前亲委长孙晟为内衙宿卫,负责保卫工作(寒~~他怎么什么都管~~);外:就在杨坚死后的下半年,统兵在外的汉王杨谅叛反,差不多用了半年的时间才将其平定(可怜他们都是同父同母的兄弟,还是要争个不休~~)。
  杨广这个人要是说他昏聩,我觉得是很委屈人家啦,不过他少年以来始终是一帆风顺,却害苦了他。出征不知道多少次,次次做个名义主管,将军们去做一切,一场场大捷来得那么容易,于是就以为天下事皆如是。大约就像个被溺爱坏的孩子吧。

  中国换皇帝,国内乌烟瘴气的,东突厥在染干的领导下倒是忠诚不变:
  大业元年(604)突厥人在隋将指挥下痛殴契丹,抢的东西也分了一半(那就是说我们中国也抢了一半归自己啦?要是放在现在一定不会承认了,不是“文明之师”。BS之)。
  大业三年(606)一年中染干往中国亲自往中国跑了好几趟,而且这一年杨广身为皇帝不老实办公,巡行国内(大概想学汉武帝),到雁门的时候染干还带了手下各部首脑过来,受到了杨广的亲切接见,甚至杨广还亲赴突厥人营中慰问(神经病!)。这次杨广去之前,长孙晟负责对接待场所进行了卫生检查(可能也查一下有无地雷,呵呵),结果发现不合格——帐外有野草,染干为表恭敬,自拔佩刀割草。(其实我估计突厥人可能真的是不在意这些,不过长孙晟为了立威而已)
  大业四年(607)与隋军同击伊吾,不过他去晚了一点,没有赶上打仗。
  大业五年(608)到中国觐见了一次,不过同年——死掉了。

  “失去这么一位听话的突厥可汗是多么值得惋惜~~~”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合适,染干对中国礼节甚恭,但是从中国得到的好处也不少,而且出兵伊吾那次,我怎么看都像是故意怠工。杨广对突厥人的赏赐过厚,隋重臣名将多所讽谏,结果高颍、贺若弼等元勋重臣(总理级的阿)居然由此获罪被诛。汉代也有很多人对于朝廷厚待降附的匈奴人表示不满,朝廷置诸不理,但是因此被杀,实在是不象话。固然杨广可能只是以此为借口,你就不能找别的借口么?比方今天,中国政府要是借口维护中日友好就毙掉几位有反日观点的官员,那只怕要气死一大片人。能与此相提并论的,我只能想到岳飞被杀之后,金国使者对宋人说“为了和谈,你们连大将都肯杀啊~~”

  这一节就此终止吧,不是因为突厥,而是为了长孙晟。因为,隋大业五年(608)——也就是启民可汗病故的同一年——长孙晟病故,时年五十八岁。长孙晟生时受杨坚杨广父子两代的人器重,倒不似寻常名将晚景凄凉,一生致力“情报大业”,也没有象前两天那个CIA领导一样被赶下台(这一点我觉得很难的啊,长孙晟和裴矩两位大师在隋做得很好,到了唐代也没有被打成反动分子,后世口碑也都不错,实在值得情报界人士奉为偶像阿。)。长孙晟身后留下一双小儿女寄养舅家,这两位提起来都能吓人一跳,一个长孙无忌,另一个就是一个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可惜我不知道她的名字)。本来他还有两个儿子的,不过一个尽忠国事作了烈士,另一个事迹泯然无所闻。
  隋书对长孙晟的评价不错:“晟体资英武,兼包奇略,因机制变,怀彼戎夷。倾巢尽落,屈膝稽颡,塞垣绝鸣镝之旅,渭桥有单于之拜。惠流边朔,功光王府,保兹爵禄,不亦宜乎!”(呵呵,隋书是李世民年间修订的,大臣们怎么会那么不长眼睛说皇帝陛下老岳父的坏话~~^_^)长孙一生和突厥人打交道,不知道生前可曾留意过未来的女婿呢?此时李世民不过10岁,可二十二年后就是他将启民可汗染干的儿子擒到长安在宴上作舞,甚至于启民可汗在纸上都避他的名讳变成启人。长孙和启民同年太山,倘若冥冥中携手看了这一幕,两人不知作如何想。

  最后补一段好玩的,长孙晟在突厥人那里威望很高,突厥拍马的时候说“突厥之内,大畏长孙总管,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称为闪电”。中国人宗族观念很重,往往论起来有郡望,有堂号,比方姓刘弄个燃藜堂什么的。。。。
长孙氏其实是改了姓氏的拓跋家,名人不多,不过也有堂号,他们叫——霹雳堂 I faint~~~~~~~~  回头偶家就叫叁合庄,哼~~~  



(古龙温瑞安他们国学不过关阿,按照武侠小说人物复姓化的原则,霹雳堂姓长孙不是好过姓雷~~~^_^)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雪幻

白衣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44
帖子 1374
编号 3870
注册 2003-12-29


发表于 2004-6-22 20:3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22, 19:04:32发表

QUOTE:
原帖由凝雪幻于2004-06-21, 11:33:20发表
  为了南迁而嫉妒内讧在我看来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突厥人本来雄踞漠北,现在却为了人家许不许南迁而嫉妒,沦落到这样的地步,真是可怜呢。失去了自己本性,向往人类享受的欲望,然后落入陷阱。数百年后的西夏元昊面对父亲眼中的幸福说“事畜牧、衣皮毛、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王霸耳,何锦绮为”,此时的突厥却似乎没有人意识到。
……
  个人而言,我在直觉上觉得:都蓝其人性情暴躁,心计不工,色厉内荏。他曾经因为一个兄弟的部落渐强就杀了他,我总觉得是典型的对自己没有信心,恐惧未来,要不至少应该先把染干作掉才是。至于这一次他为了南迁的事情而向隋动手更是昏头,有那么染干那么大一只鼹鼠在那里不处理,偏要先和强敌动手,结果可想而知。

我觉得这都是人性的弱点,概莫能免。我们后人,站在后知后觉的高度上,又是旁观者清,自然能将利害关系分析得如此头头是道,清清楚楚,但真是身在局中的时候,要摆脱出来,看得这么明白,谈何容易?历史上类似的昏招,比比皆是,倒也无需如此苛责于突厥人。

历史的魅力,其实就在于此,是一部最现实主义、最细腻地刻画出人性的伟大小说!至于说知古鉴今,说时容易做时难,还是那个问题,真的是你身在局中,要看得清楚,谈何容易?何况所谓的历史教训,截然相反的两面的都有,就在局中时,怎么真能知道情况其实是哪一种?以审美的态度来看历史,我认为是比以吸取教训的态度来看历史,更有意义。

赫赫,事前诸葛亮做的大抵既辛苦又风险,如今可以做事后诸葛,何不做之

QUOTE:
其实我觉得这没什么奇怪的。正如你所说,不仅长孙晟如此,裴矩也如此嘛。我想,这本身就是能做“情报工作”或“外交工作”这一能力决定了他们擅于揣摩人心,自然能进退自如了。至于现代的CIA倒台,那是民主社会里特有的啦。政府犯了错,总要找人背锅顶罪,所谓“弃车保帅”,自然是做一线工作的CIA做炮灰啦。其实大家都心底有数啦,CIA有什么胆子做假?还不是主子叫的?

呼呼~~~偶敲这句话的时候,正好听电视里在说这事情,所以初衷就很不地道的说~~  

古龙人与文章偶都喜欢的紧,只是国学确乎为憾,赫赫,其实呢,要是他国学表现得那么好,人也不是其人,文也不是其文了


至于你七十以前看不看的到么,倒是不要太乐观,这样视乎偶那可恶的boss阿~~~呜呜~~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雪幻

白衣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44
帖子 1374
编号 3870
注册 2003-12-29


发表于 2004-6-22 22:3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在偶眼里,放纵也没什么破坏形象滴~~~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雪幻

白衣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44
帖子 1374
编号 3870
注册 2003-12-29


发表于 2004-6-24 12:0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存想ing:为什么要挑起这样的战斗匿~~~呼呼~~~  

看到紫冠就是一声惨叫,妖怪来啦~~~ (可是,偶就是要妖怪阿,为什么要逃跑匿~~~  )






====================================================
萧让,算了,我们存乎一心好了,随他们怎么说吧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雪幻

白衣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44
帖子 1374
编号 3870
注册 2003-12-29


发表于 2004-6-24 15:2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算是消失了吧,现在的突厥系是按照语系算得,没有多少是原来的突厥人,正统的蓝突厥本来也没有多少,突厥强盛的时候治下很多也都是铁勒人,

所谓塞尔柱突厥帝国和土耳其他们那一支向上溯,大约是铁勒系的,定好也就算异姓突厥。现在嚷嚷东突厥斯坦的那些偶觉得更加莫名其妙~~~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雪幻

白衣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44
帖子 1374
编号 3870
注册 2003-12-29


发表于 2004-10-30 19:5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金庾信于2004-10-30, 9:00:50发表
还有就是(Kök Thürk)一词一般翻译成青突厥,另发明一个“蓝突厥”就没意思了。虽然青色就是蓝色,是天(Tengri)的颜色,在塞北民族固有的珊蛮教中,是神圣的颜色。

蓝突厥不是偶发明的阿。。。。本来就这么叫阿。。。。与异姓突厥相区分。。。叫青突厥的倒是没有见过。。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5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5 16:2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4327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