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勿随流水于2006-01-02, 20:45:48发表
我觉得phil同志太乐观了。我在上高中。我觉得如果没有一个好老师高中的语文教学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正常教学内容里字词只作为硬性默写,我的意思是根本就没有讲字词这道程序,所有字词练习都是课后完成的。至于为什么这么写,如果老师也不清楚或不愿意讲,那么即使想知道的同学也未必能得到答案。至于文字的演变过程那就完全不是高中生能涉及到的了,大多数老师看起来也知之甚少。
我帮老师判过一些语文字词卷子,别说学生,就是老师出的题都常常错误百出,前后矛盾。好在我校(市重点)还有很多学识渊博的老师,会传授一些从根源上掌握字词的方法和知识,但这些考试都不会涉及,考试只要能记下来就可以了。所以现在我们复习字词都是狗熊掰棒子,考试之后立马忘光。
从身边来看,非语文科目的老师每节课都能让同学挑出不少错字和口误,电视上写错字念错字的情况也比几年前严重多了。高中教育不涉及文字学知识损失真的很大,学生写作都围着什么“文化”“构建”“姿态”“底蕴”等等余秋雨式的流行词打转,能让人受益匪浅的词汇、日常生活不常用的一些成语要么不再作要求,要么只要求读音,总之日益被忽视了。至于这些词语为什么那么写对考试来说没什么意义,自然不会有多少人过问。
我记得有一次去初二搞调查,我提到“恃才傲物”这个词,他们(是年级最好的班)让我重复了好几遍都不明白,看来根本就没听说过。真的很令人悲哀。
我不否认教师的水平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果,但是,我要说的是,我高中的语文老师虽然是很好的老师,却也没有讲过什么字词方面的,他注重的,是文章上的功力。我在文字方面的皮毛知识,全都是后来在大学和工作后自己看书或者看网上的文章得来的。
--所以,高尔基的《我的大学》得有空看看啊。
学校的主要功效,从理论上来说,是教会你基础知识,然后在一定的基础知识之上,开始深入或者专业的研究。从实际角度来说,是帮助你顺利通过现阶段的学习过程,进入下一个环节。所以,学校的教学,是有“趋向性”的,不可能指望学校教会你所有的。
比如我们小时候,分数这个概念是在小学三年级就教了,但是在我大学三年级的时候(12年后了),就将这个内容放到小学五年级的课本中去了,依据是生活中分数的出现频率不高,大多数此类概念都使用小数来表示,比如商店的标价,仪表的读书,所以,先教小数容易让学生更容易,更直观地掌握内在概念。
不过,其实这些都扯远了。我们这里讨论的是简繁体对中国语文教育的影响。从这点来说,如果使用繁体字的台湾的学校老师水平不高,我也不相信他们就能通过学习繁体字掌握到什么更全面的知识,这根本是两码事,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