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明思宗朱由检
性别:未知-离线 连枝步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功绩 14
帖子 408
编号 385947
注册 2010-7-7


发表于 2010-8-23 13: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南明安能不给大行皇帝议谥?

这是安宗即位后的最重要事情。安宗即位后,谥大行皇帝为思宗烈皇帝(这是普通的简称,全套的楼上说的很清楚)。转过年,觉得这个庙号不太妥当,改为毅宗。

安宗被俘,绍宗即位,上安宗尊号圣安皇帝,改毅宗庙号为威宗。

从总体上看,思宗----毅宗----威宗,一个庙号比一个更“正面”。

另外,南明皇帝不是“自认为”正统。而是仅仅是清以及清控制下的蒙古,不认为他们是正统而已。
1、李自成余部(大顺)、张献忠余部(大西)都接受了他们的招安。
2、北方、南方的所有反清起事,也都奉南明皇帝为君主。
3、日本也认为南明是明朝皇帝,并给予了一定的经济支持。
4、缅甸也认为南明是明朝皇帝,只有在清兵压境的情况下才通过政变的方式改变对明朝策略----也就是说,缅甸的叛变,需要付出一个缅甸国王的血作代价。
5、朝鲜因被清兵击败,在表面上服从清朝。但事实上,他们仍认为清朝是非正统的(见朝鲜使臣的一些言论)。
6、即使是清朝方面,在俘虏昭宗后,清兵还试图拥立昭宗为君主。这些人可不仅仅是汉人。这也是清将吴三桂一定要迅速在昆明杀掉昭宗的原因之一。

按照梁启超的正统说,有三种取得政权的方式非正统:夷狄、篡夺、叛乱。按照这个原则,清的正统性远远小于南明的正统性----清一直被看作夷狄。而南明则既不是夷狄,君主又是在上一个皇帝崩后所立,血统最近(昭宗),因此也谈不上篡夺,也未叛乱。

[ 本帖最后由 连枝步 于 2010-8-23 13:3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连枝步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功绩 14
帖子 408
编号 385947
注册 2010-7-7


发表于 2010-8-25 09: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10-8-24 22:24 发表
如果那样的话,南明政权就不该称为“南明”,就该直接叫“明”。明覆灭我认为就是永历帝被杀,这问题老虎以前回答过。不过都是各说各的,文物第二,也没法统一。(貌似也不需要统一吧)

明,严格来说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洪武、建文两朝。第二阶段是永乐到崇祯。第三阶段是弘光到昭宗被杀。第四阶段是永历十七年到永历三十七年。
第一阶段是原装的明,都城南京。第二阶段是按照惠帝的称呼----燕庶人,或者按照成祖自己的称呼----燕王通过武装叛乱获得政权而建立的新明,都城北京。第三阶段是在黄河以南建立的新明,都城南京、福京、滇京。第四阶段是没有皇帝,只有执政的新明,执政者延平王在东宁。
在历史上,通常把第三阶段称为南明,把第四阶段称为郑明,而把一二两阶段合称明。

南明政权,当然是明政权,只是为区别,加上个南字,就像南宋政权当然是宋政权,加上南是为历史区分方便而已。

一个古代国家,必须有以下要素:君主、社稷、人民、领土、官吏、军队。
一个古代政权,仅仅需要有官吏(领导者)和军队就可以啦。

郑明时期,虽然没有君主,但是其余的要素都有。

对于南明,清是不能承认的。因为清朝不承认自己灭亡了明朝。他们认为他们是在明朝皇帝死亡的情况下,受明将军吴三桂邀请平乱,在中原无主的情况下,被明大臣拥戴,入主中原。因此,一切打着明朝旗号的政权,都是叛逆。因此,在写明史的时候,本来还有《三王传》,结果也被取消啦。他们把南明三帝看作是三个作乱的明藩王而已。他们甚至不承认昭宗即位前的封号桂王,而只是称其为永明王(昭宗是老桂王二子,他哥哥接的桂王位不久就死啦,他从永明王接封桂王,记得这是绍宗时候的事情,不承认绍宗,当然就不承认这个桂王封号啦)。

清朝灭亡之后,南明立即被史学界承认。钱海岳巨著《南明史》于40年代写成。柳亚子一直想写南明史,并争取了当时政府的支持。建国后,国内也出版了一些南明的研究成果。

[ 本帖最后由 连枝步 于 2010-8-25 09:42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0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14 21:3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26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