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KYOKO 于 2010-8-24 22:24 发表
如果那样的话,南明政权就不该称为“南明”,就该直接叫“明”。明覆灭我认为就是永历帝被杀,这问题老虎以前回答过。不过都是各说各的,文物第二,也没法统一。(貌似也不需要统一吧)
明,严格来说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洪武、建文两朝。第二阶段是永乐到崇祯。第三阶段是弘光到昭宗被杀。第四阶段是永历十七年到永历三十七年。
第一阶段是原装的明,都城南京。第二阶段是按照惠帝的称呼----燕庶人,或者按照成祖自己的称呼----燕王通过武装叛乱获得政权而建立的新明,都城北京。第三阶段是在黄河以南建立的新明,都城南京、福京、滇京。第四阶段是没有皇帝,只有执政的新明,执政者延平王在东宁。
在历史上,通常把第三阶段称为南明,把第四阶段称为郑明,而把一二两阶段合称明。
南明政权,当然是明政权,只是为区别,加上个南字,就像南宋政权当然是宋政权,加上南是为历史区分方便而已。
一个古代国家,必须有以下要素:君主、社稷、人民、领土、官吏、军队。
一个古代政权,仅仅需要有官吏(领导者)和军队就可以啦。
郑明时期,虽然没有君主,但是其余的要素都有。
对于南明,清是不能承认的。因为清朝不承认自己灭亡了明朝。他们认为他们是在明朝皇帝死亡的情况下,受明将军吴三桂邀请平乱,在中原无主的情况下,被明大臣拥戴,入主中原。因此,一切打着明朝旗号的政权,都是叛逆。因此,在写明史的时候,本来还有《三王传》,结果也被取消啦。他们把南明三帝看作是三个作乱的明藩王而已。他们甚至不承认昭宗即位前的封号桂王,而只是称其为永明王(昭宗是老桂王二子,他哥哥接的桂王位不久就死啦,他从永明王接封桂王,记得这是绍宗时候的事情,不承认绍宗,当然就不承认这个桂王封号啦)。
清朝灭亡之后,南明立即被史学界承认。钱海岳巨著《南明史》于40年代写成。柳亚子一直想写南明史,并争取了当时政府的支持。建国后,国内也出版了一些南明的研究成果。
[ 本帖最后由 连枝步 于 2010-8-25 09:4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