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恨地无环 于 2008-11-27 18:01 发表
这句话其实没什么道理。
弱国因为没有经济、军事上的优势,更需要灵活有效的外交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能够长期安然存在的弱小国家,也一般都是精于此道的。
帝制中国的情况,可以说是“上国无外交”。
...
我倒认为并不是什么上国无外交,中国自古的国家外交手段如和亲等屡见不鲜,但是和是战中国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标准。以现在后来者的观点看当然在当时明和清应该和谈,但看历史不能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并且也要看到历史上事情的历史局限性。
清在明朝是怎么看的?是叛逆+强盗+异族,和中国内地的叛乱是不一样的,难道要和强盗和谈吗?就算放到现在,中国对东突一样是以打为主,似乎没怎么样谈过。但假如真有一天东突成功了,立国了,甚至突进中国内部那可能就有人会说为什么当时不和谈了。中国对待日本也一样,和强盗和谈那是绥靖,是投降,是卖国,这观点在明末在侵华直到现在也一样不过时。
明末和清末因为没有和对手和谈,只能说是历史局限性,我也认为清入关得天下也是偶然,谁相信一个总共才几万人的少数民族会在二三十年内占领整个中国?放在现在,要说东突或者达赖领着西藏或者台湾能占领中国,这估计也没多少人会相信,即使东突能打败十次解放军。而所谓的中国的“大国”情结,这也不能简单的用现在的眼光去指责,毕竟起码三千年来,中国很少有外国能真正威胁自己的生存,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一直基本保持着完整没有分裂,不能不说会让当时的人产生错觉,况且当时的科技水平和意识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全球化。但古人的思想倒的确很僵化,明倒还有海外通商,但清就不可理喻了,因为是异族统治,闭关锁国前所未有,也导致了清人的自大和不可能和外国通商,因为这是“祖制”。万一通商,人民开化,这些少数民族统治者可能就地位不保了,自然不能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