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阿鲁卡德于2005-07-05, 11:31:18发表
纵观楼上几位的意见,谈谈我的看法。
对于一个弱国来说只能出奇制胜才能有反转的局面。
正如当初曹操的官渡之战一样。
有这种意见我没什么好说的,出奇制胜的前提是什么?前提是自己不犯错,对方犯错,而且你要能捕捉到对方的错误。那种一开始不想着稳扎稳打,就想着出奇制胜的人最后结局必然是惨淡收场。更不要拿什么曹操的官渡之战来做对比,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曹操有没有仗还没开始打就想着出奇制胜?没有,曹操是在正面相持,对峙中等待对方犯下大错,而且情况已经对自己十分不利的前提下才决定赌一把的。
顺便提一下,弱国反转局面的手段绝对不会只有出奇制胜。
老实说,成功率高在那里我是真没有看见。这个计划好当然是好,只有一个缺点,大家都知道的--太过一厢情愿。假如对手真的如你所估计般不值一提当然没问题,但假如对手不是这样呢?一开始就这样在战术上蔑视对手,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诸葛亮比起魏延已经很重视对手了,但他一出岐山时对手反应之快仍然让他有点措手不及,试想一下当魏延按照自己的计划出击而对手反应神速远超他的想象时,魏延的结局真的不容乐观啊。魏延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都很清楚,如果说他和刘备的对话还不足以表现出他的口气大过底气的话,那么诸葛亮死后他的表现十足的表现出了他的有勇无某和大局观的的缺乏。就这样的一介武夫提出的一个这样一厢情愿的计划被诸葛亮否决自然是再正常不过了,与什么政敌,什么人际关系根本毫不沾边。
魏延基本是被逼成的.杨仪和魏延不和已经很深.
作为统帅的诸葛亮也没有化解.
“诸葛亮病,谓延等云:‘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命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延遂匿之,行到褒口,乃发丧。亮长史杨仪宿与魏延不和,见延摄行军事,惧为所害,乃张言延欲举众北附,遂率其众攻延。延本无此心,不战军走。追而杀之。”裴松之认为:“此盖敌国传闻之言,不得与本传争审”,但就算是一面之词,也可以看到杨仪造谣陷害以消灭自己政敌的恶劣行径。就是据本传记载,也不能说明魏延反叛降北,而只云诸葛亮病笃时“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