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曹操北征乌桓之战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0-14 15:1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好文。支持一个先!不过这个地图好像有些地方有问题。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0-16 13: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引的文章很有意思。不过看起来碣石还是在河北昌黎比较可信。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0-16 14: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本来我也打算写一篇关于曹操北伐的文章的,三国兄写的这么好,我就没有什么可写的啦。
关于曹操进兵路线,有一个小问题,一直搞不清楚,探讨一下。
——夏五用,至无终。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田畴请为乡导,公从之。引军出卢龙塞,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馀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未至二百里,虏乃知之。……八月,登白狼山,(《武帝纪》)
——随军次无终。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虏亦遮守蹊要,军不得进。太祖患之,以问畴。畴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自建武以来,陷坏断绝,垂二百载,而尚有微径可从。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之首可不战而禽也。”太祖曰:“善。”乃引军还,……太祖令畴将其众为乡导,上徐无山,出卢龙,历平冈,登白狼堆,去柳城二百馀里,虏乃惊觉。(《田畴传》)
从《武帝纪》的记载看,曹操的进兵路线是:无终——卢龙塞——白檀——平冈——鲜卑庭——白狼山——柳城,其中在白狼山作战。
而《田畴传》记载的进兵路线是:无终——还军(可能是回到幽州州治蓟县)——徐无山——卢龙——平冈——白狼堆——柳城。
那么,从这里面看出,后半程,两个记载是一样的:平冈——白狼堆(山)——柳城。但是前半部分有少许差别:
《武帝纪》的路线上:卢龙塞在今喜峰口附近的潘家口,也就是从无终继续向东偏北方向前进即可到达;可白檀却在今河北滦平东北,也就是从北京要向北出古北口。那么曹操如果从无终直接向东出卢龙塞就不可能再走到西北面的白檀。这是一个矛盾的问题。
《田畴传》的问题:徐无山就在无终的东偏北方向,而且出了徐无山再向东北方就是卢龙塞。那么如果曹操从无终回军,又要走哪条路线再回到徐无山这个方向呢?
我们看地图,无终在当时很可能是一个道路交叉口,向东走到海边的碣石,再沿海边道路向西北走,是去辽东的大路;而从无终向西北转,就进入了山区,是通向柳城的小路。
那么有以下可能性:
——当时曹操假装从无终回军,随后又返回了无终,并从无终向西北出徐无山,走《田畴传》的路线到了平冈;
——白檀并不在目前认为的滦平附近,而是在卢龙塞的东北方向某地;这样也可以解释《武帝纪》的路线了。白檀的位置,见中国历史地图集。
——曹操根本就没有走目前公认的出卢龙塞(喜峰口)路线,而是走的北京——古北口——滦平——平冈,绕道迂回路线。
注:平冈——汉书记载为平刚,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也作平刚。位于今辽宁凌源市附近。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0-16 14: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比较同意三国兄关于兵力的分析,并由此想到了1年后的赤壁之战。试想:曹操远征乌丸,带领数万兵马(远征在当时不可能像汉武帝那样数十万),就已经是虚国远征了,可见曹操的总兵力会有多少。如果一年后就有所谓的数十万大军打荆州,是不是把曹操招兵买马的速度估计的太快啦。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0-16 14: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吴元叹!于2005-10-16, 5:45:17发表
为什么?

看看那篇介绍碣石在山东的文章,作者:郭云鹰 (中共山东无棣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他连当年曹操东征海贼管承的位置都没有搞清楚,就来论,自然不能正确。
——秋八月,公东征海贼管承,至淳于,遣乐进、李典击破之,承走入海岛。(武帝纪)
淳于在哪里呢?在今山东潍坊东南,安丘东北。这里与曹操的大本营邺县大致在一条水平线上,曹操从邺县东进去淳于,怎么会拐到北面几百里的什么无隶呢?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0-23 02: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前几天出差去了辽宁凌源市和朝阳市,就是三国时期的平冈到柳城附近。
我看到那里其实是低山丘陵,在三国时期一定是大片的草原和树林,有少量的山丘,高度不超过200米,而且坡度很平缓,很适合大军行军的地形。
因此,我想到三国兄文中写的路程、时间分析:
——前面走卢龙塞的500里,一定是很难走的,这段路程大致220公里,剩下的路还是比较好走的。
——其实古代行军的速度一般是很慢的,除非是赶时间奇袭。
比如:司马懿曾经8天走1200汉里,也曾3~4个月走4000汉里。

再有就是平冈和白狼山的位置。如果按兄介绍的,平冈在今内蒙喀喇沁左翼,白狼山在今建昌县城东的大黑山,那么就不可能曹军先到平冈,后至白狼山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6-1-2 23: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关于碣石,再说几句。

1、反对河北昌黎碣石的最主要依据是时间问题,认为曹操从柳城返回时已经寒冬。但是从记载看:
——九月,公引兵自柳城还,十一月至易水(武帝纪)
可见,9月份曹操已经率军返回,此时如果来到碣石,并不见得一定是寒冬时节。而9月正是深秋时节。

2、如何理解曹瞒传的: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馀丈乃得水。
我认为:从碣石继续西行到达易水还有一段路程,而北方此时一旦来上一股西伯利亚寒流,自然天气会突然变冷,注意,记载中只说200里无水,如果是在辽东,那南返可就不止200里才能有水了。

3、第三,关键的是无棣此地并不在曹操从并州壶关返回邺城并东征淳于的路上,曹操总不至于为了赋诗,就带领大军向北方绕道几百里吧?
而且从时间上看,如果说曹操是在攻打淳于管承时绕道跑到了无棣,那么应当是去的时候:
——秋八月,公东征海贼管承,至淳于,十二月春二月,公自淳于还鄴。
如果路途大约1个多月,那么大致上曹操去时9月到无棣(如果绕道去的话),而返回时在12月或1月。
试想:当时管承在海滨造反,曹操率军急急忙忙地去攻打,怎么会有闲心绕道数百里去无棣赋诗?而返回时则已经是12月以后,是严冬时节,也不符合曹操的观沧海诗词的时间描述。

4、三国历史地图集将此地标注于河北昌黎。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6-1-5 11: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历山学士于2006-01-03, 7:26:04发表
“《田畴传》的问题:徐无山就在无终的东偏北方向,而且出了徐无山再向东北方就是卢龙塞。那么如果曹操从无终回军,又要走哪条路线再回到徐无山这个方向呢?”

我们知道无终治所并不临海,而在徐无山之西。晓林兄,不解的是不是从无终到徐无山怎么是“还”呢?

“。。。夏五月,至无终。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
“。。。乃引军还,。。。太祖令畴将其众为乡导,上徐无山。。。”

看看记载,曹军五月就到了无终,七月发现因为大水滨海道路不通。那么这两个月间,曹操是呆在无终不动的么?不动怎么会发现滨海道路不通?而且这次进军是急行的。

事实可能是,曹军在五月到七月间是从无终沿滨海道路前进的,起码过了徐无山,发现道路不通后,听从田畴建议,回军走小路了。

关于出塞后的路线问题,确实不好讲,有没有到过白檀,或者白檀当时的位置是不是确切,都要进一步寻找证据了。

历山兄:
我并不是不解这个。
——乃引军还,……虏候骑见之,诚以为大军去也。太祖令畴将其众为乡导,上徐无山,出卢龙,历平冈,登白狼堆,(田畴传)
这里上徐无山已经不是从还的问题,结合前后文看这里的上徐无山,是曹操再次进兵的路线。
你说的也很有道理,如果是曹军已经越过了徐无山,那么返回无终后再次出发又上此山也是可能的,有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6-1-7 00: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还是很赞同郭嘉的意见以及曹操的决策的。另外,韩浩的观点也很好:
——今兵势强盛,威加四海,战胜攻取,无不如志,不以此时遂除天下之患,将为后忧。且公神武,举无遗策,吾与君为中军主,不宜沮众。”(魏书)
曹操趁大军正处在最强盛的时候,一战击垮了乌丸,以至于很长时间魏国的北疆都比较太平(也有小纷争),相比很多朝代北部威胁巨大的情况,不能不说应归功于曹操的这次北伐。

而即便不北伐去征讨荆州,很可能还不如后来的局面。此时,刘表未死、黄祖未死,荆州军团实力依然很强呀。
推荐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17 11:5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65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