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青蓝于2005-09-02, 11:19:53发表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9-02, 7:05:49发表
你的理解确实很有问题!
首先,有谁告诉你马谡违命,究竟是违的什么命?
其次,有谁告诉你马谡违命是违背诸葛亮不要上山的命?大概是演义看的太多了?
实际情况是,历史记载只说违命,但是没有一个有说清楚到底违了什么命?
比方说,我此前已介绍过,街亭的地形根本不适合打阻击或者防御,那么为何马谡要在这里阻击?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来得及赶到前面的险要阵地陇坻。因此,这里的所谓违命其实是指的马谡违命没有能抢占陇坻险要。
但是这个责任在谁呢?史书一概不说。如果此责任在马谡,早就大加批判了。其实此责任在诸葛亮,因此蜀汉的历史不敢说。不过傅子有说。
马谡是诸葛亮的前军,诸葛亮作战谨慎,马谡距离应不会很远,因此,当马谡因为断水而速败时,诸葛亮的中军正好赶到了距离5里的地方。也就是说马谡的前军距离诸葛亮中军大致2天左右路程。因此,马谡上山时,诸葛亮并不在这里,还在半路上,明白否?
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
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
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
谁告诉你马谡没违命?谁告诉你马谡是你那种说法的失宜的?哦,你脑子。谁告诉你马谡没责任的?哦,还是你脑子,无论魏蜀都记载了马谡什么举动失宜,您能靠您脑子又创造性的发明了责任不是马谡的,实在了不起啊。
对于某燕那绝世无双的逻辑,我可以从王平传直接反驳您,王平在马谡被破后以千余兵就可让张合却步,街亭又怎会无可守之地?张合传又何苦说其不下据城?所谓责任不在马谡,那是大大的谎言。
既然诸葛亮就在5里,怎么还由王平收陇散军要再徐徐而还(这是还哪呢?当然是打哪出来还哪了。),不是诸葛亮亲自去接应王平?诸葛亮在5里外被吓破胆迅速跑路了?搞笑的某人又拿脑子做历史了。
哈哈,看清楚再说啦!
我说的是马谡违命不错(注意我在这里没有用问号),但是有谁告诉你违命的具体内容了?自己瞎猜的?
一个说举动失宜,一个说举措烦扰,但是都是很笼统的记载,难道蜀汉没有人搞的清马谡究竟怎样违命的吗?
王平是说过不能上山,但是完全没有这是诸葛亮的命令的意思,而是王平本人根据自己的军事经验向马谡建议的。看来有人又要把这个归功于诸葛亮的未卜先知啦?
哈哈,青某人就是厉害?可惜你再去看看吹嘘诸葛亮的《袁子》中上怎么说的,告诉你位置,在诸葛亮传的裴注中。就可以知道,并不是王平超能,而是诸葛亮主力距离并不远。
当然,这些内容我在那篇介绍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文章里没有介绍,大概你真的不知道。
看来你的军事知识实在太差,面对强敌,最忌讳的就是拼命逃跑,那样一旦被敌人追击,部队很容易溃散。而王平本人作战经验丰富,即使没有诸葛亮军在附近,他也不会快速奔逃。更何况附近还有诸葛亮军在策应?
至于某些人,把诸葛亮在5里外不救援马谡溃败部队的做法吹捧为——勇,我以为太过了。说其谨慎(或者胆小)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