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我不是迭戈 于 2006-9-20 10:58 发表
此迂腐之论也。
兵法云: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
曹操主力和袁绍大战于官渡,只留荀域守许昌。此时若以精兵出庐江,击曹操空虚之后方,必然势如破竹。过寿春,经谯郡,直取许昌以拥立天子,此忠臣 ...
曹操素来谨慎,怎么可能全师北征官渡,而留后方空虚给孙策刘表刘备这些人检便宜呢?
想曹操起兵之始,众已数万,后收编青州军三十万,势力大涨,而后连年征战,胜多负少,军力更是有增无减。而官渡一战,麾下兵力竟不过四万(说法不一,但至少是袁绍十万兵力的一半以下),既然如此,其他部队何在,我想必定是屯重兵于后方,以防备孙、刘。而孙权赤壁战前曾言“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可知即便到了208年,东吴的军力也不过十万,而十年前的200年,东吴能够有多少万军队?就是这样一点军队,还要防备山越和刘表,孙策倘若北伐,恐怕还抽不出三万人来。且北方多平原,吴军不擅陆战,“兵不在多而在精”这点就不用想了,从后面孙权势力几次北伐的结果就知道了——即便是陆逊引军,最好的结果也不过全师而退,试想孙策北伐,能取得怎样的成果?
再者,即使连袁抗曹,打下中原,孙策迎奉天子,那接下来呢?北有袁绍,西有刘表(这两个可一直是盟友,当年孙坚就是因此二人而亡,对孙策来说,袁刘可是世仇),南方还有山越,孙策下一步又该怎样发展?恐怕只能面临两线作战,内外交困的局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