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先说魏延,再说孔明——看《还原史上最真实的魏延》有感
性别:男-离线 杀魔客
(大谷刑部)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30
编号 377972
注册 2010-5-26
来自 安徽


发表于 2010-10-23 12:0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先说魏延,再说孔明——看《还原史上最真实的魏延》有感

看到了轩辕春秋上的《还原史上最真实的魏延》及其回帖,有感而发。事实上我个人是很佩服魏延的所谓“反骨”精神的,这篇《还原史上最真实的魏延》的作者写了有章有法,有理有据,尽管有些观点我不认同,但在文采章法方面我自愧不如。我看不惯的,是回帖的有些人信口开河,口出秽词,不学无术还自我卖弄,把学术讨论当做泼妇骂街,把轩辕论坛当做百度贴吧,真是可忍孰不可忍。
有些人看不惯以前的人神话诸葛亮,因为拨乱反正而要将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被神化的人物必有伟大的一面,秦始皇、凯撒、拿破仑、俾斯麦都被那些只知道诽谤当权者邀取名声,而权力到了自己手上却吓得如同烫手山芋的小人诟病,但同样不影响他们的伟大。乱世中就需要铁血、敢于担当的风云人物,所以诸葛亮敢于接手蜀汉这个烂摊子并且惨淡经营矢志不移,而你我都不敢,这就是伟人。
所谓孔明陷害魏延,在我眼里就是无稽之谈,请大家立足史实,放下感情冲动,不要用现代的复杂的厚黑学去臆测古人,这样做毫无凭据。《三国志》中,孔明和魏延有矛盾的只有两个地方,一是子午谷奇谋,二是五丈原撤军。子午谷奇谋在我看来魏延这是大胆冒险之举,成功的胜算不到十分之一。赵云领兵一万偷袭郿城,这只是疑兵,而魏明帝立马亲自坐镇长安,并且调来了曹真的五万人马。赵云的疑兵尚且如此对待,那么魏延如果真的强攻长安,结果会如何?就算打败了夏侯懋,占领了长安,能在此长期驻守吗?蜀汉总共兵马只有十万,魏延这一计策需要一万人马,如果万一不成(其实百分之九十九不成功),蜀汉就损失了十分之一的人马,孔明愿意为这样一条希望渺茫的计策损失一支精兵和一员上将吗?孔明否决了魏延的计策,只是普通的将帅意见不合,跟心胸无关,和排挤陷害也无关,只是因为魏延脾气太大,老是发牢骚,才导致了后人为他抱不平,魏延到底只是个武夫啊!再说,当初平定汉中,曹操不听司马懿趁势攻击西川的计策,而周瑜也没有采纳鲁肃和好刘备的计策,难道这都是嫉贤妒能吗?更何况,孔明在北伐过程中是极其重用魏延的,每次出兵都让他当先锋,就算是提出看法不同的子午谷奇谋也一样。第一次北伐,魏延为先锋攻克了天水南安安定,第四次北伐,魏延为先锋打败郭淮,重挫司马懿,还封侯拜将,如果孔明真的排挤魏延,这又如何解释?
还有,就是孔明临终前留下的话,这一点,我觉着易中天老师说得是比较有道理的,尽管他的《品三国》有很多地方我是不认同的,因为《品三国》在很大程度起到了误导那些连《三国志》都没读过的观众的作用。易中天老师说孔明的遗嘱专门提到魏延,是因为魏延的性情桀骜和北伐意愿强烈,才不管他以保住大局,这里面我没看出有陷害的意思。魏延的死是因为行事过激还有人际关系太差,要不然怎么出了事,姜维王平马岱费祎杨仪一块对付他,连手下的兵士也不每一个帮他的,一个死了的孔明能有这种影响力让大家团结一致对付魏延吗?一个死了的孔明能让魏延去烧栈道给人留下话柄吗?就算孔明死前处心积虑布置好了阴谋,董允蒋琬人在成都,对孔明的想法一无所知,为什么他们也保杨仪不保魏延呢?如果真是孔明的阴谋,为什么想办法不把魏延钉在反贼的耻辱柱上,而要在当时留下“不便背叛”的言论呢?如果说到现在历史已经被人改得面目全非,那么当时的蜀人传言应该是最精准的。当时人们怎么说的?“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平日诸将素不同”,我认为这就是魏延丧命的原因,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反驳,咱们共同讨论,但请有理有据,引用史料,不要张口骂街,自贬身份。
魏延的问题完了,再说孔明。易中天老师说孔明打仗完全是外行,这我就不认同了。孔明不擅长打仗,但并不等于不会打仗。作为统帅,其全局战略指挥能力要比临阵指挥的能力重要。在孔明指挥下获胜,既可以是魏延王平等前线战将的战绩,也可以算是孔明的战绩。从这个层面上来,孔明大致是胜负参半:第一次北伐力克三郡,但有街亭之败,得不偿失,第二次北伐攻打陈仓不克,斩杀了王双也是得不偿失,第三次北伐攻下了武都阴平,赶走郭淮,胜利,第四次北伐先打败郭淮,再大败司马懿,割走陇上小麦,射死张郃,可以说是大胜利了,第五次北伐占据北原失败,对峙一百多天然后就病死了。可见,孔明的军事能力不强,但也绝不算很差,至少比司马懿要强。顺便说一句,为什么人人都骂孔明,为什么没人骂司马是军事外行呢?演义在神话孔明的同时也神话了司马。这人才是打仗高手啊,除了打孟达公孙渊胜了外,其他就全是败仗了,孔明也不是被他打死的,而是耗死的,最后看见姜维的疑兵还吓跑了,可见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要想骂孔明那就怎么都能找到理由。易中天老师一句孔明是“大管家”,立刻红遍大江南北,真让人感叹大众传媒的力量是何等可怕。
孔明不是神人,也不是我崇拜的人,但我要承认他是个了不起的人。他有缺点,但至少他在一个势必要灭亡的政权里,力挽狂澜于即倒,为了理想一直战斗到死,这难道不值得人敬佩吗?有人因为孔明扶保汉室说他虚伪。孔明心中有无汉室就不知道了,但在最看重正统的封建王朝,地方政权必定要打出一个旗帜才能赢得人心,孔明这一举措,即使是策略也是完全正确的,要不然为什么第一次北伐曹魏竟然有三个郡一起反叛?也有位仁兄说孔明不会用人,还用了不文明词语,街亭一次用错人难道就说明了他不会用人?曹操如何英雄,但翻翻《三国志》,他有多少次用人不当的记录,夏侯渊和于禁就是两个典型,同样是性情犯下的军事错误,曹操因为爱情纳张绣寡婶被人津津乐道,孔明因为友情重用马谡又有什么问题?再说才子马谡的价值比个女人大多了。还有人提出易中天老师的蜀汉“三级观念”,这个有道理,但只是一家之言不是真理,至少我就觉得不是真理,但我确实无法驳斥,因为史料不充分,只能说也许易中天老师是把简单的问题想复杂了。
至少在那篇《出师表》中,我们看到了孔明的真心真意。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是真情,孔明的《出师表》就不是真情?现代的人真是好笑,对真的东西反而怀疑其虚假,反而认为虚假的东西才是理所应当的,如此下去,我们五千年泱泱文明就要毁在这些排斥忠孝仁义而追捧凤姐小月月的人手中了。时无英雄而使竖子成名,曹操孔明都是英雄,而恐怕中国从今往后,再也没有这样的英雄了。
我知道有人会从我这篇文章里绞尽脑汁挑一些字眼上的漏洞反驳我,我无所谓,时无英雄而使竖子成名,让批评家去做英雄的春秋大梦吧!

[ 本帖最后由 杀魔客 于 2010-10-23 13:47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杀魔客
(大谷刑部)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30
编号 377972
注册 2010-5-26
来自 安徽


发表于 2010-12-16 18:4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主力不能损,蜀汉全国的士兵也就十万左右,拼一下就没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杀魔客
(大谷刑部)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30
编号 377972
注册 2010-5-26
来自 安徽


发表于 2010-12-17 14:2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14 suomingyaodao 的帖子

蜀后主炎兴元年(263年)降魏时“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杀魔客
(大谷刑部)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30
编号 377972
注册 2010-5-26
来自 安徽


发表于 2011-6-18 23:5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29 iFecisi 的帖子

突然看见了,回得有点晚了,首先孔明五出全败我是不同意的,没灭掉魏国就能叫失败吗?至少第三次和第四次北伐是成功的,孔明五次北伐只有第一次和第五次有取得大战果的意图,第二次是为了响应东吴的石亭之战,第三次和第四次是袭扰性战役。其中第三次是战略上的成功,因为攻下了魏国的两个郡,第四次是战术上的成功,因为已经痛击了司马懿主力,如果没有李严事件可能也会拿下魏国几个郡为以后的北伐创造有利条件。其次魏国虽说主要兵力放在长江一线,但关内仍然屯有重兵,赵云做疑兵的时候曹真率领五万步骑前往迎击,这五万人马算不算重兵,对付魏延偷袭长安的孤军算不算绰绰有余?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28 21:5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36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