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大家讨论一下,孔明真的有错吗?
性别:男-离线 杨少凡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407
编号 37535
注册 2005-4-25


发表于 2006-6-11 14:2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showwin 于 2006-6-7 23:30 发表
最近看到一些文章,说道:
1。孔明凡事亲力亲为,使得刘禅什么都不做,最后成了“啊斗”
2。孔明从一开始就猜疑魏延,处处限制他,是孔明逼反魏延的
3。孔明过于自信,很多次出征都没有天时地利,硬要打,导致 ...

》》》亲力亲为?让刘禅成了阿斗?老兄,孔明什么时候管得这么宽的,他可大部分时间都在汉中前线指挥战斗,后方刘禅可也不是小说中的白痴。
   “ 刘琰妻胡入贺太后,后特留胡,经月乃出。胡有美色,琰疑其与後主有私,呼卒伍伯挝胡,以履抟面。胡具以言告,琰坐下狱。有司议曰:“卒非挝妻之人,面非授履之地。”琰竟弃市。”随随便便就砍了个骠骑将军,无权之人能为此乎?
    十二年,亮卒,后主素服发哀三日,邈上疏曰:“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偪,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没,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后主怒,下狱诛之。看看污蔑孔明不忠的大嘴巴刘禅是怎么处理的。
》》》王朝后期,强敌入侵,无有不望尘而降,土崩瓦解之势,不必远征宋明,即看东吴最后降官降将如潮可知。司马氏起兵十八万三道侵蜀,除阳安口蒋斌、江油马邈降敌外,可有几个降者?汉城、乐城、黄金、兴势诸围守,姜维、张翼、董厥、诸葛瞻等辈,虽才智不能御敌,可曾望尘而降,卖主求荣?罗宪、霍弋据守孤城,蜀亡乃降,这是何等忠贞,昏庸之主可有此将相辅乎?看看司马谋魏,东吴崩盘,又有几个忠臣。刘禅虽算不上明主,却也不是什么昏庸之辈。

》》》不重视选拔人才?以蜀地不足百万人口,能与中原强魏相比?文有费祎、董允、蒋琬等辈,武有姜维、王平、张翼、张嶷等将,此不为人才,何为人才,莫非诸葛亮必须得培养出诸葛亮才算重视选拔人才?而诸葛逝后三十余年,提拔诸臣多死,西蜀方灭,这也归罪诸葛亮,那曹操如果早点把司马懿砍了,曹家天下岂不万岁万岁万万岁?

》》》魏延何人,性自(矛令)高,群下皆避,动不动就拔刀吓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此不为重用,何为重用?莫非要诸葛亮自已让位不成?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適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祎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祎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觇仪等,遂使欲案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才)〔搀〕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
》》》主帅阵前病故,军心慌乱,以魏延这等宿将断后,正是重视他的表现,可他在干什么?要和司马懿拼命,对不起,大敌当前,即刻可至,十万蜀军性命可没功夫陪他在这儿磨牙。最后他居然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要不是姜维、杨仪用计诈退司马,蜀军全军覆没可待,蜀国灭亡提前几十年可至,延之罪虽诛十族难赎也。魏延不是“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吗,怎么部下让王平一嗓子就喊跑了?
》》》所谓“一开始就猜疑魏延,处处限制他”实小说家言,不足道也。

》》》自古出师,有谁自认为贼寇之师,又谁自认为天时不到,时刻不至?东吴袭荆,昭烈败于彝陵,蜀国精兵已去大半,《隆中对》更遭腰斩,断一臂矣。若不时时侵袭,阻碍魏国发展,尽人事以听天命,蜀一州之地,安能敌魏九州之地乎?所谓硬拼硬打,真庸夫之见也。

[ 本帖最后由 杨少凡 于 2006-6-11 14:2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杨少凡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407
编号 37535
注册 2005-4-25


发表于 2006-6-11 14:3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西域悠 于 2006-6-11 11:47 发表

不是很同意这个观点。人才的培养与人口的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体系与则仕的标准。
按兄的说法,中国应该是最强的然后是阿三,欧洲是个菜。

》》》良好的体系和择仕的标准?兄苛求古人也。魏蜀吴三国体系选官大同小异,站在当时历史,如何能跳出局外?孔明须不是从现在某个时空过去的。在体系相当的情况下,地盘人口还是非常主要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杨少凡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407
编号 37535
注册 2005-4-25


发表于 2006-6-11 14:5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萧云飞 于 2006-6-11 14:45 发表


呵呵,魏武帝多次下诏,要求唯才是举,三国时期唯魏使用九品中正制,吴蜀继承原来汉制推举孝廉,这也叫大同小异?

》》》形式不同而已,实质上都是封建制下的任用推举制,只不过魏更甚一筹,把地位完全固化了,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是也,反不如蜀吴尚能及下。这种制度直到隋唐方为科举制所代。

》》》魏武帝多次下诏,要求唯才是举?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君可知否?唯才是举?有能力荐举的都是什么人?非达官显贵,就是地方名士,多少有才之人因无人荐举而沉于下僚?

而楼上所言,美欧等发达国家那种选人制度与中印这种脱胎于封建制未久的选人制度,加上教育水平相差及远,可有比较之处?

如君以为,以蜀汉一州之地,以当时的情况,竟能弄出比魏九州之地还多的人才,那诸葛亮真古今第一神人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杨少凡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407
编号 37535
注册 2005-4-25


发表于 2006-6-11 15:0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萧云飞 于 2006-6-11 15:00 发表
人才?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据说太平洋上一岛国,是当今世界上人才最密集之处,平均500人能出一国王,十余多大臣!

》》》国王大臣即是人才?好笑好笑,在其位就能谋其政乎,不知东昏海陵算哪门子人才?

》》》如果阁下所指是日本的话,如果认为日本与中国教育水平相当,那算你厉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杨少凡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407
编号 37535
注册 2005-4-25


发表于 2006-6-11 15:2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萧云飞 于 2006-6-11 15:12 发表


人家至少管内政的管理得有条有叙,管外交的常和外国交往.

你所谓的蜀国人才,管内政的是否治理的国泰民安?万国来朝?管军队的是否治理的兵强马壮,使他国不敢正眼以待?这种人才,不见得就比人家小小岛国 ...

》》》哦,魏国管内政的管理得有条有叙,管外交的常和外国交往就算人才,蜀国就得管内政的是否治理的国泰民安?万国来朝?管军队的是否治理的兵强马壮,使他国不敢正眼以待?

》》》萧君何如此双重标准耶?不但要蜀汉弹丸之地出多人才,而且要个个是文有诸葛亮之谋,武有韩白之才才行?

》》》500人岛国,可出人才几许?请另发一贴详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杨少凡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407
编号 37535
注册 2005-4-25


发表于 2006-6-11 15:3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萧云飞 于 2006-6-11 15:30 发表
人家至少管内政的管理得有条有叙,管外交的常和外国交往.

这一段说的是魏国吗?那是太平洋小国裴济.

不过原谅你的思维混乱.

》》》还是双重标准,为什么人才有两个概念呢?而且斐济何等小国,有何国际地位?不过相当三国时期一羌胡部落之地位而已。如何能与大国相提并论?看看海地又如何?为什么不拿它出来做例证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杨少凡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407
编号 37535
注册 2005-4-25


发表于 2006-6-13 13:2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gsyzj 于 2006-6-12 08:07 发表

而反观魏延,《三国志.魏延传》并没有提及魏延要谋反,《魏略》也记载魏延并无反意,而老诸却处处防着魏延,而把重任交给杨仪,说明老诸有用人失察之责啊,还能说老诸能魏延没有偏见?

》》》没谋反?魏延干的是什么?烧毁栈道,自起内讧,堵截蜀军归路,差点替司马懿干了他一直想做却铸不到的工作,若蜀军全灭,汉祚早提前完了,延之罪虽灭十族可矣。
》》》重任交给杨仪?诸葛亮什么时候做这事儿?杨仪始终不过是文秘工作,诸葛亮逝后掌权的是蒋琬费祎,掌军的是姜维,哈时候轮到杨仪。至于撤退工作,“姜维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看看实际指挥的是谁?

》》》不要让演义蒙蔽了头脑呀。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杨少凡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407
编号 37535
注册 2005-4-25


发表于 2006-6-17 15:5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6-6-17 12:46 发表


唉, 曹操也顺道成蠢材了. 瞧瞧汉中和伐吴吧. 自己做不到还要强去做, 又完全不听人意见. 不是蠢才是什么.

》》》典型的唯成败论嘛,照他这么说,与诸葛亮相比西方也有一天字号大蠢材——“战略之父”汉尼拔便是。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2 19:3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61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