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人真的会“活腻”吗?, 电影论坛发了问题没人讨论,来这里碰碰运气~~
性别:女-离线 ☆慕容泪☆
(岁月如飞刀)

夏国公主
★★

Rank: 1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590
帖子 5360
编号 36907
注册 2005-4-16
来自 广州
家族 慕容世家


人真的会“活腻”吗?



其实这个问题,是最近看过的一些电影的感悟。

先是看了《时间规划局》,一个典型的反乌托邦电影,里面讲述了未来人类基因改造,人到25岁以后就不会衰老,但只有一天寿命,必须工作或从什么途径获得时间,时间是整个社会的交易货币。但这个社会出现了两极分化,贫民区穷人拼死拼活工作,时间报酬很低,而富人区的富人就不知道时间怎么花,有一天真有一个“活腻”的人来到贫民区,把绝大部分时间捐给男主角,后自杀。后面的故事就不重述了,但是以往,一般说一个人“活腻了”、“嫌命长”,是骂人的话,但这是第一次在电影上看到“活腻了”给予了一个真实的定义。


之后一段时间,又看了《超体》,女主角(斯嘉丽.约翰逊)的脑利用率超过20%后一直上升,使自己陷入了迷茫和恐惧,于是找到了一个研究生物的黑人博士(费里曼.摩根),这个博士有一段很经典的研究理论,大概意思是:对于生物的存在,当环境适应,生物感到舒适时,会选择繁殖后代;当环境恶劣,生物感到不适,会选择永生。从这个结论来看,如果真存在“活腻”,那说明环境太好,并且完成了后代繁衍的任务。如果联系到《时间规划局》的理论,那个“活腻了”的富人,应该是属于前者,但女主角(Amanda Safris)的父亲也是富人,衣食无忧,也有了后代,却用尽一切办法去维护自己的永生状态。所以问题就是——《超体》里面黑人博士的结论似乎不是必然的。



然后,再联系之前看过的催泪电影《机器管家》,男主角因为自己是机器人,第一次申请获得人类公民身份不通过,因为法院认为机器人可以不停修复,是“永生”的。之后经过几十年,机器人把自己改造成像人类一样会衰老、死亡,在弥留之际,终获得法院认可人类身份,并与妻子的婚姻合法。可以看到,生物都不是永生的,会衰老死亡,不是自己可以选择,能永生的,就不是生物了。但这个故事的意思,是机器人在没有后代的情况下也放弃了永生,选择了“活腻”,也许这是种不寻常的举动,但毕竟本质上,这个机器人仍然不是生物,或者有不同于一般生物的选择。





但是,脱离了电影,“活腻了”对于现实生活中又如何?

之前又看过一则纪录片,关于揭秘清宫太监的。太监既然是生物意义上“无后”了,那么按照《超体》的理论,太监应该是会选择“永生”,尽可能让自己多活点时间,尽可能卑躬屈膝,“好死不如赖着活”的。但据该片的讲述,并非完全一样,虽然太监当中也出了魏忠贤、李连英之类的又长寿又权重的榜样,但大多数太监的寿命都很短,平均好像不到30岁吧,略与当时清朝人口的平均寿命持平,监于太监的生活条件要好于一般清朝平民,而且排除夭折的可能,所以太监的“永生”意欲应该不如《超体》理论中的强,事实上纪录片也说到,大概是说太监大多是对主子非常忠诚,并不那么委屈求全的。然后纵观历史,有后、衣食无忧、身处盛世的帝王求长生不老者众多,也包括李世民,还真没听说过“活腻了的皇帝”,是否能说明《超体》的理论不一定正确呢?

好的,如果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是意味着生活环境的不适,所以要才求“永生”,那么倒要看看生物界和普通人类的生活了。

但是本人对植物、动物界的认识较少,《超体》中的理论比较难以论证。植物方面,据自己的了解,榕树、杉树等长寿的树需要生长在比较湿润的地方,松树能抗干旱,但大多数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都不长寿,需要反复的通过风或者是通过动物繁殖,反复的死亡与另外个体重生,这点好像与《超体》理论相悖。动物方面呢,天敌多的动物一般都选择大量繁殖,达到保障幸存者数量以繁殖后代的目的,而食物链顶端(鲨鱼、狮子等)或天敌少的动物(如树懒)反而繁殖效率不高,这类野生动物的环境都相对比较舒适,但却有点主动求永生,不强求生育的意思。这点与人类社会也有相似之处,发达国家生育率通常比较低,贫穷国家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按《超体》理论来说,应该是发达国家的人多生,贫穷国家的人少生,以达到人均经济水平的动态平衡,而不是越来越贫富悬殊,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

而对于现在的人类来说,独身主义者、丁克族以及同性恋者,数量不少,大多经济也不差,肯定是独立于《超体》理论之外的,是在环境舒适的情况下做出在“繁殖”与“永生”之外的选择。但也没听说他们当中谁谁谁“活腻了”。因此,社会心理问题,包括抑郁、自杀以及上述现象,这是需要多下点功夫去研究的。


至于自己的感觉,《超体》里的理论,“活腻了”的人应该都是生活富足、后代幸福者,但饿本人而言,恐怕是这辈子没机会体会到“活腻了”是什么感觉,但至少饿可以肯定一点:饿有点“活累了”的倾向。但自我感觉“活累了”跟“活腻了”有一定的一致性,就是对死亡的恐惧有所降低,这却并不代表勇敢。“活累了”是什么感觉,饿可以描述一下,就是自觉人生中最黄金的时间过去了,饿是饿不死,但也别指望发财,混大半辈子屌丝还是那枚屌丝,孩子有了,尚算过得去,担忧有所降低。这辈子没开过奔驰宝马,没参加过上流社会的酒会,没见识过什么是金壁辉煌,没体会过激烈的冒险,没经历过浪漫的爱情,没出过国看人家是怎么样的,没盼到小时候梦想中的高度科技现代化,没经历过剧烈的社会动荡和变革等等,人就已经老了。但这一切,对于饿这个正在接近更年期的已婚女来说,怎么一切就那么坦然?感觉很不正常,饿还有很高的奋斗空间啊,还有激情啊,还有期盼啊?答案是没有,以往的人生所有快乐与悲伤,一切越来越变得无所谓。想给自己找个盼头,找点动力,要么是这些盼头不切实际、困难重重,要么懒得去找,如果突然有那么一天就这样死去,虽然人生还有那么多值得去做的事没完成,似乎一点也不在乎了。

还是回到题目的问题——人真的会“活腻”吗?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3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7 17:3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87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