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诸葛亮能统一三国吗?
性别:未知-离线 当阳侯杜元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140
帖子 6013
编号 36319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05-4-18 17:1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袖里乾坤于2005-03-15, 12:55:50发表
如果蜀国能多出一个军事天才的智者的话,如果孔明不短命的话,蜀国是不会亡的。

诸葛亮活了五十多岁,在古代不算短寿,虽然也不算长寿.一直到民国中国平均年龄还不到40岁.另外把国家命运压在一个人的命运上怎么都是危险的.吴起在魏,"秦人不敢西向",可是吴起一旦离开,立刻就被秦夺走河西,就是先例.相反,秦杀掉的人物也不少,商鞅白起都杀了,可秦国的优势越来越大.这才是真正的帝王之道.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当阳侯杜元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140
帖子 6013
编号 36319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05-4-18 17:5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大便君于2005-02-18, 18:29:47发表
老毛靠半个陕西都可以统一,诸葛亮也可以做到,只是他寿命短了些罢了

总是有人拿毛泽东来类比,问题是有多少人了解毛泽东的队伍?别的不说,官兵平等就空前绝后.手头恰好有日本人研究新四军的材料,新四军军装没有差别(平等的有点过火),从师长到战士一律草鞋(再困难,为首长弄几双布鞋还不难吧).这不是任何封建社会的军队能办到的.

具体事例,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第二师(罗炳辉)抓了个日本俘虏,经动员后加入新四军成为对日宣传骨干,一月津贴5元,罗炳辉才4元.后来他在勤俭节约中自发减为3元.这个日本俘虏后来在对日作战中牺牲.诸葛亮的队伍如果有这样的官兵平等,吸引力和凝聚力,统一倒也不是梦想.

简单地说,诸葛亮能不能统一各有看法,但毛泽东的成功他是无法复制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当阳侯杜元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140
帖子 6013
编号 36319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05-4-18 18: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凤雏于2005-02-18, 16:38:44发表

QUOTE:
原帖由♂赵子龙♀于2005-02-16, 23:04:08发表
同意,中国历史是以北统南(明朝得以发展是因为靖难之役后,成祖从南京迁都回北京,最后还是算以北统南),巴蜀政权历来都是以地偏居,无成大事。
而且种种因素也促使诸葛亮不可能统一三国,保国可以,统一无望

刘邦也是从巴蜀开始打天下的,他也能一统,诸葛亮为什么就不能呢????

简单地说,有两点.

第一,刘邦的对手项羽名为天下盟主,实际上只能控制他楚国有限的地盘.齐地六月反叛项羽亲自前往镇压,刘邦韩信七月(八月?)出兵攻占关中.后来项羽一直在刘邦和东方诸侯间手忙脚乱,曹魏可一直是井井有条.诸葛亮北伐时哪一次援军不是从东方派过来的?对刘邦,东方拖住了对手;而对刘备,东方支援了对手.当然不一样.

第二,刘邦出其不意攻占咸阳长安洛阳一线以后,控制了秦故地.当时秦故地富甲天下,所以双方对抗只要时间拖长,就是"楚军乏食".而诸葛亮和曹魏一拖延,就是军粮运输艰难等等.刘邦在后勤上有优势,而蜀汉显然没有.

蜀汉想重复高祖的成功,虽然不是说一定不可能,至少难得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当阳侯杜元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140
帖子 6013
编号 36319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05-4-19 11: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ucyyjet于2004-12-02, 2:19:03发表


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举伺国之兵,被陆逊火烧连营三百里,七十五万大军溃于一但,还失去了五虎大将中的四员,此乃诸葛亮之过也。

时想春秋战国时的孙膑,由于师弟庞统迫害的双退不能行走,后来成就了天下第一兵法,《孙子兵法》。

这个,刘备的七十五万大军?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当阳侯杜元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140
帖子 6013
编号 36319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05-4-21 21: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凤雏于2005-04-21, 12:39:38发表

QUOTE:
原帖由当阳侯杜元凯于2005-04-18, 18:08:41发表
[quote]原帖由凤雏于2005-02-18, 16:38:44发表
[quote]原帖由♂赵子龙♀于2005-02-16, 23:04:08发表
同意,中国历史是以北统南(明朝得以发展是因为靖难之役后,成祖从南京迁都回北京,最后还是算以北统南),巴蜀政权历来都是以地偏居,无成大事。
而且种种因素也促使诸葛亮不可能统一三国,保国可以,统一无望

刘邦也是从巴蜀开始打天下的,他也能一统,诸葛亮为什么就不能呢????

简单地说,有两点.

第一,刘邦的对手项羽名为天下盟主,实际上只能控制他楚国有限的地盘.齐地六月反叛项羽亲自前往镇压,刘邦韩信七月(八月?)出兵攻占关中.后来项羽一直在刘邦和东方诸侯间手忙脚乱,曹魏可一直是井井有条.诸葛亮北伐时哪一次援军不是从东方派过来的?对刘邦,东方拖住了对手;而对刘备,东方支援了对手.当然不一样.

第二,刘邦出其不意攻占咸阳长安洛阳一线以后,控制了秦故地.当时秦故地富甲天下,所以双方对抗只要时间拖长,就是"楚军乏食".而诸葛亮和曹魏一拖延,就是军粮运输艰难等等.刘邦在后勤上有优势,而蜀汉显然没有.

蜀汉想重复高祖的成功,虽然不是说一定不可能,至少难得多. [/quote]
说的有理,但我记得蒋琬等人不是诸葛亮的后勤保障吗?难道他们对内政还有钱粮补给都很不到位? [/quote]
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蜀汉内部再努力也无法改变些天然的劣势,比如蜀汉地方小,可耕地少;到三国为止的中国水利建设大多在曹魏境内;以蜀汉94万人口负担10万军队,这么高的比例怎么都轻松不了等等.而且战争说白了是双方的事情,我干得好对方干得也好,就没有优势了.曹魏在内政上下了大力气,<<晋书-食货志>>中记载得很清楚.不象楚汉相争,刘邦背后是萧何,项羽背后是彭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当阳侯杜元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140
帖子 6013
编号 36319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05-4-24 22:0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凤雏于2005-04-24, 3:52:09发表
第一,刘邦的对手项羽名为天下盟主,实际上只能控制他楚国有限的地盘.齐地六月反叛项羽亲自前往镇压,刘邦韩信七月(八月?)出兵攻占关中.后来项羽一直在刘邦和东方诸侯间手忙脚乱,曹魏可一直是井井有条.诸葛亮北伐时哪一次援军不是从东方派过来的?对刘邦,东方拖住了对手;而对刘备,东方支援了对手.当然不一样.

第二,刘邦出其不意攻占咸阳长安洛阳一线以后,控制了秦故地.当时秦故地富甲天下,所以双方对抗只要时间拖长,就是"楚军乏食".而诸葛亮和曹魏一拖延,就是军粮运输艰难等等.刘邦在后勤上有优势,而蜀汉显然没有.

蜀汉想重复高祖的成功,虽然不是说一定不可能,至少难得多.

说的有理,但我记得蒋琬等人不是诸葛亮的后勤保障吗?难道他们对内政还有钱粮补给都很不到位? [/QUOTE]
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蜀汉内部再努力也无法改变些天然的劣势,比如蜀汉地方小,可耕地少;到三国为止的中国水利建设大多在曹魏境内;以蜀汉94万人口负担10万军队,这么高的比例怎么都轻松不了等等.而且战争说白了是双方的事情,我干得好对方干得也好,就没有优势了.曹魏在内政上下了大力气,<<晋书-食货志>>中记载得很清楚.不象楚汉相争,刘邦背后是萧何,项羽背后是彭越. [/QUOTE]
诸葛亮背后难道无人?蒋琬、吕义是干什么的?

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
丞相诸葛亮连年出军,调发诸郡,多不相救,乂募取兵五千人诣亮,慰喻检制,无逃窜者。徙为汉中太守,兼领督农,供继军粮。——《蜀书》 [/quote]
我并没有否认蜀汉背后是"萧何"啊,问题是曹魏背后也是"萧何",这是和楚汉相争不同的地方.

另外,吕乂传那一段,"丞相诸葛亮连年出军,调发诸郡,多不相救"的前提下才有"乂募取兵五千人诣亮,慰喻检制,无逃窜者。"的功劳,拿来当蜀汉后勤充分的证据有点牵强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当阳侯杜元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140
帖子 6013
编号 36319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05-5-3 00: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凤雏于2005-05-02, 12:32:57发表

QUOTE:
原帖由tobywhcheng于2005-04-29, 16:41:24发表
蔣琬是後勤,可惜蜀中不是保障
一來益州疲弊,二來?#092;輸困難

那请问什么是蜀中保障???

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

这个“足”代表什么???

多嘴一句,这个"足"是有前提的.考察一下子诸葛亮和曹魏历次交手,打出四川盆地的有四次,街亭,陈仓,上圭,五丈原.街亭后不到一年陈仓一战,蜀军只有二十天军粮,导致攻击半途而废,算不上"足"吧.其他三战,街亭和上圭相距三年,上圭和五丈原相距三年,可见这个"足"需要时间准备.这里涉及到后勤准备的两个方面,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这个"足"不妨理解为在客观条件下尽了最大努力,也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但是改变不了客观上有困难."蜀中不是保障",不妨看作客观上和诸葛亮的需要有差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当阳侯杜元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140
帖子 6013
编号 36319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05-5-3 01:0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运输困难,不过是同样的路途运输时间长短.运输时间长,途中消耗大,时间短,消耗小.所以要事先进行充分准备啊.蜀中不缺粮草,防守时或许如此,进攻时标准完全不一样.冷兵器时代进攻时路途消耗之巨大,秦始皇攻匈奴时从后方运送军粮,"率三十钟而致一石".一钟为六斛四升,一斛相当于现在20升,按照出土量具实测为15公斤.一石的重量有些争议,大致有15公斤和30公斤之说.这么计算,有效利用率不过1%.曹操在给<<孙子兵法>>注解中也提到,后方收集的二十钟粮草,只能有一钟运到前线.诸葛亮改善后勤运输状况,恐怕也不得不把大半粮食浪费到半路上,这是冷兵器时代科技水平决定的.

另外,我也认为诸葛亮攻陈仓没有大打的意图.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4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4-29 14:2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55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