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读《后汉书》随论
性别:未知-离线 天山一剑仙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仁勇校尉
好贴 3
功绩 47
帖子 187
编号 36308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13-4-24 14:3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邓禹不是军事天才,但经略关中最后失败,影响因素比较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山一剑仙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仁勇校尉
好贴 3
功绩 47
帖子 187
编号 36308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13-4-25 21: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53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更始及建武初年围绕关中展开的情节还是相当多的,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当时关中形势颇为复杂,自从更始集团崩溃之后,赤眉霸占长安,其他地区还有不少更始余部以及乘乱自雄的豪强,局面十分混乱,不过最不容小觑的还是赤眉,赤眉在入关前就将部下编为三十营,每营万人,总计三十万,此后最多时号称百万,百万应是夸张的说法,几十万人是有的,考虑到随军老小,兵力估计能在十几万左右。赤眉不但人数众多,战斗力也很强,这支队伍王莽末年兴起,从山东开始,一路转战,打入关中,越打越强,史称“车甲兵马最为猛盛”。而且这时围绕关中北有卢芳勾结匈奴虎视眈眈、南有公孙述称帝蜀中志在吞并、西有隗嚣威震一方欲持两端,这几支较大的势力此后都持续对关中有所影响,直至他们最后被统一。
天下大局方面,刘秀称帝前后,以极大的气魄开辟了好几个主要战场,在建武初的几年中刘秀集团一直是在多线作战,主要有进攻刘永、张步等人的东线、经营荆州的南线、对付彭宠等叛乱的北线、收拾黄河两岸众多流民武装的内线,还有就是经略关中的西线。开始的几年里刘秀主要精力是放在东、南、内、北几线,这几方面常见多支汉军轮番上阵,刘秀也曾亲临督导,甚至“自将”、“亲自搏战”。而西线方面,直到山东地区全部平定之后,刘秀才有关中之行。四方战事纷纭财力物力人力捉襟见肘、关中关东动乱频繁交通不便的情况下,邓禹率领的西路军在后勤支援上也受到很大制约,进入关中后,邓禹很快就面临着“前无仰谷之积、后无转馈之资”的险恶境况,这一点,尤其致命。
如上所说,邓禹经略关中,以两万兵力(考虑到两万精兵此后有损失、有补充,大致差不多)与赤眉至少十几万兵力对敌,周旋于众多大小武装集团之间,所面临形势之复杂、对手之强大,恐怕是要超过其他方面的,而其后勤无法保障、兵力缺少补充、更没有刘秀驾临所带来的全面支持,其所面临的窘境,则是其他战线所绝不能相比的。
再看一下邓禹、冯异二人经略关中的过程。
第一阶段:邓禹率领两万精兵在河东同更始军苦战数月,又击溃更始军的新防线,连战连胜,进入关中。邓禹军纪严明,乘胜而来,百姓小民望风归附,一时间“名震关西”,这算是经略关中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接下来如何对付赤眉,在诸将都劝说进攻、之后刘秀也督促进兵之下,邓禹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并坚持到底,邓禹判断是:“今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赤眉新拔长安,财富充实,锋锐未可当也。夫盗贼群居,无终日之计,财谷虽多,变故万端,宁能坚守者也?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土广人稀,饶谷多畜,吾且休兵北道,就粮养士,以观其弊,乃可图也”。决定暂避赤眉锋芒,向长安以北地区运动,就粮养士,扫荡赤眉外围,待有机可乘,再做打算。这一阶段邓禹主要就是转着圈的找粮食。而赤眉几十万人屯聚长安,终于坐吃山空,“城中粮食尽”,赤眉待不下去,放了把大火后,也出去转圈找粮食,邓禹抓住机会,顺利地率兵进驻长安。这一阶段,邓禹头脑冷静,判断正确,事态发展一如所料。
第三阶段:邓禹虽然接手长安,但形势之严峻却日甚一日,长安在赤眉糟蹋完之后,已是一座空城,而关中地区,历经多年动荡,尤其是赤眉之乱,到现在也已经是“三辅大饥,人相食”了。邓禹也开始面临着“乏食,归附者离散”的困境,后来“军士饥饿者,皆食枣菜”。这一阶段,邓禹与赤眉及其他势力的几次战斗大多失利。不过赤眉也不好过,在关中转了一圈,几经挫败,“掳掠无所得”之后,不得不“引而东归”。此时三辅大饥,邓禹、赤眉及延岑、更始余部等几支人马互相乱斗,最终,赤眉和邓禹都难以立足,赤眉东归,刘秀也征邓禹回师。邓禹在此阶段,明显受困于粮食危机,不过虽屡有失利,却并未大败,直到与接替自己的冯异相遇,邓禹惭愧于没有成功完成任务,便想和冯异联手大战赤眉,冯异此前已经和赤眉打了两个来月,虽然有所斩获,但也知道了赤眉人多势大,不是好对付的,建议等刘秀及诸将率领大军前来,再图决战。不过此时邓禹立功心切,头脑发热,于是后来连战连败,最终“独与二十四骑还诣宜阳”,宣告了邓禹西征的彻底失败。
概括之,邓禹在第一阶段连战连克,开进关中,尤其是军纪严明,颇有仁义之师的风范,这一点在当时尤为难得;第二阶段,做出正确判断,避赤眉之锋芒,就粮养士,最终顺利进驻长安;第三阶段,关中粮食危机日益严重,邓禹部众叛乱、离散渐多,与赤眉等部的交锋也遭受失利,同时赤眉也日益穷困,于是双双东归,而邓禹“惭于受任而功不遂,数以饥卒徼战,辄不利”,最终彻底失败。
纵观整个过程,邓禹在前期的经略相当成功,之后的失利根据多方情况来看,虽然不见得全部,但也主要是与缺粮少兵、后勤保障不到位有直接关系,如果结合冯异的经略过程来对比,就更能看出后勤问题的重要性。冯异接手之后,率军杀入关中,很快也面临邓禹此前所经历的困扰,“时,百姓饥饿,人相食,黄金一斤易豆五升。道路断隔,委输不至,军士委以果实为粮。”说了这么多,还是没有后勤保障,木有粮食,换了谁都没办法。因此,冯异来关中打了些胜仗之后,也没了更大动作,不过这时候天下形势已经开始朝着有利于刘秀集团的方向发展,另外估计邓禹见着刘秀之后,肯定要把关中这个悲惨情形向刘秀好好的介绍一番,因此刘秀“诏拜南阳赵匡为右扶风,将兵助异,并送缣谷,军中皆称万岁”,看样子冯异这伙人饿得也是不轻。此后,“异兵食渐盛,乃稍诛击豪杰不从令者”。从邓禹、冯异二人的经历来看,他们都是起初的进展比较顺利、然后又都陷入缺粮的困境,不同的是,冯异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补充和支援,而邓禹没有,而经略关中的成败,后勤保障显然是最关键的一环。
最后总结,邓禹经略关中一度进展顺利,他对局势作出的判断也是符合实际的,但受困于兵食不足,最终没有取得成功。
邓禹最大的失策是不应该存有侥幸心理,妄图与冯异联手大败赤眉,其实这也正与他早就做出的赤眉实力不容小觑的判断相违背,遗憾的是他没有将正确的判断坚持到最后。不是邓禹真的就没了见识,而是太年轻了,二十四岁为大司徒,大学刚毕业的岁数就做了总理级的高官,这一年他才二十五虚岁,再怎么“沉深有大度”,毕竟不够老辣,在重要任务没有完成的情况下终究不免心浮气躁、头脑发热。
学会如何面对失利甚至是失败是一个成熟甚至成功男人的必经之路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山一剑仙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仁勇校尉
好贴 3
功绩 47
帖子 187
编号 36308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13-4-25 21:4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孟如庭 于 2013-4-25 21:33 发表

简单来说,就是粮食决定了关中的胜败?

没有粮食,自保都难,更没有胜的希望,谁来都一样。
有粮食,冯异是胜了,邓禹胜否,没机会再试,但肯定不会是这个结果。

不过冯异确实比邓禹要更适合那个复杂的环境,冯异这个人虽然看着老实,但心计极多。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8 01:5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75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